收藏 分享(赏)

新课程改革与重塑“诚信意识”.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987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与重塑“诚信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改革与重塑“诚信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改革与重塑“诚信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课程改革与重塑“诚信意识”今年,我有幸担任浙江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优质课竞赛温州赛区的评委。在听课过程中,有一位教师将1995年高考试题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 中恩格斯的这句话作为

2、讨论题。一位学生语出惊人:这段话是错误的,恩格斯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执教教师多次解释,也未能够说服这位学生,全场一片哗然。联系到我自己的多年从教经历,深感学生历史“诚信意识”的广泛缺失。一、造成学生历史“诚信意识”缺失的原因多年来,由于受高考指挥棒影响、教材编写局限性制约和左的因素的束缚,中学历史教学多数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主要建立在教师传授的前提下,致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缺少一种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如:对袁世凯在“麦克马洪线”问题上的立场的看法,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看法,对辛亥革命“不彻底”和“失败”的看法,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改革的看法等等。教学和

3、教材追求的是一致性,扶煞了学生的个性,几乎完全堵塞了学生张扬创新思维的空间。这样就势必造成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看法难免会存在着偏颇,这种偏颇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左右着学生的意识。他们怀疑教材上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对教师和教材教条般的灌输持抵触态度,只满足于通过会考并在高考中得高分即大功告成。学生收获的是分数,而不断失去的是弥足珍贵的“诚信意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并没有达到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三大任务的预期目的。其次,一些高考命题超前性和绝对性也加剧了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学生在高考后,总“有一种被欺骗之后的感觉”。如:1998年高考第43题:“恩格斯在总结

4、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特点时指出,为取得完全成熟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必须使革命远远地超出这一目的,使更激进的派别执政,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当这个目的达到时,激进派及其激进措施就会从舞台上消失了。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看A.大资产阶级执政时一系列反封建法令的实行就是完全成熟了的革命成果B.众多革命俱乐部的出现,表明革命远远超出了原来的目的C.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推行的革命政策,表现了激进派采取的激进措施D.热月政变后的变化说明,激进派及其措施从舞台上消失了”。本题参考答案是ACD。当年,这道的区分度为负值,在修订版新教材没有作为命题依据的情况下,连一些教师对这道题的也是 “一头雾水”

5、、不明其所以,出现命题者无法预料的结果也自然在情理之中。又如:1998年高考的34题:“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D.帮助西欧经济复兴”,本题参考答案是B。这道题的答案明显存在着主观臆断的因素,因此,当年遭到了众多中学历史教师的质疑,师生们的主张均集中于A项。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年历史高考中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问题,这更“坚定”了学生处处怀疑乃至于“诚信意识”危机重重。再次,高考命题的选点超出当年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范围,使学生“诚信意识”似已完全不在。这一点在2002、2003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表现最

6、为明显,这使得教师在组织高考复习过程中,不敢完全放弃考试说明规定删去的内容,自然就无法杜绝学生会坦言“颁布考试说明还有什么作用?”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本该孜孜追求的“诚信意识”教育到头来获得的是“失信”于学生。而时代呼唤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必须促使学生“诚信意识”的回归。二、中学历史教育要重塑学生的“诚信意识”首先,笔者还以为,造成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应试教育过多地挤占了素质教育的空间,使应试教育欲罢不能,素质教育难以开展。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之际,重塑学生“诚信意识”首当其冲必须淡化应试教育,改革会考和高考,使历史教学能够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7、和“活生生”的历史教育。第二,应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在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地把中学历史教材作为一部“信史”来学习,内化学生的“诚信意识”,而不是把学生作为史学观点的容器。在强制单一的史学模式下,我们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信道者”,而绝少有塑造献身和探究历史真“道”者,这不能不说是历史教育的悲哀。长期以来,中史参一贯主张“历史教育,紧密关切人的生存、生活、发展乃至创造,主张以传承与创新互动为契机,深刻认识人类文化遗产,竭力张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欲使久罹冷落的历史真正体现其作为全世界的思维活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实际早就吹响了新世纪历史

8、教学改革追求“诚信意识”和向纵深发展的号角,是新时期历史学科“诚信教育”的纲领,但现实中,我们的历史教育仍然纠缠于会考和高考,肩负着太多、太重的嘱托,致使在追求“现实”的价值取向和“钱途”的赤裸裸的理念下迷失了自我。第三,高考历史命题要走出“死水一潭”的陈旧套路,在“情境新、思路新、立意新、求创新”上作文章,架起学生与历史时空的桥梁,拉近现实与历史的时空距离,展现历史宽广博大的内涵。另外,加强命题的科学性,努力减少命题的失误,少来一些绝对性,多给一些探究和创新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在历史的天空翱翔。努力让历史处处可信、样样可亲。应该“凡教育之一切环节一切手段一切活动,无论教、学

9、还是考,也无论思想、形式还是内容,都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追求的度(目标)”,要“形成契合互动、和谐发展、与时俱进”。即考、教、学在“诚信”的基础上运作,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能走出“干瘪无奈、枯燥乏味、处处失信”的怪圈,还历史学科以“活生生”、“实在在”的本来面目。在现实中,中学生根本不要“冷冰冰的面孔”和“生硬的说教”,他们真挚地需要“心灵的呼唤”和“润物细无声”的内化。第四,教材出版应进一步多元化,从而在竞争机制的制约下,摒弃“千人一面”的单一的出版模式,促进创新。中学的历史教育在单一的出版模式左右下已达数十年之久,这期间其所作出的贡献勿庸置疑,但其弊端也日益显而易见。从目前来看,教材

10、出版正在开始走出单一的模式,多元化趋势和氛围正在形成当中,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现象。教材出版的多元化,必将改善中学历史教育长期徘徊的局面,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加有利于中学历史教育改革的推进。当然,中学历史教师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担心行政手段对学校教材选择上的干预重新抬头。第五,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有“诚信意识”。受再教育模式和再教育资源的制约,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大学毕业之后,就与历史再教育无缘。这必然会影响到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社会科学,其一字一词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学科的科学性。所以,历史学科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要求非常之高,如果教师不能锤炼语言,词不达意,其所授之“道”自然就会遭到学生的怀疑。此外,新课程改革的重心就是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中心,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教师没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广博的学识、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是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这样,教师自身的“诚信”缺失是难以让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的。常言道:“信其师,亲其道”,我们只有以自身的“诚信”,才能换来学生们真诚的“诚信意识”回归。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理念,这要求历史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愿笔者的肤浅之识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