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954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的空格内,30X2=60分)下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分别表示地球和土星的是( )A. B. C. D. 2. 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B. 表面为非固态C. 自身能发光D. 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高3. 金星,中国古称“太白金星”,早晨的金星称为“启明星”,黄昏的金星则称为“长庚星”。金星自转方向为由东向西。在金星上看太阳是( )A. 东升西落B. 西升东落C.

2、直升直落D. 不见太阳【答案】1. B 2. D 3. 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八大行星。【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由内向外依次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和海王星,故答案B正确。【2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金星位于地球和水星之间,A错误;表面为固态,B错误;行星自身不发光,C错误;因距太阳比地球近,均为较高,D正确。【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金星自东向西自转,故看到的太阳是西升东落,与地球相反,故答案B正确。下图为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4. 云量最多的地区最可能位于A. 赤道地区B. 北纬20地区C. 北纬40地区D. 北纬60地区5.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大气云量B. 大气厚度C. 纬度因素D. 通过的大气路径【答案】4. A 5. C【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4题详解】根据图示赤道地区的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量差最大,反映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故选A。【5题详解】图示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而变化,纬度因素影响年平均太阳高度而影响可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故选C。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6.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点后的一周内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4、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D.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慢7. 教师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A. 之间B. 之间C. 之间D. 之间【答案】6. A 7. C【解析】【6题详解】图中点位于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为12月22日,一周内为12月22日到12月29日,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因此在这一周内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A正确;地球自转速度与直射点位置无关。【7题详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为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为9月23日,教师节是9月10日,太阳直射点大约在之间,C正确。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8. 此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A. 23

5、26B. 6634C. 90D. 459. 该地的纬度可能是2326N 2134N 2526N 6826SA. B. C. D. 【答案】8. D 9. C【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根据“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所以该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9题详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离南回归线45的纬度为2134N或6826S。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0. 有关图中甲处的描述正确的是A. 波速不变B. 波速减慢C. 莫霍界面5千米深处D. 古登堡界面10千米深处11.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下列中的A. 1

6、17E,40NB. 90E,30NC. 85S,150ED. 20W,0【答案】10. C 11. D【解析】【10题详解】从图中观察可以发现,甲处地震波波速明显增快,且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据此可判断该处是莫霍界面,故C正确,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约2900千米的地方,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本处地壳厚度小只有几千米,应位于海洋中,由四地的经纬度可知,A、B、C均位于陆地,D位于大西洋之中,故D正确。故选D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两处均位于陆地上且相距不远,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A. 甲乙丙丁B. 乙甲丙丁C. 乙甲

7、丁丙D. 甲乙丁丙13. 若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其余条件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为当地的冬季B. 此时为当地的夏季C. 甲处空气受热下沉D. 乙处空气冷却上升【答案】12. D 13. B【解析】【12题详解】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高上低;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高空和近地面相反。读图可知,a和c为水平气流,b和d为垂直气流,甲、乙为陆地,则近地面气流由甲流向乙,说明甲的气压大于乙;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高上低,所以乙大于丁,甲大于丙;乙地气流上升,说明乙地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在高空堆积,丁形成高气压;甲地近地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所以b向下沉,则丙空气稀疏

8、,相对于丁地其气压低,气流有丁流向丙,则气压丁大于丙;所以图中四地按照气压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甲乙丁丙,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若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且图中甲气流下沉,说明空气冷却,近地面形成高压。乙气流上升,说明空气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此时陆地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说明此时为当地的夏季,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 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 减弱B. 增强C. 减弱D. 增强15. 发生雾霾时,大气能见度变差,主要原因是A. 增强B. 增强C. 增强D. 增强【答案】14. D 15. A【解析】试题分析:【14题详解】

9、首先分析各箭头的含义,为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大气的削弱作用。人造烟幕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水汽、尘埃,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故选D。【15题详解】雾霾中含有大量尘埃和颗粒物,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削弱作用,使得太阳光不断被反射,地面得到的太阳光少,大气能见度变差,故选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 图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A. B. C. D. 17. 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副极地低

10、气压带D. 极地高气压带18. 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A. 东北信风B. 东南信风C. 盛行西风D. 极地东风【答案】16. B 17. C 18. C【解析】【16题详解】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副热带(30N/30S)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N/60S附近,极低高气压带位于极地(90N90S)附近;信风带位于低纬度地区,西风带位于中纬度地区,极地东风带位于高纬度地区。据此判断,为赤道低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由图可知,南北两侧气流

11、流向,在此处上升,形成低压带,根据图中气压带的分布特征可判断,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根据上题结论,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则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盛行西风,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9 1月,图中地盛行A. 东南季风B. 西南季风C. 东北季风D. 西北季风20. 关于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B. 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C. 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 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21. 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A. 地高温多雨B. 地寒冷干燥C. 地形成高压中心D. 正值1月份左右

12、【答案】19. D 20. D 21. D【解析】【19题详解】北半球1月处于冬季,图中地位于亚洲的东部,在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故D项正确。故选D【20题详解】地位于南亚地区,夏季风是从海洋吹响陆地,所以夏季风是湿润的,B错误;南亚季风的成因,夏季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冬季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故A错误;夏季风来得早,降水时间长,易形成洪涝现象,夏季风来得迟,降水时间短,易形成干旱现象,C错误;由于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远,加上北部有高山的阻挡,所以冬季风势力较弱,D正确。故选D。【21题详解】地在澳大利亚的西北部,西北风的形成是由于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地转偏向力改变形成的,故

13、D正确;此时为1月,北半球为冬季,地寒冷干燥,A错误;地位于热带,并不寒冷,B错误;此时南半球为夏季,地位于大陆,形成低压中心,C错误。故选D。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中日反映某地区甲地连续三日的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2. 下图能正确表示甲地日气压变化情况的是()A. aB. bC. cD. d23.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日甲地近地面气温垂直变化情况的是()A. B. C. D. 24. 与该锋面无关的地理现象是()A. 沙尘暴B.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C. 对流雨D. 我国的寒潮【答案】22. C 23. D 24. C【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22题详解】图中显示云雨区主要在

14、锋后,可判断锋面为冷锋。图中内容反映冷锋从甲地经过,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暖气团,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故C正确。【23题详解】日甲地位于冷锋锋面附近,因此在锋面下方,海拔高气温低,但锋面附近冷暖空气交汇出现逆温,在向上到暖气团一侧,逆温结束,故D正确。【24题详解】冷锋过境会带来春季的沙尘暴,夏季的暴雨和冬季的寒潮。因此与其无关的是对流雨,C正确。读下图,图中a、b、c、d四点分别处在冷锋、暖锋的不同位置,且两个锋面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完成下面小题。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在冷锋后冷气团控制下d处在暖锋后冷气团控制下c处出现连续性的降水天气b处比a处气温高、气压低A. B. C. D. 2

15、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可能形成降水的有a处和d处c处比d处气温高,气压低b处风向是偏南风吹偏北风的有a、dA. B. C. D. 【答案】25. C 26. B【解析】【25题详解】左图为冷锋,锋前b处为暖气团,a处为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所以b比a气温高气压低,且冷锋降水在锋后;右图为暖锋,锋前d处为冷气团,锋后c处受暖气团控制,则c处比d处气温高气压低,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即d处,且多为连续性降水;故C正确,错误;故选C【26题详解】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故正确;d处为冷气团,c处受暖气团控制,故c处比d处气温高,气压低,故正确;冷气团控制区域气压较高,暖气团控制区域气压较

16、低,a处为冷气团,b处为暖气团,故ab处风向偏北风,故错误;同理cd处吹偏南风,故错误;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B。【点睛】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和暖锋,锋面西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27. 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 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D. 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28. 【小题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

17、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 澳大利亚B. 西亚C. 北非D. 中亚【答案】27. B 28. B【解析】【27题详解】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是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B项正确。【28题详解】读图可知,全球变暖导致澳大利亚、非洲等地区粮食都减产,中亚、西亚粮食都增产,但西亚粮食增产幅度最大。由此推断,全年降水量增加幅度最大的是西亚,B项正确。2010年3月,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勒弗朗回忆说:“它们看上去很焦虑,小北极熊显然是吓坏了,它的身体在

18、微微颤抖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9. 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扑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B. 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C. 人类扑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D. 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30. 与上述结论相关的地理现象有2010年极端天气袭扰全球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世界趋势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A. B. C. D. 【答案】29. A 30. A【解析】【29题详解】北极熊以浮冰为跳板,在海中捕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19、,导致北极熊溺毙。选A正确。【30题详解】与图文材料所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相关的有近些年来,极端天气袭扰全球,气温升高,相关。为了缓解全球变暖的速度,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世界趋势,有相关。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与全球变暖有关,相关。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与全球变暖无关,不相关,A对。B、C、D错。选A正确。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40分)31.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位置A点处于_(晨、昏)线上,这时B点的地方时是_,此时北京时间是_,假如有一艘船自西向东越过C点其日期一般要_一天。(2)图中乙位置C点绕地球一周

20、的时间为_,此时C点的地方是_。(3)从甲到乙,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不断_,太阳直射点不断向_ (方向)移动。(4)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三点的自转角速度_。【答案】 (1). 昏 (2). 12点 (3). 20点 (4). 减去 (5). 1恒星日或23小时56分4秒 (6). 16 (7). 加快 (8). 南 (9). B (10). 相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等。【详解】(1)图中甲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A点所在光照图为北半球俯视图,地球为逆时针自转。顺着地球自转方向,A点即将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故A点处

21、于昏线上。B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上,地方时是12时。B点的经度为0,地方时为12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出北京时间是20点。据图可知,C点与0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应该是180,为理论上的国际日界线。一艘船自西向东越过180,日期一般要减去一天。(2)图中乙位置C点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此时C点刚好在昏线与0经线的交点处,因为昏线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故推算出C点的地方时为16时。(3)甲点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乙点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故从甲到乙,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不断加快。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运动。(4)地球自转的线速

22、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因为B点位于赤道上,故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B。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的角速度都相同,故三点的自转角速度相等。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的是_月季风图。E的风向为_风,F的风向为_风。(2)A、B、C三地中,气压最低是_,其形成原因是_(热力动力)作用。(3)盛行E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点是_。(4)在成因上,F季风是_形成的,E季风是_形成的,此时北太平洋上的大气活动中心是_。【答案】 (1). 7 (2). 东南 (3). 西南 (4). B (5). 热力 (6). 高温多雨 (7). 炎热干燥 (8).

2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9).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0). 夏威夷高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等。需要熟练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详解】(1)根据风向判断季节,我国东部是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都是高温多雨的特征所以此题反映的是北半球夏季(7月)E是东南季风,F是西南季风(2)此题反映的是7月,所以北半球陆地是低压,形成印度低压中心,故B为低压;而南半球此时为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故C是高压,所以B的气压最低,其形成原因是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属于热力原因(3)盛行E季风时,北半球是夏季,我国东部是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都是高温多雨的特征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4)F季风为夏季的西南季风,在成因上,是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故属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E季风为东亚的东南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此时大陆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高压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