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检测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地位,实现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的一项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外交方针内涵的理解能力。结合“另起炉灶”的含义即可作出判断。“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答案:C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A消除了
2、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与结论的准确理解能力。建国初期的“三大政策”带有明显的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的特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则超越了这一局限,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答案:D3(2012惠州高三统考)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外交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日邦交正常化万隆会议A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是在1953年,是在1955年,
3、符合题意。在1950年,在1972年,不符合题意。答案:D4(2012浙江杭州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外交政策由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方针转变为与更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一大片”方针,这一转变对当时中国外交格局产生的影响是()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B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C加强与亚非拉国家间的团结与协作D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努力改善外部特别是周边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很快得到多国的响应。1955年,有20多个国家出席的亚非会议接受了五项原则。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
4、C5.(2012山东枣庄期末)右图是新中国的一幅宣传画,图中的文字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它最有可能出现于()A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末C20世纪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末解析:材料体现出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走既反美又反苏,只有在20世纪60年代末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答案:B6毛泽东主席在1971年的冬天说,今年我们有两大喜事:一件是林彪垮台;另外一件是()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C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D中美联合公报签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1971年发生的事件应是A项,B项是1972
5、年,C项是1972年,D项也是1972年。答案:A7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解析:准确掌握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背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B、C两项明显错误,重视与亚非拉国家的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故答案为D项。答案:D8(2012福建厦门模拟)按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年法,20世纪有两个辛亥年。其中一年发生了辛亥革命,在另一年里()
6、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B中国共产党诞生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60年之后是1971年,A项发生在1900年,B项发生在1921年,C项发生在1937年12月。答案:D9(2012苏南高三联考)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没有迅速反应。此后,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A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对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B世
7、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根据题干上的时间分析,排除C项。A、D两项说法错误,因此应选B项。答案:B10(2012浙江五校模拟)“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中美开始正式建交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浦东特区的积极开发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
8、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项结论不符合题干材料,B、D两项结论与题意无关。答案:C11(2012兰溪模拟)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遏制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正常化巨大影响的准确理解。B项错误,因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要早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答案:B12邓小平在维护
9、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中指出“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这充分说明中国外交()A永远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B继续“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继续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世界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B、C、D皆不符合题意。答案:A13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A和平共处的政策 B不结盟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的政策 D对外开放的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政策的进一步的深入表现,A、C两项是建国初就存在的政策,D项是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外交政策,不是独立自主的
10、表现。答案:B14(2012江苏盐城模拟)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解析:1949年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促成了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诞生了许多新独立的国家,我国与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A15(2012浙江一模)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
11、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外交大事记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A甲、丙、丁 B乙、丙C甲、乙、丁 D丙、丁解析:材料反映的外交活动与联合国有关,说明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联合国是当今最大的国际
12、政治组织,不是地区性国际组织,故甲、乙说法不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2011苏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
13、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国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明其具体内容。(8分)(2)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的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些原则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6分)(3)材料三是谁在什么会议上的发言?他阐述了什么方针?(6分)解析:第一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可正确作答。第二问,主要通过分析材料概括得出。第三问,从材料可知方针为“求同存异”,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就可完整作答。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14、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针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17(2012北京高三模拟)据凤凰网2011年9月21日报道,由于美国执意向台湾地区出售包括F16战机雷达等价值约60亿美元的军火物资,违背了中美三个公报的精神,中国方面提出强烈抗议,中美关系陷入“寒冷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印度阿萨姆邦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即著名的“驼峰航线”。在长达3年多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总共飞行了8万架次,美国空军先后投入飞机2
15、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 000人。总共运输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 477人次,更加坚定了中国四万万同胞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引自刘小童驼峰航线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等因素,美国政府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既接触又遏制的对华政策,从而使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的复杂状态。引自曲折发展中的中美关系材料三观察下列图片:材料四2011年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积极评价了中美
16、关系取得的进展。引自新华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驼峰航线”的主要作用。并指出“驼峰航线”所反映的中美关系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征。(6分)(3)根据材料四,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概括分析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8分)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第(1)问根据材料概括,主要是从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的推动作用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来考虑作答。第(2)问把握曲折发展的特征归纳概括。第(3)问,影响国家外交关系变化的因素主要从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来考虑。答案:(1)从物质上援助
17、了中国战场,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有利于中国抗战,有利于牵制日军主力,减轻了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特征:中美结盟抗击法西斯侵略,美国援助中国抗战。(2)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敌视中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策略;双方甚至在朝鲜战场上正面冲突。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重大突破,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在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的复杂情况下曲折发展。(3)积极因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中美在国际上的广泛合作,如:“反恐”、禁毒、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在许多领域有共同利益;中美经济互补性强,经济联系密切。不利因素:中美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不同;美国对华冷战思维的存在,提出“中国威胁论”;美国反共的历史传统;台湾问题的困扰。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