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梁市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注意事项1.本试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第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用要求的。)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最,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
2、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种“插队”的做法带来的客观效果是A.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C.促进了不同族群的融合 D.激化了不同邦国的矛盾2.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 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 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3.建炎二年戊申科考,考生胡铨指责高宗的策问“听于天而不听于民”,文辞激越,剀切直陈,又说“臣而不言,是负陛下;使臣言不从,是
3、陛下负臣”,最后也不用“昧死”等词,便以“臣谨对”结束了对策。这种把矛头直指当朝皇帝的,在殿试卷并不多见。而高宗不仅不恼怒,反视为奇文,欲擢胡为状元。由此可见A.科举制并非都培养奴才 B.宋代统治者具有民主风范C.当时的监察制度非常完善 D.士大夫具有独立的人格4.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操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与宋代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趋势形成鮮明对比。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这反映了A.行省制的优越性没有发挥出来 B.行省行
4、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C.行省官员的权力“大面不专” D.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中写道“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内阁。万历皇帝二四年不上朝,从宪亲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设有召见大臣。”这从侧面反映了A.明朝皇帝的权力逐渐旁落 B.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弊断日益凸显C明朝皇帝越来越懒于朝政 D.内阁制有助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6晚清军机处研究(1861-1883)一文中指出“军机处拥有提名各级官员的权力,各地督抚的任命、转任均需军机处向皇帝提交名单,以待皇帝裁决。”由此推知A.军机处有利于抑制“督抚专政 B.军机处可以任免地方官员C.军机机处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
5、趋势 D.军机处的权力空前的强化7.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 B.英国的利诱政策非常有效C.英方记载有违基本的事实 D.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8.孙中山先生曾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从孙中山这则评论可知A.大平天国运动没有任何价值 B.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封建性C.孙中山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D.三民主义的提出有其合理性9.西方军事理论家约米尼
6、说:“一支军队假使采取绝对守势,则无论它的形势是如何有利,实力是如何坚强终究还是给敌人赶出阵地以外去。“下列最符合此言论的战争是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甘孩白利寺的格达活佛(1902-1950)曾写下这样的诗歌:“云雨出现在天空,红旗布满了大地。未见如此细雨,最后降临大地今朝离去,何日再回。这首诗描述了A.藏区人民祥和幸福的生活状态 B.共产党领导藏区人民进行民主改革的效应C.长征中的红军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的结果 D.汉族和藏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1.蒋经国(蒋介石的儿子)在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记载:“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战火遍及晋
7、绥两省,牵制日军约达四个师团之兵力,并使平汉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尔后之武汉会战协力甚大。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的军队指A.新四军 B.国民党军 C.八路军 D.工农红军12.1945年8月蒋介石连线三次电意中共领抽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也有多次复电。从双方电文可以推知重庆谈判是A.国共两党不对等的、艰难的谈判 B.蒋介石和毛泽东个人魅力的展示C.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先的谈判 D.将介石和毛泽东个人之间的对决13中共中央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交完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组织全国各大城市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修改而
8、成宪法草案,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5亿人参加讨论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该宪法出台的过程说明了A.先法修订程序是极其复杂的 B.宪法制定的严肃性和群众性C.宪法的出台经过了充分讨论 D.宪法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14.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些民主人士认为不应选择对苏联的”一边倒”,因为这样对于美国来说“太刺激了。毛洋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对付国内外反动派即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们并不发生刺激与否的问题,刺激也是那样,不刺激也是那样,因为他们是反动派。”毛泽东意在A.对帝国主义要进行坚决斗争 B.反对民主人土的外交策略C.论证“一边倒”方针的合理性 D.
9、为新中国成立做理论上的准备15.右图是200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在不间所有制组织的分布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非公有制企业在解决城镇人员就业中重献巨大B.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C.公有制企业是安置城镇人员就业的主要渠道D.企业薪酬机制不一导致城镇人员就业不公平16.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B.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提高C.交通
10、运输量大幅增加 D.交通运输完成网络化布局17.伯里克利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携。“雅典的这种政治理念通过抽签选举和公职受制得以实现,这是保证公民能够平等参政的两大重要指施。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抽签选举和公职受保障了政治民主性 B.这种理念导致了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C.雅典公民平等参政权拥有制度性保障 D.雅典公民可以担任民主机构的一切公职18.14世纪,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独立的法学派,即“罗马法学派”,16世纪时,法国的罗马法研究居全欧洲最前列。在荷兰则以格老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研究罗马法。材料表明A.
11、罗马法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B.学者的研究带动了罗马法的复兴与繁荣C.罗马法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烈发展 D.罗马法为近代欧洲法制建设莫定了基础19.西班牙人找不到同等竞争力的货物同中国商人交换,就将美洲殖民地生产的大量白银运往菲律宾,支付给中国商人。这就是当时著名的中国、菲律宾、西属美洲殖民地之间以中国商品和美洲白银为交换的、跨越整个太平洋的国际大三角贸易。从材料可以推知当时A.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中国白银大都来自与西班牙贸易C.西班牙经济发展程度远低于中国 D.西班牙的货物质量低劣竟争力低20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
12、09,面它们据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材料表明A美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 B.美国垄断组织发展程度较高C.美国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美国企业生产和资本集中程度高21.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落后,资本主义因素和封建主义因素共存。这样的社会条件决定入十月革命既是对资产阶级,又是对地主阶级的革命。由于封建因索和资本主义因素紧密结合,因此,对它们的否定也没有时问的先后。该学者意在说明”十月革命A.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根源于国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C.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是具有双重性质的革命22有学者指出,苏联的现代化不可能是一
13、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该学者意在强调A.苏联与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路径不同 B.苏联的现代化模式是不得已的选择C.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 D.苏联当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2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一国经济的波动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现象,会不可免地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逆机制影响、波及其他国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运行的风险上升B.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面临严峻的换战C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D.经济全球化不利于世界各国维护主权24.约喻L加
14、迪斯指出,仅仅将冷战所要解决的问题归结为两个超级大国的利益之争是不恰当的,从根本上看,冷战是两种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对立。由于斯大林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领神,从未放弃过“世界革命”的最终理念。据此可以推断该学者的观点是A.美、苏两国对冷战的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B.冷战实际是两种不同思想观念的对抗C.意识形态和安全利益是冷战的根本原因D.苏联和斯大林应该对冷战负主要责任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题25分,26题12分,第27、28、29为选考题,各15分,任选题作答。)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材料一 一缔约国领上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时,在关于产品销
15、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受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人教版必修二材料二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年()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材料三 据统计,非计划经济国家的商品出口值,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起60年代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19601973年增长速度更高,达到年均8。高德步、王钰编著(世界经济史材料四 在关税及贸易协定组织主持下,从1947年今已举行了8次多边贸易读判。第一次,使占资本主国家进口值54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第二次使占应税进口值56的商品平均降低美35。第三次,使占进口值117的商品平均降低美税26。第四次,使占进
16、口值10的商品平均降低美税15。第五次,使占进口值20的商品平均降低美税20。第六次,使关税税率平均水平下降35。第七次,这次谈判的重心已从关税转到非关税壁全上,并透成七个非美税壁全方面的守则。这七个中则,在法律上独立于总协定,它们仅对在中则签的成员国具有法律效力。第八次,读判涉及货物易,并首次将劳务實馬列入多边贸易谈判花。除了货物實易外,还知识产权和投问题列入了该邦内容。但是在布意尔部长城食议上讨论的一子最后文件,四美国和欧洲共同体时农产品价格补贴问题的谈判破梨,未能知期完成。王幼文世界经济学材料五 WTO虽然号称”经济的联合国”,但不容否认的是,在当今貿易自由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毕竟是少数
17、发达国家,全球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进程也是在发达国家占支配地位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它们通过WTO来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多种贸易、投资及经济述行规则,这决定了WTO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与问题,在WTO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中必然交织着各种矛盾和冲突。每个国家加入就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然而这些规则的不公平性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到伤害。因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就发生了。江虹世界贸易组织发展中的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贸总协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世贸组织与美贸总协定的联系与区别。(10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8、识,分析指出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和其自身的局限性。(9分)26.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纵向发展横向发展 (注:“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进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地;“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用到逆步开放,由做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最终发展成为一部体的世界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世界历史的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
19、统工程,清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为敌的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在这种意味深长的矛盾背后是历史透成的两个原因:其一,庚子之变以后的局势是一种真正的统治阶再也无法照旧纯治下去的时局。1901年2月布的上谕中说:“无事几难支持,今又构比奇变。”正是对这一点的承认。新政在主观上是为了防止革命揭屋顶而牻开的一个窗洞,但在客观上却成为时势佩手不感改革者而实现的一场改革。历史常常会使前机与放果大相异趣,对于一个没幕的阶级尤其如此。其二,有人说过:成成政变杀青年人南方人多;八国联军杀老年人、北方人多。透过这种南北方和青老年的对立,是改革人物与顽国保守人物的对立。侵略者用暴力消灭了后类人物中的一部
20、分,同时又以此震懂了其他部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称的事,但它导致的结果却是为中国的改革消除了一些阻力。许多历史的是非是隐藏在历史的深处的,只有透过某些历史细节的表象,才能把握历史迈进的步伐和节奏。陈旭慧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改革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改革的影响。(6分)2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1年12月7目,日本人袭击了珍珠港,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
21、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地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拉制大西洋,征服计划的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罗斯福总统在努力限制轴心国在西方的扩张的同时,还试图制止日本在太平洋的侵略。然而,一届又一届的东京政府由于欧洲事态的发展所提供的所谓的良机而变得越来越好战。希特勒的胜利使法国、英国和荷兰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富饶领地几乎没有设防。因此,只要美国不干涉,日本人占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政策发生了什
22、么转变,并分析其原因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策转变的影响是什么。(9分)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30日在德国访问并在柏林科尔伯基金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和平发展是中国长期以来一坚特的政策。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拥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于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了郑和下西洋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是郑和下西洋深远的历史意义。中
23、国仍然需郑和下西洋那样“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是郑和下西洋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一从郑和下西洋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人民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郑和对中西方做出的贡献。(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9分)吕梁市高三2020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C.解析: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插队”指的是推行分封制,分封制实施之初是强化周天子的权威,A选项是该制度后期出现的结果,故排除。B选项为主观效果而非客观,故排除。分封制的插队行为主观上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但客观上促进了姬姓族群和亲信族群与当地土著族群交流与融合,故C选项正
24、确。分封制是处理周天子与各级诸侯之间的关系并非处理不同邦国之间的关系,故D选项排除2、A.解析: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郡县制下各城市主要官员只对上级负责,民众是被管理者而非参与者,故A选项符合题意。3、A.解析:从材料来看,考生敢于批评时政,被统治者认可,说明科举制并非培养唯唯诺诺绝对服从的奴才,故A选项正确。宋代统治者具有民主风范过于拔高且有违史实故排除B选项。科举制不等于监察制C选项也排除,D选项过于宽泛。4、C.解析:材料反映了行省制下的官员权力虽大,但在权力运行过程中有诸多制约,这正是其优点故排除A,选择C。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官员权力的运行机制并未体现中央对地方的节制故排除B,D选项材料也
25、没体现。5、D.解析:A、B、C选项均为正面反映,故选C6、A.解析:军机处拥有地方督抚的提名权,有利于克服地方督抚长期主政某一地方带来尾大不掉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弊端。A选项符合题意。提名并非任免,B选项排除。C、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7、A.解析:鸦片战争期间民众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些民众并没有站在民族国家的立场上,A选项符合题意。民众主动为英军服务,并非英军利诱,故B选项排除。英方记载一些还是符合史实的,故排除C。D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8、B.解析:A选项过于绝对,排除。太平天国政权没有民权,民主,有君主,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故B选项符合题意。C、D选项材料无从体现。9、C.解析:A、B、D选项涉
26、及的战争并非都采取绝对守势,C选项符合题意。10、C.解析:A、B、D选项不符合当时的情形,C选项符合。11、C.解析:从材料中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战火遍及晋绥两省可以得出是八路军所为,新四军在南方,国民党军主要是阵地战,抗日战争时期工农红军的称号已改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故C选项正确。12、A.解析:从双方电文的口吻变化可以看出国共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因此双方谈判不仅仅是个人魅力的展示和个人对决,而是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较量。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先,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故A选项正确。13、B.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54年宪法从筹备,到讨论,再到全国人民大会通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说
27、明宪法制定是非常严肃的,并且经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故选B项。14、C.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利于冲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毛泽东针对一些民主人士的认识,分析明确帝国主义国家及其走狗的本来面目,论证了“一边倒”方针的合理性。故选C项。15、A.解析:图表呈现的是多种所有制企业中城镇就业人员的就业比例,并非所有制结构,故排除B;公有制企业只是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而非主要渠道,排除C;就业比例不同,没有体现薪酬问题,可排除D。故选A。16、B.解析: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包括交通运输的标准、质量、管理、安全、卫生
28、、维修等方面的内容。材料体现的是交通运输工具在建国以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其科技水平明显提高。故选B项。17、C.解析:抽签选举主要突出公平,公职受酬使平民参政具有现实性。因此,这两大措施有助于保障雅典公民平等参政。故选C项。18、A.解析:近代以来各国学者对罗马法的研究,并不意味着罗马法的复兴与繁荣,排除B。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发展不是由罗马法推动的,排除C。材料没有强调罗马法对欧洲近代法制建设的影响,可排除D。故选A项。19、A.解析:材料没有说明白银的来源,因此“大都”表述不准确,排除B。单纯从材料信息看不出西班牙与中国发展程度的高低,也不能证明西班牙货物质量低劣,可排除CD;中国商品的出口与
29、大量白银的流入,表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故选A项。20、D.解析:根据材料,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值在100万以上的大企业虽然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较小,但这些企业的工人和产值却有很高的比例。说明这些企业的规模很大,也就意味着当时美国企业的生产和资本集中程度高。故选D项。21、D.解析:基于俄国当时的落后面貌,该学者指出,十月革命既推翻资产阶级在俄国的统治,同时完成的对封建地主阶级的革命,因此,十月革命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故选D项。22、B.解析:鉴于苏联严峻的外部形势,苏联不可能走西方工业化的道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故选B项。23、A.解析:经
30、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性增强,应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故选A项。24、D.解析:该学者否定利益之争是冷战的根源,指出了美苏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突出了苏联因其意识形态上的特点,导致在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方面的侵略扩张性,因此,苏联和斯大林对冷战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故选D项。25、第一问(1点2分,3点6分,答案必须一分为二。若有其它言之成理亦可。)(1) 关贸总协定对发达国家特别是对美国有利,它可以大量地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是美国向外经济扩张的工具;(2) 关贸总协定创造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贸易的环境,推动了世界各地经
31、济的发展,对相对发展缓慢的国家来说还可以更多地得到先进产品和技术;(3) 关贸总协定构成了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的支柱,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第二问(联系1点2分,两点4分,若有其它言之成理亦可。区别:1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若有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联系:世贸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它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即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4分)区别: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而世贸组织则是一个常设的、永久性存在的国际组织;关贸总协定仅管辖部分货物贸易,世贸组织将货
32、物、服务、知识产权融为一体,置于其管辖之内;关贸总协定的许多协议,对缔约方没有强制约束力,世贸组织成员国承担义务具有强制性性,即必须接受世贸组织的协议;在解决争端时,关贸总协定不能做出有效的裁决,而世贸组织成员必须遵守世贸组织各协定、协议的规定,执行其争端解决机构做出的裁决。(6分)第三问(积极影响:1点2分,答出3点即可,若有其它言之成理亦可。局限性:1点2分,两点3分,若有其它言之成理亦可。没有结合时政酌情扣分,2分封顶)积极影响:世界贸易组织为全球贸易的发展规定了方向;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制度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贸组织通过多边谈判为各成员国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
33、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世贸组织使各成员可以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世贸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其决策机制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助于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6分)局限性: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游戏规则”制定,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不能得到平等的发言权;当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出现经济萎缩时,出于其眼前利益的考量,他们往往做出违背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的措施与政策;贸易争端、贸易摩擦仍然存在。(3分)26题、评分标准:一等(12-9分)要求:所提见解指向明确(3分)引用史实支持见解,顺理成章推
34、导出结论,多个角度展开论述;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9-6分)二等(8-4分)所提见解指向基本明确(2分)能够围绕所提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见解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角度较为单一;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6-3分)三等(3-0分)所提见解指向不明确(0分)论述文字与见解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3-0分)示例(仅作为评分参考之一):见解:在横向发展过程中增补“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面临诸多问题,如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南北经济差距拉大,天下不太平,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35、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更加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27、(1)西方列强侵略的压力;开明地主官僚的提倡;革命运动的兴起;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顽固派力量被进一步消弱。(1点2分,4点8分,5点9分)(2)推动了国家体制的近代化;促成了创办实业的高潮;促进了法制和教育近代化,培养了一批形式人才;进一步计划了阶级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1点2分,3点6分)28、(
36、1)转变:由中立到援助再到宣战。(2分)原因:1日本袭击珍珠港,导致美国民众群情激愤;2日本在南亚、东南亚的扩张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日美矛盾加深;(4分)(2)影响:1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的规模扩大;2中国等国家对日宣战,扩大了反法西斯国家力量;推进了战争的进程,加速了二战的结束。(1点3分,3点9分)29、(1)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给领邦国家以巨大帮助,促进了东南亚国家的发展,为明朝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开辟了一条中外经济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1点2分,3点6分)(2)郑和“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成为一种民族的精神榜样;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多元文明态度,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程;和平发展,公平交易,诚信友善的原则,对于促进当今中国与海外诸国经济的友好往来,增进东西方人民的友谊,具有长远意义;立足本国,放眼全球,重视海洋经济,对于今天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推动经济全球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点2分,3点6分,4点9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