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教版必修3.2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二节,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农业区位因素,第二部分是农业地域类型。本节课主要是进行第一课时的学习。人类的社会活动,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就是通过产业活动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在人类的产业活动中,最早、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是农业生产活动。农业区位因素:教材在介绍了农业的一般概况后,首先以阅读的形成呈现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光照、热量、土地(包括地形、土壤)、水分。其次是通过正文加阅读的形式,相继介绍了影响农业区位的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指出有: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了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在每一种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之后设计有思考活动加以巩固。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区位的因素、分析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其实质就是多角度理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科学发展思路。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由农业很容易联想到自然条件,对于自然区位因素的总结是相对较容易地,但是对于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理解就不是很深刻了,所以从学情分析来看,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分析农业的其他区位因素。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含义、农业生产的特点2.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3.了解农业地域类型4.能够简单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
3、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5.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形成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学案,自学了解农业的含义、概括农业生产的特点。2.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农业生产实例,培养学生地理分析和归纳概况能力。3.通过分析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生产特点,应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分析其他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2.通过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尊重农民、热爱陕西的乡土情怀。3.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理解农业生产要因地
4、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养科学的发展观。(四)现代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地图感”,突出区位特色。2.采用探究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第一课时)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第二课时)教学难点: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第一课时)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第二课时)五、教学准备1.利用多媒体技术绘制水稻实际分布图,用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分析与对比。2.打印空白地图,课前分发给每个小组,用于绘图。六、教学过程导课:播放一组关于农业的图片,通过图片请学生概括什么是农业。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的概念农业是直接从
5、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也可以说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产业部门。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2.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些因素影响农业的生产学生活动一请你说说下列农业生产现象反映出什么特点: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但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区位类型。 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秋分早,霜降迟 寒露种麦正当时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枳”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
6、一场空。讨论农业生产特点形成的原因。地域性(空间上)、季节性和周期性(时间上)。如何利用农业生产的特点指导生产实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学生活动二:学以致用:利用自然区位因素探究我国的水稻分布区活动步骤:1.探究我国的水稻分布区,应该如何研究,需要哪些资料?水稻生长条件: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最适温度为2832,夏季温度不低于16。多分布于湿润、地形较平坦的地区。学生利用水稻生长条件得出需要中国7月等温线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地形图2.根据资料绘制中国水稻分布区。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进行组内绘图。3.展示成果。利用投影仪展示每组学生的绘图结果。4.中国水稻种植区的实际分布。大
7、屏幕展示中国水稻种植区的实际分布图。5.通过对照实际分布图与理论研究图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原因。差异1:我国北方的干旱区本因该没有水稻,但是某些地方却出现了水稻种植,为什么?学生分析:北方出现水稻种植的地区多是有河流流经的地区,河流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探究结论1:干旱区发展种植业主导因素是水源差异2::我国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本因该有大量的水稻种植,可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学生分析:由于此地人口稠密,市场对蔬菜花卉的需求量高,价格较为昂贵,当地农民种蔬菜能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很多农民该种水稻为种菜。探究结论2:市场属于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农业结构的调整差
8、异3:东北只有少数适合水稻种植的地区,但是实际种植面积却要大得多。学生分析:东北大米口感好,市场需求量大。同时利用杂交的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量,全球气候在变暖,使得东北越来越多的地区适合种水稻。探究结论3:技术因素也会影响农业的生产。技术的发展使水稻单产提高,全球变暖使种植面积变大。探究结论4:影响水稻分布的因素不仅有自然因素,还有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同时这些农业区位因素还会发展变化。3、小结: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技术因素:生物技术、灌溉技术、机械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等;而农业区位因素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农业结构的调整。学生活动三课外探究
9、: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西安市引进熏衣草种植的农业区位因素学生分析:利用薰衣草在世界上的典型生长区域反推出薰衣草的自然区位条件。薰衣草典型生长区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生长条件需要充足的日照和少量的水分。而西安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结论:西安地区不适宜薰衣草生长,所以大面积引入薰衣草种植是不现实的,但是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改进可以在小范围内尝试种植。教师总结: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要既要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同时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要全面综合的进行分析。课后作业: 讨论教材60-62页的活动题,分别说明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指出是哪些农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