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大同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3月网上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 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 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的题目,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分析题图可知,与相互渗透,且可以形成,因此是血浆,是淋
2、巴液,是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详解】A、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正确;B、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B正确;C、血浆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水、无机盐等,但不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C错误;D、无氧呼吸呼吸产生并释放到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是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的题目,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分析题图明确的含义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内环境组成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的理解和掌握是
3、解题的关键。2.下列叙述中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直接刺激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发生相应的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2)条件
4、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反射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错误;直接刺激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发生相应的反应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弧不完整,错误;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错误;没有感觉产生,可能是传入神经受损伤,
5、也可能是大脑皮层受损;没有运动产生,可能是传出神经受或效应器损伤,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及反射弧的相关知识,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表示物质促进或抑制的产生,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该器官为骨骼肌,可表示胰高血糖素,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B. 若该器官为胰腺,可能是促胰液素,可能是胰液C. 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 若该器官为性腺,则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表示性激素【答案】C【解析】【详解】如果代表的是骨骼肌,胰高血糖
6、素作用于肌糖原后分解的葡萄糖不会到达血液中,A错误;如果表示的是胰腺,可能是促胰液素,但不可能是胰液,胰液是通过导管释放的,而不到血液中,B错误;如果表示的是下丘脑,其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过高时又抑制下丘脑激素的分泌,所以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如果表示的是性腺,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表示促性腺激素,D错误。4.下图是下丘脑参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激素的含量增加、和的含量降低B. 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卵巢,则激素的靶器官是卵巢等
7、雌性生殖器官C. 若图中的内分泌腺是胰岛,则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作用途径有D. 若图为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当食用较咸食物时,下丘脑可产生渴觉【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详解】若图中的内分泌腺是甲状腺,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TRH、TSH会增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A错误;若内分泌腺是卵巢,性激素可以作用于卵巢等雌性生殖器官,B正确;血糖调节过程中不涉及垂体的活动,C错误;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D错误。故选B。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直接变为效应T细胞B.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经过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可产生抗体C
8、. 过敏反应是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D.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答案】B【解析】【详解】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A错误;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B正确;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C错误;D、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
9、断各选项。6.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B. 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C. 胚芽鞘b则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D. 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不生
10、长也不弯曲,故琼脂块d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a的对侧弯曲生长,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故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比b侧的少,生长较慢,A错误;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相同,B错误;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C错误;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因此琼脂块d从a中获得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形的分析,特别是对生长素运输的理解是对选项分析的首要条件。7.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11、如图所示,P点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该图可表示A. 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的变化B. 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C. 水平放置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D. 水平放置后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和题干可知,虚线表示对植物牛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曲线上方是抑制植物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虚线下方是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详解】A、没去掉顶芽之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在虚线之上,去掉顶芽后,生长素浓度逐渐降低,抑制作用解除,进而促进生长,曲线在虚线之下,A正确; B,在单侧光照下,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
12、长而降低,但是开始时生长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因此曲线应全部在虚线之下,B错误; C、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不是下降,C错误; D、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茎的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但在促进植物生长的范围内,曲线应全部在虚线之下,D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分析题图明确曲线的含义是解题的突破口,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8. 如下图,图(1)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的生长情况,图(2)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图(3)中表示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依次是( )A. 和B. 和
13、C. 和D. 和【答案】C【解析】【详解】植物直立生长时,两侧的生长素浓度一致,由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a点的含量多于b点的含量,a点生长比b点快;从图中可知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1010,则a点为,b点为,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9.下图表示生物科技工作者对某种群的值(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后绘制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从开始研究到第5年间该种群的种群数量先不变后下降B. 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呈“J”型增长C. 第10年的值是05,因此第10年该种群的数量是第9年的一半
14、D. 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答案】C【解析】【详解】A、第1第5年之间1,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A错误;B、在第59年间=1种群数量维持稳定,B错误;C、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第10年的X值是0.5,因此第10年该种群的数量是第9年的一半,C正确;D、从第11年到12年1,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值为相邻两年的种群数量相对比值,当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当=1时,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下降。10.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 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
15、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 1 层第 2 层第 3 层第 1 层第 2 层第 3 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 1 层为距地表 05 cm;第 2 层为距地表 510 cm;第 3 层为距地表 1015 cm。A. 所有土壤中动物组成群落B. 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C. 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D.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有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志重
16、捕法进行调查。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分析表中数据: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丰富度有差异,但差异较小;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有减少的、有增长的、也有基本不变的。【详解】A、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所有土壤中动物不是群落,A错误;B、由表格可知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丰富度差异较小,因此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错误;B、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有明显的差异,C错误;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土壤动物群落及丰富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
17、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有( ) 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落叶阔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极地苔原由于物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没有分解者的参与,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物质也可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循环。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仅可以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可以来自无机环境。 食物链仅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
18、成,说明生物群落中的能量仅在这两种成分之间流动。A. 一项B. 三项C. 五项D. 七项【答案】B【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错误;落叶阔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错误;极地苔原由于物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
19、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正确;没有分解者,各种动植物的遗体、粪便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错误。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放饵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不仅可以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可以来自无机环境,正确; 食物链仅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但是生态系统的能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流动,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关键是要弄清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J/(m2a
2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20810kJ/(m2a)B.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3%C. 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D. 据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还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生产者的同化量为20810kJ/(m2a),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3370kJ/(m2a),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380kJ/(m2a),三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21kJ/(m2a)。【详解】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1、即20810kJ/(m2a),A正确;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应为3803370100%=11.3%,B正确;据图分析可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不仅包括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还包含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错误;由于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为20810kcal/(m2a),输出的总能量为11980+1890+316+13+4600=18799kcal/(m2a),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故该生态系统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明确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并能够根据同化量计算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3. 如图所示为
22、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以及无机环境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B. a、c、d过程中碳的存在形式均为有机物C. 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 缓解温室效应只有通过大力植树造林【答案】C【解析】【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乙、丙分别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丁是分解者,因此甲、乙、丙、丁以及无机环境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而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B、a、b过程中碳的存在的形式为二氧化碳,而c、d过程中的存在形式为有机物,B错误;C、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
23、物群落反复利用,C正确;D、缓解温室效应可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方法,D错误。故选C。14.图a、b分别是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个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 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三个营养级组成C. 图b可表示能量金字塔,也可表示个体数量金字塔D. 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A【解析】【详解】A、两个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A正确。B、在两个生态系统中,图示的是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或许更多,B错误;
24、C、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图B不能表示能量金字塔,C错误;D、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D错误。故选A。15.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黑藻叶片可作为观察叶绿体和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B. 提取绿叶中色素时,应加入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充分研磨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太醒目D. 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鉴定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答案】A【解析】【分析】1、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
25、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3、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
26、物。【详解】A、黑藻叶片,原生质体含有叶绿体,又含有大液泡,可作为观察叶绿体和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A正确;B、提取绿叶中色素时,应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充分研磨,B错误;C、蚜虫的个小,活动范围小,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错误;D、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鉴定的是CO2,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的有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6. 一个经济效益很好的人工鱼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
27、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a=b+dB. ab+dC. ab+dD. a=b+c+d【答案】C【解析】【详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所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之和小于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a);但是人工鱼塘中,流入食物链的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外,还有人工投入饵料的能量。人们在不断捕捞鱼类,产量较高,致使a小
28、于b+d,所以C正确。故选C。【点睛】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能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还有部分能量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以及未被利用。17.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均具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都具有蛋白质和mRNA组成的核糖体 遗传物质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相同 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细胞均具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比如细胞膜,正确; 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
29、用的能源物质,正确;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错误;真、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分子,正确;密码子具有通用性,正确;所有生物的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正确。故选C。【点睛】细胞统一性的“五个”表现是:18.N、P等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往往不稳定,在逆境中可从老叶转移至幼叶,而Ca、Mn等元素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转移。某植株成熟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NO3和H2O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幼叶出现病态的原因是缺乏Ca2+是解题的
30、关键,其中对于题干隐含条件的挖掘对题目解析至关重要,本题的隐含条件是施肥后土壤溶液浓度升高,影响水分的吸收。【详解】由题图可知,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说明部分幼叶出现病态可能是缺乏Ca2+或NO3-,又由题干信息知,成熟叶正常,这说明缺乏的是不能再被利用的元素Ca2+;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土壤溶液浓度升高,根细胞吸水能力下降,吸收Ca2+量增加,吸收NO3-不变,随细胞吸收Ca2+量增加,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的能力又逐渐增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1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煮熟的鸡蛋时,仍然能看到紫色现象出现B. 观察
31、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使用吡罗红健那绿染色剂染色C. 若要鉴定油菜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只能用苏丹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D. 加入现配的斐林试剂鉴定甘蔗汁中是否有还原糖,水浴加热后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2、观察DNA和RNA在细
32、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详解】A、双缩尿试剂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发生显色反应呈现紫色,煮熟的鸡蛋中蛋白质的肽键未被破坏,所以能看到紫色,A正确;B、健那绿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NA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在此应该使用甲基绿,B错误;C、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般需要用显微镜观察,但也可用组织样液直接加入试剂进行鉴定,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C错误;D、甘蔗汁中主要含
33、蔗糖,也含少量的葡萄糖等还原性糖,加入现配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但由于还原性糖含量少,现象不明显,D错误。故选A。20.某兴趣小组釆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过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B. 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C. 在溶解后产生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都会变成紫色D. 过程产生的蛋白块也可以用的方法进行溶解【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盐析: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析
34、出的蛋白质再继续加水时,仍能溶解,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盐析属于物理变化。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受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如铅、铜、汞等)盐、一些有机物(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时会凝结,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即凝结后不能在水中重新溶解,这种变化叫做变性。据图分析,过程为蛋白质的盐析过程,过程为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的过程。【详解】过程高温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但是肽键并没有断裂,A错误;过程加入蒸馏水使得蛋白质溶解,并没有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B错误;溶解后产生的溶液中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或多肽,仍然具有肽键,因此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均能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
35、;过程产生的蛋白块其蛋白质已经变性,用的方法不能使其再溶解,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弄清楚蛋白质变性和盐析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前者空间结构被破坏已经失活,而后者仍然具有生物活性。21.若如图中的各部分彻底水解,得到产物种类最多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为mRNA,彻底水解后得到磷酸、核糖、四种含氮碱基;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彻底水解后得到磷酸、核糖、四种含氮碱基以及20种氨基酸;是tRNA,彻底水解后得到磷酸、核糖、四种含氮碱基;是为多肽链,彻底水解后最多得到20种氨基酸。所以彻底水解后得到的水解产物最多。故选B。【点评】本
36、题结合翻译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RNA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组成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再判断四种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最后做出准确的判断。22.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中,正确的是编号化合物实验检测组成单位主要功能检测试剂颜色反应脂肪苏丹II染液橘黄色脂肪酸储存能量糖原斐林试剂砖红色葡萄糖提供能量蛋白质双缩脉试剂紫色氨基酸承担生命活动核酸甲基绿染液绿色核苷酸携带遗传信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37、(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详解】A、油脂可用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A错误;B、糖原不属于还原糖,因此用斐林试剂鉴定不会产生颜色反应,B错误;C、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并且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正确;D、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液染成绿色,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主要功能是携带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C。【点
38、睛】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等)。23.如图表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核糖核酸,人体内有4种B. 从图中看该物质只含有C、H、O、P四种元素C. 该物质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RNA,它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 在T2噬菌体和HIV的宿主细胞中都找不到这种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该图为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图,为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是A、T、G
39、、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据此答题。【详解】A、该图为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图,该物质有4种,A错误;B、该物质含有C、H、O、N、P 5种元素,B错误;C、该物质聚合形成RNA,要分布于细胞质中,C正确;D、在T2噬菌体和HIV的宿主细胞中都能找到这种物质,D错误。故选C。24.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推测在下列细胞中,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大和最小的细胞分别是()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蛙的红细胞人体浆细胞乳酸菌细胞酵母菌细胞A. B. C. D. 【答案】B【解析】【分
40、析】1.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酵母菌细胞和人体浆细胞都是真核细胞,乳酸菌细胞是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具有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而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 2.人体浆细胞能分泌大量的抗体,因此其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多,膜面积大。【详解】磷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表面积之比最大的细胞特征是细胞相对比较小,而且细胞中生物膜结构丰富。题干所列的几种细胞中,人体浆细胞主要产生抗体,细胞中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符合此特点。乳酸菌细胞仅具有细胞膜,细胞内没有膜结构,是几种细胞中磷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表面积之比最小的细胞,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原核细
41、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原核细胞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明确浆细胞具有较强的分泌功能,细胞中的膜结构多,膜面积大。25.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健那绿染液是一种细胞染料,可用于观察活体线粒体B.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C. 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蓝绿色D. 水绵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本身具有颜色,可选择绿色组织或细胞进行观察;线粒体本身没有颜色,观察线粒体需要使用活体染色剂健那绿把线粒体染为蓝绿色。
42、【详解】A项和C项、健那绿染液是活细胞染料,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则几乎无色,A正确,C项错误;B、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B正确;D、水绵是一种丝状绿藻,含有带状叶绿体,可直接用于制作临时装片,D正确。故选C。26.下列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酵母菌细胞中既有有氧呼吸酶也有无氧呼吸酶B. 果酒发酵装置中,排气口要和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连接来防止杂菌污染C. 醋酸菌能在有氧条件下将果酒变成果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变成果醋D. 果酒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3035【答案】C【解析】【分析】1.参与果
43、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44、。【详解】A、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酵母菌细胞中既有有氧呼吸酶也有无氧呼吸酶,A正确;B、果酒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并且胶管口向下放置,这样可以排出二氧化碳,还可以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C、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醋酸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将果酒变成果醋,或者果糖变成果醋,因此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C错误;D、果酒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时温度稍高,应控制在3035,D正确。故选C。27.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为避免污染,在处理葡萄时应先除去枝梗再冲洗B. 红葡萄酒中的红
45、色是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产生的C. 果酒制作所需要的酵母菌属于异养厌氧型微生物D. 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容易产生酸味主要是因为产生了乳酸【答案】B【解析】【分析】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详解】为避免污染,在处理葡萄时应先冲洗再除去枝梗,A错误;红葡萄酒中的红色是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产生的,B正确;制作果酒的微生
46、物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生物,C错误;果酒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氧气充足,空气中醋酸菌容易将酒精转化为醋酸而产生酸味,D错误。【点睛】易错选项D,关键要抓住暴露在空气中果酒变酸,说明微生物是在有氧条件下发酵产生了酸,由此联系醋酸菌是需氧型微生物会将果酒转变成醋酸来解释更合理。28.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 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B. 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C. 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D. 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答案】B【解析】【分析】充气口是在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
47、;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详解】A、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以检测二氧化碳,A正确;B、管口3可取样检测酒精产生情况,管口2检测CO2的产生情况,分别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和溴麝香草酚蓝的水溶液来检测,B错误;C、探究有氧呼吸时,需要有氧条件,需要打开阀a以供氧,C正确;D、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防止混入空气,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故选B。29.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況下,测得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
48、化如曲线乙所示,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乙中曲线、可分别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酒精浓度的变化B. 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bC. 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均为30D. 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用的菌种不全是原核生物【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其中充气口a是在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b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图乙表示图甲发酵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物质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物质随发酵时间延长
49、逐渐上升。【详解】A、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氧气,因此曲线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的变化,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酒精,因此曲线表示装置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A正确;B、果醋发酵时需要氧气,因此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b,B正确;C、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分别是1825,3035,1518,C错误;D、果酒、腐乳制作所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毛霉,都是真核生物,果醋制作所用的菌种是醋酸菌,是原核生物,D正确。故选C。30.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制作果酒后期,拧松瓶盖放气的时间间隔可以延长B. 控制好温度和酸碱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繁
50、殖,又可抑制杂菌的生长C. 制作果酒和腐乳的主要微生物是真核生物,但呼吸类型不完全相同D. 发酵过程中所有材料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免杂菌污染【答案】D【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
51、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简易装置进行酒精发酵的后期,由于营养物质减少等原因,酵母菌呼吸速率减慢,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因此拧松瓶盖放气的间隔可以延长,A正确;B、控制好温度和酸碱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繁殖,又可抑制杂菌的生长,B正确;C、制作果酒需要酵母菌是异氧兼性厌氧性,制作腐乳需要毛霉是异养需氧型,两者主要微生物是真核生物,但呼吸类型不完全相同,C正确;D、传统发酵的操作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但没有进行灭菌处理,D错
52、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31.如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图乙表示该草原食草动物捕食强度对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鹰处于第_营养级,鹰与蛇的种间关系_该生态系统中除图甲中包含成分外还有_;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2)图甲中,鹰的能量来源于蛇的比例为 m,若鹰增重 y kg 时至少需要兔为 x kg,则 y_(用 x、m 表示)。(3)图甲中,蛇的消失导致鹰的数量增加的原因是_(4
53、)图乙中,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低于 a 时,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随捕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原因可能是_。(5)据图乙分析,确定该草原最大载牧量时,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不能超过_点水平(填字母)。【答案】 (1). 三、四 (2). 捕食与竞争 (3).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网) (5). X/(20m+5) (6). 鹰的营养级降低,获取的能量增加,所以鹰的数量增加 (7). 食草动物的捕食作用降低了植物间的斗争 (8). c【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5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详解】(1)图甲中共包含3条食物链,鹰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图甲表示的是食物网,包含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至少需要食物,则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鹰的能量来源于蛇的比例为m,若鹰增重ykg,来源于兔的能量x(yym)20%5(yym),则yX/(20m+5)。(3)蛇消失,则鹰的
55、营养级降低,获取的能量增加,所以鹰的数量增加。(4)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低于a时,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随捕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原因可能是食草动物的捕食作用降低了植物间的斗争,植物获取的阳光增加。(5)该草原最大载牧量时,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不能超过c点,超过c点以后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小于零,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2.为了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知识准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贮存、分
56、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材料用具:略。方法步骤:第一步:取健康雄兔15只,将注射部位消毒后,分别给每只兔注射适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第二步;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射性测量仪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第三步:3天后,将15只实验兔随机均分为A、B、C三组。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第五步: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上述实验方法第一步中的两处不妥当之处:_ _(2)实验中选用三组而不用三只兔子的好处是_。(3)若分别用A、B
57、、C三条曲线代表A、B、C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则预计 A、B、C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应如下图中的_。(4)若给C组的另一只兔子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则该只兔子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变化依次是_。【答案】 (1). 应取生长发育状况等一致(或相同)的健康雄兔 (2). 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的碘溶液应该等量(至少写出等量) (3). 排除个体差异(“避免偶然因素”或“避免产生较大误差”均可) (4). 乙 (5). 增加、增加【解析】【详解】(1)实验设计应该遵循等量原则,即除了单一变量外,其他的量应保持一致,所以应要求健康雄兔的生长发育状况一致;
58、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的碘溶液应该等量。(2)实验中选用三组而不用三只兔子的好处是可以排除一些偶然因素,让实验的结果更准确。(3)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会导致兔子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并通过负反馈调节进而抑制甲状腺的分泌,兔子甲状腺中吸收的放射性碘会积累,所以A曲线最高;同理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会促进B组兔体内甲状腺的分泌,进而导致B组兔子甲状腺中吸收的放射性碘消耗,所以B曲线最低;C组作为对照,C曲线居于A、B曲线之间。因此本题答案为乙。(4)若C组的另一只兔子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会导致兔子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低,通过反馈调节,将
59、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均增多。【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33.(1)下图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示意图。图中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全透性, 原生质层是由图中的_组成(填图中序号)的。如果把此细胞放入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质壁分离。要想使质壁分离复原,最简单的方法使将这个植物细胞放在_中就可以了。(2)下图表示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你认为该实验
60、有无对照实验_(有/无)。C步骤中吸水纸的作用是_。在F步骤时,若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最可能原因是_。【答案】 (1). (2). 清水 (3). 有 (4). 将盖玻片下的清水换成蔗糖溶液 (5). 细胞失水过多【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液泡膜。【详解】(1)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所以组成是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由于03 g/mL的蔗糖溶液比细胞液浓度高,所以出现质壁分离,若要复原把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即可。(2)本实验有对照实验,属于前后对照实验。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有利于细胞完
61、全浸泡在蔗糖溶液中。若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失水过多。【点睛】注意原生质层的结构,由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其作用相当于半透膜。34.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 腐乳制作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_将豆腐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传统的腐乳制作菌种来源于_。(2)腐乳制作可分为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前期发酵: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温度控制在 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完成前期发酵的判断依据是_。后期发酵: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在后期发酵操作中_(填“需要”或“不
62、需要”) 应用无菌技术,其目的是_。某同学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生物技术实践,按如图所示的流程进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3)该同学在材料的处理上存在两处错误,请改正:_;_。(4)果酒制作时温度控制_【答案】 (1). 蛋白酶和脂肪酶 (2). 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3). 豆腐块表面布满了白色菌丝 (4). 需要 (5). 防止杂菌污染,影响腐乳的风味 (6). 先冲洗再去梗 用清水冲洗以洗去浮沉 (7). 不能用洗洁精清洗 (8). 18-25【解析】【分析】1.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
63、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2.腐乳制作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3.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应挑选新鲜葡萄,先用清水进行冲洗,再除去枝梗。【详解】(1)腐乳制作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豆腐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传统的腐乳制作和现代的腐乳生产中菌种分别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人工纯化的优良毛霉菌种。(2)腐乳制作前期发酵: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完成前期发酵的判断依据是豆腐块表面布满了白色菌丝;在后期发酵操作中需要应用无菌技术,其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影响腐乳的风味。(3)由处理流程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材料的处理上存在两处错误,先冲洗再去梗;用清水冲洗以洗去浮沉,不能用洗洁精清洗。(4)果酒制作时温度控制18-25。【点睛】本题考查主要考查对腐乳和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原理,注意事项等考点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