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26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56 分)1史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攻击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B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C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结束C解析:材料阐述的主题是“原子弹、计算机和火箭技术”最初都因为战争而产生、发展,而这些技术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故反映了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故选 C
2、项。2由于网络没有中心,没有直接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没有等级和特权,每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中心,传统的金字塔式权力结构将被“扁平化”的结构所取代。这主要说明互联网()A内容更广泛B手段更隐蔽C沟通无障碍D主体更平等D解析:材料反映的网络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权力结构,不是指网络的内容,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互联网的手段,故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网络对社会的影响,沟通无障碍是互联网自身的优点,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互联网“没有等级和特权”说明它改变了传统的权力结构,使网络的使用者更平等,故 D 项正确。3“你的粉丝超过了 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 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 1
3、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 10 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 100 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 1 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互联网能够使许多人迅速了解信息,这反映了互联网受众面广,渗透性强。故选 A 项。4下面的漫画,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书写工具的进步导致了书写质量的下降B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严重冲击C传播手段的进步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衰退D计算机的使用减弱了文字的作用B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科技发展载体的书写工具在进步,但人们写字
4、的水平在退步,书写质量下降的原因并不在于书写工具的进步,这个说法错误,也不是题干反映的本质问题,故 A 项错误;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导致传统的毛笔、钢笔艺术退步,故 B 项正确;人们写字水平的退步并不等同于传统媒体的衰退,故 C 项错误;计算机的使用并不能减弱文字的功能,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信息的传播仍然要通过文字,故 D 项错误。5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对材料解读符合作者意图的是()A因特网对每个国家都是利
5、弊参半B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C因特网的发展会突破法律限制D因特网的发展不应受制于政府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因特网的积极作用,A 项“利弊参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中“预示着无限的机会”“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说明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故 B 项正确;C 项“突破法律限制”明显不符合材料,错误;D 项“不应受制于政府”也背离了材料信息,应予以排除。6美国新闻周刊指出:“这是一个黑暗危险的时代,恐怖主义、流氓国家、核扩散、金融恐慌并存,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本段材料体现的作者最主要的意图是()A“冷战”结束后,世界局
6、势趋于缓和B全球趋势虽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D解析: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具有两面性,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关于当今世界形势的估计有被夸大、以讹传讹的现象,故选 D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世界发展趋势问题,可以排除 A、B 两项;C 项不符合题干要强调的观点。7人类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在某些领域这种发展甚至与当代的社会伦理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一冲突最突出的表现是()A航空航天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原子能的利用D网络信息技术B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伦理观念发生冲突。生物
7、工程技术中的克隆技术把人当作工具和手段,是不符合伦理学的。820 世纪,生物工程技术的重大突破不包括()A转基因农作物投放市场B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C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完成D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成功C解析: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完成是 21 世纪的成果。9下列高新技术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上太空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ABCDB解析:发生在 1957 年,发生在 1969 年,发生在 1961年,发生在 1981 年,正确排序为。101945 年,德国溃败后,美国俘获了以冯布劳恩为首的130 名优秀的火箭
8、专家并缴获了相关技术设备,为发展美国的空间技术奠定了基础。这反映了()A军事技术影响了二战的结局B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德国C世界科技中心转移到了美国D人才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D解析:材料中的“美国俘获了以冯布劳恩为首的 130 名优秀的火箭专家并缴获了相关技术设备,为发展美国的空间技术奠定了基础”,说明人才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故本题选 D 项。材料没有反映军事技术影响了二战的结局,从材料来看德国技术先进但最终战败,因此 A 项说法错误;第三次技术革命起源于美国,B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 项在材料中不能反映,夸大了材料所述事件的作用。11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最能反映()A科技改变人们的思想
9、观念和生活方式B国际互联网的扩展速度令人不可思议C数字化模拟技术和通信手段的大飞跃D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A解析:题中图片体现了科技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A 项正确。B、C、D 三项只反映了图片的某一方面。12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解析: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影响了人类生产的能力和状态。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以大
10、量使用化石能源和大量投入劳动力为主要特点的发展模式的所占比重日益被发挥人的智力水平的高科技产业取代。题干中的某些工业比重下降,另一些工业迅猛发展,就说明了工业结构也就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故选 D 项。13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D解析: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是来自原子弹而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A 项偷换概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而非原子弹的使用,排
11、除 B 项;科技是双刃剑,本身不会带来灾难,关键在于人的作为,排除 C 项;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比如原子能科技、航天科技的发展与二战中的原子弹、导弹有密切关系。141962 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如今书中的许多警告一一出现,这再次证明()A环境问题始于美国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C只有靠科技征服灾难D灾难主要在春天出现B解析:材料中科技发展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有一些已成事实,说明科技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证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故 B 项正确;A、D 两项缺乏理论依据,排除;C 项说法过于
12、绝对,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5 题 32 分,第 16 题 12分,共 44 分)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嫦娥奔月”的神话,只能表达人类对大地与月球之间的一种朦胧关系,寄托了人类向往太空的精神幻想。当 17 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才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太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的一颗又一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们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材料二:20 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
13、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材料三:现代科学理论知道,当年原始的黑色火药制成的火箭尽管可以升空,但绝不能冲出大气层。原因很简单,它的效力太低,远远达不到最低的第一宇宙速度。所以说,没有高效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问世,那么想实现宇宙飞行也只能是一种幻想。多级火箭飞行原理的提出、液体火箭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现代火箭技术得以提高。材料四:1957 年,苏联发射了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创造了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1961 年,苏联发射了“东方一号”载人飞船,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美国奋起直追,1969 年“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请
14、回答:(1)材料一表明人类对太空研究的科学理论已经形成,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10 分)(2)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人类在飞向太空的历程中有哪些新的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原因。(14 分)(3)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 分)答案:(1)背景: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科学家对自然提出新的认识;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自由与平等;新的政治制度在欧洲建立。(10 分)(2)发展:科学理论由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验证科学理论的应用技术由火药、火箭到现代火箭技术;人类离开地球飞向太空由梦想到现实。(6 分)原因: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
15、破;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各国对高科技需求迫切;加大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8 分)(3)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打开了新的天地;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8 分)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对新科技革命兴起原因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加以分析。第(2)问,考查学生对航天发展历程的理解。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航天发展应该理解为首先是理论的突破,其次是实践突破,最后是梦想成真。第二小问可以从理论方面、根本推动力、实际需求、技术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回答。第(3)问,考查航天事业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可以从活动空间的扩大、推动科
16、技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加以考虑。16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近期,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工业 4.0 的概念,他们认为工业 1.0 是指机器制造,机械化生产;工业 2.0 是电气化,还有流水线、批量生产、更强调标准化;工业 3.0 是信息化,高度自动化生产,基本实现无人化或少人化。而工业 4.0 的主要特征则是网络化生产,强化生产过程的虚实结合。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一: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机械化。论述: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后来
17、,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785 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40 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并在欧美地区扩展,带动了其他地区的工业化。示例二:观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电气化。论述: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问世,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电灯、电话等一系列电器的发明应用、新机器的发明和制造,进一步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新兴工业迅速发展,
18、电力工业成为最新技术成就的代表。示例三:观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信息化。论述:自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开辟了信息时代。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它还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而且,以全球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论述其中一个史实即可,示例仅作参考,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也是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明确观点,材料中“工业 1.0”“工业2.0”“工业 3.0”“工业 4.0”指的是三次科技革命,然后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来分析材料中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