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金文中“勇”主要有两种写法,强调的是力大敢为和勇武。在篆文中,“勇”出现了新的写法,即从甬从心。可见
2、,勇作为一种评价,开始向人的心理意志方面延展,不仅指人的行为勇武,还指人的意志强大。上古时期人类最主要的活动是与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以及群体之间的斗争,勇德最主要的内涵是开辟生存空间和战争中的勇武。勇德最初是个体克服对危险和死亡的恐惧的品质,是一种用于斗争和生存竞争的自然德性。在先秦时期,勇德有很高的地位,勇是坚守“义”所不可缺少的德性。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不仅如此,孔子还将仁、智、勇三者并举,视此三者为君子人格所必备的三要素“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但孔子在重视勇德的同时,也对勇德进行了明显的限制。比如,论语阳货有云:“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
3、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孔子似乎把勇视为一种没有特定道德价值指向的能力,勇就是“不惧”,为善和为恶的“不惧”都可以称作勇。可见,在孔子这里,勇德不能独自构成一种伦理德性,仍属于自然德性。孟子和荀子对勇德进行了重构,使之具有道德内涵,成为独立的伦理德性。孟子的做法是对勇德进行分类,明确地区分“小勇”和“大勇”:前者是基于一己之私产生的自然情感反应,是纯粹的、自发的情感冲动,没有自觉的道德目的;后者是基于道义而生发出来的道德情感及行为反应,是以道义知识和道德情感为基础的自觉选择,具有明确的道德意义。可见,孟子所言的“小勇”属自然德性,“大勇”属道德德性。荀子对勇的意义划分更为细致:“狗彘之勇”“
4、贾盗之勇”“小人之勇”,此三者,或浑不知义,或见利忘义,或死而不义,只有“士君子之勇”才是“见义勇为”,乃道德之勇。孟子和荀子分别对勇进行了大小之分和贵贱之分,其划分标准具有明确的道德指向,只有合乎道义的勇才配称作勇德。虽然孟子和荀子对勇德进行了道德化的重构,但他们总体上仍然是承袭孔子对勇的一个基本理解,即不惧危险,而且把勇德局限于一种政治生活中维护道义的德性。至宋明时期,理学家保留了先秦儒家对勇德的阐释,同时又赋予勇德更加积极的意义,对勇有了新的理解,勇德不仅是一种包含道义内涵的道德德性,更是一种成就道德自我的“为已之德”。陆九渊认为达致仁者的困难在于“已私难克,习俗难度越耳”“已私之累人,
5、非大勇不能克”。可见,在理学家这里,勇德被用于整个道德生活,是摆脱积习和不当私欲的束缚、坚守道德信仰、成就理想人格的刚强意志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称之为道德勇气。(摘编自赵永刚勇德培养的三个基本问题材料二:以对中国传统“勇”德的分析和对西方勇敢观的分析为基础,我们可以进一步对两者进行比较。中西“勇”德的比较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但至少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首先,大多数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都倾向于将无畏或不惧看作是勇的特征,但此一特征仅为“勇”德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仅有此一特征,勇不必然成其为德。若要使勇成为一种德性,必须有其他因素对其予以引导或规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多从智、仁
6、、勇三者的关系出发来阐明勇之为德的条件,认为有智行仁之勇才是真正的“勇”德。而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西方思想家主要从理性或世俗法律的角度来规定勇,认为只有基于理性、符合法律规定的勇才是一种可称赞的德性。从柏拉图开始,西方依法规定勇的倾向就已初露端倪,近代以后,随着法制社会的建立,法对勇的制约更为明显。其次,大多数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都看到了“勇”德有两个对立面:鲁莽与怯懦。怯懦无论是在表面上还是就其本质而言,都与勇敢格格不入。鲁莽虽表面上类似于作为德性的勇敢,其实也并非“勇”德。中国古代思想家虽然对“勇”德的两个对立面有过较为细致的分析,但就理性深度而言,其在与西方思想家的类似分析相比较时,
7、就显得有些逊色。中国古代思想家只是分别分析鲁莽与怯懦各自的问题所在,没有清楚地说明这两者与勇敢之间的关系;而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主要是亚里士多德,则明确将勇敢作为鲁莽与怯懦之间的中道,从而揭示出三者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最后,大多数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都看到了勇敢作为一种德性可能发挥的多重作用及可能实现的多重价值。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勇敢不仅可用于胜敌,还可用于自治和克难,勇敢可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实现其价值。尤其是在勇敢用于自治这一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论述较之西方思想家的类似论述要显得更为丰富。西方思想史上有关勇敢之作用的论述的独特之处在于,有些西方思想家凸现了作为
8、德性的勇敢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中国传统的“勇”德主要用于为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具有宗法性质的社会目标和社会秩序服务,在这样的社会里重农轻商是必然趋势,因而适应商业冒险、自由竞争的“勇”德就难以成长。中西方“勇”德观的共同之处,体现了“勇”德最为基本的规定,是勇敢之为德性的共性方面。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无论是何种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勇敢都不能与其他德性相分离而单独起作用,人们都必须把握勇敢之为德性的度,过与不及都是作为德性之勇敢的对立面。(摘编自吕耀怀“勇”德的中西异同及其扬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汉字“勇”的书写变化,可以解读出当时人们
9、对“勇”字的理解所发生的变化。B孔子将勇与仁、智并举,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勇德在先秦时期有很高的地位。C与孟子、荀子对勇德的理解中所具有的道德德性相比,孔子没有关注勇的道德层面。D与西方融入理性或法律来解读的勇德不同,中国的勇德往往包含着智与仁等因素。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和荀子虽然对勇德进行了重构,但依然继承了孔子对勇的基本理解,到宋明时期,理学家对勇才有了新的理解。B我国古代思想家只对鲁莽与怯懦进行各自分析,而西方思想家则将勇敢和鲁莽、怯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来。C根据古代思想家的论述,在自治、克难等实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价值上,中国对勇的把握较西方有着明显
10、的优势。D尽管时代不同、环境不同,但在对待勇与德性的关系以及对勇德“度”的把握上,古今中外有着某些相似性。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对应关系不恰当的一项是( )A“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勇德的自然德性B“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勇德的道德德性C“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勇德的道德德性D“如官容奸吏,家留盗虏,日积忧患,而不勇于一去之决,谁实为之”勇德的道德德性4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勇德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二)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水在水之外活着 葛水平一片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
11、的洪峰滚出山间,向远处四散而去。这生殖的土地,鲜花盛开,青草繁茂,正适合为羊们提供口粮。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数丈宽的河道,下游一位年长的老汉说:“往山里走是它的源头,公家人叫它沁河源。它走到我的脸前头,我们喊它秋水河,因为当年秋天雨水多,它的声音大,便有了这个外名。”沁河,南北贯穿晋东南。我们立足的这个县就叫沁源。沁源,因三晋名水沁河六出其源于山中而得名。山间沁河的六个源头清泉喷涌,碧水成溪,汇成了绿水沁河。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河谷两岸没有人烟。云朵让天空无限扩大,空了的村庄让我六神归位
12、。这样的时候,因为空气的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不知名的小鸟“啁啾”声声,在空旷中游走,那“啁啾”声便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我们奔跑而去,让景色生动起来。一条道被水漫过,人走在水道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源”至此而出。泉水清澈,冰凉清甜,东边泉眼水流湍急,西边泉眼水流平缓,两股泉水流出数十米后汇成一股,顺河谷而渗入地下。山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能感觉到在远古那些洞都有水出,水流分散,涡流丛生该是怎样的景致!浅浅的一汪至山间流出,我把手伸进去,它的深度淹不住我的胳膊肘。水流出泉眼,慢铺开来形成小河,水面刚能把我平放的巴掌淹住。走
13、过河对岸,鞋面不小心会被水打湿,也许是故意的,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水面上因了阳光的不同折射,看上去呈颗粒状,有别一番模样。对岸有碑亭,新修却已经残破,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此设立下的“沁河源头纪念碑”。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开有五朵花瓣的黄花,自在地生动着,羊群走来,放羊人撒了细盐,我听见羊舌头抹布一样擦着,像一支曲子在低声部回旋。放羊人挥着皮鞭,鞭梢带着响,羊群聚集在一起,那一只头羊昂着头,相比于那些勾着头吃草的羊,那只头羊扩大了我的视野。源头在我身后一百米远的地方,就已经看不到水了。我坐下来,粪蛋蛋落在草丛间,索性躺下,我的情绪复杂。源头的河
14、床这么宽,那是常年流水落下的影子,我现在只能用幻觉来填补它的空缺。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用心灵与眼睛观察的习惯,快乐是持久的,痛苦则是刹那之间,而人都喜欢飞蛾扑火,为眼前的利益狂欢而死。明代诗人王徽诗云:“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在沁河两岸的冲积平地和原有台地上,由于沁河总体水量的减少和沁河水被过度的开发利用,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放羊人说:“也就几年光景。”台地上的秋庄稼卷曲着叶子,旱大了。放羊人说:“看着是河的源头,却使唤不上水。”一条河的旺衰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领导人在社会转折关头的抉择也非常重要。对资源的争夺,可以爆发最
15、激烈的战争,谁都知道。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使一座城市变为一片废墟,一座最繁华的都会变成一片草场,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少了什么?走走走走走,汲取什么才能够让水茁壮成长?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并不是太久的岁月,放羊人说:“河道里的水再都不敢喊河了。”那些植物和人一样喜欢喝清水,黄花遍开,如经脉一样的腰肢风姿绰约在阳光下,放羊人甩开鞭声,羊群们奋力撂开蹄子顺着河道走往山外,放羊人的鞭声坚硬而空旷。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我走沁河,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河谷空阔、羊群遍野、空气纯净、鸟鸣山幽
16、,意在表达尽管沁河两岸少了河水的滋润,但这一切让作者心旷神怡、喜不自禁。B文章以“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来描写泉水带给我的不寻常的感受,意在表现泉水的神圣、灵性和生命力的顽强。C文章写“沁河源头纪念碑”新修却已经残破,暗示出人们漠视和遗忘了曾经养育自己的沁河,因此也就有了今天沁河的干枯。D文章以“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来解说“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的情景,直观又理性。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作者触景生情,以抒情笔调表达了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兴发的情感波动。B文章引用诗句“
17、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是由所见所思引起的相关联想,意在引发读者进行古今沁河的对比反思。C文章语言简洁直白、平淡质朴,如“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饱含着作者对于恢复沁河盛貌的焦虑之心。D文章由眼前景象引发深度思考,“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以警策之笔表达了对未来人们生存状况的深沉忧虑。8文章多处提到“羊群”“放羊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文章结尾写到“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朱云传朱云,字游,鲁
18、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太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竟坐之。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
19、,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节选自汉书卷六
20、十七,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C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D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21、一项是( )A易,“五经”之一,“五经”包括诗经乐经尚书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B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陈奏秘密事项时,用皂囊封缄,以防泄密。C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相当于副丞相,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偏重于监察执法。D东阁,在文中并非“开我东阁门”中的“东阁”,而是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云才兼文武,得到世人尊重。华阴守丞因为朱云忠正而有智谋,向朝廷请求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朱云带领学生乘牛车出行时,所过之处人们都对他很敬重。B朱云直言谏诤,留下槛折佳话。朱云弹劾张禹,汉
22、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不走,直至栏杆被拉断;经大臣辛庆忌劝解,他才被饶恕。C朱云特立独行,好倜傥有大节。致仕后的朱云远离官场,居住在乡野,教授学生;与丞相薛宣交往,薛宣邀他留在相府中,朱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D朱云恬淡无欲,要求死后薄葬。朱云病重时未请医喝药,临终嘱咐用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椁即可,家人遵其嘱造了一丈五尺的小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2)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14左将军辛庆忌为什么能让皇上怒气消解,饶了朱云?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3、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注)六郡雄:原指六郡一带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这里立功的赵充国。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二句暗用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犹”“复”表现了离别的依依不舍。B诗歌第三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三河道”,抒发诗人与朋友离别的惆怅心情。C诗歌第四句用西汉时在边境立过功的“六郡雄”赵充国典故,对友人寄托期望。D五六句虚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横”“接”两字写出了山隘险峻,地理位置重要。16诗歌七八
24、句用典,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也用了相同的典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请分析两首诗用这个典故,在表达的情感方面的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2)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3)登岳阳楼中,“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难忘20世纪70年
25、代秋天的傍晚,在橘色的夕阳下,人们吆喝着将一车车的红薯推上沙土岭,萧条寂寞的山岭一下子热闹起来。男人左手扶着装有锋利切刀的擦薯板,躬身用腹部顶住使其稳固,右手握着红薯飞快地上下移动。随着“呱嗒呱嗒”富有韵律的节奏,红薯片顺着锃亮的刀刃一片一片地落下来,一会儿便是一座白花花的小山。这时,女人和孩子便双手麻利地将一堆堆红薯片摊开。很快,漫山遍岭便呈现出一片灰蒙蒙的银白,与渐渐来临的夜幕融在一起。夜幕里,人们燃起保险灯一种能遮风挡雨的风灯,继续紧张地忙碌着。风灯闪闪烁烁,若明若暗,仿佛是从天空散落在山岭上的黑斗。灯影里的沙土岭在飒飒的秋风里显得不再粗暴、冷漠,而是楚楚可怜。那时,不管多么累, ,努力
26、地支撑着双眼,跟在大人身边,干提灯的活儿。我欣赏着大人那优美的切红薯片的动作,不住地在心中祈祷,手千万不要碰到刀子啊。 ,不是随便一个人上去都能干的,稍有不慎就会伤到手指,那时几乎每天都有受伤的。提灯实在提烦了,我便把灯挂到槐树枝上或支起的独轮车车架上,坐在岭顶,沐着秋风,望着四面八方的风灯发呆。风化的沙土岭上,一片繁忙的喧哗,一派丰收的喜悦。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B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C“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19在文中画横
27、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0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根据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将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政策实施期限延长今年年底。允许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延缓至明年缴纳。落实好今年以来出台的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灵活行使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
28、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5字。(5分)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0月1日的消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于日前结束,共有18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据介绍,为满足我国空间站工程任务需要,第三批预备航天员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两个类别。其中,航天驾驶员和航天飞行工程师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载荷专家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早在2018年5月巳启动,经过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从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选拔出符合条件的18名预备航天员,在经
29、过系统的训练后,将参加空间站运营阶段各次飞行任务。这次预备航天员选拔,将为我国航天员队伍完善、空间站工程建设等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18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中国,“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曾点燃了多少人探索宇宙的愿望,2020年11月24日,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嫦娥五号”顺利启程。在世界,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科幻小说中作家畅想的穿行地心、遨游海底的场景,成为当时许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如今,已一一实现。科学不仅要仰望星空、创新超越,也要脚踏实地、以人为本。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会,写-一篇在“科学与
30、人文”主题班会上的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选择每小题3分)【答案】1C 2C 3B4勇德是一种介于鲁莽与怯懦之间的,具有不惧和无畏特征,又与多种道德品质或理性、法律等相融合的,有多重作用和能实现多重价值的德性。5首先由汉字“勇”的书写变化引入对勇德的内涵的探讨;接着介绍了先秦时期孔子对勇德的自然德性的理解以及孟子和荀子在孔子基础上对勇德的伦理化重构;然后介绍了宋明时期理学家赋予勇德新的理解,将其指向道德勇气。【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孔子没有关
31、注勇的道德层面”说法有误,由材料一中“孔子似乎把勇视为一种没有特定道德价值指向的能力”可知,孔子对勇有道德层面的关注,只是在孔子这里勇德仍属于自然德性,没有明确的道德指向。 故选C。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中国对勇的把握较西方有着明显的优势”说法有误,由材料二“勇敢不仅可用于胜敌,还可用于自治和克难,勇敢可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实现其价值。尤其是在勇敢用于自治这一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论述较之西方思想家的类似论述要显得更为丰富”可知,文中只是说在“自治”这一方面,中国较西方的论述更丰富,而且“更丰富”并不等同于“有着明显的优势”。故选C。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32、。B项,意思是有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所以这里的勇德不能独自构成一种伦理德性,仍属于自然德性。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应以“勇德”为关键词在原文中筛选信息,因为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二”,所以所筛选的应是材料二中能体现勇德本质的内容。材料二从三个角度比较了中西方的勇德,所包含的关键信息有“将无畏或不惧而非充分条件”“若要使勇成为一种德性,必须有其他因素对其予以引导或规定”“只有基于理性、符合法律规定”“将勇敢作为鲁莽与怯懦之间的中道”“大多数中国和西方历史上可能实现的多重价值”。结合三个角度中的主要观点,对关键信息进行筛选概括组成一个
33、单句即可。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该题目需要考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在划分层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和总结句,看段落中是否有分论点。材料一共分为五段,第一段主要阐释“勇”字的书写变化,进而引出对勇德内涵的阐述;第二段立足于孔子关于勇的言论,阐释了勇德的自然德性;第三、四段,分别以孟子与荀子关于勇德的言论与主张,阐释了勇德的伦理德性;第五段立足于宋明时期理学家对勇德的认识与发展,阐明了勇德的道德勇气这一属性。按照时间顺序和勇德内涵的发展,寻找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划分出层次,即可梳理出行文脉络。6A 7C8结构上,作为文章的线索之一,羊群及牧羊人的
34、叙述贯穿全文,伴随作者沁河探源的整个过程。内容上,多次提及的羊群、牧羊人与黄花、清泉等景物构成了作者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见的独特风景,反复渲染,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独特的沁河风物图。主题上,羊群出现于河床与曾经的沁河涡流丛生形成极大反差,牧羊人的言语更是直接指出了沁河的古今风貌,引发读者对沁河干涸缘由的追问与思考。9作者前往沁河探源,只见干涸的河床,却不见沁河里的流水,作者为此而着急不已。作者为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沁河导致沁河断流的现状感到着急焦虑。河流孕育生命,水的干涸意味着昔日农业文明的日渐消亡,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农业文明消逝的忧虑与哀叹。【分析】6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意在表达尽
35、管沁河两岸少了河水的滋润,但这一切让作者心旷神怡、喜不自禁”错误,由“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可知,美景带给作者的不仅仅是喜悦。故选A。7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项,“文章语言简洁直白、平淡质朴”理解错误。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凝练而富有诗意。故选C。8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中重要段落及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结构上:文章第1、7、8段等多处记叙描写羊群及牧羊人,这一情节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上:“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更远处四散而去”“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
36、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开着五朵花瓣的黄花,自在地生动着,羊群走来,放羊人撒了细盐,我听见羊舌头抹布一样擦着,像一支曲子在低声部回旋。放羊人挥着皮鞭,鞭梢带着响”等段落中,羊群、牧羊人、河流、黄花等景物风格独特,是作者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见美丽风景,这种景色反复出现,反复渲染,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独特的沁河牧羊图。主题上:“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更远处四散而去”“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记叙描写羊群出现于河床与曾经的沁河涡流丛生形成极大反差;“放羊人说:也就几年光景。”台地上的秋庄稼卷曲着叶子,旱大了。放羊人说:
37、“看着是河的源头,却使唤不上水”“放羊人说:河道里的水再都不敢喊河了”等句子,记叙牧羊人的言语,更是直接指出了沁河的古今风貌,引发读者对沁河干涸缘由的追问与思考。9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作者观点和文章主旨的能力。文章结尾写到“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作者前来寻水,寻找沁河的源头,却只见羊群和即将干涸的河床,不见流水,这成为作者“心里的急事”,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着急。结合前文“在沁河两岸的冲积平地和原有台地上,由于沁河总体水量的减少和沁河水被过度的开发利用,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一条河的旺衰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领导人在社
38、会转折关头的抉择也非常重要。对资源的争夺,可以爆发最激烈的战争,谁都知道。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使一座城市变为一片废墟,一座最繁华的都会变成一片草场,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少了什么”可知,作者为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沁河导致沁河断流的现状感到着急焦虑,揭示了作者对沁河现状的反思与拷问。由“那些植物和人一样喜欢喝清水,黄花遍开,如经脉一样的腰肢风姿绰约在阳光下,放羊人甩开鞭声,羊群们奋力撂开蹄子顺着河道走往山外,放羊人的鞭声坚硬而空旷”“走走走走走,汲取什么才能够让水茁壮成长?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并不是太久的岁月”“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等句子可知,河流孕育生命,水的
39、干涸意味着昔日农业文明的日渐消亡,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农业文明消逝的忧虑与哀叹。10D 11A 12A13(1)胡乱任意地称颂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审讯查验来了解他的好坏。(2)等到后来要修理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按原样修补好,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14辛庆忌不顾自己的性命,冒死求情。朱云一向狂傲直率,并没有故意冒犯皇上,应该宽容。如果杀了他,皇上会被人认为是暴君。【分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年轻时结交轻捷豪健的侠客,依靠侠客帮人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跟随前将军
40、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承周易和论语。” “借客报仇”的主语是朱云,之前断开,排除AB两项; “年四十”强调年龄,引领后文,做后文的状语,中间要断开,排除C项。 故选D。11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A 项,“五经”不包括乐经,“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故选A。1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A项,“忠正而有智谋”错误,只是华阴守丞认为的,而且“试守”的意思是试任,并不是直接任命。故选A。13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本题,(1)中“相”,动作偏指一方,他;“举”,举荐;“有司”,有关部门;“案”,查验。(2)中“治”,修治;“槛”,栏杆“易”,换;“辑”,整修
41、,补合。1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根据文本“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可知辛庆忌不顾自己的性命,冒死求情;“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可知朱云一向狂傲直率,并没有故意冒犯皇上,应该宽容;“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可知如果杀了他,皇上会被人认为是暴君。参考译文:朱云,字游,是鲁国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结交轻捷豪健的侠客,依靠侠客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师从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周易和论语都能够传承。喜欢倜傥洒脱
42、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很看重他。汉元帝时,华阴守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治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忠正而有智谋,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试任御史大夫,以尽显他的才能。”元帝就此事征询公卿大臣的意见。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圣明的君王谨慎地选择的。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胡乱任意地称颂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审讯查验来了解他的好坏。”嘉竟因此获罪。成帝时,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得到破格提拔,(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说:“请求陛下赐一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诫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
43、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高官,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殿,朱云攀住殿前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逄(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国家前途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等到后来要修理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
44、杆按原样修补好,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鄠县乡间,教授学生。有时带领着学生们乘牛车出行,所过之处人们都对他很敬重。薛宣为丞相,朱云前往拜见他,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留朱云住宿,顺便对朱云说:“您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你以为我想当你的属吏吗?”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留下遗言说,用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椁即可。(家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把他)安葬在平陵东郭之外。15.A16.(1)范诗用典,诗人举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
45、,哪能谈得到归去?表达军功未成,归家无望的迷惘、痛苦。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2)本诗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扬。【分析】15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现手法的能力。A项,“离别的依依不舍”错,“犹”“复”表现的是军情的紧急。 故选A。16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的意思是: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远远连接云中郡。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
46、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雁然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以此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范诗“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此处借典抒情,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17. (6分)(1)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18B19我都会千方百计驱除睡意切红薯片是个技术活儿20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若明若暗的风灯比作闪烁的星斗,
47、生动形象。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土岭人格化,展现了夜幕下秋风中的沙土岭给人的感觉。使用叠词“闪闪烁烁”“飒飒”,突出了描写意象的特征。【分析】18本题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破折号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作用。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标示注释内容。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标示提示下文。B项,破折号的作用是标示注释内容,与文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C项,破折号的作用是标示声音的延长。D项,破折号的作用是用于引文后,标示作者。故选B。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的能力。本题第空,根据横线前的“不管多么累”和横线后的“努力地支撑着双眼”可知,此处应填“我都会千方百计驱除睡意”之类的内容。第空,根据横线前的“欣赏着大人那优美的
48、切红薯片的动作”和横线后的“不是随便一个人,上去都能干的”可知,此处应填“切红薯片是个技术活儿”之类的内容。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表达艺术,一般应从修辞手法、词语和句式等角度分析。结合本题来看,画线句子中“风灯闪闪烁烁,若明若暗,仿佛是从天空散落在山岭上的黑斗”使用了比喻手法,把若明若暗的风灯比喻成闪烁的黑斗。“显得不再粗暴、冷漠,而是楚楚可怜”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土岭人格化,展现了夜幕下秋风中的沙土岭给人的感觉。使用“闪闪烁烁”“飒飒”等叠词,突出了风灯闪烁、若明若暗的特征。考生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些艺术手法的作用。21. 第句,删除“根据”或“指出”。第句
49、,“延长”后加上“至”。第句,“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后加上“政策”。第句,“行使”改为“使用”。【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句,“根据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出”成分赘余,删除“根据”或“指出”;第句,“延长今年年底”成分残缺,“延长”后加上“至”;第句,“落实好今年以来出台的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文化事业建设费等”成分残缺,“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后加上“政策”;第句,“灵活行使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搭配不当,“行使”改为“使用”。2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于日前结束,共有 18 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这批预备航
50、天员分为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本次选拔将为我国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新闻语段要注意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事件,本段新闻中,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于日前结束,共有18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为主要事件。第三批预备航天员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两个类别,以及本次预备航天员选拔将为我国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为重要信息。压缩时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例文:人文照亮科技,科技传播人文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人文照亮科技,科技传播人文”。列宁曾经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科技
51、发展也是如此,如果忘记了昨天的来路,那么就很难找到明天的出路。当前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我们牢牢记着“伴着人文来,带着人文去”的理念。科学不仅要仰望星空、创新超越,也要脚踏实地、以人为本。人文精神助推科技发展,为科技发展照亮前路。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故事妇孺皆知,这些神话也给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灵感,为他们指明攻关的方向。我们知道,解答一道难题不容易,但是命制一道好题更难。解题时只需要找到命题人设定的方向,而命题却如在荆棘丛深处拓荒,在无路处开路,然后再将开出的路巧妙隐蔽起来让我们去探索。科研方向的制定和科研课题的确立也是这样,我国科技工作者正是在嫦娥和夸父等人文之光和追梦精神
52、的照耀下,确立了开展外太空研究的课题。航天登月探测器取名“嫦娥”,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取名“夸父计划”,可谓实至名归,不足为奇。科技是花,人文是根,根深才能花繁;科技是体,人文是魂,体健要靠魂安。只有筑牢人文底蕴的根基,科技发展才能大展雄风。科技发展传播人文精神,携人文精神走向未来。“墨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科学家,最早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观点,并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将中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命名“墨子号”,既是为了纪念墨子在早期物理光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华为公司”的寓意乃是中华有为,“鸿蒙”是创世之初自然界中能化育和生成万物的元气,以她来命名,象征着
53、华为操作系统集聚了自然界的元气,具有无限生机和远大发展前景的意思。“神舟”是神奇的天河之舟的意思,寄予着中国航天人遨游太空,泛舟银河的美好梦想。以传统文化命名科技发展,寓意深远,弘扬了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国特色。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每一项科技发展都是对人文精神的传播和传承,古老的人文精神必将搭载着科技发展之神器走向未来。“却顾所来路已深,科技深处觅人文。人文若想贯古今,借助科技才是真。”让人文照亮科技的前路,让科技传播人文的光辉。科技和人文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比翼齐飞。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科研事业必定能在“科技与人文齐飞,创新共诗意一色”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
54、家!【详解】本题为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审题能力、构思能力、人文情怀和写作能力,符合高考“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考生审题立意时既要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为当前的科技发展注入的人文精神,又要思考当前的科技发展对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进一步传播和弘扬,将立意重点放到对二者关系的探究上。审题的基本思路是求同存异,也可以在“同”的基础上,针对其“异”分解论证。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比如第一段中“在中国,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曾点燃了多少人探索宇宙的愿望,2020年11月24日,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嫦娥五顺利启程”,“嫦娥奔月”象征神话传说,代表诗意浪漫的想象,美好的人性,而“
55、探索宇宙”代表科学,可见材料表明了科学与人文的密不可分,一定意义而言,人文引领了科技。第二段“在世界,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科幻小说中作家畅想的穿行地心、遨游海底的场景,成为当时许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如今,已一一实现”,展示的是科幻小说对科学家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觑,依然是人文对于科学的引领意义。第三段是对前两段的升华总结:“科学不仅要仰望星空、创新超越,也要脚踏实地、以人为本”,也算是立意角度。任务驱动部分明确了主题为“科学与人文”,从短语构成看属于关系型话题,体裁为演讲稿。写作时可以联系科技成果的名字或者来自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或者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古代人物,从中可见中国科技人的情怀和抱
56、负。用这些具有丰富人文气息的词语为科技发展命名,可以看出中国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彰显了中国特色和中国理想,传播了中国文化,弘扬了中国精神,具有不忘过去和继往开来等特点,也可以看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人文情怀、探索精神和理想抱负。从时代精神来说,突出了知识经济时代,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但科学精神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推动。科学精神必须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时代发展。从立德树人的层面,可以培养学生崇尚的科学精神,高尚的人格,考查学生在义与利面前的权衡;在思维能力层面,考察考生对材料的整体理解和综合理解。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照亮时代。由此可以立意为: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领航;科学精神和
57、诚信人格是科学工作者的双翼;科学家更需要高尚的人格;科学家的人格光辉;科学光环,人格光辉。行文时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论述时注意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要注意班会演讲稿的格式。参考立意:科技发展携带着人文气息才更能彰显中国特色;用科技将祖先的梦想神话变成现实;传统与未来、希望的交融,脚踏实地,以人为本;让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相融合;中国科研人浪漫的人文情怀助推了科技发展。可用素材:(1)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里,有无数值得关注和挖掘的璀璨宝藏。大到那些浩如烟海的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小到我小时候耳熟能详的童谣、传说、戏曲等,都蕴含着传统文化特有的丰富韵味。我对这些艺术充满好奇,怀有深厚的感情,这是深
58、深扎根在中国大地上,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心中珍贵的中国故事。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带着或多或少的中国印记,而回首历史,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完美诠释了各自的中国印记。中国印记是自强不息,刚正不阿的民族精神,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为国家尊严抛头颅、撒热血。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2)1910年,斯科特率领团队从英国出发,目标是要到达南极极点。随后他知道有一个竞争者:挪威人阿蒙森。斯科特的五人探险队于1912年 1月17 日 到达南极,但 发现阿蒙森比他们早到了一个月。阿蒙森留下一封信,等待着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
59、,并请第二名把这封信带给挪威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发展,而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正好似这力量之潮的两股水流、两朵浪花,当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之海中相遇时,又会出现怎样的场景呢?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发展,最先出现的应该是人的生存和生活,再出现了人文。而为了提高生活的质量,提供人文关怀的保障,科技便应运而生。它们之间就像海生浪,新浪推旧浪一样,彼此不同却又密不可分。(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的进步是推动人文关怀实现的保障和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的催化剂,还记得我国上世纪60
60、年代初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吗?当时的广大农民颗粒无收,饥荒肆无惮忌地蔓延,而那时有良心的学者和官员,无不想给予国民以人文关怀的,可是由于科技水平的落后,分配粮食几乎如同白日做梦。到了70年代,像一声巨响震撼世界,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满足了成千上万甚至上亿人的粮食需要。这不正是科技为人类关怀提供保障的体现吗?又正如当下流行的“生态人文”“低碳生活”一样,若没有节能型电油混合动力汽车的出现,若没有滴灌技术等环保科技的发明,我们何谈“爱自然如爱自己”的口号呢?科技正如新浪,不断地动人文的旧浪。不是一切科技都能用来改善生活,推动社会的,只有具有人文精神,才能让科技发挥正当的作用,尽其所用。自二
61、战以来,一种新型能源核能风靡全球,不到一个世纪,全球几乎都能听到关于“核”的讨论。而核能正如一把双刃剑,在有人文精神、有良知的人手里,就能用来发电,而在良知泯灭的人手里,它就能用来威胁人类,毁灭地球。在这个时代里,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网络技术等等,这些科技仅仅在有人文的保证下才能发挥巨大的正能量,推动社会发展。这就好比人文的旧浪抵着科技的新浪,不至于使其喷涌或淹没。(4)归根结底地说,科技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基础,不断地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正是生活中认真观察,全力以赴探索,才发明出电灯以替换弊端颇多的油灯和汽灯。与此同理,人文也是基于生活的,它的目的也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生活就如大海,不断生成科技与人文的浪花。没有科技作为支撑的人文是虚无缥缈的空想,没有科技作为动力的生活是疲惫低效的爬行,而没有人文良知的科技则是涂炭生灵的恶魔,没有以生活为起点和目的的人文是浮华无用的废品和装饰。人文和科技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只有用高于这个时代的想象与认知,以适应这个时代的情感和思维,投身到为这个时代作出贡献的事业中去,把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的碰撞变为融合后,才能正确地处理人文、科技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促使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让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生活得更幸福、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