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初三语文复习课的效率摘要:在初三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本人认为,要想提高语文复习课课堂效率需做到精心备课,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复习资料的编排,做适当的调整,突出重点,探究难点,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关键词:初三 语文 复习 效率初三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改善课堂结构,创设教学情境,保持学习兴趣,捕捉教的最佳时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在课堂45分钟内达到“夯实基础与滚动提高”的最佳结合的效果。 在初三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本人认为,要想提高语文复习课课堂效率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备课
2、,因材施教。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上课之前要备好教材,备好学生,我认为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该怎样教。 1、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做到有的放矢。 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从备课到课堂,从课堂到作业布置,都得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考虑。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值,根据学生实际去设计问题,使学生学有所获。
3、 在初三的复习备考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把学生容易遗漏或容易出错的知识加以归类,通过训练、检测的方式,让学生得以巩固提高。还有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揣摩学生可能遇到的不懂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把这些提取出来,在课堂上,把这些作为重点加以指导讲解。比如:我在备课时看到“劈柴”的“劈”读音为p时,我就想,学生会不会觉得我们平时读“劈p柴”,而这里为什么又是“劈p柴”了呢?在上课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读一读,同学们读得果真跟我预料的差不多。之后我就给同学们讲:这个词有两个读音,作动词时,读“劈p”;作形容词时,读“劈p”。并举几个例子让同学们牢固掌握:他在
4、劈p柴;屋角放着一堆劈p柴;他劈p的劈p柴真多。通过这几个例子,学生对这个字就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像这样的还有,比如:字帖ti,字帖ti儿。为什么同一词语读音会不同呢?原来它们的意思不一样:前者用于供临摹之用,后者就相当于便条。在进行字音复习时,我就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像这样的同形词而读音不同的还有哪些?通过教师的提醒,学生有意识地归纳整理,就可以发现不少这类词:难nn兄难nn弟,难nn兄难nn弟;着zhu落lu,没着zho没落lo;桑葚shn,桑葚rn儿,等等。另外,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字读不准,也要让学生多做归纳。当然,归纳时,要写正确的;否则,会加深对错误读音的印象,结果适得其反。比如:泥泞
5、nng、滂png沱大雨、处ch理、矩j形、惩chng罚、果脯f、恪k尽职守、分道扬镳bio,等等。另外,针对初中生在默写古诗词不愿意动笔的情况,在复习古诗词的时候,我总是把容易写错的字找出来,写在黑板上,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比如: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中的“沙”字,有很多同学在默写的过程中,经常把它写成“纱”。破阵子中的“了却”经常会有人写成“了确”,“赢得生前身后名”也会有很多人写成“赢得身前身后名”,分析学生写错的原因除了不会写文中的字之外,另一种可能就是对文意的不理解,所以在容易出错的地方,还应该解释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 因为在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预知
6、学生存在的困惑,教师加以提醒,学生稍加注意,就能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课前,如果我们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多花一些时间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就能节省不少的时间,课堂教学就会游刃有余,学生也自然会轻松愉快地掌握好所学知识,使课堂教学达到优质高效。 2、根据复习资料的编排,做适当的调整。 一本复习资料,内容很多,如果每一个版块都逐题做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所以,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根据资料的编排,结合学生实际,有些可能要删减,有些还要作些补充。比如我们目前用的资料上文言文部分内容很多,语言表达与运用也很多,教师要事先有个整体规划,哪些该做,哪些需删,哪些该讲,
7、哪些由学生自己完成,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复习时间有限,到时复习任务不能完成,势必会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学生对知识也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所以,课前,教师需根据整体的复习计划,结合学生实际和资料内容,做好周密而实际的复习计划,在每一节课前,精心备好课,这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很有成效。师生双边都会有一种成就感,何乐而不为呢? 二、突出重点,探究难点。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就复习课来讲,弄得不好很可能会流于形式,学生也很容易有疲倦感。因为复习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对于大家都熟知的、都能理解的就没必要重复,对于部分学生容易忽视的稍加提醒
8、,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就重点讲解。要大胆取舍,突出重点,“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 比如讲解一份试卷,并不一定要按顺序逐题讲解,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及试题的难易情况,确定讲解的先后主次。平时考试,我一般都是基础题略讲,阅读题详细的讲,这样学生自主性的去解决基础题部分,有的时候要比教师讲解效果还要好。至于月考,基础题部分,就是检查学生平时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在讲试卷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仔细的讲解,现代文阅读,在讲解的过程中教授各类文体的答题方法。 对于疑难点,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自主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发现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是学生学习智慧的火花,证明他的学习
9、思维得到了发展,作为教师要鼓励这种思维。一般情况下,我们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探究精神,之后师生共同解决。这样,提出问题的学生也会因自己所提的问题有价值而信心倍增,在学生的讨论分析与合作探究中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避免复习课的枯燥与单调,让复习课也同样精彩纷呈。 三、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古语说:“授之以鱼,三餐之需;授之以渔,终身之用。”所以,在课堂上,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使课堂教学由传授知识向探索方法、培养能力转轨。初中阶段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语
10、文的能力,和兴趣,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的日常生活中来。所以,不管是传授新课,还是复习课,我们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会学,乐学,并能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1、强化训练,激活思维,培养能力。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始终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提问学生,让他们不只说出具体的答案,更要他们说出得出答案的思路和方法。评讲习题时,也要让他们说出主观题答题的思路以及选择题选出某一答案的依据。在训练过程中,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
11、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比如,我们讲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我们就教给学生方法,注意这样几个问题:要抓住关键的词句,要注意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要由果溯因,要考虑材料的现实意义,要确定写最佳立意(只有符合材料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思想倾向、情感倾向的立意才是切合题意的立意),要求观点正确,思想积极,情调健康,一旦选定就要一抓到底,避免写作过程中偷换概念或逐渐离题跑题。 阅读训练中,我们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比如,遇到问“表达效果、作用、好处”之类的问题,就一定隐含着问表达技巧,答题时就要着眼于表达技巧。一般的答题步骤就是:先指出这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结合此表达技巧的一般作用想想在这
12、里的作用。这个作用不仅要有内容上的(结合句意),而且还要有形式上的,两者兼顾,缺一不可。从这里入手,就不至于答非所问。 语文教师要舍得花功夫,要能吃苦,收集各种训练习题,做好积累工作;在收集积累的基础上,做好筛选、归类工作,精选高质量的训练题;要刻苦研究,探索训练的最佳操作方式或方法,使训练到位、有效和高效。在训练中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2、 善于总结,培养学生归纳积累的习惯。 要想学好语文,必须要善于归纳积累。一节课下来,可能有些学生不知道到底学了些什么,这时就需要做好课堂总结,再次强调重点内容,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梳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规律,提高语文能力。不过,课堂总结可
13、以通过提问学生来完成,如设计“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了这个内容,你从中悟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对该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并不高,能够背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够翻译文言句子,就足够应付中考,但是作为初三的语文老师,在讲授课程课程中,除了让他们记住最重要的内容之外,一些重点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等文言常识我也加大了考察的力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锻炼他们独自阅读课外文言文和解决有关文言知识能力,对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也将有和大的帮助。当学生们能够自主的阅读和解决文言知识的时候,就会增强他们学
14、习的自信心,同时也就调动起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浓厚的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另外,在复习文言文时,每做一个课外文言语段,我就引导学生从该语段中归纳出四五个重点词的意义及某些特殊句式,并及时巩固掌握。这样长期坚持,多做积累,形成习惯,就自然能熟能生巧,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会逐步提高。 3、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需要语文,可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发现不少与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协调的一面。比如,地方话读音不准,大街小巷存在一些错误的书写,词语乱用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留心街道上及影视报
15、刊上的一些错误现象。比如,“家具”不能误写作“家俱”,“装潢”不能误写作“装璜”,还有电视上经常说某某足球运动员“一蹴而就”为本队赢得了获胜的机会,还有在报道一些人物的模范事迹时,用“无独有偶”来引出也是不合规范的。像这类现象,我们要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时时注意并辨明正误。当然,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像广告语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歌词的经典优美,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品味,学习,借鉴。还有生活中有很多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社会现象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素材,我们要留心观察生活。总之,要想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用课外知识来补充课内知识,将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就要把思维的钥匙交给学生,落实训练,激活思维,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学习,快乐收获,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愉悦。 成功源于积累,效率就是生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不断积累经验,求真务实,相信我们一定会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让我们的语文课丰富多彩,让我们的复习课卓有成效,让我们的学生知识、能力双丰收,从而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真正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具有独特个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