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3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材料一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对乡土中国社会结构的精准概括,对于这个概念,乡土中国一书中的表述如下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
2、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以已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念推愈薄。个人都是他所在社会影响所推出的社会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关系。每一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在费孝通先生看来,差序格局理论是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结构的凝练,其内涵不仅停留在人际关系上,而且包含了更大范围的社会结构。差序格局中的差指的是乡土中国中提及的类似波纹向外推的横向结构。阎云翔对差序格局理论结构的认识值得借鉴,他指
3、出差序格局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包含有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也包含有横向的弹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摘自方楠互联网时代的新差序格局,有删改)材料二差序格局在公私、权力和权利维度奠定了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互动规范,而互联网对差序格局的重塑也势必作用于以上三个方面。一、具体来讲,网络空间中公私结构的剧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民众进入公域的门槛降低,途径增多。乡土社会中的公共领域被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通信和储存成本的下降 ,使世界人口的可观部分获得了从事信息和文化生产的物质手段,个人可以有效地在公共领域中开展传播活动,由被动的读者和听众转变为发言者和对话的参与者
4、。互联网击碎了与传统身份相勾连的准入资格,公共领域渐而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性。二是网民由私向公的意愿逐步增强。在差序格局中,爱无差等的理念无法在乡土社会中落地生根,自我主义不仅使得人们公私不分,更令由私向公的转换难以实现。而随着社会化媒体普及,个人间能够凭借互联网进行远距离的沟通和经验传递,并且私人生活也越发地能在网络上获得完整的展示,个体的情感、困惑以及利益诉求也因此可以迅速地引发关注、热议甚至是声援。二、在网络社会中,差序格局所产生的权力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随着微博和微信的出现,读者不光可以通过传统的书写来发表评论,他们更能以转发或点赞的形式来再造文本并重塑意义。实际上,转发或点赞既是信
5、息的接力和重新编码,又发挥着颠覆权威叙事的功能。有时候,一些不合常理的点赞其实是网民以戏遮的方式来解构差序式的权力,通过破坏权威与庶民之间的传统情境和互动秩序,以获得网络社会中的另类话语权。这种另类的话语权即信息权力。网络社会无疑更加看重信息的流动。于是,信息超越了知识和经验的地位,构成了权力的主要来源。具体而言,信息权力是不在场的网民通过观点发布、消息传递、时事评论等行为在交流沟通中展现的权力,它赋予了每一位网民发言的机会和针硬时事的能力,由此增强了他们的话语权。信息权力制造出了众声喧哗的去中心化力量,摧枯拉朽式地瓦解了权力的差序格局。近年来,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也
6、直观地反映了信息权力对传统权威的直接挑战及其效果。三、网络公民权利的成型与危机。差序格局下的中国社会,缺少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普遍而平等的公民权利体系。人们的权利被纲常做了差别化的抑制或放大,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往往是根据其所掌控的权力而灵活地进行伸缩。所以,权利与个人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存量相关,却得不到法律的平等保障。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差序式的公民身份。一方面,网络提升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促进了公民权利保护机制的完善和深化。截至 2008 年10月,我国有14个部门已推出60 余部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李永刚说,我国成为了全球该领域法律法规最多的国家,这种覆
7、盖面极广的恢恢法网,无疑反映了我国网民权利保障机制的日益健全。网络社会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公民性,这主要归功于权利取向的网络舆论对非正义权力的制约,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网民对公民权利的体悟和学习。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现实的公民社会发育仍不够充分,其严重滞后于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正如刘学民所言在西方,网络公民社会仅仅是现实公民社会的一个补充,而在中国,网络公民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尤其是围绕网络事件而产生的网络舆论,对政府的影响有些远远大于现实中的公民社会。从某种程度上看,互联网在我国也就不仅是一种生产与生活的工具,它更充当了公民权利的培养皿,倒通着国家逐步调整其与社
8、会间的关系,以打开更多的机会窗口,继而创造出不单局限于互联网的多元公民权利。摘自王斌网络社会差序格局的崛起与分化,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阎云翔认为,差序格局是一个含有纵向的等级化的序和横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组成的立体结构。他的理论认识比费孝通的理解更深一层。B.传统乡土社会中的公共领域被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不具备真正意义的大众性。其准入资格与传统身份相勾连,普通民众常被排斥在公共领域之外。C.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的举措,表明权力中心屈服于信息权力制造出的去中心化的摧枯拉朽般的巨大力量。D.在我国,互联网使国家逐步调整其与
9、社会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不单局限于互联网的多元公民权利,因此它不是一种生产与生活的工具。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费孝通把西洋的社会结构比喻成一捆捆扎清楚的柴,是团体格局,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中国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B.差序格局从公私、权力和权利等三个维度奠定了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互动规范,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差序格局,但这种作用依然要从上述三个维度去理解。C.在网络社会,处于权力中心之外的网民们只能通过破坏权威与庶民之间的传统情境和互动秩序的方式,获得网络社会中的另类话语权。D.材料二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普遍而平等的公民权体系,公民权利能
10、得到法律的保障,而差序格局下的中国社会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往往与其所掌控的权力相关。3.下列例子中不能证明互联网从公私、权力和权利三个维度重塑差序格局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微信中,有以血缘、地缘、抑或是亲属关系组成的微信群,如我爱我家;也有因学习、工作等社会关系建立的微信群,如班同学群。B.2012年的诸如与父母合影带着外公去旅行等微公益事件,是由个人率先发起,后经由网络的信息传播和网民接力而获得全民慈善效果。C.微博的兴盛成就了具有海量粉丝和拥趸的网络大V,他们比普通网民握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其更容易形成一种普遍影响网民的话语权。D.福州小伙儿赵宇见义勇为踹伤施暴者反被刑拘 14天的新闻引
11、起网络热议,众多网民质疑刑法制度不合理,57 天后赵宇收到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4.请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给差序格局简要下一个定义。(4 分) 5.材料二中,一、二、三方面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铁锅槐梁衡一棵上百年的老槐树长在一口铁锅里,这好像绝不可能,但确实如此。去年十一月底,我在河南商丘寻找人文古树,看了几棵汉柏宋槐都不理想,大家气喘吁吁地坐下来吃午饭。当地一位朋友突然一拍脑袋说:“怎么忘了铁锅槐呢!”放下筷子,我们便冒着小雨赶到七十公里外的白云寺,拜访了这个锅与槐的奇妙组合。白云寺初创于唐贞观年间,曾是
12、与少林、白马、相国等寺齐名的中原古寺,但现在香火不旺。我们去时凄风苦雨,寺里只有几个僧人袖手看门,一个小和尚系着围裙在伙房里淘米,后院及两厢都是零乱的砖瓦木料。进门后的右手处就是我们要拜访的铁锅槐,现在已是这个寺的镇寺之宝。只见一圈石栏杆中躺着一口直径两米多的大铁锅,锅里挺立着一棵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的古槐。锅沿有三指厚,在雨水的润泽下闪闪发光,像是一个套在树根上的项圈。锅已半埋土中,树的主根早穿透锅底,深扎地下,而侧根蜿蜒屈结,满满当当,将铁锅挤满撑破后又翻出锅外垂铺在地,像一大块不规则的钟乳石,或是一摊刚冷却了的岩浆。我看着这满锅的老根,只觉得这是一锅正在慢慢烹煮着的时间。虽是深秋,这古槐
13、仍枝叶繁茂,覆盖着半亩大的地面。而整裸树身向西边倾斜,巍巍然如一座斜塔,有一种饱经沧桑的厚重与庄严。寺院是信众往来的宗教场所,被视作沟通神与人的桥梁。为了给众多僧人和香客备饭,寺里常有超大的铁锅。这口两米的大锅还不算最大,我见过一口更大的,洗锅时要放下一个梯子,才能将人送到锅底。大锅往往是一个寺院兴旺的标志。这白云寺在康熙时达到鼎盛,常住僧人千余人。史载1687年寺里住持佛定和尚为舍粥济贫,造铁锅两口,日煮米一石二斗。十九年后一口铁锅经长年的火烤水煮生了裂纹,就被几个小和尚抬着放到寺的一角。春去秋来,寺院盛而又衰,这口锅也渐渐被人淡忘。沙尘淤满锅底,荒草爬上了墙角,淹没了铁锅。这时一只喜鹊衔着
14、一粒槐籽从天上飞过。它俯下身子,看到这汪嫩绿的鲜草,就落下来歇脚,槐籽落在铁锅里。想这铁锅离开灶台被弃墙角已经数十年,烈日严霜,凄风苦雨,它早已心灰意冷,奄奄待毙。忽然有一只小手轻轻地抓挠着它冰凉的身子,一丝微弱的声音响在耳旁若有似无地呼唤。原来是那粒槐籽经水浸土育,已经开始发芽生根。这口铁锅一下打了个寒噤,从梦中惊醒,忙将这个幼小的生命搂在怀里。那雪白的细根穿过厚厚的积土吮吸着锅沿上的雨滴,像是在替它擦拭眼角的泪花,而嫩绿的树苗已有尺许之高,正努力探出锅外,好奇地张望着庙宇、蓝天、自云。铁锅记起了佛经上讲的万物轮回,因果有缘,众生平等。啊,行住坐卧都是禅,一花一叶皆佛性。它觉得这是佛祖托它来
15、抚养这个从天而降的小生命的,就更加搂紧这棵小树苗。槐树一天天长大,当它已经高过院墙,可以俯视外面的世界时,才发现这个世界上的槐树全是长在土地里,只有它被小心地托着、抱着,长在一口铁锅里,不觉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好比一个没有文化,不识字,甚至还身有残疾的母亲,在贫病交加中照样抚育着一个伟岸的英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它怎么能不痛感身世飘零而加倍珍惜,一定要活出个样子呢?!铁锅槐无疑是大自然的杰作,就算你有一百个聪明的头脑也想象不出这样的作品。万物有缘,槐树本是一种最普通的树种,数百年来在山地平原、房前屋后不知有槐几多,而长在铁锅里的唯此一棵;铁锅本是一种最普通的炊具,千家万卢用来烧水煮饭的铁锅不知
16、几多,但用来栽树而且长成大树的也只有这一个。再说,就算这锅与树前世有缘,那结合之后的数百年岁月,水火兵昏,雷劈电击,畜啃人砍,寺院塌毁,它们又携手逃过了多少劫难才有今天的正果?物竞天择,自然筛选,这是铁的定律。在无尽的岁月长河中,无数个偶然机缘的组合,就出现了奇迹,就诞生了天才。虽然人类愈来愈聪明,但还是逃不出自然的手心。不见我们办了多少音乐学院,却常会输给一个牧羊女或打工汉的歌喉;办了多少文学院,而大作家总是长在校园外。而皇室培养接班人,从选妃子、找奶妈开始,到定太子、配师傅,结果总是多有从草莽中杀出来的开国之主。假如现在有谁出巨资请你再复制一组铁锅槐,恐怕打死也不敢接这个活。铁锅槐虽是天工
17、之物,但它修行于古寺之中,早已融进人的智慧和佛的灵性。在悬崖之上,在大河之岸,树抱石之类的奇树不知多少,而现在这棵古槐抱着的却是一口铁锅,是一锅人间烟火。这是信念的守望,是佛与人的拥抱,是伟大的天人之合。你只要看看那锅里劲结的树根,就知道它们有多大的定力,槐树咬定铁锅,将它凿穿、撑裂、抱紧、融合;铁锅则仰着身子吃力地挺举着大树,不顾自己已经被压裂,被深深地挤进了泥土。直至最后再也分不清是锅抱槐还是槐抱锅。这是心的力量,是佛家所谓的大愿,不信世上事不成,不信有缘不结果。它们就这样晨钟幕鼓,相濡以沫,在古寺残阳中不知送走了多少寂寞。山挡不住风啊,树挡不住云,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挡不住生命的降生。而一
18、个生命一旦降生,就会本能地捍卫生的权利,坚强地活下去!临出寺门时已幕云四合,我又回望了一下这棵铁锅槐,经秋雨打湿的树身更显出沉稳的铁青,斜伸着的身子像一支要射向云空的利箭。而根部那一圈翻卷着的闪亮的锅沿则如一把拉满弦的弓,引而待发。我忽然觉得,伫立在面前的是一个面壁的达摩,是另一个版本的罗丹雕塑思想者。世人多爱盆景,喜其能于尺寸之间盈缩天地,吐纳岁月。而古今中外,到哪里去寻找铁锅槐这样一个天地所生、人神共塑、照古烁今的盆景呢?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段中“放下筷子”“冒着小雨赶到七十公里外的白云寺”等内容,体现了作者等人对铁锅槐好奇而急于见到的心理。B. 文章用康
19、熙年间白云寺的常驻僧人之多和大铁锅的由来、用途等,说明了为什么说“大锅往往是一个寺院兴旺的标志”。C. 第段描写槐籽在锅里生根发芽的情景时,用“打个寒噤”“搂在怀里”等语句形象地写出铁锅被幼小生命唤醒的过程。D. 文章写白云寺曾是中原四大古寺之一,有过辉煌的历史,如今却香火不旺,僧人稀少,院内凌乱,暗含作者的批判之情。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在描写铁锅槐的成长时,运用拟人手法,赋了铁锅和槐树人的情感,体现了铁锅给了槐树的呵护和槐树对铁锅的感恩。B. 文章第段在结构上具有承上肩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铁锅槐的生长的内容,义为下文写铁锅槐给人的哲思与启迪做了铺垫。C
20、. 文章在写铁锅槐是大自然的杰作时,使用了现实社会中的例子进行对比,说明人类即便再聪明,也无法与自然抗衡的道理。D. 本文用词简洁、鲜活,语言富有韵味,如对铁锅槐成长历程的描写中,在句式上长短句结合,以长句为主,间有短句。8. 概括铁锅槐的形象特征。9. 为什么说“我忽然觉得,伫立在面前的是一个面壁的达摩,是另一个版本的罗丹雕塑的思想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
21、八百余人,多赍金币。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
22、击官军。和力战,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赏赉敕印往赐之。比还,成祖已晏驾。洪照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历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
23、十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24、藩邸,指藩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郡王。B.爵赏,是指有一定爵位的公卿给予下属或同僚的巨额赏赐。C.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意思相同的词还有驾崩、宾天等。D.朝贡,指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郑和出使海外,使命重大。他受成祖之命出使,一是要追寻明惠帝,查知其逃亡何处;二是要宣扬明朝的国威,显示中原的富强。B.郑和富有智谋,思虑周全。锡兰山国王诱捕郑和,欲索金帛,郑和对此作出详细的计划,先破其城,后以伏兵打败其军,大获全胜。C.郑和善于作战,屡败敌寇。他俘获了想借诈降来抢劫明军的陈祖义
25、,又擒拿了前伪王子苏干刺及其妻子儿女,显了军威保了安全。D.郑和七次出使,功勋卓著。郑和历事三朝,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获得了许多宝物,使明朝与海外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2)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14. 根据文本材料,谈谈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得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
26、山色总眉愁。注释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B.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C. 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D.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
27、约诗作。16. 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借赵国老将的英雄壮举来寄寓自己的壮志难酬。(2)苏轼的赤壁赋中写清风明月可尽情享有,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3)师说中,韩愈明确指出老师的作用是“_”,而那些童子的老师,“_”,并不是韩愈所说的老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家的后园有一棵紫薇。这棵紫薇有年头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过屋檐。一到放暑假,它开起花来,真是“繁”得
28、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简直像一大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在乱哄哄的繁花之间还有很多赶来凑热闹的黑蜂。这种蜂不是普通的蜜蜂,个儿很大,有指头顶那样大,黑的,就是齐白石爱画的那种。我到现在还叫不出这是什么蜂。这种大黑蜂分量很重。它一落在一朵花上,抱住了花须,这一穗花就叫它压得沉了下来。它起翅飞去,花穗才挣回原处,还得哆嗦两下。18.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繁”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29、分)A.早在1967年,中国政府就启动了“523”项目来抗击疟疾。B.黄河在流程中形成一个“几”字形,这在世界万千条河流中独树一帜。C.鲤鱼相信,它们的“宇宙”就是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D.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19.通感是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转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是种齐白石爱画的,个头有指头顶那样大的黑蜜蜂。”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在中国民间,流行一句话:中国人吃饭靠两个平,一靠邓
30、小平,二靠袁隆平。邓小平任内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从制度上解决了粮食产量不高的问题;而通过袁隆平人工水稻杂交技术,从技术上保证了粮食的增产。杂交水稻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日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年种植面积约有23亿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0,产量占稻谷总产的57。每年全国因此增产的粮食超过200多亿公斤,相当于一个中等省。由于杂交水稻获得巨大成功,袁隆平先后获得迄今惟一的国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八项国际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第一处序号 , 修改: 第二处序号 , 修改: 第三处序号 , 修改: 第四处序号 , 修改: 22.请对下面这段新
31、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5分)清代文献记载,明将杨展在岷江伏击张献忠船队,张献忠大败,于是在江口沉银千船。江口沉银遗址一期考古共出水文物3万余件,证实了记载。二期考古探测面积是首次探测面积的数十倍,考古探测队绘制出覆盖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3D藏宝图,此图为三期考古古河道准确定位提供科学依据。截至2020年4月,江口沉银遗址三期考古共发掘文物10000余件,最重要发现是一枚重约16斤的“蜀世子宝”金印。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张亚东是大一学生,三年前喜欢上火车等机电模型。疫情期间。他开始在家钻研铁路、桥梁、隧道等建设,
32、并在自家菜地里“施工”。为此,他搜集图纸,购买模型,遇到问题就向老师请教,还通过看铁路建设纪录片寻找方法。摸索了3个月,微型铁路终于修通!目前,张亚东已铺设了70余米铁轨、建了6座大桥模型。他把自己的“高铁”视频发到网上,居然有2000多万的播放量,赢得很多网友点赞。据报道,张亚东从小喜欢电动玩具,初中时就开始自己动手做汽车轮船模型,凡年前他还造了一艘微型航空母舰,被网友看中,花了一万多元买走。他说,他的追求一直没断,今后希望将热爱变成事业。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作为新时代的年青人当然是强大的中坚力量,那么,年青人如何才能强大?值得思考。某电视台举办了“少年何以强从张亚东现象谈起
33、”的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陈女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先生青年报专栏记者),蒋女士(学生家长),刘老师(高中班主任),谭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月考答案1.【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解析】A 项与原文不符。他的理论认识比费孝通的理解更深一层错,原文是:阎云翔对.差序格局理论结构的认识值得借鉴。C项.表明权利中心屈服于信息权力制造出的去中心化的摧枯拉朽般的巨大力 量
34、错,这是国家调整与公民关系的表现,而不是.屈服于。D 项因果关系错误,不符合原文。.因此它不是一种生产与生活的工具错,原文是.互联网在我国也就不仅是一种生产与生活的工具。2.【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析】网民们只能通过破坏错,原文:有时候,一些.不合常理的点赞其实是网民以.戏谑的方式来解构 差序式的权力,通过破坏.权威与庶民之间的传统情境和互动秩序,以获得网络社会中的.另类话语权。3.【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本中重要内容的能力。【解析】A 项微信中的这些微信群还是体现传统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特点,即以.己为中心形成不同关系的圈子。B项证明公私维度中网
35、民由私向公的意愿逐步增强。C项内容可证明网络中出现拥有信息权力 的新阶层,是从权力维度考虑。D项内容可证明互联网促进了公民权利保护机制的完善和深化,侧重于权利维度。4.【答案】差序格局是以自我为中心、按与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关系、具有等级化和弹性特点的社会格局(社会结构)。【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中重要概念的概括能力。【解析】材料一中作者引用了费孝通关于差序格局的一段话,但费孝通原文中是借助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 释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并未给差序格局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要给差序格局下定义,在句式上要采用.差序格局是社会格局句式,其内涵要能体现它的特点,即以自己为中心、按与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
36、疏关系、具有等级化和弹性特点。5.【答案】第一方面采用对比论证,作者将乡土社会的公私结构与网络空间的公私结构进行对比,突出网络社会公私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第二方面采用例证法,作者以微信和微博中网民.不合理的点赞 及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为例,证明信息权力的力量。第三方面运用 引证法,引用李永刚、刘学民等的话语,突出中国社会公民权利的变化及特点。(每点2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掌握论述类文本论证方法的能力。【解析】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对比论证、例证法、道理论证、引证法、比喻论证等。第一部分将乡土社会的情况 与网络社会的新变化对比,运用对比
37、论证。第二部分以微信、微博中网民的行为为例,运用例证法。第三部分则引用李永刚、刘学民等的话语,属引证法。6. D “暗含作者的批判之情”错误,作者写如今白云寺的情形只是陈述历史的变迁,没有批判的意味。7. C “使用了现实社会中的例子进行对比”错误,这里没有使用对比,只是列举现实中例子。 8. 高大苗壮,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生命力旺盛侧根蜿蜓屈结,枝繁叶茂;饱经沦桑,充满厚重与庄严。 9. “面壁的达摩”“另一个版本的罗丹雕塑的思想者”用隐喻的手法写铁锅槐带给人的启迪;锅与槐的结合告诉了人们心的力量、坚守信念的力量;大自然塑造了铁锅槐,它饱经沧桑,是生命的见证,引人思考。10.C 解析“自苏
38、州刘家河泛海”是“至福建”的状语,所以在“泛海”后断开不如不断开。“首达占城”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以次”是按次序的意思,是“遍历”的状语,所以应在“占城”与“以次”之间断开。“宣天子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后应该断开。如果在“其君长”前面断开,则“因给赐”没有宾语。11.B 解析爵赏,爵禄和赏赐。爵在此处应为动词加封官爵;赏在此处应为赏赐,也是动词。12.B 解析以伏兵属无中生有。13.(1)这时,交阯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郡县”的活用,1分;“震替” 1分;“日”1分;句意1分(2)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
39、和来向外国夸耀的。“凡 1分;“将命”1分;“夸”1分;句意1分14.得到宝物不计其数;朝廷耗费的财物不可胜计。(答对一点的1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附参考译文: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起初在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多次提拔到太监。明成祖怀疑明惠帝(朱允炫)逃亡到海外,打算追踪探访他的下落,而且想向外国炫耀大明朝的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 明成祖年号)三年六月,命令郑和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
40、,并赏赐和馈赠当地的君主、首领,有不降服的就用武力慑服。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使者跟随郑和来朝见明成祖。明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封赏、赐爵。旧港,就是从前的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这 里的酋长陈祖义抢掠过往的商客。郑和派人宣谕招抚他,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划拦路抢劫。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永乐六年九月,郑和再次出使锡兰山( 今斯里兰卡)。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引诱郑和到都城内,索要金银财物,并发兵劫持郑和的船。郑和窥探到敌人大部分都出动了,城内空虚,就率领自己统辖的二千多人,出其不意攻破了他们的都城,生擒了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儿女、官员。
41、抢劫郑和船的敌人听说后,回来救援,郑和的官军又大败了他们。永乐九年六月把俘虏献给朝廷。这时,交阽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永乐十年十一月,明成祖又派郑和出使,到了苏门答剌国。该国的前伪王子苏干剌,怨恨郑和不赏赐自己,率兵截击郑和的官军。郑和奋力作战,抓住了苏干剌,并俘虏了他的妻子儿女,在永乐十三年七月回国。皇帝非常高兴,不同程度的奖赏了将士们。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都派使者来朝廷进贡,各国使者回去的时候,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和他们一同前往,赏赐各国的君主、酋长。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永乐十九年春又出使,第二年八月回来。永乐二十二年正
42、月,旧港的酋长施济孙请求继承宣慰使的官职,郑和带着文书和官印前去颁发给他。回来的时候,明成祖已经驾崩了。洪熙(明仁宗年号)元年二月,明仁宗派郑和守备南京。南京设置守备,就是从郑和开始的。宣德(明宣宗年号)五年六月,皇帝认为登上帝位时间很长了,而离中国远的外国依然没有来朝拜进贡,于是郑和又奉命出使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然后回朝。郑和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得到的不知其名的宝物不计其数,而朝廷耗费的财物也不可胜计。从宣德年间以来,远方各国不时也有来中原的,但终究也不能与永乐时期相比。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监下西洋传为明
43、朝初年的盛事。【答案】15. D 16. 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因飘泊异乡而愁。本词为诗人被贬异乡时所作,诗人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词人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
44、,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D项,“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理解有误,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语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的语言风格的分析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或情感时,往往运用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手法。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对诗歌内容准确把握、正确理解,再从分析意象或表达情感的词语入手
45、,最终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本题要求简要赏析“诗人的愁从何而来”,就是分析作者复杂的具体的愁情。词的上片开篇“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说“春天过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可能了”, 在贬所惠州,也是一个春季过去了(“九十日春都过了”),即风华正茂的时候过去了,我闲置无所事事了(“贪忙何处追游”),无须“贪忙”、“追游”了。“三分春色一分愁” 言春暮人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意思是“ 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写景寄情,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他很快意识到,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失,自己的青春很快消失,如“雨翻榆荚阵”,如“
46、风转柳花球”,没有多少留恋,有的是终身遗恨,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还有结合背景可知作者是被贬到惠州,他看到“ 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时,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所以上片写春过春愁,伤春惜时,有伤春惜春之愁,也有年华易逝之愁,还有飘泊异乡之愁。下片“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说“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再不要说以前的年少风流往事了”,惜青春已逝,风流不再,我们已是苍颜白发,还谈什么昔日风流,这意味着一代人的结束。用直抒胸臆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写出了“水光清凉,山色美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感叹”。这正是词人在惠州感情上
47、发生了变化,审美移情发生了变化,所以山光水色也变得“愁”容起来;从而暗示着词人晚年人生暗淡无光了。下片作者写白首眉愁,伤感人生,有青春不再、年华易逝之愁。17、 (1)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2)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3)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8.(3分)B(B项,表强调。A项,表特定称谓;C项,表特殊含义;D项,表引用。)19.(4分)将观赏紫薇的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效果;“一大群幼儿园孩子”表现了紫薇的“繁”;“又高又脆的小嗓子”表现了紫薇的明艳;“乱嚷嚷”表现了紫薇的“乱”。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20.(4分)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没有比较,不能强调蜜蜂的特点
48、;原句通过比较,强调了蜜蜂个头大、颜色黑、名人喜好的特点;语体风格不同:改句为一般陈述句,与原文整体风格不一致;原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句式短,简洁明快,与语段风格一致。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21第一处:语句;修改为:“袁隆平通过”;(主语残缺)第二处:语句;修改为:“目前”;(用词错误。“日前”:几天前。“目前”:指说话的时候。)第三处:语句;修改为:“超过200亿公斤”(“超过”后面的数字必须是确数)第四处:语句;修改为:“相当于一个中等省全年的粮食总产”;(残缺,或省略导致语义不明)(每处1分)22.答案:清文献记载岷江口沉银,一期考古证实,二期扩大探测面积,绘制藏宝图,三期发现
49、“蜀世子宝”金印。解析:解答本题首先确定新闻的主要事件是“清代文献记载,明将杨展在岷江伏击张献忠船队,张献忠大败,于是在江口沉银千船”,可概括为“清文献记载岷江口沉银”。接着写明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经过,共分为三期,一期是考古成就,“证实了记载”,可概括为“考古证实”。二期是强调“考古探测面积”,根据表述“是首次探测面积的数十倍”,可以概括为“扩大探测面积”。二期还强调考古队的作为是“绘制出覆盖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3D藏宝图”,可概括为“绘制藏宝图”。三期的关键句是“最重要发现是一枚重约16斤的蜀世子宝金印”,可概括为“发现蜀世子宝金印”,最后将信息组合即可。 (清文献记载内容,一期内容,二期内容
50、,三期内容,每点1分,要点齐全,语言简洁流畅1分,共计5分)23.【写作提示】1材料解读: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其中材料是关于青年学生成长的材料。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为大一学生的张亚东在疫情期间克服困难造微型铁路,赢得网友称赞;二是张亚东从小喜欢电动玩具,初中时自己动手做汽车轮船模型,前几年做微型航空母舰被网友购买,对机电模型的热爱一直没有间断。写作任务是作为电视台的嘉宾,对新时代的年青人如何才能强大进行思考,写一篇“少年何以强从张亚东现象谈起”的主题论坛发言稿。2写作任务分解:任务一:主题为“少年何以强从张亚东现象谈起”的主题论坛注意:必须明确回答引导语中
51、的问题“年青人如何才能强大”。写作过程中要对年青人如何使自身强大的途径进行思考,又要将其与国家、民族与时代进行结合,还要有明确的观点。否则,内容不得上一等(16-20分)。任务二:结合上述材料对于材料中张亚东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等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具体的阐释或分析。考生可以结合材料,扣住引导语中“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作为新时代的年青人当然是强大的中坚力量”这一时代情境来写作。任务三:写作者身份、读者对象写作者身份为电视台邀请的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年报专栏记者、学生家长、高中班主任、高三学生)中任一身份,读者对象是广大电视观众。任务四:文体发言稿基本构成:标题,开头(称呼、问候
52、语),正文(着重阐述对青年人何以强的认识与思考),结尾(小结、问候语)。语言:体现交流(际)性写作特色,语言准确自然流畅,侧重口语化色彩。3立意参考:以张亚东爱好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让追求更丰满”“为梦想着力”等。从张亚东准备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打无准备之仗”等。从张亚东动手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行动胜于一切”“理论联系实际”“要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等。从张亚东遇到困难请教老师、寻找方法解决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虚心求教,方得成功”“直面问题”“学以致用”“人生需要钻研”等。从张亚东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角度分析,可立意为“坚持的力量”“毅力与成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