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出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和衰落原因。过程与方法1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一个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进行分析。【教学重难点】1重点:传统工业区衰弱的原因和整治措施。2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及知识的迁移。二、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学习了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结果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地域的两种情况: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阅读课本65页第一自然段,总结归纳。问题探
2、究,归纳提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迁移运用能力)师:传统工业区的特点?(点拨:发展基础、工业部门、生产规模、工业分布)生: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老师与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师:世界上主要传统工业区的分布?生:美国东北部、英国中部、我国的辽中南、德国鲁尔区。老师展示世界工业分布图【导入】活动一:师:1、两次世界大战均有该国发动的,并且成为战败国。 2、该国是啤酒生产大国,还是最早研制成功磁悬浮铁路技术的国家。生:德国活动二:师:假如你是一名德国导游,请向大家介绍德国的地理情况。 1.地理位
3、置 2.自然环境 3.人文风光学生结合德国行政图、地形分布图等进行分析。学生回答预设:德国的邻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地形(学生读图并回答,老师进行引导)师:同学们回答的不错(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活动三:全班同学扮演鲁尔区的公务员,老师扮演前来投资建厂的客商,同学们需大力推介鲁尔区,以说服老师在此建厂 。 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鲁尔区的概况,分析鲁尔区的区位条件。1.通过分析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归纳总结我国辽中南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学生学会迁移运用)2.小组讨论、分析鲁尔区和辽中南地区发展衰落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衰落原因:(1)生产结构单一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2)
4、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3)世界性钢铁过剩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环境污染、土地紧张、交通拥挤。3进行归纳总结。繁荣阶段(区位优势)衰落阶段(衰落原因)整治阶段(整治措施)煤炭资源丰富铁矿来源方便水源充沛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生产成本增高生产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煤炭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环境污染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课堂巩固】1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A)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2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B )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5、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3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A)A B C D【板书设计】第四章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传统工业概况1.典型分布地区2.传统工业区的特点3.存在问题二、鲁尔区1.区位优势2.衰落原因3.综合整治【课后作业】1.思考辽中南工业的振兴的措施。 2.完成课时练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相应内容。【课后反思】 传统工业区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是以案例的形式来呈现的。本节课,试图以鲁尔区为例,分析传统工业区的
6、共同特征。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自认为处理得较为成功的地方有:1、教学思路清晰。能将教材的三个主要知识点区位优势、衰落原因、整治措施,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教学重点突出。2、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整节课,我利用图片、数据等不同材料,通过启发、设问、循循善诱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分析、推理、自己寻找答案,特别是在学习鲁尔区的整治时,虽然课本上给出了鲁尔区的整治措施,但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由原因找对策,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理论联系实际。最后让学生为辽中南工业区的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也能与导入相呼应。让我感到不太满意的地方主要是,课堂上自己未能以高亢的情绪感染学生,也未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高潮,使整节课显得较为平和,波澜不兴。另外,由于时间有限,也未能做到讲练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些都是我将不断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