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师大附中高二年级地理学科2020年10月学业质量检测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50分)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下左图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下右图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 甲B. 乙C. 丙D. 丁2. 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 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 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 日地距离相同D. 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答案】1. D 2. D【
2、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春分为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夏至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6月初应该位于春分以后,夏至以前,而且比较接近夏至点,故答案选D。【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时发生在冬至点前后,因为地球在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所以甲乙两位置地球公转速度不同,日地距离也不相同,冬至日是北半球白昼最长,南半球白昼最短一天,所以甲乙两位置时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不相同,甲乙两位置关于冬至点对称,太阳都直射在同一条纬线上,所以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两题。3. 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3、)A. 东经70B. 东经90C. 西经70D. 西经1104. 此日在( )A. 春分日前后B. 夏至日前后C. 秋分日前后D. 冬至日前后【答案】3. A 4. C【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阅读图示可知图示面向我们的半球为西半球、夜半球,图示经线最左侧为160E,最右侧为20W,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10W,此时为0点。则70E为12点。即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70E。故A为正确选项。【4题详解】本题考查光照图的阅读和日期的判断:分析图示可知,此时西半球为夜半球,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对应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由图示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可知,
4、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半球移动,可知此日在9月23日前后。故C为正确选项。【点睛】该题有一定难度, 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光照图的认知与分析能力。我国一旅游团准备去韩国釜山(3520N、129E)旅游。据此回答以下问题。5. 该飞机于北京时间12点从北京起飞,一小时后到达釜山,当地的区时应是( )A. 10点B. 12点C. 13点D. 14点6. 该团成员从北京出发前看到旭日东升,到达釜山后于第二天又一次看到旭日东升之间的时间间隔应( )A. 等于24小时B. 小于24小时C. 大于24小时D. 以上都不是【答案】5. D 6. B【解析】【5题详解】考察时间计算:根据釜山的经度可
5、知,该地位于东三区,其区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早1小时,因此,飞机起 飞时,釜山的区时为13点,加上飞行之间,飞机到达釜山时该地区时为14点。故选D。【6题详解】考查昼夜交替的周期: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因此,在同一地点连续两次观察日出的时间间隔约为24小时(不考虑昼夜长短的变化),韩国釜山位于北京东部,日出时间早,因此, 间隔时间短于24小时。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区时计算、昼夜交替周期的判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航行问题的计算、昼夜交替的周期等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应用。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6、从天体运动位置看,此时“超级月亮”( )A. 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B. 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C. 地月系位于远日点附近D. 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8. 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7. B 8. A【解析】【7题详解】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其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地球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超级月亮”比平常看起来更大、更亮,说明此时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A错误,B正确;地月系位于近日点或远日点对于“超级月亮”没有影响,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4月8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夜,由此可排除BC选项;
7、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22时,所以150E为0时,且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大致与A图对应,D图错误。综上分析,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A图,故选A。北京(40N)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把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玻璃箱里,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9. 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 )A. 3月21日前后B. 6月22日前后C. 9月23日前后D. 12月22日前后10. 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A. 7326B. 6326C. 50D. 2634【答案】9. B 10. A【解析】【9
8、题详解】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应与阳光垂直。一年中, 活动支架最短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应最大。北京在北温带,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应与阳光垂直。读图,一年中, 活动支架最短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应最大。北京在北温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日期是6月22日,夏至日,C对。其它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较小,A、C、D错。故选B。【10题详解】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a-|,a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所求纬度(北纬取正值南纬取负值);结合上题分析,活动支架最短当日为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为2326N,通过公式计算得到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故选A。【点睛】本
9、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计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计算方法。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地点时间当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9:0023:008:5823:027:1918:417:2018:405:4018:485:3918:49据实回答下列各题。11.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12. 若地为北京,则此时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答案】11. B 12. C【解析】11题详解】结合图表可知地昼长从14时变为14:02,地昼长从11:2
10、2变为11:20,地昼长从13:08变为13:10。因此地与两地分属不同半球,且他们与昼夜等长的赤道的昼长差值大小分别是,则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则为,B选项正确。【12题详解】据图表可知地次日昼长在增长且大于12小时,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排除;此时地球向夏至也就是远日点移动,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错误;此时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C正确;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应该是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时,此时各地昼夜长短在逐渐增长,D排除。下左图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右图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
11、3. 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A. 北京B. 银川C. 杭州D. 海口14. 小区内各住宅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A. 夏至日8:0012:00B. 夏至日12:0016:00C. 冬至日8:0012:00D. 冬至日12:0016:00【答案】13. D 14. C【解析】【13题详解】右图表示二至日08:00和16:00的住宅楼日影,该住宅楼位于我国,所以总体而言,夏至日住宅楼的日影相对较短,且08:00太阳应位于当地的偏东侧,16:00应位于当地的偏西侧,由此可判断,该地二至日08:00的楼影长于16:00的楼影(这里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表明北京时间12:00,
12、当地尚未到达正午时刻,所以该地应位于120E西侧,排除AC;图中住宅楼西南侧日影应为夏至日08:00的楼房日影,表明夏至日08:00时刻(北京时间),太阳位于当地的东北侧,由此可知,当地正午时刻,太阳应位于当地上中天偏北侧天空,即是表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一般而言,夏至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日出东北,应早于当地时间6点日出,当地时间6点,太阳应位于当地地平面的正东方天空,之后太阳向东南侧天空移动,当地正午12点,太阳到达正南方天空,之后向西南方天空移动,下午18:00太阳到达当地地平面正西方天空,18:00以后太阳逐渐从当地西北侧天空落下,08:00虽不是当地时间,但
13、误差应不会太大,此时太阳尚在当地的东北侧天空,表明正午时刻太阳应位于当地正北方天空,由此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当然该题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直接选出D选项),B错,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该小区位于我国,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更小,楼影更长,休闲广场被遮挡的面积更大,排除AB;冬至日08:0012:00,太阳位于当地东南侧天空,图中休闲广场东南侧住宅楼更为密集,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较大,C正确;冬至日12:0016:00,太阳位于当地西南侧天空,图中休闲广场西南侧楼房间距相对较大,且错落分布,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相对较小,D错。故选C。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
14、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5. 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 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 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 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 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16. 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A. 垂直抬升B. 水平拉张C. 水平挤压D. 岩浆喷发【答案】15. D 16. A【解析】【15题详解】此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图中岩层多次出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
15、水侵蚀为主,D正确,B错误。故选D。【16题详解】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正确。水灵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地貌,此地貌景观不是裂谷、褶皱山、火山,BCD错误。故选A。【点睛】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下图为我国某地貌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图示地貌
16、( )迎风坡坡度陡背风坡坡度陡为风成地貌为流水地貌A. B. C. D. 18. 若图中甲坡朝向东北方向,则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 西北风B. 东南风C. 东北风D. 西南风【答案】17. B 18. C【解析】【17题详解】图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B对。【18题详解】依据上小题分析可知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图中甲坡坡度缓,为迎风坡,其朝向东北方向,说明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所以选C。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以下下列两题。19.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B. 地壳上部C. 地壳下部
17、D. 地幔20. 平顶海山( )A. 为褶皱山B. 由沉积岩构成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 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答案】19. D 20. D【解析】【19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山地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而岩浆是来自上地幔软流层中,因此D正确,故选D。【20题详解】考查山地的形成过程。在图中阶段I可以知道它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因此它就是一座火山,火山的形成是岩浆的活动,不是地壳的水平运动,所以A不对; B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是喷出岩,也就是玄武岩,不可能是沉积岩,所以B不对; C顶部形态,也就是平顶的形成,观察图II,III,可以看出平顶面积扩大,这应该是由外力作用形成,所
18、以C不对;此山地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随岩石圈下降,山地顶部没入水下,受外力慢慢形成平顶山,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以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要求学生掌握地理过程的动态变化,整体难度较大。21.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 背斜谷B. 背斜山C. 向斜谷D. 向斜山【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X地的岩层是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从X地的河流分布及等高线弯曲特征可以判断其为山谷,故A项正确。下图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
19、、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2.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 T0形成时期B. T1形成时期C. T2形成时期D. T3形成时期23. 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A. 持续下降B. 持续抬升C. 间歇性下降D. 间歇性抬升【答案】22. D 23. D【解析】【22题详解】一般来说,颗粒大的砾石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沉积的颗粒越大,说明河流流速越快。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T3阶地砾径最大,说明T3形成时期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故D项正确。【23题详解】由图可知,在河谷上
20、游河段的单侧面上出现多级阶地,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又砾石的平均粒径为T3T0T2T1,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故D项正确。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 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 B. C. D. 25. 图中断层( )A. 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 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 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 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答案】24. A 25. D【解析】【24题详解】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蚀的,所以最有
21、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故选A。【25题详解】读图分析,图中断层切断了石灰岩和页岩,没有再切断后来形成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之后没有一直活动,A错误;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但是花岗岩侵入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的时间比花岗岩早,B错误;现代河谷下切是由于断层形成之后该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C错误;侵蚀面覆盖在断层之上,断层没有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D正确。故选D。第II卷(综合题 共50分)26.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_。(2)这天C地_点日落。ABCD四地白天由长到短是_。
22、(3)这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地区为_。(4)有一个人从B点沿经线发射炮弹,该炮弹可能落在D点的_侧。(填“东”或“西”)(5)此刻,若C点为90E,则新的一天的范围为_。【答案】 (1). 冬至 (2). 2326S (3). 16 (4). BADC (5).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6). 西 (7). 30W向东至180【解析】【分析】【详解】(1)图中可以看出,北极圈以北地区都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2326S。(2)A点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地方时为12时。C点在西边,与A点相差4小时,因此A点地方时为8时。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长由南极圈(24小时)向北极
23、圈(0小时)逐渐递减,因此四地昼长由长到短分别是BADC。(3)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地区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最小值为北半球各地。(4)B点在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受到向左偏转的地转偏向力。从B点沿着经线向北发射炮弹,炮弹可能落在D点的西侧。(5)若C点为90E,0时所在经线为30W,因此新的一天的范围为30W向东至180。【点睛】日期分界线有两条:其中一条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180经线),是固定的;另一条为0:00所在经线,是移动的,所有的经线都有可能是0时。其中,0:00以东180为新一天;0:00以西180为前一天。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
24、列要求。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答案】(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3)金矿
25、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解析】【分析】考查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貌的成因,金沙江中沙金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详解】(1)注意审题,空间关键词“图示区域”,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根据板块构造说理论可知,断裂发育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了岩
26、石的承受能力,使岩层发生断裂;该地处于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造成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的承受能力而导致断裂发育。(2)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断裂分布。(3)读材料 “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众多,使金矿石
27、可出露的空间范围较大。(4)由上题分析可知,河谷出露的岩层中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金沙江中沙金的形成地质作用过程,首先是河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受外力作用岩石风化侵蚀破碎,矿石掉入到比降大的金沙江,随急流搬运,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随后河流流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河水挟带的金将在河床不断沉积,逐渐累积而形成沙金。28.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A处为冲积扇,请说明其形成过程。(2)影响图中居民点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和_,这种区位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请答出两条。(3)甲地发展成为最大居民点的主要人文原因是_。【答案】(1)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
28、河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2)河流(或水源);地形;坡度和缓(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土层深厚)。(3)地处两条公路的交会处(交通便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貌形成的过程的描述,影响居民点分布的因素以及农业的区位因素,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详解】(1)考查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具体而言河流穿行在高山峡谷之中,水流速度湍急,搬运能力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山地河流从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以后,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部分挟带的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2)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以及交通、资源、政治、宗教、军事、科技等人文因素。图中影响居民点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和河流;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以及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图中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位于山前冲积扇,坡度和缓,利于排水;以及山前冲积扇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等。(3)考察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结合图示信息分析,甲地位于交通线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物流、人流的汇聚,聚落规模容易扩大,因此甲地发展成最大居民点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