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学科作业29基础训练一、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B. 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C.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模式是()A.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B.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D. 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3、染系数(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可以用来反映风对大气污染的
2、影响。下面是我国 M 市多年污染系数和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该城市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是()A. 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北部 B. 关闭所有污染大气的企业C. 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西部 D. 污染物改为夜间排放4、城市在再生阶段应采取的措施有( )积极整治环境 扩大资源开采量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传统工业 A. B. C. D. 5、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A. 减弱噪音 B. 减少酸雨 C. 保持水土 D. 绿化环境 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区位条件的是( ) A.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B. 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
3、 有许多优惠政策D.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7、下列关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区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与也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道路及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A. B. C. D. 8、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城市绿地面积的扩大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的功能分区 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A. B. C. D. 9、2011 年 7 月,珠三角、长三角众多电子工厂落户成都、重庆。据此完成下题。 从东部沿海地区移
4、往西部地区的工厂多属于( )A. 资金密集型 B. 技术密集型 C. 劳动密集型 D. 能源密集型 10、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又是老工业城市,城市中曾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分散和减少大城市的职能B. 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C. 把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经济完全分离 D. 选择新地址,建一个新首都11、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a、b、c 三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abcB. bcaC. cabD. bac 12、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目前出现了部分工业向周边地区的“二次转移”,如() A. 汽车制造工业 B
5、. 普通陶瓷制造 C. 高级时装制造 D. IT 软件产业13、成渝经济区的实质是以重庆、成都两个超大城市为中心,以重庆城市群、成都都市圈、成内渝经济带、 成德绵城市带以及川南城市群等多个城市群落为主体的超大城市群。读图,下列关于成渝经济区的说法正确的是()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成渝两市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成都在科技、商贸、文化教育方面优势明显,重庆制造业基础雄厚该经济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该经济区可建成为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 IT 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A. B. C. D. 1
6、4、珠江三角洲地区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 A. 国际经济环境 B. 侨乡 C. 区位 D. 对外开放政策 15、面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占用大量耕地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城镇和工业密度过低 A. B. C. D. 16、读“中、韩、日三国近年产业结构比较图”,回答下题。关于第三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 日、韩两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B. 日、韩两国的第三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来自第一产业D. 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17、下图为某国工业化、
7、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 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 该国属发展中国家D. 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18、广东省东莞市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接受港澳台的经济辐射,创造了“东莞奇迹”,但以资源、环境 为代价换取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着东莞的可持续发展。2015 年 6 月,东莞出 台产业发展规划,力争打造成珠三角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智能制造示范 城市。东莞曾利用地缘关系大规模承接港澳台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主要是()政策支持地租便宜市场广
8、阔科技水平高 A. B. C. D. 19、根据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的变化,可以把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类型划分为四种: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较低水平波动型和低水平下降型。关于下图中各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第类地区属于高水平稳定型B. 低水平下降型地区多分布于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C. 19852003 年间,位次上升最明显的地区是甘肃D. 19852003 年间,位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是新疆 20、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题。目前,占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产业是()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第一、第三产业之和拓展训练
9、21、在广州举行的“珠三角地理经济结构变化研讨会”上,不少区域经济学专家认为,珠三角经济地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多年累积的高速工业化、城市化正在推动该区域进入“超级城市体”时代。根据文字描述,此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处于阶段()A. 夯实基础 B. “三来一补” C. 加速发展 D. 发展“泛珠三角” 22、广东省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 入实施“双转移”战略,大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着力抓好“四年大发展”84 个重大项目,促进珠江三角洲协调发展。下列叙述中,与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关系不大的是
10、()A.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 良好的区位条件D. 丰富的矿产资源23、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A.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D. 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24、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A. 广州、深圳、珠海B. 广州、珠海、澳门 C. 广州、中山、深圳D. 广州、香港、深圳25、读 20012005 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图中信息反映()A. 2005 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
11、值比 2004 年少B. 20012005 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在三个区域中最大C. 20012005 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D. 20012005 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 2001 年 26、下图为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图。珠三角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可采取的措施是()A. 大力提高农业的地位B. 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 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D.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27、2012 年 7 月 10 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 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城市内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12、降水强度太大B. 排涝设施太差 C. 绿地水塘太少D. 气象预警滞后28、有关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的正确叙述是() A. 第一次产业转移移入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B. 20 世纪 80 年代本区的环境污染不断好转C.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D. 20 世纪 90 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欠发达的内地转移29、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下题。阶段,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资金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 现代服务业A. B. C. D. 30、下图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某市城区面积和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分别表示城区面积和冬 季
13、气温变化的曲线是()A. 和 B. 和 C. 和 D. 和简答题(共 2 题,每题 12 分) 31、读“长江三角洲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名称。, ,。(2)长江三角洲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飞出地”)与欠发达地区(“飞入地”)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材料二下图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图。(1)指出图中山东半岛产业聚集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建设各种产业聚集区的好处。 (2)简述黄河三角洲地区作为“飞入地”
14、的优势,并分析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附加题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材料一:原长三角区域和新长三角区域图。材料二:环渤海经济圈图。(1) 试分析长三角区域的扩大对苏北城市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2) 简述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D作 业 29 试 卷 答 案【分析】在改革开放之后到上世纪 90 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基本上凭借政策、侨乡优势,吸引了国内大量的劳动力在此大力发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了第二个阶段即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实力的增强,逐渐失去了政策优势;并且随着工人工资水平的上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失去
15、了,主导产业不得不走向了高、精、尖、新的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点评】本题只要考生熟悉教材中提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即可准确做答,试题不难。 2、C【分析】A 模式以小商品经营推动个体经济发展的工业化特征,符合温州模式;B 模式以大城市的扩展而发 展乡镇企业推动工业化发展,符合江苏模式;C 模式因改革开放的政策发展外资经济,而促进区域的工业区, 符合珠三角模式;D 模式沿边开放,边境贸易发展推动城市化,符合喀什模式。【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不同地区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征,注意比较分析。 3、C【分析】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方向。从图中可看出最小风频方向是西
16、部,最大风频方 向是北部,故 A 错 C 正确。关闭所有污染大气的企业,该做法太绝对,经济应与环境相互协调,故排除 B。 污染物改为夜间排放,污染物更不易扩散,加重污染,故排除 D。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城市污染,工业布局。 4、A考查城市在再生阶段应采取的措施。 2、城市在再生阶段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积极整治环境,使城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人的关系由紧张走向协 调,正确;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正确;扩大资源开采量,带 来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错误;大力发展传统工业,产业层次低,经济效益低下, 且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错误。故选 A。5、B【
17、分析】火电厂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而图示的该电厂,实施了燃料的脱硫处理,故直接导致了向 环境排放的酸性气体减少,可减轻酸雨危害,B 项正确。故选 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工业的循环经济 6、CC 项属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其余各项皆是珠江三角洲良好的区位条件。这些条件可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 利用港澳的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答案选 C。7、D【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 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城市数目变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密度增大、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 提高等),主要原因是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
18、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区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 来与也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道路及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8、B 城市的绿地面积扩大有利于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的功能分区也有利于城市的环境。城市规模的 无限制扩大 、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容易带来城市的环境问题。答案选 B。9、C 电子工厂多为组装厂,技术含量低,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我国西部地区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故珠 三角、长三角众多电子工厂落户成都、重庆,C 项正确。10、B【分析】A 伦敦作为首都,要分散其职能显然是不可行的;C 要实现政治与经济分离显然也是很难实现
19、的; D 新首都的成本很高,不可行;故选 B。【点评】考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为改善城市环境,可将部分生产、生活设施布置到城市外围的新 城与卫星城。11、D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密度由小到大,大城市数量由少到多,城市结构趋于合理,所以符合发展 规律的排序是 bac,D 项正确。12、B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向外转移的工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最先转移的劳动 力密集型企业,其次是资源密集型企业。选项中,高级时装制造、IT 软件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是现阶段 主要发展的产业;汽车制造工业属于资源、资金密集型产业,目前尚有优势,只有普通陶瓷制造属于劳动 密集型产业,符合第
20、二次产业转移特点,选 B。13、D考查成渝经济区的地理条件。成渝经济区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 正确;成渝两市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成都在科技、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方面优势明显,对成都 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起着重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重庆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水平较高,是西南交通枢纽 和贸易口岸正确;该经济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灾害多发,正确;根据当地条件对该地区的定位( 所述内容)完全正确。故选 D。14、D【分析】当时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各地是一样的,A 错。80 年代以前珠江三角洲也 是侨乡,B 错。该地 的区位并没有变化,C 错。唯一有差别的是 20 世纪
21、 80 年代以后,这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比其它地区早, 工业化、城市化得到快速发展,D 对。15、D【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应注意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的问题,而不是密度过低,所以错误;故选 D。【点评】考查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问题;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问题表现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 剧和重复建设突出。16、C读图分析可知,各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A 对;日韩两国的第三产业成为其国民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 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D 对;我国第三产业的 就业人口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C 错。故答案选 C 项。17、D【分析】从
22、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与工业化在阶段 的变化趋势不同,呈现不同步,图示信息可知该国城市 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在 18001940 年均逐步增高,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城市化水平在 1970 之前达 到 74%,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由于该国城市化水平高,应属于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在1940 年之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所以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18、A东莞临近港澳,相比港澳地租便宜、劳动力廉价,国内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这些是承接港澳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这些国际企业产品是面向国际市场,不是东莞本地;东莞相比港澳科技力量不足,故对,错,A 项正确。19、C【分析】此题考查学
23、生的读图能力。此图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 2003 年和 1985 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 需要学生对某省市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年际变化。A 选项,第一类是我国沿海发达省市,横坐标和纵坐标数值在 10 以下,是高水平稳定型,第四类,表示 1985 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较 2003 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高, 属于低水平,此类省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欠发达地区。A、B 正确。图中判断,第二类、第三类分别是较高水平波动型、较低水平波动型,图中判断 1985 年,新疆排 25,2003 年排 25 左右,在图中的平分线上,排位没有变化,D 正确。1985 年,甘肃排位 13 为左右,2003 年间,甘肃排位 30
24、为左右,位次下降,故选 C。 20、B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读图可知,该区域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三大产业中主导产业为工业,故占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产业是第二产业。故选 B。21、D【分析】“超级城市体”是关键词,说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形成,其工业发展已经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的后期发展“泛珠三角”阶段;故选 D。【点评】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阶段;学生需要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阶段有一定的了解。 22、D【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河口三角洲平原,矿产资源贫乏。与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 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关系不大的是矿产资源,D 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劳动密
25、集型产业转移 向发展中国家,A 错。与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关系密切,B、C 错。23、B【分析】A 属于珠三角地区模式;C 属于浙江温州模式;D 属于辽中南地区模式;故选 B。【点评】考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的城市化模式;图中阴影地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从而带动了城市化。24、D【分析】本题考查珠三角的城市。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 所以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广州、香港、深圳。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回答本题关键是要了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饭珠江三角洲地
26、区”的概念。25、C【分析】2005 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虽然低于 2004 年,但仍为正值,所以 2005 年珠江三角洲 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4 年多;20012005 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在三个区域中最大;20012005 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 2002 年;而 20012005 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始终高于东西两翼。故选 C。26、D【分析】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部门有家电、玩具、服装、电子、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效益较低;由于能源和矿产不足,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不适宜发展高耗能产业;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
27、,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附加值,加强区内分工合作,加强规划管理。 27、B【分析】城市内涝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排水不畅,暴雨来临时产生大量积水,导致城市内涝;故选 B。【点评】考查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城市发展过程中,绿化用地减少,排水速度较慢,导致城市内涝。 28、D【分析】珠三角第一次产业转移移入了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A 错误;80 年代,该地区以劳动力密集型 产业为主,环境污染较严重;90 年代中期,该地区实施了产业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广东边远地区转 移,而本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故环境质量逐渐有所好转,C 错误。D 正确。【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珠三角工业发展的基本过程。 29、
28、D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应该为发达国家。1940 年后,即阶段,该国工业化水平呈现下 降趋势。阶段,伴随着该国工业化水平下降,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得到发展,所以新增就业机会主 要来自第三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据此选 D。30、D【分析】我国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城区面积为持续扩张的的状态,故城区面积变化曲线为。由于近年来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增多,工业发达,交通工具较多,冬季平均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的状态故冬季 平均气温变化曲线为。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1、(1)南京 上海 苏州 杭州(2)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大 工农业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
29、地位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土地资源紧缺, 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能源和原料不足等解 析 : 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的入海口,包括上海、浙江的北部和江苏的南部,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之一。图中所展示的就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些城市:上海、南京、苏州和杭州。长江三角洲交通非常便利, 铁路线有京沪线和沪杭线等。长江三角洲突出的优点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大 工农业生产水平居全 国领先地位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不利的方面如土地资源紧缺,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能源和原料不足等。 32、(1)沿海分布。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集聚效益;增强交流与协作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政策优惠等。积极影响:有利于引进先进技
30、术和资金;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提 高城市化水平;改善地区产业结构。解 析 : 考查工业集聚的意义,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及影响。第(1)题,考查工业集聚的意义。从图中可以 看出,山东半岛产业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这种集聚的格局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加 强集聚效应、增强交流与协作。第(2)题,考查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及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黄河 三角洲土地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发展“飞地经济”的最主要优势条件;其次是 劳动力和政策优势等。积极影响可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33、( 1 ) 由于交通便利带来物流和旅客,可以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商业地位得到加强,中心城区土 地价格会上升,城区的范围会扩大。由于政策的制定,投资规模增大,促进工业化发展,进而带动城市化发展。促进会展、旅游、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 ) 主要问题:能源、水源紧张,大气、水、海洋污染严重。 解决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南水北调,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污染;西电东送、提高能源利 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