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高考命题角度预测:考点 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成就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932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高考命题角度预测:考点 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成就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高考命题角度预测:考点 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成就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高考命题角度预测:考点 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成就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高考命题角度预测:考点 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成就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高考命题角度预测:考点 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成就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高考命题角度预测:考点 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成就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一、选择题 1 新时期以来,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表现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农村改革深入发展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1C解析:题干中有两个限定,一是新时期,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后;二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A、B、D三项都不属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范畴。正确选项为C项。2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土地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实行打击富农和地主的政策 D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C解析:建国初的土地改革的特点是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3 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进行

2、的“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 ( ) 打击的对象是当时的私营工商业者 主要目的在于稳定物价 使人民政府统一了财经 结束了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物价暴涨的局面 A B C D3D解析:人民政府统一财经针对的是全国财力匮乏,与稳定物价无关。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其中不包括 ( ) A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B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C用和平方式解放西藏 D在全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4D解析:注意民主革命的对象是三座大山,而“三反”属于廉政建设,“五反”反对的是不法资本家,二者不具有民主革命性质。 5 19531956年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封

3、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B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C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党中央正确总结苏联经验和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5B解析: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起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分散的个体土地制度仍然是落后的,不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6 以下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存在着使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隐患 C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 D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6D解析:一五计划实施的基础之一是国民经济已经恢复。7 下列符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

4、民族政策的是( )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达成 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和兰新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成立 江苏吴江市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A BC D7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都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现。8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 ( ) A平抑物价的斗争 B镇压反革命运动 C抗美援朝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8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的是严峻的经济形势,只有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巩固政权,而打击投机商、稳定物价是恢复经济的前提,为此开展“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价,故A选项是对党

5、的执政能力的最大考验。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 ( ) 首次正确分析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水平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并已在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成功运用 A B C D9D解析:可用排除法,是1956年中共八大的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底中印双方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的。均不符合题意。10 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沿每14个城市,其中位于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 )A连云港 B北海 C温州 D大连10D解析:位于渤海经济开放区的只能是大连。11 当前,我国的农

6、村经济体制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其长远意义在于 ( ) A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的现代化 C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D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1B解析: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本题最大的干扰项是A选项,但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只是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手段,不是意义。12 就中国收回香港问题,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说明 ( ) A英国霸权地位完全丧失 B国家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

7、上的主动权就越大 C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态度强硬D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威望12B解析:中英谈判中,中国能收回香港是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B选项正确。13 邓小平在“文革”中再次被打倒的主要原因是( ) A“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B“四人帮”诬告邓小平是“天安门事件”的总后台 C毛泽东听信了“四人帮”的诬告D毛泽东不允许邓小平否定“文革”的做法13D解析:文革后期,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实质上是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引起毛泽东的不满,加上“四人帮”的攻击、诬陷,邓小平再次被打倒,所以主要原因是D项。1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 ) A全面否

8、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4B解析:A项在当时尚做不到;C项是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而提出的;D项是针对改革开放中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而提出的;只有B项正确。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理由是( )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它作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它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ABC D15B解析:属于转折,虽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功绩,但与题干的转折

9、性无关。16 下列新中国外交成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取得的有 (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粉碎了美国借朝鲜局势威胁中国的企图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A B C D16D解析:1954年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对;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粉碎了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妥善解决了会议上的分歧,对;1953年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对;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上,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对。17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党和国家在私营工商业中建立起了工人

10、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是通过 ( )A镇压反革命运动 B三反运动 C五反运动 D民主改革运动17C解析:A项是阶级斗争,不适合用于民族资本主义,B项是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进行的,D项是在工矿企业中进行的,只有C项是在私营工商业中采取措施。18 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主要调整的是 ( )A产品的供销关系 B产品的分配关系 C国民经济发展比例 D国民经济发展速度18C解析: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以后,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党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19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的

11、社会主义改造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具有的共同点有 ( ) 变革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都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 都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A B C D19B解析:不符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确。20 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理论的是 ( )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0B解析:A、C、D三项都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二、非选择题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

12、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材料二:周恩来在中共八大报告中详尽论述了经济方针,指出:“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她发展。” 材料三:胡锦涛主席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材料四: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中国共产党是能够经受考验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

13、党。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和苏联共产党却丧失了执政党地位。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由“走俄国人的路”转入到“走自己的路”上来。这两条路具体指什么?这个转变说明了什么? (2)指出材料中经济方针提出的背景。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在哪两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试以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史实,说明我党是如何落实改革开放的决策的。(4)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应该从中吸取哪些主要的教训?21(1)“走俄国人的路”指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先取城市,后夺取农村,进而夺取全国政权。“走自己的路”指主要依靠农民阶级,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

14、命力量,然后农村包围城市,进而夺取全国政权。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实际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解决中国革命中的问题。(2)背景:破除了对苏联和斯大林的迷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主要任务;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验和教训。(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四大。落实: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设置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4)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以经济

15、建设为中心,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重视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防止西方势力的和平演变。2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经历了几次变革,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据此请回答: (1)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重要创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2(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赎买政策。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和平过渡

16、。但改造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对一些工商业者处理不当,遗留了一些问题。(3)内容: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实行以劳动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建国初期及“一五”期间形成的“旧体制”进行改革。这种“旧体制”被称为什么?其在经济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改革中有哪些主要的转变?23“旧体制”被称为: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

17、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4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但工业化的道路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整个历程。 请回答: (1)1 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哪些地区? (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仍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主要有哪些表现? (3)建国初期,中共为加速中国工业化,在经济领域实行了哪些重大措施?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党和政府为此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5)从中国百年来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4(1)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2)

18、表现: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受到封建经济的极大束缚。 (3)措施: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丁商业;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生产改革;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制定并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 (4)举措: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重视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 (5)启示:必须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工业发展战略;必须有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必须重视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必须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等。考点小资料长三角正崛起世界第六大城市带 27日,来自世界25个国家43个城市的120多位市长、高考资

19、源网专家与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的市长们,聚会在江苏南通首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作为中国三大都市圈中发展前景最被看好的区域,“长三角”地区蓬勃旺盛的经济活力、领先全球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关注。 位于长江下游江海交汇处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在近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集分布着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55个县以上中等城市。20世纪中期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首次提出“大城市带”概念时,就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和伦敦城市群共同列为“世界六大城市带”。 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长三角”连续十多年以全球领先的经济增长速度,加速推进城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上海和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台州等16个城市已经成为这个地区发展的中心这16个城市以中国1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中国GDP的216,外贸出口总额的349,利用外资总额的48。.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