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 的非常重要的一课,由于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初中的教材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及经济的影响,而本课教材主要是从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学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对于鸦片战争的影响有了更宽更广及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培养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判断能力。本课设计理念: 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走进历史,体会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达到对历史背景
2、要素的深层次思考?这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着眼点。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特点,我主要从创设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入手,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近代服饰、剪辫、不缠
3、足、娱乐传媒、礼仪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探究变化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造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演变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历史知识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社会习俗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同时社会习俗的变化又推动了社会的演变;了解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体现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趋势和中西融合的特点。【教学方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教学重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教学难点】探讨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
4、:播放视频复兴之路片段,教师提问: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体现在哪些地方?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生的变化。一、服装和不缠足【情境创设】:1913年,鲁四老爷从乡下乘马车来到上海,准备参加侄子鲁小七的婚礼。在南京路上,鲁四老爷看到了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脚穿高跟鞋的大脚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鲁四老爷全身发抖,大叫起来:“成何体统,太不像话了”1、服装:( 展示溥仪的有关照片)思考: 问题1:近代中国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2:分析近代中国服饰变化的特点。 问题3:思考近代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展示中
5、山装和旗袍的图片)思考:为什么说中山装和旗袍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2、不缠足(展示小脚和天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缠足给女子带来的痛苦)思考:不缠足运动是如何开展起来的?你如何看待由绣花鞋到高跟鞋的变化?二、剪辫【情境创设】:鲁四老爷经过政府门口时,看到一群人正在排队剪辫子,旁边竖着一告示牌:“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鲁四老爷大吃一惊:“辫子如何能剪?”催着车夫赶快离开此地。然而,剪辫子的警察看到了他,拿着剪刀跑了过来,“咔嚓”一剪子,辫子没了,鲁四老爷大叫一声,昏了过去。(展示材料)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
6、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赡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摘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思考:据材料概括康有为请求断发的理由。三、娱乐传媒【情境创设】:鲁小七为了让鲁四老爷了解社会的变化,带他到上海最高级的大光明影院看电影。途中碰到卖报刊的小贩时,鲁小七买了一份申报,在上面看到了两则征婚广告。鲁四老爷看完后感慨:“世道真变了!”思考:结合课本概括近
7、代报刊、电影的作用?(展示相关图文资料)思考:与旧式婚姻相比,近代婚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革主要集中在什么范围? 四、礼仪和葬礼【情境创设】:婚礼当天,鲁四老爷主动帮忙招待宾客,见了当官的就作揖请安,口称“大人”。其他宾客笑他是土老帽,鲁四老爷羞愧难当,也实在难以接受这些新变化,不久之后就一命呜呼了。思考:见到当官的,应该怎样行礼称呼才合适?思考:如果让你负责鲁四老爷的丧礼,你有何提议?(展示材料)材料1:目前,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丧葬竞相攀比奢华的现象。谁家送葬的车队长、谁家的墓地占地宽广装修豪华、谁家祭祖仪式宴席“人气”旺规模大等等,这些攀比行为,大都有一个相似的说法:希望去世的亲人到“阴
8、间”过上好日子。 南国早报2005年3月31日材料2:记者在河北省部分农村采访时了解到,农村人情消费的膨胀和大宗消费的攀比性心理导致严重的铺张浪费,一家死人,全村举丧的现象,致使一个普通农民的葬礼就能消费掉一个普通农户一年的收入,人情债成了农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沉重负担。材料3:据了解,某一农民,母亲 在世时不予孝敬,老人去世后大办丧事以显“孝心”,结果遭邻里乡亲唾骂。 河北日报2005年7月13日思考:对于这些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小组合作探究】材料一、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
9、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材料二、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辫的法令。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 必修二教材 材料三、有辫子拖拉着,便觉得有种种不便。要是到机器房或火车上、轮船上,一不留神辫子被机器绕住,登时就许没命。 申报 材料四、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成立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当时的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城市的政界,知识界率先剪辫易服。 思考:(1)依据材料回答,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所学思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是什么?【本课小结】(播放古代、近代和现代服装、习俗等图片,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回顾物质生活习俗等的演变,齐读下列顺口溜:新潮冲击 变化稀奇 中山旗袍 中西合璧缠足不如 断发彻底 启迪民智 当属报纸娱乐生活 电影演绎 握手鞠躬 彰显平等婚礼文明 丧葬卫生 若问何故 工业冲击中西碰撞 思想交锋 政府推动 亦有其功【课外活动设计】请同学们查找资料,探究除本课所涉及的知识外,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还有哪些?撰写成文进行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