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0-25)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275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0-2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0-2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0-2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0-2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0-2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0-2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0-2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0-2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0-2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0-2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0-2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海门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10.25)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

2、效。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遗址分布广泛但不均衡 遗址分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旧石器时代 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A. B. C. D. 2、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景的是() A姜寨遗址 B炎黄传说C二里头遗址 D尧舜禹传说3、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

3、制度4、商王每每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文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这说明() A商代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B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C神权和王权相结合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5、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6、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 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 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

4、现 C.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7、西周时,据卫盉、卫鼎的铭文记载,共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共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厉的四田相交换。这反映了西周A分封制焕发新的生机 B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分化 C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 D宗法秩序进行了较大调整8、对右栏材料所反映的主张解读准确的是() A. 老子将万物本原归结为“道” B. 孔子主张“性本善”“有教无类” C. 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D. 荀子从人性出发,主张隆礼重法9、 春秋中后期效力于卿大夫的家臣流动性增强,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

5、事更是屡见不鲜。这说明了()A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B儒学主流地位确立来源:学科网C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D官僚政治开始形成10、人物时 间主要内容商鞅秦孝公时期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邹忌齐威王时期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李悝魏文侯时期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吴起楚悼王时期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官,选贤任能据上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 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 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 D.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11、秦始皇二十八年琅玡台刻石中,具有“列侯”“伦侯”等爵位的王离、赵亥等,

6、置于“丞相”隗状、王绾等前面。这说明秦代()A诸侯割据依然残存 B官员选拔程序严格 C武人政治特点鲜明 D中央官制初具规模12、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1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隋唐时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也有类似的职能。这两大制度都() A. 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

7、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14、有学者统计先秦文化名人的“国籍”时发现,完成统一并创造了新制度的大秦帝国在先秦时期竟然没有贡献过一个文化名人。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深厚的文化积淀无助于统一大业 B秦国缺乏文化创造与创新动力C落后的文化状况有助于帝国崛起 D秦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束缚较小15、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

8、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第卷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12分)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图1高一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图2 图3从图1、图2、图3中任选两幅图,分别提取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史记 材料二春秋各国交战材料各

9、国交战次数大国兼并小国数目宋国与郑国52次齐桓公兼并35小国齐国与鲁国25次晋文公兼并19小国晋国与楚国22次楚庄王兼并36小国吴国与楚国24次秦穆公兼并20小国吴国与越国10次(1)以上材料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4分)。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6分)(2)你怎样评价“春秋无义战”这一观点?(5分)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

10、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材料二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但只皇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说明理由。(10分)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

11、料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题号12

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ADCDBBDCDCBDDB16、图一、信息:定都“镐”;有“同姓封国”、“异姓封国”;疆域主要集中于中原及黄河长江流域;时期:西周时期。(4分)图二、信息:定都“洛邑”,有韩、赵、魏、楚、燕、齐、秦等诸侯国;少数民族有匈奴、东胡;疆域主要集中于黄河、长江流域;时期:战国时期;(4分)图三、信息:定都“咸阳”;有九原郡、桂林郡、象郡;少数民族有匈奴、东胡、月羌;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抵长城、南到南海;时期:秦朝时期。(4分)17、(1)答案:现象: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战争频繁。(4分)实质:分封制走向崩溃答案:

13、实质: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掠夺战争。影响:战争连绵不断,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战争也加强了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同时通过兼并战争,诸侯国数目减少,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6分)(2)答案: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给人民带来灾难,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观点是片面的。(5分)18、(1)答案:作用: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4分)(2)答案:进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

14、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肯定:是。理由:部落、家族以宗法为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否定:不是。理由: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由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臣属,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10分)19.(14分)示例一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评析: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争

15、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示例二 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评析: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仅侧重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出发,具有局限性。夏商周三代,尤其是东周春秋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基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也受到先代文化的影响;他们开创的思想学派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因此,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