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课后精练: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786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课后精练: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课后精练: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课后精练: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基础达标(限时5分钟)1. 下图是汉初实行的一项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利于巩固汉朝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 行政制度的多元化有利于加强皇权C. 宗法制在一定程度上仍有重大价值D. 该制度的实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 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与右图有关的是()A. 改革币制B. 均输平准C. 盐铁官营D. 重农抑商3.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 “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C. 张骞通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 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

2、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4. 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记录了以下西汉的史实。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 实行郡国并行B. 巩固中央集权C. 开拓边疆地区D. 确立儒学独尊5.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 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素养提升(限时12分钟)6. 汉初,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等地的文化传

3、统仍有很大势力,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这表明郡国并行制()A. 带有浓厚的家天下意识B. 易留下地方割据的隐患C. 有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D. 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7.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材料中的“元封”是下列哪位皇帝的年号()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武帝D. 明太祖8. 据史书记载,汉初出现“极权丞相”现象,皇帝见丞相时,要为之起立行礼,而且“丞相有病,皇帝法驾亲至问病,从西门进入。”为改变此局面,汉武帝()A. 设立中外朝制度B. 颁布推恩令C. 实行三公九

4、卿制D. 推行刺史制9. 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再以“齐人”“燕人”“楚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大家“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逐渐都称为“汉人”。这表明汉代()A. 中国的疆域基本确立B. 中央集权巩固发展C. 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D. 政权分裂根源消除10.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西亚、中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A. 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B. 必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C. 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D.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11. 汉武帝时期,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阅读下列

5、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

6、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的影响。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基础达标1. D【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图片反映的是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郡国并行制不利于大一统的巩固,A项错误;郡国并行制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皇权无关,排除B项;题干中的地图主要反映宗法制的不足之处,C项错误。2. 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把国家的铸币权收归中央,于公元前118年铸造五铢钱,A项正确;均输平准措施与五铢钱无关,排除B项;盐铁

7、官营与五铢钱无关,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排除D项。3. C【解析】张骞通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地区的联系,但并未解除了匈奴的威胁,C项错误,符合题意;其它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4. 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巩固中央集权的举措,B项正确;汉高祖刘邦实行郡国并行,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是为解决王国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开拓边疆,排除C项;儒学独尊是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排除D项。5. B【解析】据材料,司马迁根据游历各地时听到的人们传颂的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即选择可靠的内容,编成黄帝的事迹,这反映了司马迁严谨的治史态度

8、,同时也说明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B项符合题意。素养提升6. D【解析】由于“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等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西汉初年政府“从俗而治”,在东部分封诸侯王有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故选D项;家天下指的是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而在西部沿用的郡县制没有反映浓厚的家天下意识,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虽然后来产生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但在实行初期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排除B项;西汉时期边患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军事斗争实现的,排除C项。7. C【解析】材料中“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高官和王侯的机构,这里的“元封”是汉武帝的年号,故选C项;秦始皇是秦朝时期,不符

9、合时间限制,排除A项;汉高祖时期没有设置刺史制度,排除B项;明太祖是朱元璋,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D项。8. A【解析】“此局面”表明丞相权力大,对皇权造成威胁,汉武帝为此设立了中外朝制度,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A项正确;推恩令是削弱地方王国势力的措施,排除B项;三公九卿是秦始皇始设的,排除C项;刺史制是西汉在地方设立的监察制度,排除D项。9. C【解析】根据材料,同称汉人说明是国家、民族认同感增强,C项正确。10. D【解析】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项正确,其它三项信息材料没有体现。11. (1)制度:郡县制和皇帝制。举措: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2)措施: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