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 设计课题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科目历史授课对象课时1课时设计者一、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岳麓版教材第一单元第2课,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废井田,开阡陌”,介绍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到商周的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度;“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即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表现;“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即土地私有制的主要经营方式,表现为人身依附关系得不断松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的一般情况:1.了解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井田制及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2.土地的经营方式(自耕农
2、:男耕女织;地主:租佃经营)产生的原因,演变过程及影响。 3.结合第一课,从生产力(耕作方式)、经营方式、土地制度方面总结古代中国农业演变 过程与方法: 1论从史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历史材料,通过分析历史材料,得出历史结论。以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方法。 2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地再现中国古代以土地为中介而引发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3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分小组探究:假如你是封建社会的地主、农民、或皇帝(封建政府),你如何看待土地兼并问题?从而使 学生深刻理解土地兼并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而土地制度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认识
3、土地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2.透过现象看本质,生产力的进步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调整,土地制度的变化其实就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刀耕火种阶段的生产力,只能产生千耦其耘式的经营方式和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制度。铁犁牛耕阶段的生产力,却能产生男耕女织、租佃式的经营方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难点】:井田制的瓦解 土地兼并四、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对于高中历史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了,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对于土地制度的一些概念,比较抽象,他们在初中阶段没有学过,而且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综合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也有限,对于历史事件的认
4、知还在感性的层面。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举一些生动的例子。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引导教学、史论结合、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阅读原始材料、合作探究辅助材料:多媒体、导学案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课前预习要求学生:1、通读课本,写出要点并记忆。2、 写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准备课上提问。3.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网络,形成整体认识。1.制作导学案,并检查学生学案完成情况2.收集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3.检阅学生知识体系网络,纠正错误,并分等批阅1.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自学能力。2.自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融合本课知识,能够
5、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学习3.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课堂导入准备上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说一说一下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农具?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生产工具的演变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原始社会,生产工具落后,所以土地是公有制的,氏族部落生活下,平均分配。随着生产力发生变化,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课堂展示1.框架展示,并讲解本课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指出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2.学生对展示同学做出评价,并提出问题1.帮助学生构建本课内容体系,随时纠错补充2.对展示框架学生和点评学生做出指导和点评3.收集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的问题1
6、.框架的展示,点评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习的系统性和整体观念,在展示和点评中培养学生自学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提升自我的意识。2.课堂提问,形成合作探究,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深入思考,进一步活跃思维,产生学生间生生互动的思维碰撞课堂探究1、主动思考,尝试解答疑问2.小组合作,对重点问题进行探究。3.总结答案1.对学生问题进行启发式引导,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2.结合学生回答,对学生问题综合整理,对展示学生做出指导和评价。3.强调重点难点,概括答案1.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组内和组外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2.通过
7、自主探究,深入学习本课知识,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预习中的疑惑。使学生深刻掌握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学生可以认识到彼此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同学间平等的眼光看待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总结升华1.回溯本课框架,再思考是否有疑问。1.结合框架,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再次提问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存在疑惑。1.对内容进行小结,承上启下,整合知识体系2、通过能力提升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能力。七、板书设计:(结合学生框架展示)八、教后反思:本课内容学生比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关键是如何引导他们从现实角度
8、了解古代社会土地制度。我的设计思路一是把教材重点难点内容问题化,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系列问题的设置达到这一目的。二是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思考问题,通过图文探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从中体会古代的生活方式耕种模式。本教学设计有两个亮点:第一是恰当而新颖的情境创设和结合现实的问题设置;第二是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了探究问题和学生活动,相关知识和结论由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得出。 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很重要。如何让后进生能够跟上进度,是一个问题。由于经过预习,课堂内容充实,课堂上思维活跃,后进生如果不跟紧,很容易落下。另外,对于学生讨论,学生疑问的时间性把握,需要更加灵活,在完成本课内容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