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3单元 14 阁 夜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573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3单元 14 阁 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3单元 14 阁 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3单元 14 阁 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3单元 14 阁 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3单元 14 阁 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3单元 14 阁 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3单元 14 阁 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阁夜 知识梳理一、词语释义(1)岁暮阴阳催短景(日光)(2)天涯霜雪霁寒宵(雪止)(3)三峡星河影动摇(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4)卧龙跃马终黄土(指诸葛亮)(5)人事音书漫寂寥(徒然、白白地)二、名句默写(1)阁夜中,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作者面对这霜雪初歇的寒宵,倍感凄凉悲怆的句子是: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2)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资料链接这首诗是诗人大历元年(766)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作者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

2、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宏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文本鉴赏这首诗写诗人于阁夜无眠时的所闻所见所想,从寒宵到五更鼓、从时局到先贤、从山川雪野到痛苦的生民、从国家历史到个人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万端感慨:既有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也有客居天涯、老病孤舟的凄寒;既有对连年战伐、百姓穷苦的痛惜之情,也有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悟。1综合全诗,说说这首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_答案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这夜雪初霁之景便流露出诗人凄凉的心境。主要写了三种感慨:悲时光易逝,悲战乱之苦,悲贤愚同归。本诗

3、大意是诗人见到了夔州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和天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听到了跟战争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夷歌;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等人。2首联给我们交代了哪些要素?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_答案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天气情况。“岁暮”交代了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时光易逝之感,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已届暮年之意;“短景”前一个“催”字有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之感;而称夔州为“天涯”,便含有“沦落天涯、久客不归”之意;“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综上所述,诗人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凄凉悲怆的心境。3颔联诗人从哪些角度写了冬夜闻见之景?有什么寓

4、意?_答案此处从听觉、视觉的角度写景。“鼓角”是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五更时分,军营中传来悲壮的鼓角声。借听觉写出了时局动荡、兵革未息、战争频繁的现实。借视觉写出了三峡的壮美,三峡水流湍急,天上的星河倒映在江峡中,随着江水摇曳不定。这使我们想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和风雨飘摇的时局,诗人将沉郁悲慨的情感融入壮美的三峡夜景之中。4尾联提到了哪两个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叹?_答案此处使用了典故,提到了诸葛亮和公孙述两个历史人物。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中,化为历史的尘埃,那么我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

5、生无常的感叹。或者也可解释为表面上是以诸葛亮、公孙述终归“黄土”自我安慰,而实际上充分传达出诗人情感的矛盾和苦恼,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环境描写 阁夜是诗人饱经沧桑之后,在人生的暮年把万般感慨集于笔端而写出的一首诗,所以诗中的内蕴是相当丰富的。诗中的环境描写气象雄浑,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具有穿透力的鼓角声和江峡星河的壮美,使西阁的夜显得这样惊心动魄。定义: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6、。作用:(1)烘托、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活动的场所和周围的景物,通过描写寓情于景,景中有情,起到衬托人物的精神风貌的作用。(2)能深刻地表现文章主题。在写作中,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还可以达到“寓情于景”的目的。2写法指导运用环境描写手法“两注意”(1)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用心去感受。(2)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交叉进行,相互映衬,相得益彰。3迁移运用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说说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也都是五颜六色的了!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大得无边无际,微风挟着泥土散发出的芳香,把一大片草吹得如涟波荡漾。远远地眺望,草地

7、上有团团白云在蠕动,原来这是牧场的羊群,一只只白生生的,肥壮可爱,使草原更加生机勃勃。夜幕降临,薄薄的雾气笼罩着草原,一盘圆月从鱼鳞般的云隙中闪出,草原上弥漫起朦胧的月光,像是升腾起来的一片淡淡的银雾。草原多么像海啊!只是比海寂静;草原多么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广阔得望不到边际。_【参考示例】本段文字优美流畅,描写生动。从不同角度对草原美丽的环境进行了描写,有雨后的草原,有微风中的草原,也有月下的草原,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了草原的美丽。文中同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通过对草原环境的生动描摹,表达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高考考点对接咏史怀古诗歌的鉴赏1考点解说诗人以历史事件、

8、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一般手法委婉,语言含蓄、蕴藉。2典题印证【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_(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_解析这是

9、一首怀古诗。这首诗的标题点明了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内容怀古。诗歌前两联写近景,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作者路经古秦国,在荒郊野外,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泾水之滨,远村依傍,春草已被牛马啃食殆尽,田地刚耕过,只见古碑犹存。此情此景,令人黯然销魂。诗歌后两联写远景,作者纵目远望,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残阳映照下,烟雾茫茫,绿树环绕,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此诗融情于景,作者选择了诸多带有伤感意味的意象来抒发哀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唐王朝命运的深深担忧。答案(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

10、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3备考方略鉴赏咏史怀古诗歌的步骤和方法(1)要弄清史实咏史怀古诗的题材决定了诗词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因此鉴赏的第一步,就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像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当然,诗词的注解,有时也能很好地帮我们完成这第一步。(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抒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

11、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3)要领悟感情诗人咏史怀古,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做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4)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刘献庭的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做了辛辣的讽刺;也有做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的。另外,引用典故也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