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案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二)一、对点练(2021四川成都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典故,在古代又称事类。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所谓事类,就是文章在表意抒情之外,根据故事来类比说明义理,引用故事、古语来论证今义。刘勰的界定与分类,今天依然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并接受。典故可以表现为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句诗甚至一段叙述。简而言之,典故包括事典、语典两类。一个典故的意义,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典故最初生成时的意义;二是在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用的意义,这个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大相径庭;三是当下使用的意义
2、。简单认识一个典故的意义,关注其当下使用的意义也能粗略理解,但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的意义,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句话,理解典故,不能脱离具体的空间语境:生成的语境,历史中使用的语境以及当下运用的语境。一个典故的生成,首先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故事类的典故尤其如此,关羽疗伤的大段文字最终浓缩为“刮骨疗毒”4个字,甚或“刮骨”二字。比较而言,语言类的典故浓缩幅度没有故事类那么大,但也必须有此过程,如修齐治平就是对礼记大学中开篇一大段文字的凝练,见贤思齐背后还隐含着“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次,一个典故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典故生成的最初意义往往具有多种思想倾向,在生成之后
3、的话语实践中借助新的具体语境被反复陈述,倾向渐趋固定,意义逐渐明朗,由此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关羽刮骨的典故可以指向受伤,可以指向疼痛,也可以指向勇敢无畏,而在文人的反复引用中,最终固定在了意志坚强、勇敢无畏的意义层面上。因此,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不但要理解运用典故时的具体语境,还需要了解典故的生成与传播过程中意义变化的情况。如果说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那么对典故的理解与阐释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分析过程。在这方面,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树立了一个典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文章中,经常引用一些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古语,并与朴素、大众化的语言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话语
4、风格。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倡导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并使用典故呢?首先说明一点,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倡导“不用典”,并非彻底排斥用典,而是反对拙劣的用典,意在构建一个以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系统。实践证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彻底隔断旧文化,经过改造的旧文化,反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资源。再者,典故尽管生成于古代,但并非一成不变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词汇群体而存在,随着汉语的发展,也有不少典故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从最简单的层面而言,典故的存在,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而且在文本写作、语言交际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典故不仅仅
5、是文学创作、论事说理的修辞手段,也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对话策略,同时它还是历史的一个个缩影,是复述和记忆一个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词。从一定意义上讲,典故承载着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因此,学习典故、使用典故也是在重温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此层面而言,学典、用典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摘编自王立群典故的意义观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用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话是为了说明义理及论证今义,他的观点依然为今天大多数学者所认可。B.典故的最初生成,其思想倾向往往是多种、不明确的,其意义会在之后的反复陈述中渐趋固定。C.要深入理解典故,不仅要看初生成时的意义
6、和传承中不断被运用的意义,还要看其当下使用的意义。D.典故最终生成意义与它最初意义很少发生变化,即使有变化,也可能只是微小的变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列举故事类典故“刮骨”的例子,论证了典故的生成有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B.文章第4段以电视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事例,说明了在当下学习和使用典故的必要性和意义。C.全文从典故的形成、分类、理解方法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D.文中胡适提倡“不用典”这一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今天我们学习、使用典故的必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典故的生成是化繁为简的过程,
7、其中故事类典故相对于语言类典故而言,浓缩幅度更大。B.李商隐诗歌锦瑟中对典故的巧妙运用,正好说明了典故在文学创作上有重要作用。C.随着汉语的发展,不少典故进入了现代汉语的一般词汇系统,它就丧失了典故的意义。D.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学和文化内涵,因此学习典故不失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二、仿真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对中国文化道的大传统与术的小传统二者互为因果关系的厘清,除了有助于还原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认识到该文化的整体有机外,亦对今天我们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不可否认,今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和实践的一大误区,就是重视大传统而忽视小传统,在术名下的小传统视
8、为不入流的、细枝末节和雕虫小技的甚至封建迷信的东西,并将其打入中国文化的另册之中。但是,二者的互为因果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却决定了,无论是道的大传统还是术的小传统都是极其重要的,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故我们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时不能厚此而薄彼,而是既要重视大传统,又要重视小传统,更重要的,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到,就中国文化的“下学上达”“心以身显”和“即用显体”的性质而言,“以小见大”非常重要。事实胜于雄辩。当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现实经历表明,今天外域民族开始接受乃至崇拜中国传统文化,首先一般是通过诸如中国烹饪、中国武术、禅定、中医这些人们更为喜闻乐见并可切
9、身体会的术的形式得以实现的。例如,正是通过遍及世界各地的中餐馆,使外国人在大快朵颐之中切实地体验到并沉醉于中国文化独一无二的“味道”。例如,20世纪西方中国文化热的出现,其直接导源于中国武术功夫在西方观众中的风靡。也正是在其静若止水、动若霹雳的一招一式中,观众领悟到了讲求“一阴一阳”“大道无形”的中国文化大化之道的神奇。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素被西医视为难以攻克的不治之症,然而,美国神经医学专家的课题研究却发现,在专家指导下练习太极拳,在延缓该症的发展上可以达到与服用药物同样的疗效。这一案例使西方医学界不能不领略到“中国功夫”在强身健脑方面令人称奇的奥妙。“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一如古人所说,
10、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之旅固然离不开道的文化大传统的思想指导,其具体举措却要求我们从术的文化小传统起步。这种切身的践履之术,不仅可以让我们自下而上地跻身于形上之道的至境,也可以使我们由近及远地步入“化成天下”的文化之伟途。(摘编自张再林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关系的哲学辨析)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中的“道”和“术”互为因果,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B.当今的中国人重“道”轻“术”,的确是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和实践存在着误读。C.中国烹饪、中国武术、中医、禅定这些传统形式,有助于还原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D.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离不开道的文
11、化大传统的思想指导,也离不开术的文化小传统。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门见山,亮出观点,阐明了厘清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关系的作用。B.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道”和“术”的辩证统一的关系。C.本文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路径一般是先“术”后“道”。D.篇末引用名言,总结全文,昭示中国文化发展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以小见大”这一说法,正是体现出中国文化从“道”中体现“术”的特点。B.对人们生活中的一些不入流的、雕虫小技的东西,不能将其打入中国文化的另册。C.练习太极拳可以攻克连西医都
12、难以攻克的不治之症,可见中国功夫有令人称奇的奥妙。D.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厚“道”薄“术”,就可以步入“化成天下”的文化伟途。练案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二)1.D解析D项,“也可能只是微小的变化”表述绝对,原文“二是在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用的意义,这个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大相径庭”,可见有些变化可能大相径庭。2.D解析D项,“从反面论证了今天我们学习、使用典故的必要性”说法错误。原文是“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倡导不用典,并非彻底排斥用典,而是反对拙劣的用典,意在构建一个以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系统”,因此不是“从反面论证”,而是为了阐明如何更好地用典。3.C解析C项,“它就丧失了典故的
13、意义”推断不合理。原文说“也有不少典故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从最简单的层面而言,典故的存在,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而且在文本写作、语言交际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C解析以偏概全。从文章第1段中“对中国文化道的大传统与术的小传统二者互为因果关系的厘清,除了有助于还原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可知,还原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是要厘清大小传统的关系,而“中国烹饪、中国武术、中医、禅定这些传统形式”只代表着术这一个方面。5.A解析“本文开门见山,亮出观点”错误。从开头来看,“对中国文化道的大传统与术的小传统二者互为因果关系的厘清”,这只是引入话题“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关系”,并未亮出观点。6.B解析A项,“正是体现出中国文化从道中体现术的特点”张冠李戴。从第3段来看,“无论是道的大传统还是术的小传统”,由此可知,“以小见大”中“小”是“术”,“大”是“道”,所以应该是从“术”中体现“道”。C项,“练习太极拳可以攻克连西医都难以攻克的不治之症”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倒数第2段可知,练习太极拳可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达到与服用药物同样的疗效,并不能攻克所有的西医难以攻克的不治之症。D项,混淆关系。由文章最后一段看,“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厚道薄术”与“步入化成天下的文化之伟途”之间是顺承关系,选项中变为条件关系了,说法过于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