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歌专题检测(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裴侍御归上都张谓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注此诗作于潭州(今长沙),诗人时任潭州刺史。上都,指都城长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首联写战乱平定后,裴侍御来潭州公干,现在要回去了。B颔联写裴侍御一路所经之地,沿途风景优美,洞庭与武陵水陆并举。C“离魂”指分离的愁绪,尾联将送行化实为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D这是一首送别诗,用语平淡,但诗味浓郁,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解析:选DD项,“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
2、错,全诗只有最后一联渲染了离别的伤感,由“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写行船的轻快,可见离愁与伤感并不是全诗主旨。(2)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6分)答:解析:整体分析,这两句诗构思巧妙,因为这两句分别照应前面的“舟移”和“路出”,体现了诗人巧妙的构思。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随”“趁”,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赋予了“江月”和“山花”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炼字的角度看,颈联中的四个意象用“随”和“趁”两个动词连缀,别具匠心,意味丰富;“随”和“趁”字有动态感,能让人感觉到江水的流动,山花的摇曳。参考答案:炼字独特。两个动词“随”和“趁”,
3、特别传神,“随”是跟从,读者似乎感觉到水的流动;“趁”是追逐,读者似乎感觉到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使用了拟人手法。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江月”和“山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灵动。前后照应。“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路出”,构思巧妙。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重九赏心亭登高范成大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重把杯。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注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为淳熙八年(1181)任建康(今南京)镇帅时所作。双旌:镇帅的代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4、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登高追忆,“书剑”意象豪迈,表现了诗人当年满怀理想抱负,意气风发。B颔联写秋风中黑发无几,表达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慨叹;黄花经雨,象征着人生暮年。C颈联写登临之景,庄稼即将成熟,田野丰收在望,落日照耀,淮山紫翠,绚烂美好。D本诗在写景追忆中抒发对家国和个人境遇的慨叹,与杜甫的登高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选D本诗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但并没有对家国的慨叹。(2)诗歌尾联“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广受后世称道,请从炼字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6分)答:解析:“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中的两个虚词“犹”“却”对情感起到了强化作用,是诗句的精妙之处。答题时要具体分析
5、这两个字的效果,“犹”是“还”的意思,饮酒依旧不能消除愁苦,可见思乡之愁的浓重;“却”表示转折,强调思念的力量,也表现出只能心回的无奈。从修辞上看,主要是比拟,将无形的思乡之情化成有形的东西,形象生动。参考答案:用字巧妙。“犹”字写出了酒醉之后仍不能排遣思乡之愁,足见思乡之浓重;“却”字写乡心似乎与身体不同,随潮水回归,实际上饱含作者的无奈。比拟。化抽象为具体,将乡心当作有形的事物来写,说它依附于潮水,回归家乡,将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子规杜甫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客愁那听此,故作
6、傍人低。注此诗是永泰元年(765)诗人客居云阳时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云安县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貌,一个“齐”字写出江楼的整饬。B江岸两边的大山与树木交合在一起,山高林茂,营造子规悲啼的环境。C“眇眇”写春风吹动的样子,“萧萧”写夜色的凄凉,两者形成鲜明对比。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解析:选 CC项,“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中“对比”一说错误,从诗中来看,无论是“眇眇春风”,还是“萧萧夜色”,都是哀景,风声萧萧,夜色凄凉,二者属于同类,无法形成对比。(2)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客愁”的。(6分)答:解析:
7、诗歌首联交代云安县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貌,颔联和颈联写所见之景,“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主要描写“山木”“子规”“春风”“夜色”这些景象,由“啼”“眇眇”“萧萧”“凄”等词可知,所描绘的景象是凄凉之景,而诗人此时心中涌起的也是客居他乡的愁情,景与情是一致的。由此可知,这首诗歌主要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助眼前所见凄清之景以及耳中所闻子规悲鸣之声来抒发客愁。参考答案: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山树相合,天色晦暗,风声萧萧,夜色凄凉,以此衬托诗人客居在外之愁;诗人客居在外,羁旅含愁,子规偏偏傍人低飞且悲鸣不已,使诗人愁上加愁。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9分)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刘长卿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刘长卿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鄂渚在今湖北鄂州。楚客:客居他乡的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蔡文姬交代了胡琴弹奏的内容。颔联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出蔡文姬在匈奴生活的孤独。B颈联虚实结合,作者沉醉在音乐中,眼前似乎看到了边境上衰草随风摇动,天空中乌云弥漫。C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这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有所不同。D本诗融音乐与历史于一体,既是一首描写音乐的佳作,同时也兼具咏史
9、诗的特点,构思新奇。解析:选CC项,“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分析错误,全诗主要运用的是侧面描写,主要是写诗人听胡琴的感受。如:“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等。(2)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6分)答:解析:题目要求从表现手法和情感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答题也应该从这两方面来答。从表现手法来看,杜甫身在岳阳楼,但是心却在边关。刘长卿身在鄂州,但是心却在边塞。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实一虚。从情感来看,杜甫颠沛流离,漂泊到了岳阳;刘长卿离开长安,到了鄂州,都有漂泊之苦。结合注释,两首诗都指向安史之乱,自然可以得
10、出虽然都在漂泊,但是都心系国家。参考答案:表现手法: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刘诗尾联描写了两种景象:一个是漂泊的诗人,一个是战马的出塞。前者是诗人自身实景,后者是诗人的想象。杜诗也描写了两种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前者是诗人的想象,后者是诗人的自身实景。情感: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自身漂泊之苦,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刘长卿由音乐想到蔡文姬因国家战乱而漂泊异乡,再到对自身漂泊的感伤,进而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身在洞庭,内心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至诚之心。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陆鸿渐山
11、人采茶回皇甫曾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注逋客:避世之人,隐士。磬:寺庙中拜佛时敲打的铜制钵形响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不说送,而是用一个“待”字,将山、茶写活,陡健新颖,不落窠臼。B额联运用虚写,想象陆鸿渐的行踪,“深处”“烟霞”寥寥两词,佳境即现。C颈联具体介绍了陆鸿渐的食宿情况,居山寺,吃野饭,饮石泉,质朴清雅。D尾联回归现实,呼应开头,友人已去,诗人寂寞无聊,只能敲磬打发时间。解析:选D D项,“尾联回归现实”错误,尾联依旧是虚写,想象陆鸿渐在悠扬磬声响起时,流露出思念之情
12、。(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解析:“相思一磬声”,可知对陆鸿渐的思念,“烟霞羡独行”,可知对陆鸿渐自在独行的羡慕,“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逋客”指避世之人,隐士,可知对隐居生活方式的向往。参考答案:对陆鸿渐的思念,对陆鸿渐自在独行的羡慕,对隐居生活方式的向往。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画 堂 春张先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注霁山:雨后山色。画桡:有画饰的船桨。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翠阴:指绿荷的阴凉。(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
1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两句既有近景和静景的描写,也有远景和动景的描写;三、四两句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写出了景色的优美。B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呈现出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下阕转景入人,描写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C“人影鉴中移”,写出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现。D“小荷障面避斜晖”,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于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带来绿荷的阴凉。解析:选DD项,“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于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错,
14、“小荷障面避斜晖”指的是歌女用荷叶遮面以躲避斜晖,获得绿荷的阴凉。(2)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下阕描写歌女,尽现鲜明的形象。请试着分析词中歌女的形象。(6分)答:解析:先总体概括歌女的形象特征,然后结合“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具体分析。词人将女性的美放置于天地之美中,使自然景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纯净。参考答案:下阕描写了歌声优美,穿着杏红色衣服,拿着荷叶遮面挡阳光的聪慧、天真、可爱、美丽的歌女形象。“浅声”写出歌女轻柔婉转的歌声;“杏红深色”写出歌女的衣着,杏红色的衣服在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显得格外深(显眼),也写出诗人印象之深;“小荷障面”写
15、出歌女在暑天聪明地用荷叶遮面,躲避斜晖,显得活泼可爱。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9分)鹧 鸪 天刘著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注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声幽怨,使人回想起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词人自叹仕金太迟
16、。C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的情怀。D全词感情真挚,迂回曲折,流转自然,塑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和思念的主人公形象。解析:选BB项,“词人自叹仕金太迟”不正确,词人这是自叹滞留北国的时间太长。(2)请从景情关系和语言的角度赏析“星点点,月团团”二句。(6分)答:解析:题干的“景情关系”包括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等。从语言风格看,以叠词入诗,平淡中蕴含深意。“星点点,月团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是乐景;从“人在天涯鬓已斑”“寄与吴姬忍泪看”可以看出本词所抒发的情感为“哀情”
17、。天涯霜月又今宵,星牵思绪,月照哀愁,满脸愁绪只有开怀畅饮,倒流河汉方可罢休。“倒流河汉”意指饮尽银河,痛快淋漓、忘乎所以地畅饮也许才能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参考答案:此二句描写出一幅美丽迷人的夜空画面:繁星点点,明月朗朗。以口语化叠字入诗,晓白流畅,富有节奏感,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冷的氛围。(2分)词人触景生情,看到星月而生思家归园之情;(2分)同时,以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月夜更能衬托出人事的缺憾,寄寓无尽的离愁。(2分)(意思答对即可)铺满大地的白雪映照着山城,冰天雪地里,楼上吹笛的,连玉指都感到寒冷吧?你吹奏出的一声声羌笛音里,饱含着离别的哀怨,飘荡在空间。江南的梅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
18、不知开落了几次了,我在天涯漂泊,两鬓已如此斑白了。,面对天上点点闪亮的星星,朗朗普照的圆月,我独自一人痛饮不休。喝着,喝着,好像觉得天上的银河倒流入了我的杯中。我这翰林学士为相思写了三千首诗词,想寄给你这南方的恋人,让你去忍着眼泪慢慢细读啊!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本诗写于诗人晚年。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眄:斜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
19、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解析:选B“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理解有误,诗人并无此意。(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参考答案:首联中诗人把秋风拟人化,诗人与秋风的对话紧扣诗题,并从侧面反映出秋风与诗人原是故旧,秋风对诗人很有感情。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尽管尾联如此写,诗人仍旧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加表现出诗人对秋的爱,更加反映出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