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 三 生 物 一、选择题:1.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单细胞原核生物,会导致人患肺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肺炎支原体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能产生核糖B. 肺炎支原体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与人体相同C. 肺炎支原体的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 碳元素参与组成肺炎支原体细胞中的所有化合物【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详解】A、肺炎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产生脱氧核糖,A错误;B、肺炎支原体是单细胞生物,属于细胞或个体层次,人体属于个体层次,B错误;C、肺炎支原体属于原核细胞,胞质中只
2、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正确;D、碳元素没有参与组成细胞中的所有化合物,例如水,D错误。故选C。2.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B. 三磷酸腺苷分子的分解与细胞中许多放能反应相伴发生C. DNA多样性与碱基数目、种类、排列顺序有关,与空间结构无关D. 微量元素可参与某些复杂化合物组成,如Fe、Mg分别参与血红蛋白和叶绿素组成【答案】C【解析】【分析】1、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2、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
3、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3、微量元素可参与某些复杂化合物组成,如Fe、Mg分别参与血红蛋白和叶绿素组成。详解】A、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燃烧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A错误;B、三磷酸腺苷分(ATP)的分解与细胞中诸多吸能反应相伴发生,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B错误;C、DNA多样性与碱基数目、种类、排列顺序有关,而与空间结构无关,C正确;D、Mg是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故选C。3.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A.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
4、溶解组织中的脂肪B. 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模拟的细胞是无关变量C. 在“用过氧化氢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最快的实验组的pH就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D.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脂肪的鉴定、探究酶的活性、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观察叶绿素的提取的实验等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详解】A、在利用花生种子作为鉴定脂肪的材料中,用酒精洗去多余的浮
5、色,A错误;B、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模拟的细胞是自变量,B错误;C、在“用过氧化氢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需要设置梯度更小的浓度来确定最适pH,C错误;D、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可能是研磨不充分,或色素被破坏,或者无水乙醇加入太多,浓度过低,D正确。故选D。4. 脂筏是生物膜上由糖脂、磷脂和胆固醇以及特殊蛋白质(如某些跨膜蛋白质、酶等)组成的结构,与细胞识别、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脂筏的合成与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有密切关系B. 根据成分可知,脂筏可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
6、功能有关C. 细胞凋亡是脂筏中的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与脂筏识别功能密切相关的成分应该是磷脂、胆固醇和酶【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脂筏是生物膜上由糖脂、磷脂和胆固醇以及特殊蛋白质(如某些跨膜蛋白质、酶等)组成的结构,则可判断与细胞识别相关的成分为糖脂,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成分为酶,可能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详解】A、脂筏有糖脂、磷脂和胆固醇以及特殊蛋白质组成,其合成与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有关,与中心体无关,A错误;B、脂筏中含有跨膜蛋白质,可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有关,B正确;C、细胞凋亡是细胞核中的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D、与脂筏识别功能密切
7、相关的成分应该是糖脂,D错误;故选B。5. 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 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运入C. 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D. 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小分子的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叫做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例如O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蛋白的扩散方式,例如葡萄糖进出红细胞的方式。(2)主动运输:消耗能量,且需要有载体协助的进出细胞方式,主要是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大分
8、子的运输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大分子颗粒物质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详解】A、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光反应合成的ATP,全部用于叶绿体基质中的暗反应,A错误;B、溶酶体内的酶是在细胞中核糖体上合成的,经内质网加工后转至高尔基体中进行再加工和分类,最后以囊泡形式转运到溶酶体中,B错误;C、氢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液泡内,需要载体和能量,C错误;D、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积累溶质,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减小内外浓度差,防止质壁分离,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及实例,能列表比较三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 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细胞吸
9、收葡萄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Na+出该组织细胞的速率受氧气浓度的影响B. 同一载体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说明某些载体蛋白不具有专一性C. 该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但驱动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动力不直接来自于ATPD. 钠钾泵可以水解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持续运输过程中不会导致ADP的大量积累【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细胞的载体蛋白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后,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吸收葡萄糖,则Na+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跨膜的Na+再由另一种载体蛋白运回膜外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详解
10、】A、由分析可知,Na+出该组织细胞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供能,因此速率受氧气浓度的影响,A正确;B、同一载体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但载体仍然具有专一性(这种载体不可以运输别的物质),不能说明某些载体蛋白不具有专一性,B错误;C、该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所需能量来自离子电化学梯度中的势能,C正确;D、钠钾泵可以水解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形成ADP,持续运输过程中ATP合成迅速,不会导致ADP的大量积累,D正确。故选B。7. 物质甲作为抑制剂能与蔗糖酶结合或分离,从而改变蔗糖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pH等条件下,某同学将蔗糖酶和物质甲的混合液均分为若干份,
11、分别加入到不同浓度的等量蔗糖溶液中,发现蔗糖的水解速率随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分析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A. 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能导致物质甲与蔗糖酶的分离B. 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使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降低C. 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能改变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D. 反应体系中没有甲时,蔗糖溶液的浓度不会改变酶活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蔗糖的水解速率随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蔗糖溶液浓度越高,蔗糖酶活性越高,进而说明蔗糖能够使物质甲和蔗糖酶分离。【详解】A、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能导致物质甲与蔗糖酶的分离,从而使酶活性升高,蔗糖的水解速率增大,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
12、物质甲属于抑制剂,即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使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降低,导致酶活性降低,B正确;C、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能降低酶活性,从而改变酶的高效性,但不改变专一性,C错误;D、反应体系中没有甲时,蔗糖溶液的浓度不会改变酶活性,只是改变酶促反应速率,D正确。故选C。8.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胃中,是引起很多消化道疾病的首要致病细菌。体检时可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13CO2。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3CO2。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幽门螺旋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
13、. 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 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D. 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适宜在酸性条件下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2、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
14、A或RNA。【详解】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故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体验者口服含有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如果受试者胃里有幽门螺旋杆菌,则会被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分解成13CO2和NH3,故感染者呼出的13CO2来自于幽门螺旋杆菌分解尿素而来,不是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而来,B错误;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胃里,胃中是酸性环境,故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适宜在酸性条件下发挥作用,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9. 茶树是一年内多轮采摘的叶用植物,对氮元素需求较大,因此生产
15、中施氮量往往偏多,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了科学施氮肥,科研小组测定了某品种茶树在不同施氮情况下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结果见下表。表中氮肥农学效率=(施氮肥的产量不施氮肥的产量)/施氮肥的量,在茶叶收获后可通过计算得出;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能直接用仪器快速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施氮量(gm-2)叶绿素含量(mgg-1)净光合速率(molm-2s-1)氮肥农学效率(gg-1)012899625145104115140152125424255(生产中常用施氮量)1501068172A. 氮元素与茶树体内叶绿素合成有关,科学施氮肥能够抑制暗反应B. 在茶树体内,氮元素不参与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16、的过程C. 净光合速率能够反映氮肥农学效率,生产过程中可依此指导科学施氮肥D. 40gm-2是最佳施氮量,最佳施氮量不需进一步测定【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氮肥农学效率先上升后下降。【详解】A、氮元素与茶树体内叶绿素合成有关,叶绿素具有吸收、转化、传递光能的作用,科学施氮肥能够促进光反应,不会抑制暗反应,A错误;B、在茶树体内,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需要C5、H,其中H含有氮元素,参与该过程,B错误;C、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施氮量不同,净光合速率不同,净光合速率能够反映氮肥农学效率,生产过程中可依此指导科学施氮肥,C正确;D、40 gm-2不一定
17、是最佳施氮量,最佳施氮量还需进一步缩小梯度进行测定,D错误。故选C。10. 下列有关“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离溶解在无水乙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B. 运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将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分离开来C.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都自由组合D.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都是在纺锤体的作用下完成的【答案】A【解析】【分析】不同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依据此原理,利用纸层析法,将各种色素分离。【详解】A、由分析可知,分离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18、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A正确;B、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B错误;C、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自由组合,C错误;D、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是自动完成,不是在纺锤体的作用下分裂的,D错误。故选A。11.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现过程、本质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演绎的过程是指完成测交实验的过程B.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 基因的自由组合指的是精子与卵细胞的随机结合D. 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所有的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
19、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两者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中,演绎的过程是指对测交实验进行推理的过程,完成测交实验的过程属于验证,A错误;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指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
20、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正确;C.基因的自由组合指的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D.遗传规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内核基因的遗传,不符合质基因的遗传,D错误。故选B。12. 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圆果和长果、紫茎和绿茎,受常染色体上不同对的等位基因控制。现用纯合的圆果紫茎植株与纯合的长果紫茎植株杂交,F1全为圆果绿茎,F1自交产生F2,表现型及比例为圆果绿茎:圆果紫茎:长果绿茎:长果紫茎27:21:9: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果形的遗传中显性性状为圆果B. 茎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C. F2中紫茎植株的基因型
21、有5种D. F2中圆果植株自交,F3中圆果与长果的比例为3:1【答案】D【解析】【分析】纯合的圆果紫茎植株与纯合的长果紫茎植株杂交,F1全为圆果绿茎,说明圆果对长果为显性,紫茎对绿茎为显性。F1自交产生F2,表现型及比例为圆果绿茎:圆果紫茎:长果绿茎:长果紫茎27:21:9:7,即圆果:长果=3:1,绿茎:紫茎=9:7(9:3:3:1的变式),说明圆果和长果这一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绿茎和紫茎这一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D/d)控制。【详解】A、亲本中纯合圆果和纯合长果杂交子一代全是圆果,说明果形的遗传中显性性状为圆果,A正确;B、子一代绿茎自交得到子二代中绿
22、茎:紫茎=9:7(9:3:3:1的变式),说明茎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C、F2中紫茎植株的基因型(B_dd、bbD_、bbdd)有5种,C正确;D、F2中圆果植株(1/3AA和2/3Aa)自交,F3中长果的比例为2/31/4=1/6,则圆果的比例为1-1/6=5/6,故圆果与长果的比例为5:1,D错误。故选D。13. 果蝇有突变型和野生型,纯合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红眼。现有甲(黑体)、乙(残翅)、丙(白眼雄果蝇)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体果蝇,这3种隐性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甲、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可用于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23、律B. 将乙、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可用于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 将甲、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灰体红眼的基因型有4种D. 将甲与野生型杂交,某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所占比例相同,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1、据题干信息和图示可知,甲果蝇的表现型是黑体,其基因型为bbVgVgXWXW;乙果蝇的表现型为残翅,其基因型为BBvgvgXWXW;丙为白眼雄果蝇,其基因型为BBVgVgXwY。2、根据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知,B、b与Vg、vg在同一对常染色体上,遵循连锁与互换定律;而W、w在X染色体上,与B、b与Vg、vg之
24、间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根据后代判断基因型,特别是判断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方法是:对后代雌雄性状分别进行分析,雌雄中性状分离比相同的,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雌雄中性状分离比不相同的,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详解】A、将甲、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因为B、b与Vg、vg在同一对常染色体上,所以不可用于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将乙、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后代中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一半红眼一半白眼,可用于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C、将甲、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灰体红眼的基因型有BBXWXW、BBXWXw、BBXWY、BbXWX
25、W、BbXWXw、BbXWY共6种,C错误;D、将甲(bbVgVgXWXW)与野生型(BBVgVgXWY)杂交,某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所占比例相同,不能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B。14. 下图表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甲病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病,-5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4个体的基因型只有一种C. -9患两种病的原因是-4形成卵细胞时发生了交叉互换D. -11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是1/8【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甲病(A、a)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4患甲病而8不患甲病,说明甲病是伴X
26、显性遗传病。又8患乙病(B、b)而父母不患乙病,且5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4与-5不患乙病,其子-9患有乙病,据此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5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来自母方,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甲病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病,且女性-10患病,其父-5正常,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甲病致病基因为A,乙病致病基因为b,-4个体含有其母遗传的正常a基因,基因型为XABXab,B正确;C、-9患两种病的原因是-4形成卵细胞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形成了XAb的配子,C正确;D、-11(XaBXab)与正常男性(XaBY)
27、婚配,后代患病概率是1/4,D错误。故选D。15. 位于基因外周的DNA增强子是短的DNA片段,它能够调控基因的开启与关闭。生物谷杂志2018年2月发布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肠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中的增强子活性较高,此基因更加容易被开启。下列与DNA中增强子及癌基因的表达,叙述正确的是()A. DNA增强子活性降低可能会关闭癌基因的表达B. DNA增强子、癌基因不是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固有的C. DNA增强子是通过促进大肠癌基因转录而影响基因表达的D. DNA增强子和癌基因中的碱基种类及其排列顺序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癌变指正常细胞中的DNA分子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而损伤,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
28、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于是出现了细胞癌变。癌变机理: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存在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抑癌基因主要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据题意分析可知,位于基因外周的DNA增强子是短的DNA片段,它能够调控基因的开启与关闭,基因开启后,导致细胞瘤变。【详解】A、据题意可知, DNA增强子能够调控基因的开启与关闭,其活性降低,可能会关闭癌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癌变, A正确;B、DNA增强子、 癌基因是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固有的,不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B错误;C、DNA增强子能够调控基因的开启与关闭,而不是通过促进大肠癌基因转录而影响基因表达
29、的,C错误;D、位于基因外周的DNA增强子是短的DNA片段,增强子与癌基因属于DNA上不同的区段,二者的碱基种类及其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故选A。【点睛】二、选择题: 16. 下列实验及结果中,不能作为直接证据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A.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为红花,F2中红花白花=31B. 病毒甲的RNA与病毒乙的蛋白质混合后感染烟草只能得到病毒甲C. 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可分离出S型活菌D.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外壳蛋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答案】AC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
30、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内,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详解】A、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为红花,F2中红花白花=31,属于性状分离现象,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A符合题意;B、病毒甲的RNA与病毒乙的蛋白质混合后感染烟草只能得到病毒甲,说明病毒甲的RNA是遗传物质,B不符合题意;C、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
31、双球菌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可分离出S型活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不能直接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C符合题意;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外壳蛋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说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其蛋白质未进入大肠杆菌,不能直接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D符合题意。故选ACD。17. 下列关于蛋白质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膜蛋白也可以具有催化蛋白反应的功能B. 酶促反应都伴随着ATP的合成或水解C. 蛋白质的合成离不开ATP的合成D.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以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答案】BC【解析】【分析】膜蛋白也可以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功能,如钠钾泵既能运输钠离子和钾离
32、子,也能催化ATP水解。【详解】A、膜蛋白也可以是酶,具有催化蛋白反应的功能,A正确;B、酶促反应不一定伴随着ATP的合成或水解,例如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有酶促反应,却无ATP的合成或水解,B错误;C、合成蛋白质需要消耗能量,由ATP水解提供,C错误;D、线粒体在有氧呼吸中可以合成ATP用于细胞核中耗能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BC。18. 水通道蛋白位于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上,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效率。如图是猪的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0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涨破时的NaCl浓度)。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据图示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
33、150mmolL-1的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B. 分析图示,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NaCl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小于红细胞甲C. 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现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结合图示推测可能原因是红细胞膜上存在通道蛋白而肝细胞膜上无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提取细胞膜的良好材料,原因是其无细胞核和细胞器【答案】ACD【解析】【分析】1、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要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除了细胞膜,无其他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能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2、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大于1时,表明细胞吸水;细胞
34、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等于1时,表明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小于1时,表明细胞失水。【详解】A、根据题图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150 mmolL-1 的NaCl溶液中的体积不变,所以其在该浓度时能保持正常形态,A正确;B、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NaCl的溶液中,图中显示,B点的NaCl的溶液浓度高,因此红细胞乙失水量多,因此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高于红细胞甲,B错误;C、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现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结合题文信息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红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肝细胞细胞膜上无水通道蛋白,C正确;D、哺乳动物成熟的
35、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此是提取细胞膜的良好材料,D正确。故选ACD。19. 我国科学家通过敲除水稻基因组中3个控制减数分裂的基因和1个孤雌生殖相关基因获得了Fix植株,实现了“孤雌生殖”。如图为Fix植株的生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基因缺失不影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 Fix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C. 基因缺失导致雄配子染色体降解从而实现孤雌生殖D. 基因缺失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答案】ACD【解析】【分析】从图中分析Fix植株的形成过程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形成了雌雄配子,而雄配子由于相关基因被敲除,染色体被降解,从而形成
36、含有母本体细胞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该植株。【详解】A、从图中看出,雌雄配子可以结合,所以基因缺失不影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A正确;B、经过该方法获得的Fix植株与亲代相同,所以不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C、从图中看出,雄配子中由于“敲除水稻基因组中3个控制减数分裂的基因和1个孤雌生殖相关基因”而发生了染色体降解,C正确;D、基因缺失导致母本在发生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以基因缺失影响了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正确。故选ACD。20. 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实验的方法,以下有关“对照”的说法正确的是()A. 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B. 为使实
37、验现象更明显,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应该增加对照组C. 探究酶具有催化作用时,设置无机催化剂催化和酶催化的两组实验D.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需要用未标记的噬菌体做对照组【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
38、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A、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自变量是有无细胞核,可以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A正确;B、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是自身对照实验,不需要增设对照组,B 错误;C、探究酶具有高效性时,可以设置无机催化剂催化和酶催化的两组实验;而探究酶具有催化作用时,应设置空白组和添加酶两组实验,C错误;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自变量是被标记的物质,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另一组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不需要用未标记的噬菌体做对照组,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
39、复原、噬菌体侵染细菌等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解题的关键。三、非选择题: 21. 同位素可以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验证药物X促进Y细胞的增殖作用,实验分两组:甲组:加入培养液+Y细胞+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乙组:加入培养液+Y细胞+3H-TdR+X。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分别测定两组的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再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其CRD,并求每组平均值。最后进行统计分析。本实验中甲组为_,乙组为_。培养液中使用同位素标记的物质3H-TdR的原因是_,物质X应用_配制。预期实
40、验结果(用柱状图表示)_。(2)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请简要说明如何对噬菌体进行标记?_。他们设计的实验中其中一组实验是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低,该实验结果说明_。【答案】 (1). 对照组 (2). 实验组 (3). 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CRD变化判断细胞增殖(DNA合成)情况 (4). 生理盐水 (5). (6). 先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细菌 (7).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大部
41、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解析】【分析】本题是通过实验探究X物质对Y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实验分组,明确实验自变量,从而判断实验目的;由于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X对Y细胞增殖可能无影响,可能有抑制作用,也可能有促进作用,根据可能的作用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是DNA复制的原料,根据细胞中的放射性多少可以检测DNA复制情况,从而推断Y细胞的增殖情况。【详解】(1)本实验是通过实验探究X物质对Y细胞增殖的影响,由实验设计中甲组无X,乙组加入X可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培养液中加入3H-TdR,DNA合成时3H-T
42、dR被利用,被利用的越多,细胞内的放射性越高,可根据CRD变化判断细胞增殖情况,判断X物质对Y细胞增殖的影响,所以实验中使用同位素标记的物质3H-TdR;物质X应用生理盐水配制。根据实验目的是验证药物促进Y细胞的增殖作用,说明加入X的乙组促进了Y细胞的增殖,其CRD数值增加情况应比对照组大,预期实验结果为: 。(2)由于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因此为了获得含35S和32P的噬菌体,应先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细菌,再用未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时,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
43、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低,该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点睛】本题通过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 研究人员对某生物(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划分依据为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它属于图2中类型_的细胞。(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卵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及染色体数与核DN
44、A分子数之比是_。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别在图2的细胞类型_和_中体现。(3)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有染色单体的细胞类型是_。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4)图2中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性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性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从产生配子的情况分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是_。【答案】 (1). 有丝分裂后期 (2).
45、 a (3). 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1:1 (4). b (5). b (6). bd (7). bde (8). 前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解析】【分析】分析图1: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2: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详解】(1)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的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属于图2中的类型a的细胞。(2)根据图2分析,c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都为2n,
46、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卵巢,那么该细胞的名称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n,都在图2的细胞类型b中体现。(3)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目DNA数目=21,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有染色单体的细胞类型是bd。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4)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均不正常(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多一条染色体,另一个
47、次级精母细胞少一条染色体),因此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也均不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则这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均不正常,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均正常。【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3. 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不同比例的遮光处理对金荞麦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48、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净光合速率(CO2mol/m2s)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的程度)(mmol/m2s)细胞间CO2浓度(mol/mol)平均叶面积(cm2)100%全光照4.181.52175.5611.5185%光照处理3551.00217.7713.7570%光照处理3.010.77276.1515.2455%光照处理2.530.32417.4818.31(1)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光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为_储存在有机物中。在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幼苗表现出各种黄化特征,如叶片呈黄白色,而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幼苗叶片呈绿色,说明光可以_。(2)金荞麦进行光合作用时,
49、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随着遮光比例的增加,气孔导度降低,但细胞间CO2浓度不断升高,其原因是_。(4)大多数植物气孔的开闭都遵循昼开夜闭的近似昼夜节律。但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闭合,称为“气孔振荡”。气孔的昼开夜闭与叶片胞间CO2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白天,_,导致胞间CO2浓度下降,气孔张开。夜间胞间CO2浓度则相反的原因是_。“气孔振荡”是植物对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其原因是_。(5)某同学认为遮光比例为55%时,金荞麦光合作用速率较低的原因不是由于气孔导度下降引起的,该同学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_;该
50、同学认为导致金荞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因素可能是光,现有正常环境中生长的金荞麦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该同学的推论是否正确,简要的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答案】 (1). 化学能 (2). 诱导植物合成叶绿素(或促进叶绿体的发育) (3). 从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 (4). 光照减弱,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呼吸作用速率不变,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对CO2的利用减少 (5).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6). 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导致胞间CO2浓度上升 (7). 既能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又能保障CO2供应,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8). 此时虽然气孔导度减少,但胞间CO2浓度却升
51、高,说明净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不是由气孔导度减少引起的。 (9). 设置不同的遮光条件,其他条件适宜,培养金荞麦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若遮光条件下,金荞麦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则可以验证该结论。【解析】【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2、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遮光比例,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平均叶面积。【详解】(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在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幼苗表现出各种黄化特征,而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幼苗叶片呈绿色,说明光可以促进植物合成叶绿素。(2)金荞麦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在
52、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消耗ADP合成ATP,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消耗ATP生成ADP,在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随着遮光比例的增加,光照减弱,呼吸作用速率不变,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对CO2的利用减少,虽然气孔导度降低,但细胞间CO2浓度不断升高。(4)在干旱条件下,气孔的昼开夜闭与叶片胞间CO2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胞间CO2浓度下降,气孔张开。夜间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导致胞间CO2浓度上升,气孔关闭。“气孔振荡”使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既能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又能保障CO2供
53、应,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是植物对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5)遮光比例为55%时,此时虽然气孔导度减少,但胞间CO2浓度却升高,说明净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不是由气孔导度减少引起的。若要验证导致金荞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因素可能是光,就需要设置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变量为金荞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的一组实验,利用现有的正常环境中生长的金荞麦,设计该验证实验验证该的推论,实验设计思路:设置不同的遮光条件,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培养金荞麦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若遮光条件下,金荞麦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则可以验证该结论。【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背景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
54、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24. 1865年,孟德尔发表了有关豌豆实验的论文,这标志着现代遗传学的开端。他的成果也被归纳为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1903年,萨顿把染色体与遗传因子联系在一起。1933年摩尔根由于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人们对遗传学有了逐渐深入的认识。(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_。进一步研究发
55、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_。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_(答出两点)。(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种配子。若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这一基本条件。(3)萨顿根据_类比推理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方法
56、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_。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该模型用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答案】 (1). 1/36 (2). 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3). 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4). 4 (5).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6).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7). 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8).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9). 碱基互补配对【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纯合的黄色
57、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F2中黄色圆粒为1/9YYRR、2/9YyRR、2/9YYRr、4/9YyRr,若将F2中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只有4/9YyRr自交才会长生绿色皱粒(yyrr),因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占4/91/41/4=1/36。2、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DNA分子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58、详解】(1)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F2中黄色圆粒为1/9YYRR、2/9YyRR、2/9YYRr、4/9YyRr,若将F2中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只有4/9YyRr自交才会长生绿色皱粒(yyrr),因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占4/91/41/4=1/36。若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
59、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黑身残翅(bbvv)只产生含隐性基因的配子,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若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3)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观察和实验的检验。(4)沃森和克里克
60、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在染色体上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5. 布偶猫又称布拉多尔猫,是猫中体形和体重较大的一种,多为三色猫或双色猫,是非常理想的家养宠物。回答下列问题:(1)若布偶猫大耳和小耳由等位基因D/d控制,长尾和短尾由等位基因F/f控制,用大耳短尾布偶猫与小耳长尾布偶猫杂交,F1有大耳长尾布偶猫和小耳长尾布偶猫。让大耳长尾雌雄猫杂交,子代雌雄猫均出
61、现大耳长尾:小耳长尾:大耳短尾:小耳短尾=6:3:2:1。试分析出现该分离比的原因:_;_。(2)布偶猫中野生型基因(e)使白色呈现黑色,突变型基因(E)抑制棕色基因的表达,使白色呈现红色。若两个基因同时存在则为黑红交错的双色猫,且双色猫均为雌猫,不考虑从性遗传(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是_。当白斑基因(S)存在时,对毛发颜色的分布会造成影响,使双色猫中同种颜色的毛发聚为一簇,称为三花。三花个体也是最受欢迎的类型,三花个体的基因型为_,同种基因型的三花猫,同颜色的毛聚集的位置不同,形成的花色多种多样,原因可能是_。(3)布偶猫的眼型(粗糙眼
62、与正常眼)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决定,相关基因与眼型关系如图所示。现获得甲、乙、丙三种纯合粗糙眼布偶猫,设计简单杂交实验筛选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眼布偶猫。写出实验思路和实验结论_。【答案】 (1). 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 F1中大耳长尾猫基因型为BbDd,子二代中长尾:短尾=3:1, 大耳:小耳=2:1, 可推测大耳基因纯合致死 (3). E、e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母猫有两条X染色体,可使两个基因同时出现 (4). SSXEXe 、 Ss XEXe (5). 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 让甲乙两种猫杂交,若后代均为
63、正常眼,则丙种猫为双隐性。若后代均为粗糙眼,再让甲猫与丙猫杂交,若后代均为正常眼,则乙为双隐性,若后代均为粗糙眼,则甲为双隐性。(将其中一种粗糙眼布偶猫分别与另外两种粗糙眼布偶猫杂交,若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代均没有出现正常眼的布偶猫,该种粗糙眼布偶猫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眼布偶猫;若两个杂交组合中,一个杂交组合的子代是正常眼,另一个杂交组合子代是粗糙眼,则子代为粗糙眼的另一亲本为双隐性纯合粗糙眼布偶猫。)【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
64、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据图分析可知:正常眼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_B_,粗糙眼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_bb、aaB_ aabb。【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6:3:2:1,而不是9:3:3:1,说明:控制大耳、小耳和长尾、短尾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或“控制大耳、小耳和长尾、短尾的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F1中大耳长尾猫基因型为BbDd,子二代中长尾:短尾=3:1, 大耳:小耳=2:1, 可推测大耳基因纯合致死大耳纯合布偶猫致死。(2)由题意知,母猫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X,公猫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Y,两个基因同时存在则为黑红交错的双色猫,且
65、双色猫均为母猫,如果不考虑从性遗传,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猫有两条X染色体,可使两个基因同时出现。由题意知,三花含有S、E、e基因,因此三花猫的基因型是SSXEXe、SsXEXe;同种基因型的三花猫,同颜色的毛聚集的位置不同,形成的花色多种多样,原因可能是基因的表达受影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布偶猫的眼型(粗糙眼与正常眼)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决定,根据图示可知,现获得甲、乙、丙三种纯合粗糙眼布偶猫,通过杂交实验筛选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眼布偶猫,可让甲乙两种猫杂交,若后代均为正常眼,则丙种猫为双隐性。若后代均为粗糙眼,再让甲猫与丙猫杂交,若后代均为正常眼,则乙为双隐性,若后代均为粗糙眼,则甲为双隐性。(将其中一种粗糙眼布偶猫分别与另外两种粗糙眼布偶猫杂交,若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代均没有出现正常眼的布偶猫,该种粗糙眼布偶猫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眼布偶猫;若两个杂交组合中,一个杂交组合的子代是正常眼,另一个杂交组合子代是粗糙眼,则子代为粗糙眼的另一亲本为双隐性纯合粗糙眼布偶猫。)【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把握常见的分离比和个体的基因型,结合题目中的图示信息推导出相关表现型的基因型组成情况,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2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