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如酸雨区的扩展、海洋污染等。(3)中国参与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式【典题例析】(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该区域湿地面积减少。原因是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伴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
2、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2)保护湿地的措施主要有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等。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例A、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是。(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3)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解析:(1)A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三北地
3、区,应为荒漠化;B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应为森林破坏。(2)C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南方,应为酸雨。造成的危害从对河湖水、土壤、森林、建筑物等方面分析。(3)环境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答案:(1)荒漠化(沙漠化)森林破坏(森林锐减)(2)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木,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3)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等。1.(201
4、5全国新课标卷)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解析:具体措施主要从严格管理农业生产活动、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给农民经济补贴、加大宣传等方面回答。答案:严格管理农业生产活动: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
5、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的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2.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形成的自
6、然原因。(2)说出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形 成的主要人为原因。(3)区域出现的具有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问题是什么?解析:结合经纬度信息正确判断题目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区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荒漠化问题严重,干旱的气候、多风的天气是该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位于黄土高原,其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我国南方地区,酸雨问题严重。答案:(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2)水土流失。植被的破坏(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3)酸雨。3.(2015青岛模拟)某企业在图示M地开采有色金属矿,分析不合理开采对环
7、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降低危害应采取的措施。解析: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及水体污染(环境污染)等方面说明产生的危害。从植树造林、废弃物处理及矿区回填等方面采取措施。答案:该矿地处丘陵山地,开矿会破坏地表植被;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易产生水土流失等;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危及用水安全。措施:对已开采的部分恢复地表植被;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矿区回填。4.(201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
8、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解析:城市硬化面积(道路、停车场等)的增加,阻碍了地上和地下之间的水体循环,降低城市环境质量、增加城市雨涝等灾害。植被浅沟促进水循环、减轻内涝的同时,利于调节小区域气候环境等;浅沟覆盖有植被,同时也能起到净化雨水、调节小气候的作用。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5.(2014海南卷)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解析:题干提示该区域位于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用水以灌溉为主,但干旱环境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扩大,会因对水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加剧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扩大,会加大用水量);湖泊萎缩,调蓄能力减弱(入湖水量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应对措施主要从合理用水、节约用水、跨流域调水等方面叙述即可。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