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407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媲美(b) 残羹冷炙(zh) 取谛 妄自菲薄B摩挲 (sh) 杞人忧天(q) 造型 至高无尚【111】C麇集(qn) 不瘟不火(wn) 坐落 旁征博引D整饬 (ch) 英俊倜傥(dng) 报歉 焦躁不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媲p(媲:并,比,匹敌:美。) 谛缔(谛,字音:d本义:细察、详审。基本释义:1仔细:听、视、观、思;2道理:真、妙。缔:结合;订立。如缔交、缔约、缔盟。创立;组织。如缔造。)B挲su (挲,有三个读音:su、s

2、Ash 。读作su是抚摸的意思;读作sa是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地移动的意思;读作sh是张开的意思。) 尚上D傥tng 报抱。该题将字音和字形合二为一,考查形声字里的易错读音,字形多为同音异形字或同音形近字,需平时分类识记,辅以练习。建议大家做好笔记整理,将自己记错,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出错的字音字形分类整理下来。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为了光复大业,辛弃疾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 。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 ,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

3、,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 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A联络 变生不测 奔驰B接洽 变生不测 奔突C接洽 变生肘腋 奔驰D联络 变生肘腋 奔突【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联络:彼此交接;接上关系。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肘腋:胳肢窝。指事变发生在极近的地方。不测:指意外的不幸事件。奔突:横冲直撞;奔驰。奔驰:车、马等很快地跑。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如

4、,望其项背。选项中第一组“联络” 和“接洽”词义相义,都有联系的意思,但前者重在接上关系,后者重在洽谈有关事,结合语境,应该选“联络”一词。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初唐前期,诗歌创作仍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B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C杜甫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忧患意识,因而被称为“诗史”。D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

5、意识,为词体注入家国和个人之感,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词的抒情深度。【答案】B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他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辨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先

6、根据故事的内容及哲理,分析选项与不符的一项,读后可知,这则故事主要的大意是苦思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而找到了答案,BCD三项均有此意。而A项重在说对事情的执着,与故事内容理解不符。故选A。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 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

7、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做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比较和,与前文比较衔接,是承句。举例解释,是对前文总结,而与后文内容有直

8、接联系。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陶庵梦忆序张 岱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hi)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ku)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zh)报絺(x),仇轻煖也;以藿(hu)报肉,以粝(l)报粻(zhng),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

9、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ki)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

10、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注释】陶庵:张岱,号陶庵,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等。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磨足,这是报应过去的插簪穿履。后面排比句类此。名根:产生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欲引决 引决:自杀B然瓶粟屡罄 罄:器皿C今日罹此果报 罹:遭受D其为痴人则一也 一:相同7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故旧见之,如

11、毒药猛兽B饥饿之余,好弄笔墨C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D遥思往事,忆即书之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3分) (2)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4分)(3)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3分)9联系全文,说说张岱的“痴”表现在哪里?(3分)【答案】6B7B8(1)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食”“妆点”及句意各1分)(2)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次”“异”“别”及句意各1分)(3)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写作,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寤”“ 事

12、”及句意各1分)9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1分);通过写作来追忆往昔,慰藉自己(1分);还想着要把文章流传后世(1分)。1【解析】6试题分析:此题选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项,要看清要求,有时会选正确项,不要定势思维。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很显然“器皿”不合语境。如果结合语境,B项前讲陶庵因国破家亡入深山,想自杀,因作品未完成,便苟且活着,后文“不能举火”,结合选项句“然瓶粟屡罄”,但是瓶中的粮食常常如何,“罄”只能是空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试题分析:B项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A

13、CD中的“之”为代词该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的常见题型。考生平时要牢牢掌握高考规定考查的十五个虚词,分别为:为 、之 、则、者、其、而、乎、何、且、若、所、因、焉、以、于、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8试题分析: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食”“妆点” 第二句中“次”“异”“别”第三句中“寤”“ 事”都要特别留意。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14、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解答文言文的概括题,首先应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然后仔细审题,寻找答题区间,比如本题,抓住“痴”字,第三节有“痴”的想法和行为,“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第五节也写了主人公的“痴行”。然后进行概括。最后组织答案的时候,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

15、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以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去改写。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二是句意(层意)提取法: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像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

16、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填饱肚皮后的时光,我喜欢写些东西。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那样的人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用竹笠压在头顶,用草鞋摩擦脚掌,这是对过去插簪穿履的报应;用补丁衣退换皮袍子,用麻布片替代细葛布,这是对过去穿轻着暖的报应;用野菜代替鱼肉,用糙米顶替细粮,这是对过去天天美味的报应;把草褥子当床垫,把石块当枕头,这是对过去温床暖窝的报应;用绳子拴门轴,用瓦罐口当窗户,这是对过去楼高屋敞的报应;用灶烟熏眼睛,用茅坑臭鼻子,这是对过去燃香饰花的报应;用远行折磨脚板,用囊袋压迫

17、双肩,这是对过去坐轿子使仆人的报应。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美梦已经惊醒破灭,南柯富贵也都转头成空,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象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这真是在痴人面前不能说梦了。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跤

18、,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这要是梦就好了!”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这不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写作,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运用智慧写作文章的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写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那么他们喜好名声的这一点根性,实在是像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 三、诗歌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从

19、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111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1)从军行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了苦战的场面?(2分)(2)并州路一诗中,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4分)(3)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结句抒发情感的方式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1)(2分)侧面烘托;视听结合。 (2)(4分)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一点1分,三点4分)(3)(4分)从军行尾联

20、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2分)并州路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2分)【解析】(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第三联为写景句,写景的手法通常可以从修辞,感官(视听等角度),具体的表现手法(虚实、动静、烘托映衬等角度)等角度考虑。“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无修辞,前句为视觉描写,后句为听觉描写。此诗表达诗人愿投笔从戎的壮志豪情,而该联极力描写环境之艰难,雪大风狂风,鼓声阵阵,暗示战争之激烈残酷,是侧面烘托。诗是抒情性最强的文体,诗人在诗中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考点:鉴赏文学作品

21、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综合概括能力,首先明确问题指向:征人“垂泪”的原因。垂泪,是为伤心,诗中什么能让征人伤心?理解诗歌,不难发现,第一联眼前秋景让人伤心,第二联“孤城吹角”,生活单调枯燥,封闭,内心伤感,第三联,傍晚牛羊下山,征人见此怎不思家思归?此类题通常辐射全篇,找到点后,综合概括,组织语言,分点作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方向很明确也很具体,考查诗歌结句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22、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从军行结句“宁为”“胜作”很典型的直接抒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愿投笔从戎,奔赴沙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并州路结句“征人垂泪”描绘了悲惨凄凉的战争场景,“烽火起云间”描绘战争四起,远处战事紧急,如此局势下,征人的明天在哪里?又何时才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和亲人身边?抒情委婉含蓄,属以景结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鸿雁长飞光不度,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 ,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3)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4)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23、5)星垂平野阔, 。 (杜甫旅夜书怀)(6)人世几回伤往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7)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8) ,光焰万丈长。 (韩愈调张籍)【答案】(1)鱼龙潜跃水成文 (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3)明月松间照 (4)天生我材必有用 (5)月涌大江流 (6)山形依旧枕寒流 (7)人迹板桥霜 (8)李杜文章在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这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六句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记忆,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当然也有生僻字,比如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的“壑

24、”,蜀道难中的“畏途巉岩不可攀”的“巉”,平时做个有心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1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初 雪【英】约翰博因顿普里斯特利罗伯特林德曾这样评论简奥斯汀笔下的人物:“他们是这样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能遇上一场小雪就算是一件大事。”尽管可能被这位诙谐而温和的评论家看成是伍德豪斯式的人物,我仍然坚持认为,昨晚这里下了一场雪的确是一件大事。清晨,看到这皑皑白雪,我和孩子们不禁兴奋起来,我看到他们在幼儿室的窗户前凝望着外面奇妙的世界,七嘴八舌说个没完,仿佛又要过圣诞节了。事实上,这场雪对我和孩子们来说都是奇异、迷人

25、的。这是今年冬天这里的第一场雪。去年此时我身在国外,我遇上英属圭亚那三个年轻的女孩子,她们刚结束对英国的初访。在她们印象之中,最深的一件事是:在索默塞特某地,一天清晨醒来,忽然见到了白雪皑皑的景象。她们欣喜若狂,一扫淑女的矜持,冲出屋子,来回奔跑在那片晶莹洁白的雪地上,在无人踩过的雪毯上,留下了横七竖八快乐的脚印。这场初雪不仅是件大事,而且还是件富有魔法的大事。你睡觉时处在一个世界里,而醒来时却发现你在一个截然不同的天地里。如果这都不让人沉醉,到哪里去找更醉人的东西呢?一切都悄然地在一种神秘的沉静中完成,因而更给这场初雪增添了玄妙的色彩。若所有的雪铺天盖地倾泻下来,把我们从午夜的沉睡中惊醒,那

26、么,这就没什么值得欢呼雀跃的了。但它却是趁我们熟睡时,分秒必争,悄无声息地飘落下来。卧室里窗帘拉拢了,外面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犹如无数的精灵仙童在悄悄地施展魔法,而我们只是翻个身,打个呵欠,伸一下懒腰,对此毫无知觉。然而,这变化是多么巨大呀!我们仿佛掉进了另一片天地。即使在白雪鞭长莫及的室内,也好像不一样了,每个房间都显得小巧而温暖,好像有某种力量的驱使让它成为一个伐木工的棚屋,或一所温暖舒适的圆木房。外面,昨天的花园,现在却是晶莹皎洁的一片,远处的村落,犹如置于古老德国神话中的一个仙境。所有住在那里的人们:戴眼镜的邮政局女局长、鞋匠、退休的小学校长以及其他人,如果你听说他们都成了古怪精灵

27、般的人物,能为你提供隐身帽和魔术鞋,你也不会感到不可思议。你也会觉得自己和昨天不太一样。一切都在变化,你又怎会一成不变?屋子萦绕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一种由兴奋而产生的微弱的颤动,让人心神不宁。今天早晨起床时,整个世界变成了淡蓝洁白交相呼应的冰封天地。光线从窗,射进来,迷迷离离,竟然使得洗脸、刷牙、刮胡子、穿衣服这些日常小事也显得很离奇古怪。接着太阳出来了,到我坐下来吃早餐时,太阳的光彩已经绚丽夺目,给雪地添上一抹柔和的浅粉色。屋外的小梅树愉快地沐浴着日光,枝杈上镶嵌着淡粉色的雪花,巧妙地装点着树干。过了一两个小时,万物都成了寒气四溢、白蓝交辉的发光体,世界再次焕然一新。我从书房的窗户中望去,

28、穿过花园,越过草地,看到那远处的低丘,大地晶莹皎洁,天空一片铅灰,所有的树木呈阴森恐怖状。在那幽暗的矮树林中,似乎有一队骑兵随时都会从里面冲杀出来,随时都会听到刀剑无情的砍杀声,也可能会看到远处某一处雪地被鲜血染红。这时情况又在变化。光亮已经消逝,那恐怖的迹象也荡然无存。雪下得正紧,大片大片柔软的雪花扬扬洒洒,人们几乎看不清对面那浅浅的山谷。厚厚的积雪压着屋顶,树木也都弯下了腰,映着影影绰绰的空茫,依然能清晰地看见乡村教堂的风标,然而它已变成安徒生笔下的某种动物了。我的书房独立于整所房子,从这儿我可以看到幼儿室的孩子们把鼻尖紧巴巴地贴在窗玻璃上。突然,我的脑海里响起一首儿歌,虽然音韵不协调,但

29、在我孩提时,鼻尖紧贴着冰冷的玻璃凝视着飘舞的雪花时,总唱起它:雪花,雪花飘得快,洁白的雪花真可爱!苏格兰宰了多少鹅,片片鹅毛这边飘落! (选自世界上最优美的散文,有删改)111112结合全文,说说第3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13“这变化是多么巨大呀”,具体有哪些变化?请依据第4节内容简要概括。(4分)14赏析第5节中的画线句子的艺术特色。(6分)15全文以儿歌结尾,请探究其好处。(6分)【答案】12(4分)(1)插叙热带女孩第一次见到雪时的兴奋激动;(2)丰富了初雪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3)与上文孩子们见到初雪时反应相照应。(每点2分)(内容2分,“兴奋激动”“丰富了情感体验”“丰富文章内容”

30、,均可得1分;“插叙”不作得分点。结构2分,“呼应”也可,答与“镇上的人们”或“我”相照应也可。“承上启下”不给分。)13(4分)(1)屋内显得小巧而温暖;(2)屋外晶莹皎洁如仙境;(3)人们变得古怪精灵;(4)自己内心有莫名的兴奋(每点1分)(第二点,如答“花园”或“村落”也得分。)14(6分)(1)由近及远,突出了天地色彩反差大;(2)虚实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树木阴森恐怖。(每点3分)(手法和效果各1分。第一点手法,“对比”也可得1分,效果须扣住“色彩”。第二点手法,“想像”也可得1分。“视听结合”不得分。)15(6分)(1)引发对儿时纯真生活的怀念,表达了对初雪的喜爱之情;(2)用儿歌中奇

31、特的想象强化文章的奇幻色彩;(3)使结尾灵动活泼,富有诗意,韵味悠长。(每点2分)(第一点,各1分,如答“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也可得1分。第三点,“富有诗意”,“增加文学性”均可得1分,韵味悠长1分。补充1点:与上文内容相呼应,也可得2分。)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信息筛选和归纳概括能力。概括“具体有哪些变化”,本着句不离段的原则,通读该句所在段落,去寻找能表现变化的语句,然后分点归纳概括,要准确全面。阅读第4段,在“这变化是多么巨大呀”句前后,作者写了屋里变了,屋外变了,住在镇里的人们变了,最后写“你也会觉得自己和昨天不太一样”“莫名其妙的激动”“

32、人心神不宁”等句,表明是从个人内心感受的角度写变化。综合以上几点,概括出变化内容即可。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4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现代文阅读的艺术手法。画线句为写景内容,因此答题方向为写景的表达特色,角度有,修辞角度,感官角度,视觉变化角度,表现手法,语言等。画线处从视觉角度写景,有变化,“穿过花园,越过草地,看到那远处的低丘” “天空”表明视觉变化是由近及远。前半部分写真实所见之景,后面“似乎有”“随时都会听到”“也可能会看到”是想象,虚写,整体虚实结合。结合内容分析点出其作用即可。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试

33、题分析:该题问“全文以儿歌结尾,请探究其好处”,通过审题发现考查的仍然段落的作用,但多了形式“儿歌”的作用,理清答题思路,内容结构的作用,儿歌的好处。四句儿歌是从儿童的视觉表现雪花之美,自然能表达对儿时纯真生活的怀念,对初雪的喜爱之情。儿歌这种形式结尾好处是活泼富有诗意,表达情感委婉含蓄。“苏格兰宰了多少鹅,片片鹅毛这边飘落! ”,想象奇特。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精进的程序朱光潜练习作文,一要不怕模仿,二要不怕修改。多修改,思致愈深入,下笔愈稳妥。自己能看出自己的毛病才算有进步。严

34、格地说,自己要说的话是否从心所欲地说出,只有自己知道,如果有毛病,也只有自己知道最清楚,所以文章首先请旁人修改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丁敬礼向曹子建说:“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杜工部也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约文章要做得好,必须经过一番只有自己知道的辛苦,同时必有极谨严的艺术良心,肯严厉地批评自己,虽微疵小失,不肯轻易放过,须把它修到无疵可指,才能安心。不过这番话对于未脱“疵境”的作者恐未免是高调。据我的观察,写作训练欠缺者通常有两种毛病:第一是对于命意用字造句布局没有经验,规模法度不清楚,自己的毛病自己不能看出,明明是不通不妥,自己却以为通妥;其次是容易受虚荣心和

35、兴奋热烈时的幻觉支配,对自己不能作客观的冷静批评,仿佛以为在写的时候既很兴高采烈,那作品就一定是杰作,足以自豪。只有良师益友,才可以医治这两种毛病。所以初学作文的人最好能虚心接受旁人的批评,多请比自己高明的人修改。如果修改的人肯仔细指出毛病,说出应修改的理由,那就可以产生更大的益处。作文如写字,养成纯正的手法不易,丢开恶劣的手法更难。孤陋寡闻的人往往辛苦半生,没有摸上正路,到发现自己所走的路不对时,已悔之太晚,想把“先入为主”的恶习丢开,比走回头路还更难更冤枉。良师益友可以及早指点迷途,引上最平正的路,免得浪费精力。自己须经过一番揣摩,同时又须有师友指导,一个作者才可以逐渐由“疵境”达到“稳境

36、”。“稳境”是不易达到的境界,却也是平庸的境界。我认识许多前一辈子的人,幼年经过科举的训练,后来借文字“混差事”,对于诗文字画,件件都会,件件都很平稳,可是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他们的毛病在成立了一种定型,便老守着那种定型,不求变化。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要想免去这些毛病,必须由稳境重新尝试另一风格。如果太熟,无妨学生硬;如果太平易,无妨学艰深;如果太偏于阴柔,无妨学阳刚。在这样变化已成风格时,我们很可能地回到另一种“疵境”,再由这种“疵境”进到“稳境”,如此辗转下去,境界才能逐渐扩大,技巧才能逐

37、渐成熟,所谓“醇境”大半都须经过这种“精钢百炼”的功夫才能达到。比如写字,入手习帖的人易于达到“稳境”,可是不易达到很高的境界。稳之后改习唐碑可以更稳,再陆续揣摩六朝碑版和汉隶秦篆以至于金文甲骨文,如果天资人力都没有欠缺,就必定有“大成”的一日。这一切都是“匠”的范围以内的事,西文所谓“手艺”(craftsmanship)。要达到只有大艺术家所能达到的“化境”,那就还要在人品学问各方面另下一套更重要的功夫。我已经说过,这是不能谈而且也无用谈的。本文只为初学说法,所以陈义不高,只劝人从基本功夫下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下去。(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17第段引用丁敬礼和

38、杜甫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18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6分) 【答案】16(6分)(1)首先谈自己写作要经过一番揣摩,并在师友的指导下,可以由“疵境”达到“稳境”;(2)接着写我们要在“疵境”和“稳境”中辗转反复,一些人才可能达到“醇境”;(3)最后,写作者更要注重自身人品学问修养的提高,才可能达到“化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6分)(1)引用丁敬礼的话证明作文有毛病只有自己最清楚,请旁人修改作文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进而表明作文要自己修改的观点;(2分)(2)引用杜甫的话证明文章要做得好,必须经过一番只有自己知道的辛苦,同时必有极谨严的艺术良心;(2分)(3)引用两人的

39、话,使作者的观点更具说服力。(2分)18(6分)(1)要对自己的作品作客观冷静的评价,并加以修改;(2)要请教良师益友,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3)在自我修改和请他人指点中“精炼百钢”;(4)要在人品学问上下一番重要的功夫。(一点2分,任选3点即可 1【解析】16试题分析:细读全文,分析概括每段的大意,总结文章的观点,分析论证的方法。细读时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文章从哪些角度来论述中心话题的,即要分层理解,概括出每段的段意。在概括每段的段意时,首先要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此时我们还应该抓住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来分析,即关注每段的领起句、总结句及承上启下的关联句,因为这样的句子往往是每段的中

40、心。(2)掌握作者在议论时都用了一些什么论据(材料),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梳理思路的思维切入点:1由标题入手,以主题(中心论点)为先导寻找思路。2捕捉关键句。从内容上看:主旨句、观点句、概括句、情感句。从结构上看: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置于文首、文尾或段首、段尾的句子。3特别捕捉那些能标志层次、思路的关键词,它们对分析思路大有帮助。 关联词,如表并列的“和”“以及”“另一方面”“同时”;表递进的“不仅如此,而且”“甚至”“更进一步讲”;表转折的“然而”“不过”“其实”“与其相反”;表因果的“因此”“所以”“总而言之”。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材料的主次轻重或问题的几个方面,如“首

41、先”“其次”“第一”“第二”等。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7试题分析:该题问“引用丁敬礼和杜甫的话有什么作用?”,考查句子的作用,从所引句子本身内容概括起,同时考虑作为议论中引用材料的作用,通常是为证明某个观点,结合语境理解不难发现引用丁敬礼材料是为证明前句“如果有毛病,也只有自己知道最清楚,所以文章首先请旁人修改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引用杜甫的话是为证明“大约文章要做得好,必须经过一番只有自己知道的辛苦,同时必有极谨严的艺术良心”,综合概括,组织答案即可。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8试题分析:本题是简要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分析文本,

42、本文谈论是的如何作文的问题。逐节阅读。“据我的观察,写作训练欠缺者通常有两种毛病” “一自己的毛病自己不能看出,明明是不通不妥,自己却以为通妥”“ 其次是对自己不能作客观的冷静批评”“ 只有良师益友,才可以医治这两种毛病”“ 所谓“醇境”大半都须经过这种“精钢百炼”的功夫才能达到。“要达到只有大艺术家所能达到的化境,那就还要在人品学问各方面另下一套更重要的功夫”可得出观点:要对自己的作品作客观冷静的评价,并加以修改;要请教良师益友,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自我修改和请他人指点中“精炼百钢”;要在人品学问上下一番重要的功夫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七、作文(7

43、0分)19根据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很多年前,一个人打了一口井,从深深的井底掘出黏土为自己塑像,塑像完成的那天,他不禁赞叹自己:啊,我真的太伟大了!多年以后,一群饥渴的行人坐在井边,喝着清凉的井水,赞叹道:挖这口井的人真是太伟大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助人为乐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助人为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亦是做人的道德。助人为乐,是正直善良的人怀着道德义务感,主动去给他人以无私的帮助,并从中感到幸福愉快的一种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我国古代先贤们有许

44、多关于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的处世格言,如“ 忽已之慢,成人之美”,“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已”,“趋人之急,甚于已私”,“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两千年前墨子就倡导:“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其意思是说,对别人有利的事,即使从头顶到脚跟都受到损伤,也要干。这种精神发扬到现在,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助人为乐要有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并要把它贯穿在自己的生活中,作为为人处世的一种准则。当见人遇风险时,要先人后已。三国志蜀书中有句名言:“ 每有患急,先人后已。”它要求人们,临危不惧,见义勇为,这是助人为乐最高思想境界的体现。世说新语上记载着这样

45、一则故事:华歆、王朗二人一起乘船避难。半途遇有一人想要搭乘便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幸而船上还有空余,为什么不许可呢?我们要多做帮助人的好事才对。”这个人上船后不久,就听到后面杀气四起,原来是盗贼追来了。只见盗贼离船越来越近,在这事态险恶之时,王朗想抛弃后来的这个人,可是华歆说:“我原先之所以犹豫,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既然已经接受他的请托,怎么可以因为形势危急而见死不救呢!”最后,他们终于使那被盗贼追赶的人获救。见人遇到灾难时,要排他人之忧。我国古代名医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他的助人为乐精神感动了许多人。华佗行医不像当时其他医生那样,一定要病家寻上门来才给医治。他经常是主

46、动去给病人治病。为减轻病人的痛苦,他常常跋山涉水,餐风宿露,到几千里、上百里以外去给人医伤治病。有一次外出看病回来,天已经很晚,途中碰到一个人蹲在路边呻吟,他就主动走上前去询问。路人说:“肚子突然痛得厉害,什么东西也不想吃。”华佗就在路旁为他诊断,告诉他说:“你肚子里有虫,可向附近小店要三小杯醋酸,喝下去就会好了。”那人照办,果然肚子不疼了。当这位病人要感谢时华佗时,华佗却连名字也没有留下就走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华佗的一生中不知有过多少次,经他抢救而生存下来的病人不计其数。一个人,在助人为乐的道德实践中,会自然地使思想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己要

47、求的越多,他就越坏。”世界是个展览。我们从人品的“展览”中看到:世间的助人为乐者都不是庸庸碌碌、自私自利之徒。111要做到助人为乐,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把为他人谋福利当作自己的义务和幸福;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处事观,遇事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再有,要树立正确的知行观,要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锻炼、去实践,在千百次的实践中去铸造自已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有了助人为乐的品德,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解析】试题分析:立意提示:每个人都想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都想成就一个伟大、不朽的自己,从而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伟大不是来自自我标榜,自我吹捧。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是他在多大程度上被别人所需要。因此可从助人为乐、要乐于奉献等角度立意。111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