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406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吕梁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西方美学强调人性三元论,主要以柏拉图和弗洛伊德最为著名。柏拉图认为“灵魂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智、激情和欲望。与此相似,弗洛伊德主张将人性分解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这表面看来属于三元论范畴的人性论,仍然是种二元论。比如柏拉图所谓三元论,当理智、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和谐协调的时候,灵魂便能主宰自己,秩序井然,个人的灵魂就是正义和健康的;如果理智、激情与欲望不守本分,相互斗争,都想争夺领导地位,就造成了灵魂的不正义。这实

2、际上肯定了作为人性的最终形态仍然是正义与非正义、健康与不健康。弗洛伊德的三元论同样如此。当自我能妥善协调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的时候,人性处于和谐的状态;当自我不能妥善处理和协调这一关系的时候,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处于分裂状态的自我主要有两种极端形式:一种是本我以绝对优势战胜超我乃至外界的时候,自我就可能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动物性的人,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显露出恶的特质;但当本我主要受到超我的监督和制约时,自我就可能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这种情况下的人性就可能是善的。这样一来,人性就可能是和谐或分裂的、善的或恶的两种形态。这实际上同样是一种二元论,所以西方美学最具影响力的人性论是二元论。这种三元论的

3、定位使西方美学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崇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在他们看来,现实世界任何事物作为一种存在永远不是只有一个因素和属性的存在,而是多种对立或并不对立因素和属性的有机统一体。与西方美学有所不同,中国智慧美学在人性论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以及告子性无善恶论。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仁义礼智之心;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只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孟子、荀子虽然对人性的善与恶有不同认识,但有一点相同,这就是都肯定了人性一元论,并不认为人性善恶并举。另如告子所谓“性无善无不善”的性无善恶论,则对人性并不十分在意。在主张“齐物论”的道家美学看来,既然善恶平等不二,等齐划一

4、,那意味着他们所主张的人性论可能超越善恶分别而等齐划一、平等不二,这也是一种主张对善恶不加分别的观点,同样具有人性一元论的特点。所以,中国智慧美学虽然对人性有多种阐释,但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甚或二元性,更不强调人性的分裂与冲突,而是在很大程上主张了人性一元论。综观前人论述,我们发现即使人性有善与不善论,这种差异也只是一种本性差异,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而不是强调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及所导致的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归之于人性一元论范畴。这才是中国智慧美学关于人性乃至人与自我关系的最精确阐述。中国智慧美学人性一元论的观点,并不是无视人性之善与恶矛盾对立的

5、存在,只是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夸大这种矛盾对立,将矛盾对立作为人性的基本特质,而是主张这种善与恶的分别只是人们后天所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不能真正体现人类原始本性的实质。(摘编自郭昭第中国智慧美学论要,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分析西方美学人性三元论本质上是种二元论,二元对立。如正义与非正义的对立,健康与不健康的对立,和谐与分裂的对立,自我与本我的对立。B. 弗洛伊德认为,在不能处理好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元”关系时,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这时人性就表现出“善”或“恶”这两种极端形态。C. 中国古代的人性论中,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影响极大,

6、这两种观点虽然相互对立,但都否定了人性会“善恶并举”。D. 作者认为,中国智慧美学不像西方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或二元性,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主张人性一元论,认为人性要么是善,要么是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手法,在与西方美学的比较中阐明中国智慧美学人性一元论的观点。B. 文章通过对柏拉图和弗洛伊德的人性论分析,论证了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人性三元论实质是二元论的观点。C. 文章以孟子、荀子、告子为例分析论证了中国智慧美学主张人性一元论,人性是没有差别的主张。D. 文章在论述中西方美学的人性论时都采用了先提理论,然后分析,得出结论,阐明意义的论证结构。3. 根

7、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方美学的人性三元论使他们认识到人性是多种对立或并不对立因素和属性的有机统一体,他们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崇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B. 中国智慧美学不强调“善”与“恶”的冲突,认为人性中“善”“恶”的差别只是一种本性差异,这种差异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C. 人们后天形成的关于“善”或“恶”的价值判断并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原始本性的实质,因为后天的努力与所处的环境等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D. 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就会导致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我们应该追求人性的和谐、正义、健康,重视后天教育,加强修养,完善道德。【答案】1. C 2. C 3. D【解析

8、】【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二元对立自我与本我的对立”错误,“自我与本我的对立”不是二元对立。B项,“在不能处理好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元关系时,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这时人性就表现出善或恶这两种极端形态”错误,从文章第二段来看,应该是“当自我能妥善协调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D项,“作者认为,中国智慧美学认为人性要么是善,要么是恶”错误,文章第四段说“以及告子

9、性无善恶论所以,中国智慧美学虽然对人性有多种阐释,但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甚或二元性,更不强调人性的分裂与冲突,而是在很大程上主张了人性一元论”,由此可知,告子的主张是对善恶不加分别的。故选C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章以孟子、荀子、告子为例分析论证了人性是没有差别的主张”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四段中提到孟子

10、、荀子、告子,论证了中国智慧美学主张人性一元论,但不能论证“人性是没有差别的”。故选C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项,“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就

11、会导致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错误,该信息与文无据,文章倒数第二段只是说“综观前人论述,我们发现即使人性有善与不善论,这种差异也只是一种本性差异,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而不是强调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及所导致的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文中强调的是人性善与不善这种差异只是本性差异,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并不是情调“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及所导致的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故选D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

12、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

13、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

14、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董郑时培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叮嘱顺德好好保存,不要四处张扬。不想,顺德爹尸骨未寒,整个相思湾的人都知道顺德家有几样古董,价值连城。顺德家有古董,乡亲们都艳羡,都想饱饱眼福。正经问顺

15、德,顺德笑笑说:“没什么,只几样家什,不抵几个钱的。”乡亲们都认定顺德已是相思湾首富。这下子好了,顺德也该翻个身,把媳妇娶进门来。村长从镇里开会回来,没进自己的家,直接去找顺德。村长说,那古董放着也是放着,不如让他帮顺德拿去卖了,或者作个价卖给他也行。顺德听村长说完,慢腾腾地,也不答话。村长急了,说:“顺德,要不你先给我看看吧。”顺德说:“村长,那东西给座金山我也不卖,爹不给人看哩。”说完不再理村长。村长很生气,“哼”了声扭头便走。第二天早晨起来,顺德蓦地发现后墙上被挖了个大洞,屋里的东西让人弄得乱糟糟的。顺德立即到村里报告。一会儿,相思湾的人都知道顺德那几样挺值钱的古董让人给盗了。乡亲们都挺

16、同情顺德,愤愤用相思湾最恶毒的话咒贼。顺德收拾好屋子,花了一下午工夫挑来碎岩石把洞堵上。老半天他还在想,是哪个贼这样大胆,竟敢挖这么大的洞来偷盗呢?过了两天,村上的人都在说顺德的事,都愁顺德再娶不起媳妇时,村长来了。村长跟顺德说:“那玩意儿丢就丢了吧,穷人也得讨老婆过日子。这样吧,我把表妹介绍给你,要不要?”顺德呆呆地望着村长,又望望家里空空的屋子,不语。村长笑了,说:“表妹不在乎人穷的。”顺德见村长不像有意开玩笑,也就应了这门亲事。没几个月,村长的表妹雪英和顺德结婚了,俩口子倒也恩爱,眼见日子一天一天红火起来。一天夜里,雪英搂住顺德的脖子娇嗔地说:“我问你,那东西不被贼偷去,你会要我吗?”顺

17、德性急,脱口道:“那东西根本没被偷。”“真的?你不要骗我。”雪英说。顺德拿开雪英的胳膊,起床去取。一会儿,顺德提着个红布包跑进来。雪英兴冲冲起来一看,大所失望。包袱里包的只是一只土窑烧的蓝边碗和一双黑不溜秋的筷子,嗔道:“顺德,你又骗人!”顺德拿起那碗说:“雪英,我没骗你。我们祖上都穷,到爹手上连媳妇也娶不起,有个女子却愿意嫁给爹。那女子后来成了我娘。娘怀上我时,相思湾闹饥荒,爹实在想不出办法,就和娘去逃荒。娘生下我后,一直有病,爹一个人养我们娘俩。有次,爹要不到饭,偷了店家的洋钿。娘知道后说,宁死也不干那事,就不肯再吃,没几天就死了。爹把洋钿还掉,用这只碗,这双筷子养大了我。临终时,爹说,把

18、这几样东西留给我,让我答应靠本份娶妻生子后才瞑目。”雪英听后,木然望着顺德,说:“这能算古董?”顺德点点头。雪英长叹一声,笑道:“表哥早知道这东西,他还会三更半夜挖墙洞来偷?嘻嘻嘻”顺德愕然。好半天才缓缓地收好包袱站起来说:“这么说,你知道这东西没被人偷去?”雪英点点头,说:“嗯,表哥劝我嫁过来,说嫁给你后想办法把古董卖了,可以享一辈子的福呢。”顺德愤极:没想到恩爱几年的雪英竟是这样的女人。他克制着说:“好了,现在你都知道了,我一无所有,你走吧。”雪英嘻嘻地笑,笑够了说:“顺德,其实你认为它是古董,它就是古董。你认为它价值连城,它就价值连城。给我们一座金山也不换呢。”顺德放下包袱,紧紧抱住雪英

19、吻着,泪流满面。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叮嘱顺德好好保存,不要四处张扬。”作品开篇即设置下一个悬念,此后围绕古董发生了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B. 村长主动登门要帮忙把“古董”卖掉或者作价卖给自己,见顺德没有答应,非常生气地“哼”了声扭头便走,这时他就已经打定主意要来挖墙洞偷“古董”了。C. 顺德听雪英说出村长三更半夜来挖墙洞偷“古董”的情况后,非常惊愕,因为他虽然料到村长回来偷“古董”,但没想到雪英是为了“古董”才嫁给他的。D. 这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主要运用的是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等手法,虽然没有浓墨重彩的精雕

20、细刻,但人物形象却刻画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5. 这篇小说,篇幅虽短,在行文上却有很多处伏笔和照应。请指出至少三处伏笔和照应的内容。6. 请简要分析小说以“古董”为题有什么好处。【答案】4. A 5. “古董”的真相和来历照应了开头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并叮嘱他好好保存(或别人问到古董时,顺德的回答)村长想要买“古董”遭到拒绝和冷落,很生气,与夜里有人盗窃“古董”相照应。村长偷盗未成与把表妹雪英介绍给顺德相照应。村长把雪英介绍给顺德与雪英说出偷盗者是村长(或“表哥劝我嫁过来)相照应。“表妹不在乎人穷的”与雪英说出关于“古董”的道理相照应。 6. “古董”是贯串全文的叙事线索。“古董”的价

21、值、保有、真相等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古董”折射出了不同的人品,如村长的贪婪和充满小算计,雪英的正直善良等。古董是本分和善良的象征,是顺德的传家宝,彰显了作品的主题。【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这时他就已经打定主意要来挖墙洞偷古董了”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当时并不能看出村长决定要来挖墙洞。C项,“顺德听雪英说出村长

22、三更半夜来挖墙洞偷古董的情况后,非常惊愕”错误,从文中来看,顺德“惊愕”的原因是村长偷盗不成,竟然又想出把表妹嫁给自己的办法,而雪英这个恩爱了几年的妻子“竟是这样的女人”。D项,“这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主要运用的是心理描写等手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没有心理描写。故选A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篇小说,篇幅虽短,在行文上却有很多处伏笔和照应。请指出至少三处伏笔和照应的内容”,考生要到文中找出“三处伏笔和照应”的文字。“伏笔”指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

23、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照应”指的是文章的前文与后文所表达的意思有相关性。如文章开头“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叮嘱顺德好好保存”与第九段“临终时,爹说,把这几样东西留给我,让我答应靠本份娶妻生子后才瞑目”呼应;如第四段“村长很生气,哼了声扭头便走”和第五段“第二天早晨起来,顺德蓦地发现后墙上被挖了个大洞,屋里的东西让人弄得乱糟糟的”和第十一段“表哥早知道这东西,他还会三更半夜挖墙洞来偷”相呼应;如第六段“村长跟顺德说:那玩意儿丢就丢了吧,穷人也得讨老婆过日子。这样吧,我把表妹介绍给你,要不要?”和第十二段“表哥劝我嫁过来,说嫁给你后想办法把古董卖了,可以享一辈子的福呢”相呼应,考生找出这

24、些内容,然后进行分析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小说以古董为题有什么好处”,这就要求考生先明确标题的类型,如本题“古董”是物象,故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几个角度分析作答。本题中,从情节上来看,小说开头写父亲留下古董,接着写古董引起村人的好奇和村长的上门做媒,最后解开谜底,可以说小说围绕“古董”展开情节,内容前后呼应,故“古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形象上来看,小说以“古董”为标题,表现出不同人物各自的特点,如面对“古董”,村长想方设法想要得到它,先是以“卖”为借口和顺德商

25、量,遭到拒绝后,半夜偷盗,偷盗不成又想办法把表妹嫁给顺德,表现出村长的贪婪和算计,相对于村长的贪婪,雪英表现出的是正直和善良,她带着村长的“厚望”嫁给顺德,却与顺德非常恩爱,日子过得很红火,知道“古董”的真相后,她说“顺德,其实你认为它是古董,它就是古董。你认为它价值连城,它就价值连城。给我们一座金山也不换呢”,这些内容表现出雪英的善良和正直;从主题上来看,父亲传给顺德的“古董”其实是本分为人的嘱托,是可以传承下去的家风,以“古董”为题彰显了小说的主题。【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

26、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新华社瑞士达沃斯1月24日电 1月24日,刘鹤在达沃斯

27、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上,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繁荣稳定”为题发表致辞。其中明确指出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2050年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还需“三大攻坚战”,其中之一是“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对传统增长方式的调整。未来三年,我们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强度降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事实上,我们所做的这件事,就是在采取具体行动信守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落实好巴黎协定。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这件事做下去,也希望和国际社会全面

28、加强合作。(摘编自2018年1月25日新华网刊文)【材料二】 2017年空气质量状况(摘编自2018年1月19日科学网刊文)【材料三】中国快递协会预测,今年的“双11”将会带来超过10亿个包裹。根据公开数据,到2020年快递业务量将达到500亿件,大约产生200亿个塑料袋、70亿个气泡袋凡此种种,都将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很显然,“电商垃圾”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各种包装垃圾,首先就是饭盒、纸箱。为减少“电商垃圾”,总的原则就是要减少快递包装箱的使用量。一件纸盒或纸箱究竟放多少量才最为合理,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另外,快递纸盒不仅仅牵扯到纸盒、纸箱的问题。纸盒、纸箱本身可以回收,但是在包装中大量使用

29、、粘贴在纸盒、纸箱上的胶带,影响了纸盒、纸箱的收回,其他附属材料如塑料袋、空气囊等包装填充物绝大多数属于不可回收物,无害化处理的流程相对比较麻烦。在宏观层面,国家邮政局出台了推动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递包装物回收体系;而在微观层面,受“共享经济”概念的洗礼,今年“双11”很多电商将开始采用“共享快递盒”,目前已经有13个城市在使用。要想整个电商消费更加“环保”,全链条环节需要统一行动。作为消费者,在“剁手”购物的同时,恐怕也需要提前在意识上多添一根“环保消费”的神经。(摘编自2017年11月3日羊城晚报刊文)【材料四】记

30、者了解到,苏宁物流又推出了一款绿色环保新产品零胶纸箱。这款快递纸箱纯粹借助物理学原理,摒弃各种封箱胶带,做到了零胶带污染浪费。新款零胶纸箱在普通纸箱基础之上做了很多升级。除了完全不使用胶带之外,更实现了轻便的打开方式。关键之处是盒子两端各设置了牢固的一次性“环保封箱扣”。能最大程度保障客户的隐私与商品的安全。不仅如此,封箱扣由环保材料制作,可以实现自然降解。商品取出后,快递盒交由快递员折叠带回快递点,再循环入仓。整个过程,零胶纸箱能真正做到对自然环境的零污染零破坏。 (摘编自2017年12月28日人民网刊文)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在采取具体行动中

31、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落实好巴黎协定,希望和国际社会全面加强合作。B. 对环保产生巨大压力的“电商垃圾”有纸盒、纸箱,粘贴在纸盒、纸箱上的胶带,以及附属材料塑料袋、空气囊,其中后二者都不可回收。C. 2017年“双11”很多电商将开始采用“共享快递盒”,这是受“共享经济”概念的洗礼而直觉开展的环保行动。D. 零胶纸箱真正做到了零胶带污染浪费:完全不使用胶带,封箱扣由环保材料制成,可自然降解;快递盒循环入仓。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二中的数据显示,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多,但空气质量状况依然不如长三角地区。B. 从材料二中发现,2017年空气

32、质量最差榜单最后5个城市都是河北省的,可见河北省的大气污染防治任重道远。C. 电商垃圾最大的问题是包装垃圾,如果都使用绿色环保新产品零胶纸箱,“电商垃圾”问题就能得到彻底解决。D. 材料三、四说明“电商垃圾”及应对的措施,有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的,也有个人层面的。9.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你,我们在环境保护上做出了哪些努力。【答案】7. A 8. C 9. 宏观层面树立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制定方案,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微观层面:消费者更新消费意识,关注消费行为。 商家尝试使用“共享快递盒”,开发,推出环保新产品。【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3、。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在采取具体行动中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落实好巴黎协定,希望和国际社会全面加强合作”错误,材料一中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未来三年,我们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强度降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事实上,我们所做的这件事,就是在采取具体行动信守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落实好巴黎协定。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这件事做下去,也希望和国

34、际社会全面加强合作”,由此可知,文中所说的具体行动是“未来三年,我们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强度降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故选A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如果都使用绿色环保新产品零胶纸箱,电商垃圾问题就能得到彻底解决”错误,“如果就能”的说法太绝对化

35、。材料四中只是说“整个过程,零胶纸箱能真正做到对自然环境的零污染零破坏”,但并不能说都使用零胶纸箱,“电商垃圾”问题就能彻底解决。故选C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们在环境保护上做出了哪些努力”,考生可以到材料中圈出环境保护上的做法,然后进行概括。如材料一中“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2050年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还需三大攻坚战,其中之一是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材料三中“在宏观层面,国家邮政局出台了推动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

36、标的包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递包装物回收体系”“而在微观层面今年双11很多电商将开始采用共享快递盒,要想整个电商消费更加环保,全链条环节需要统一行动。作为消费者,恐怕也需要提前在意识上多添一根环保消费的神经”,材料四中“苏宁物流又推出了一款绿色环保新产品零胶纸箱。这款快递纸箱纯粹借助物理学原理,摒弃各种封箱胶带,做到了零胶带污染浪费”,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

37、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

38、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

39、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祖瑀,梁寻阳太守。父续,王府记室参军。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仕梁为尚书左户侍郎、吴令。侯景之难,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建邺,以炯监郡。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炯解衣将就戮,碍于路间桑树,乃更牵往他所,或救之,仅而获免。子仙爱其才,终逼之令掌书记。及子仙败,王僧辩素闻其名,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及简文遇害,四方岳牧上表劝进,僧辩令炯制表,当时莫有逮者。陈武帝

40、南下,与僧辩会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及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免。侯景平,梁元帝闵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侯。僧辩为司徒,以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魏克荆州,被虏,甚见礼遇,授仪同三司。以母在东,恒思归国,恐以文才被留,闭门却扫,无所交接。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乡之意。奏讫,其夜梦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历司农卿,御史中丞。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表求归养,诏不许。文帝嗣位,又表求去,诏答曰:“当敕所由,相迎尊

41、累,使卿公私无废也。”初,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会王琳入寇大雷,留异拥据东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徒众。以疾卒于吴中,赠侍中,谥恭子。有集二十卷行于世。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B. 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C. 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D. 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11. 下列

4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建邺,即南京,孙权在武昌称帝后迁都于此,为南京建都之始。B. 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C. 诏,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按内容分为即位诏、遗诏等,按形式分为手诏、口诏等。D. 尊累,古代对他人家属的敬称,文中指沈炯的母亲。古代对他人母亲的敬称还有“令堂”“尊堂”“家慈”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沈炯少时才智出众名重当时。南朝梁时他担任尚书左户侍郎,出任吴令。侯景作乱京城陷落后宋子仙、王僧辩等先后对他委以

43、重任。B. 沈炯为人性情刚烈,才能过人。宋子仙占领吴兴后请他出任书记,受拒后下令斩他,沈炯脱衣引颈就戮。他写的奏表文辞精深,当时无人可比。C. 沈炯为才名所累,行事谨慎。荆州陷落后他被西魏人封为仪同三司;此后他常闭门谢客,不与外人交往,写的文章也随即毁掉,不让流传。D. 沈炯为子重视孝道,屡求归养。他在西魏时因老母常想归国,高祖受禅后,又以母老请求回家侍养;文帝继位后又上表请求辞官,最终得偿所愿。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僧辩素闻其名,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钱十万。(2)侯景平,梁元帝闵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侯。【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僧辩

44、平素听说他的名声,在军中悬赏找到他,(僧辩)给找到他的人十万赏钱。(2)侯景之乱被平后,梁元帝怜悯沈炯妻儿都遭杀害,特封(他)为原乡县侯。【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这段话是说“京城陷落,侯景将领宋子仙据守吴兴,遣使臣召沈炯,委以书记之职。沈炯称病坚决推辞,子仙大怒,下令斩他”,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

45、“台城”“景将宋子仙”“吴兴”“炯”“书记”“子仙”“之”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陷”意思是“陷落,被攻陷”,主语是“台城”,“景将”是指“宋子仙”,宋子仙是侯景的将领,故“陷”和“景将”之间要断开,这就排除AD两项,“吴兴”是专有名词,是地方,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46、中,D项,“古代对他人母亲的敬称还有家慈等”错误,“家慈”是称自己的母亲。故选D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文帝继位后又上表请求辞官,最终得偿所愿”错误,由文中“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徒众”可知,沈炯辞官并未被允许,“得偿所愿”错误。故选D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

47、,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素”,平素;“购”,悬赏征求,“之”,代词;“酬”,赏赐,给赏钱;“所获者”,找到他的人;“钱十万”,定语后置句,应为“十万钱”。第二句中,“侯景平”,被动句,被平定;“闵”同“悯”,怜悯;“其”,代词,代沈炯;“妻子”,古今异义,妻儿;“婴”,动词,遭受,“戮”,杀害;“特封原乡侯”省略句,“封”后省略代词“之”。【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

48、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

49、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

50、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

51、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沈炯少字礼明,吴兴武康人。祖父沈瑀,是梁寻阳太守。父亲沈续,是王府记室参军。沈炯少时才智出

52、众,被当世人推重。出仕梁时,担任尚书左户侍郎,出任吴县令。侯景发动叛乱,吴郡太守袁君正援助京师,让沈炯监郡,京城陷落,侯景将领宋子仙据守吴兴,遣使臣召沈炯,委以书记之职。沈炯称病坚决推辞,子仙大怒,下令斩他沈炯脱衣就戮,因路间桑树碍事,便牵移他处,有人及时救他,沈炯才获免。子仙惜爱其才,最后逼迫他任掌书记。子仙被王僧辩击败后,僧辩平素听说他的名声,在军中悬赏找到他,僧辩给找到他者赏钱十万,从此军中有关征召、声讨等军用文书都出自沈炯之手。简文帝被杀后,地方百官都上表江陵,劝萧绎即位,僧辩令沈炯写奏表,表文辞精深,当时没人与他匹敌。高祖率兵南下,与僧辩在白茅湾会师,于是登坛立盟誓,沈炯撰写盟文,侯

53、景东逃至吴郡,捉到沈炯的妻子虞氏,儿子沈行简,都被杀,沈炯的弟弟带着老母出逃获救。侯景乱平,梁元帝怜悯他妻儿都遭杀害,特封为原乡县侯。僧辩任司徒时,以沈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召他任给事黄门侍郎,兼尚书左丞。魏攻克荆州,荆州陷落,沈炯被西魏虏获,魏人以厚礼相待,授炯仪同三司。沈炯因老母在东土,常想归国,又担心西魏人惜爱其才而挽留他,总是闭门谢客,无任何交往。沈炯时常写些文章,随即毁掉,不让流传。他曾独自行经汉武帝通天台,写表奏启武帝,陈述自己思母归国之心。奏毕,当夜沈炯梦见皇上居所,禁卫森严,沈炯便讲述自己的真情,听见有人说:“很舍不得放你回去,不知何时可以再见。”不几天,沈炯便同王克等人一道获免

54、东归。历任司农卿,御史中丞。高祖受禅称帝,加任通直散骑常侍,御史中丞职务不变。沈炯以母老上奏表请求回家侍养,诏令不许。文帝继位,沈炯又上表请求回家,下诏答复:“不久敕令有司去迎取令堂,让卿在公在私都得其所,全都不必耽搁。”当初,高祖曾称道沈炯宜辅佐朝政,军政大事,沈炯大多参与谋划,文帝又重用他,想让他得到荣华富贵。恰逢王琳寇掠大雷,留异盘踞东境,文帝想让沈炯因事立功,便解除他中丞一职,加任明威将军,派回乡里,招募徒众。沈炯因病于吴中去世,朝廷追封他为侍中,谥号为恭子。有二十卷文集在世上流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李侍御赴安西【唐】高适行子对飞

55、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远征。“飞蓬”喻“行子”,使人想到“行子”旅途辛苦,飘零辛苦。B. 颔联紧承首联写离别之意。“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又收回到别筵,一开一阖,极富抑扬顿挫之力。C. 颈联只列地名,上句写李侍御将到之地安西,下句写李侍御家室亲友所在长安,“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D. 整首诗不尚雕琢,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15.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

56、人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14. A 15. 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不舍之情;对友人即将踏上征程的牵挂;对友人早立功名的期望和鼓励。(必须要有分析,没有分析扣一半分)【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

57、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飞蓬喻行子,使人想到行子旅途辛苦,飘零辛苦”错误,从诗中来看,“飞蓬”喻“行子”是写“行子”身影的轻疾。故选A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这是针对全篇设题,考生要根据诗歌的标题明确题材,然后根据诗中的意象、活动、情感词等分析具体的情感。如本诗的标题是“送李侍御赴安西”,“送”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一般包含送别时的不舍、别后的思念、牵挂、祝福等;然后分析具体的诗句,如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描

58、写“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前一句“功名万里外”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势,后一句“心事一杯中”说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结合诗歌的题材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这一联前一句上承“金鞭”“功名”句,后一句指李侍御家室亲友所在之地太白峰东的长安,“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自不免有所系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

59、挥鞭直指前路。尾联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表达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

60、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轼感叹自己生命短暂而长江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2)依法治国是中国的治世良言,出师表中指出赏罚标准应该统一的名句是“_,_”。(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不一定要贤于学生的原因的句子是“_,_”。【答案】 (1). 哀吾生之须臾 (2). 羡长江之无穷 (3). 陟罚臧否 (4). 不宜异同 (5). 闻道有先后 (6). 术业有专攻【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61、。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苏轼感叹自己生命短暂而长江无穷无尽的句子”“依法治国是中国的治世良言,出师表中指出赏罚标准应该统一的名句”“老师不一定要贤于学生的原因的句子”。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须臾”“羡”“陟罚臧否”“术业”等。第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近些年以传奇、玄幻、仙侠等为故事题材,以人气偶像、华丽场景、炫目特效、IP改编等为外在标识的古装剧受到青少年尤其是“网生代”的大力追捧,据称仍有不少这类作品正在 地制作中。透过如

62、此 的制播风潮,应该对时下古装剧做一些理性的反思。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电视剧亦然,( )。近年的古装剧数量庞大、风格各异、制作考究,有的服饰和道具花费天价,有的在摄影和构图上力争每帧画面都唯美养眼等等,主创团队于这些硬件层面的用心和发力的确 。然而,让观众获得视听愉悦之时可伴有“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振和精神荡涤的作品少之又少甚至或空空如也。电视剧应成为 的大众文化,而非不求内涵的快餐文化。跌宕起伏的强戏剧冲突、有理有度的奇异想象、匠心独具的美术置景,都可作为艺术手段应用于创意和创作过程中,但切不可因此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更不可屏蔽乃至弱化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

63、题内涵,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但切不可因此屏蔽乃至弱化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B. 但切不可因此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让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C. 但切不可因此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更不可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D. 但切不可因此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

64、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立意不明朗、不积极,必定称不上好作品。B. 好的作品,必定立意明朗、积极。C. 立意明朗、积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D. 不好的作品,必定立意不明朗、不积极。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紧锣密鼓 如蝇逐臭 可圈可点 潜移默化B. 呼之欲出 趋之若鹜 乏善可陈 润物无声C. 紧锣密鼓 趋之若鹜 可圈可点 润物无声D. 呼之欲出 如蝇逐臭 乏善可陈 潜移默化【答案】17. B 18. A 19. C【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

65、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但切不可因此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更不可屏蔽乃至弱化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但切不可因此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更不可屏蔽乃至弱化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语序不当,“更不可”“乃至”都表示递进关系,前后句的递进关系不当,应颠倒顺序,“屏蔽”和“弱化”的递进关系不当,应先“弱化”再“屏蔽”;“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把”字句使用不当,可以改为“让”或“使”。A项,“屏蔽乃至弱化”语序不当,应把“屏蔽”和“弱化”颠倒;C项,“但切不可因此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更不可弱化乃至屏蔽了作

66、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语序不当;D项,“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把”字句使用不当。故选B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括号前面说“电视剧亦然”,“亦然”意思是“也是这样”,故可知所选句子应与前面“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一句结构类似,内容相关,即先解释“意”对文的重要性,再说没有“意”只能称为“乌合”,即“不好的作品”。B项,“好的作品,必定立意明朗、积极”与前面句子的结构不一致,且

67、是从“好”的方面来说,不能体现“亦然”;C项,是从“好”的方面来说,不能体现“亦然”;D项,结构与前面不一致,且“必定”说法太绝对。故选A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也形容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第一处,是说有不少这类作品正在制作中,应使用“紧锣密鼓”。“如蝇逐臭”,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或一心追求钱财、女色等;“趋之若鹜”,指

68、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贬义。第二处,“如此的制播风潮”中“如此”是指前面“仍有不少这类作品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可见是说很多人都在做这件事,应使用“趋之若鹜”。“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乏善可陈”,表示一件事物没有什么优点可以提出来称道。第三处,是肯定主创团队在这些硬件层面的用心和发力,应使用“可圈可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润物无声”,指有大胸怀者,做了贡献而不张扬,默默奉献。第四处,是说电视剧对人的影响,是从“电视剧”的角度来说的,应使用“润物无声”。故选C项。

69、【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

70、。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刘勇考上大学,给曾经对他有很大帮助的老师发了条短信表示感谢。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老师:您好!在高中阶段,你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我能有今天,是您悉心教导的结果。你的教学造诣时那样深厚,令同学们刮目相看。我将永远铭记你的教导,认真读书,好好

71、改造,不辜负你的希望。你的学生 刘勇2018年9月20日【答案】示例“你”改为“您”“你能帮助我学习”改为“我在您的帮助下学习”“造诣是那样深”改为“水平很高”“刮目相看”改为“为非常敬重”“好好改造”改为“好好学习”。【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刘勇考上大学,给曾经对他有很大帮助的老师发了条短信表示感谢。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这是学生给老师发的短信,考生要注意语言使用的场合、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在高中阶段,你能帮助我学习”中“你”使用不当,此处是称老师,应使用“您”;“你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

72、,前一句的主语是“你”,后一句“深感荣幸”的主语应是“我”,此处偷换主语,故可以把前一句也改成以“我”为主语,即“我在您的帮助下学习”;“你的教学造诣是那样深厚”中“造诣”修饰不当,此处是说“教学水平”,一般说“教学水平很高”;“好好改造”中“改造”使用不当,应改为“学习”。【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

73、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21.黄山2018年7月起启动有偿救援,对违规或不听劝阻擅入未开发区域,陷入困境或危险而求救的游客,将由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承担相应救援费用。关于景区救援应不应该有偿,光明学校组织了一场辩论比赛,以下时正方观点,请你代表反方发言,阐述你

74、方的观点。要求80个字以内。正方:说明大于一切,景区应该讲人道主义,不应钻到钱眼里去。你去逛商场,只看不买,难道商场经营者就不用对你的安全负责了吗?同样的道理,景区救援就应时无偿的、无条件的,游客遇到了险情,景区就应该组织救援,不管当事人有无过错或是否购买门票。反方: 【答案】示例:救援者本身就面临着生命危险,难道救援者的就不是命?景区救援,需要调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偿救援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探险者的任性行为。(角度合理,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规定字数即可)【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景区救援应不应该有偿,光明学校组织了

75、一场辩论比赛,以下时正方观点,请你代表反方发言,阐述你方的观点。要求80个字以内”,这就要求考生先要分析正方的观点,然后针对正方的观点进行反驳。从题干来看,本次辩论的中心是“景区救援应不应该有偿”,正方观点认为景区救援不该收取费用,应该无偿、无条件,景区要为当事人的安全负责,认为“生命大于一切”;针对正方的观点,反方可以从救援者救援要面临的危险、景区救援所面临的花费以及有偿救援可以对当事人任性行为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反驳。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发表演讲,阐释中国在新的历史节点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将携手构建

76、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讲中习近平多处引经据典,如: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天道酬勤(周易);摸着石头过河(俗语);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对上面五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演讲稿。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做人做事要有原则我在松山新区实验中学门前经过时,看到门口的大石头上刻着八个字:“做人要真,做事要实。”今天早晨看到网友回帖说:“平淡做人,安然做事。”其实人活一辈子就是围绕着这两大

77、问题,一是怎样做人,二是怎样做事。而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做事是做人的表现,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做好人就能做好事,做好事就一定能做好人。那么做人和做事的原则是什么呢?我的原则是“谨慎做人,热情做事”,就是说做人不可太张扬,不能太大意,应当坚持每日吾身三省;做事不能太拘谨,太顾虑,应当做到每天活力四射。谨慎做人是我六十多年的成功经验。当然在有的时候或在某些问题上我做人也不够谨慎,出现过一些闪失,这也是难免的。我谨慎做人就是努力做到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坚持亡羊补牢,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我在上小学时一次算术考试得了98分,至今还念念不忘,因为每次我都得100分,不应当在那次因为大意把六分之四和

78、六分之三的通分搞错,一时马虎误将三分之二通分为六分之三。这是我谨慎做人的最初教训,也是我今生做到谨慎的座右铭。谨慎做人的最重要一条原则是时刻都有危机感。谁给我送礼,我都想到一旦事情败露怎么办,因此坚决拒收或想办法有退身之策,不能因为虱子烧了棉袄。行在马路上要时刻注意安全,防止交通事故;行在人生路上更要时刻注意安全,抓早抓小抓苗头,避免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热情做事是我六十多年给人们的普遍印象。做人要谨慎,但做事不能缩头缩尾,怕这怕那,应当做到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热情奔放,朝气蓬勃。无论在上学时,还是在上班后,我总是起到带头作用。我想,既然要做事就要做到优秀,学习是这样,工

79、作更是这样。人没有累死的,只有越干的欢,越收获大,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热情做事的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凡事都要乐观面对。一切事情,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总会过去,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能耿耿于怀。我牢记一个寓言故事,那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也不是绝对坏,那恐怕正是好事的根据。好事也不能沾沾自喜,那也许正是坏事的起因。因此不管遇到什么事或做什么事,都以乐观和热情的态度去对待。只有心情好,事情才能做的好,理由是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与人的心情有直接关系,如果是热情做事,就会有效的避免各种差错和事故,让生活更加幸福。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在当前好像不太适应了,但是我认为这

80、永远是人间正道。听说身居高位的不少人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坚信,他们都将受到历史的惩罚!【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任务很明确,“对上面五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演讲稿”,材料既有内容立意方面的指向,也有文体上的指向。写作之前要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是淮南子中的话,这段话是说“如果能使百姓获益,不必效法古代的规定,如果能把事作得完美,就不必遵循旧的法则”,这段话强调只要能利于百姓,就不必拘泥于旧例,这是谈改革创新;“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

81、海”出自荀子,意思是“把土堆积起来可以成山,把水积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可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这是谈积累;“天道酬勤”出自周易,这是说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这句话侧重谈勤奋、奋斗;“摸着石头过河”,一个人想过一条不熟悉的河,在没有前人给出经验、没有船也没有桥等情况下,如何分清这条河哪个地方水深,哪个地方水浅,水深的地方有可能淹死人,而水浅的地方人能够淌水过,在事先不知道这条河详细情况下,就只能以身试水摸索着河里的石头,以较为保守的甚至原始的方法逐步摸清情况并想办法安全涉水,这

82、是谈勇于探索、尝试;“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要害怕浮云遮住了自己的眼睛,寓意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信心,不要只顾眼前,从大局考虑,这句话是谈信心,谈理想。这六句话都可以理解为侧重对人生修为的一种提醒。考生可以选取有关联的两句或三句进行立意。如结合可以谈“创新改革”“探索尝试”;如结合可以谈“积累、勤奋”的价值;如结合可以谈“放眼未来改革创新”等等。材料对文体给出明确指向,即写一篇“演讲稿”,这就要求考生要注意“演讲稿”的一些特点,如要有鼓动性,思想内容要丰富、深刻,见解要有独到之处,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参考如下:改革创新促进民族进步奋斗成就梦想积累造就成功【详解】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