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桥边的老人是海明威非常典型的一部短篇小说,篇幅短小,笔法简练,内容朴实但不乏深意,非常符合海明威在文学创作中提出的“冰山理论”。我就依照这一理论,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老人的心理变化以及小说的主题。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2.通过对话把握作品主题;3.理解小说“由点及面,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教学设想桥边的老人是外国小说欣赏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第一课,这篇小说关注的是战争。然而作者在构思取材上,却非常巧妙和独特。它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通过写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的内心世
2、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根据这一特点,该课的教学通过对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把握,解读小说的主要内容与主旨,重在培养学生欣赏外国小说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对于海明威,同学们应该都不陌生,他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很“男人”: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所以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马利用一个非常精确的标签形容他老狮子。这恰恰说明了他个性中的刚毅、勇敢和坚韧。他几乎在用自己的一生及作品诠释着“硬汉”的含义。二、接近“冰山理论”人如其文,海明威的经历和个性决定了他的作品不可能是喋喋不休式的,不可能是歇斯底里的。关于写作,他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冰山在海里移
3、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不要袒露出来。三、亲近文本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对冰山上的八分之一问题的探讨,来探究冰山下的八分之七。一起来探究以下来自于冰山上的问题冰山上的问题一:什么样的桥?什么样的老人?浮桥:亦称战桥,因架设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常被用于军事。军用浮桥的架设,作为一种临时性的交通工具,一般是为了通过军队、辎重。所以,没有说战争,而战争已隐匿于浮桥之下老人:76岁的 戴钢丝边眼镜 衣服上、脸上尽是尘土这三个表层信息的下面是什么?老人:风烛残年的文弱老人经历了长途跋涉冰山上的问题二:老人在桥边干什么?
4、坐着休息这桥边能坐着休息吗?是久留之地吗?人们都涌过桥去,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遭遇战即将爆发,炮火不饶人:坐着几乎等于等死冰山上的问题三:老人为何止步于桥?请两个男生分角色朗读“老人与我对话”部分内容,同学们体会老人明知桥边非久留之地,却依然坐着不走的原因他太累了,走不动了(体力不支疲惫不堪),但这只是冰山上的表层原因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巴赛罗那)那边我没有熟人老人提到故乡微笑,反复提到他照料的动物们,对去巴赛罗那没有兴趣,作者在这里不动声色地叙述,我们却看到了冰山以下的老人止
5、步于桥的深层原因:对家园的留恋,对动物的不舍,对未来生活的茫然。对于一个76岁的孤独老人来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失去生活的依靠和心灵最后的寄托,求生的欲望自然减退。老人好像一位即将坐化的高僧,没有一丝对死亡的恐惧他活不动了。再问:这段对话除了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人不惧战火止步于桥边的原因之外,这个对话本身是不是有点不合逻辑呢?老人:答非所问,不问自答 我:心不在焉再再问:为什么两人的交流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老人:关心的是他视为亲人的动物们的生命安危,表现了老人对生命的尊重我(也许是侦察兵):关注的是战争,关心的是政治再再再问:坐在桥边的老人到底是什么结局,文章是如何交代的?
6、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仅有的幸运是什么?法西斯的飞机没能起飞 猫会照顾自己这真的是幸运吗?这是苍凉的安慰和祈祷,是极其脆弱的暂时安全冰山上的问题四:如果过了桥,老人能安度晚年吗?知识链接:1938年1月28日,九架意大利飞机轰炸巴塞罗那,仅一分钟空袭,就有150名平民丧生。罗霍写道:“在敌军进城之前的四十八小时,巴塞罗那就像一座死城。”战争是可怕而疯狂的,它可以摧毁一切,甚至连一个76岁的无辜善良的老人也不难以幸免。四、审视文本这篇小说只是简洁地写了一根浮桥,一个老人,一段对话。但引起我们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却非常深入。作者是用了什么高招?以点(桥边的老人)及面(战争对生命的残忍)为了使同学们更好
7、地理解这个点和面的关系,我对课文内容作了以下煽情:他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他是一个朴实善良的年逾古稀的老人他是一个朴实善良的热爱故乡的年逾古稀的老人 是什么让他背井离乡是什么让他形单影只背井离乡是什么让他形单影只背井离乡前路茫茫是战争是杀气如风的战争是不知孰是孰非却杀气如风的战争(请一名男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五、结语战争是人类永远逃避不了的存在和话题。但每个作家对战争的述说不尽相同。我用一首关于战争的诗歌里面的几句诗来结束今天的这篇课文在这里死亡是种痛活着是另一种痛不幸是种痛幸存是另一种痛六、教学反思我一直比较倾向于由浅入深、层层剖析的小说教学模式。总是希望能用问题的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文本。但由于在备课时备学生这一块做得不够最后出现了三个问题:1、整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够顺畅,开头前两个问题探讨的时候节奏太快;2、太急于赶课,导致对文本的探究不深,给学生的沉浸式阅读不够;3、课堂生成东西比较少,预设的东西太多一些。这些问题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考验。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备课中要有以下关注:1、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的同时,也要学会解读学生2、课堂注意对学生的适时引导,但也要允许学生“牵着我走”3、要有针对性的布置预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