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782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注意:1.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它们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2)

2、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其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

3、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3)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4)以

4、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宣和书谱说贺知章“草隶佳处,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的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

5、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盛唐之音,有删节)【注】大令:指晋王献之。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雕塑、绘画和戏曲都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B. 因为初唐的书法风度体貌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所以皇室宫廷大力提倡。C. 李白的诗歌,流走快速,一派飞动,把悲欢感情倾注在笔墨之间。D. 盛唐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工艺、赋之于汉等事例进行比较类推,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书法和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B. 文章一方面论述初唐书法风度体貌欣欣向荣,一方面以初唐诗

6、歌作为比较对象,指出它们都共同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C. 文章引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论证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必将到来。D. 文章把冯、虞、褚、陆的兰亭摹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并行论述,有着共同的论证目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A. 文章论述张旭的狂草,其实也在以此来论述盛唐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B. 初唐书法、诗歌的欣欣向荣,奠定了唐代及后世艺术繁荣的基础。C. 盛唐诗歌和书法的艺术核心都具音乐美,可见张旭与李白艺术特点是一样的。D. 孙过庭与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使得盛唐书法都有强大的历史责任感。【答案】1. D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

7、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雕塑、绘画和戏曲都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错,原文表述的是“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选项表述不准确,故错;B项,“所以”错,原文表述为“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大力提倡”在前,选项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C项,“李白”错,

8、原文表述的是“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从原文来看,应是张旭和怀素。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不是为了论证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必将到来。从原文表述来看,“孙过庭这一抒情

9、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可以算是一种预示,而不是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初唐书法、诗歌的欣欣向荣,奠定了唐代及后世艺术繁荣的基础”,无中生有;C项,推不出“可见张旭与

10、李白艺术特点是一样的”,原文只是表述了“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谈的是张旭的书法和李白的诗歌都追求一种音乐美,并不能代表整个艺术特点;D项,“使得盛唐书法都有强大的历史责任感”不对,整篇文章中有“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提到历史责任感,此选项犯了强加因果关系的错误。故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王春正认为,中国和美国都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载体,美方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美国进口商将会承担更多价格上升的成本,美国消费者生活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他说:“中国

11、经济基础坚实,经济韧性不断增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定会克服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提升明显。”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美方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全球利益之上,对多边规则是一个挑战。对于我们来说,要看清美方此举的本质,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要坚信,道理和正义在我们这边,我们有必胜的决心和信心。(摘编自人民日报专家研讨中美经贸关系美国霸凌主义给全球带来巨大危害)材料二:2019年10月18日,中国经济“三季报”亮相,前

12、三季度6.2%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名列前茅。各种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前三季度,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三: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从下阶段来看,尽管外部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国内确定性的

13、支撑因素还比较多。”服务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7%。从消费市场、居民消费中的服务消费支出等指标来看,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超过10%。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特别是随着居民收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会不断加强。转型升级的态势持续发展。从制造业来看,9月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比上月增长了4.9个百分点;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也超过9%。从投资来看,短板领域投资、高技术领域投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19月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增长速度都在13%以上。政策效果持续显

14、现。“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减税降费的政策,同时还增加了地方专项债的规模和加快了发行进度,效果不断显现。金融领域不断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促进实际利率下行等方面也是有成效的,有些效果在显现,有的效果后面会继续显现。”毛盛勇说。(摘编自中国政府网)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美国霸凌主义的做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有决心战胜一切困难。B. 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因此“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C. 从上面材料二、三可推测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D. 经济“三季报”最新数据显示,前

15、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领先。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0月18日,中国经济“三季报”的亮相,为我们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信心。B. 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潜力会不断释放。C. 2019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这与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D. 减税降费政策,是2019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它大大减轻了居民的负担,拉动了消费。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请结合材料概括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答案】4. B 5. D 6. 党

16、中央的坚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的态度,全国人民的决心和信心。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增强的经济韧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发展空间。服务业强大的支撑能力,消费潜力巨大,转型升级的态势持续发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B项,因果倒置,“因此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错误。依据“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提升明

17、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可知,正是因为“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所以“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 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D项,曲解文意,“是2019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错误。原文是说“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并不等于是“经

18、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一,依据“中国经济基础坚实,经济韧性不断增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定会克服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可知,“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增强的经济韧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发展空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材

19、料二,依据“前三季度,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可知,“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的态度,全国人民的决心和信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材料三,注意阐述“国内确定性的支撑因素还比较多”包括第二段“服务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第三段“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第四段“转型升级的态势持续发展”,第五段“政策效果持续显现”。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1.关注材料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

20、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迟子建北纬五十摄氏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

21、,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

22、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

23、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这迟来的春天又怎不更觉温暖!我爱这迟来的温暖。选自读者(有改动)7. 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突出北国立春后的寒冷,引出下文关于北国立春后严寒的具体描述。B. 第三段写霜花。多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把寻常的景象,写得很有情趣。

24、C. 文中写霜花“赶也赶不走”,“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具体表现了北国的春天到来的艰难。D. 文章最后三段,直抒对迟来的春天的赞美与爱,因为有了前文的铺垫,使得抒情深沉又极富感染力。8.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9. 联系全文与自己的生活,探究文章的主旨。【答案】7. B 8.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鱼苗似的波痕”、“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等词语春天温暖阳光下的水面描写得异常生动形象。语言整散结合、长短句搭配,参差错落,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韵律美,体现散文的语言魅力。采用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的写景艺术手法。这三句话描绘了北国春天真正来临后的优美动人

25、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这迟来的春天的由衷赞美和热爱。 9. 作者写北国的春天的到来不依靠节气,而是靠自己的顽强拼争,苦熬出来的。这样的春天虽然来得迟,却渗透着一种独立拼搏、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赞美。春天也象征着理想与幸福。作者借歌颂北国的春天来歌颂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仍能不放弃、不妥协、顽强拼搏、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人们。并以最后温暖的春天的到来表达自己真诚的祝愿。认为靠自己努力拼争而取得的幸福生活才最有意义、最美好、最值得珍惜。【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象、物象)分析,思想情感分析

26、,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多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错。第三段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霜花才彻底丢了魂”都是拟人的手法,没有夸张手法的运用。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赏析其语言风格,语言特色;其次,要抓关键词,从词语运用

27、方面进行赏析;然后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常见的有八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最后,从对结构、内容、主旨、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来赏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鱼苗似的波痕”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水被暖风吹拂下的微波粼粼的画面,“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阳光在水面跳动的生机勃勃的画面。从语言风格角度来看:这段话语言整散结合、长短句搭配,参差错落,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韵律美,充满文学色彩,体现散文的语言魅力。从表达效果角度来看:这段话描绘了北国春天真正来临后的优美动人的景象,既写了

28、山花、树等静景,又写了暖风、飞鸟、跳跃的阳光等动景,动静结合,由点到面,表达了作者对这迟来的春天的由衷赞美和热爱。【9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包括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文本,理解文本的主旨,其次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作者写北国的春天的到来“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这样的春天虽然来得迟,却渗透着一种独立拼搏、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赞美。其次,通过“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

29、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这迟来的春天又怎不更觉温暖”等语句可以分析出,在作者眼里,春天也象征着理想与幸福。作者借歌颂北国的春天来歌颂这些在限难困苦中仍能不放弃、不妥协、顽强拼搏、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人们。并以最后温暖的春天的到来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认为靠自己努力拼争而取得的幸福生活才最有意义、最美好、最值得珍惜,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点睛】鉴赏散文作品,要分析所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感悟形象的内在品质,或作者的深层感情,作者对生活中的某种事物有所感悟必然会通过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们的内在本质,事实上,事

30、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要培养并提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

31、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

32、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B.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C.

33、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D.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竞听郑袖/复释去张仪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治乱,是指安定与动乱。文中说屈原“明于治乱”。是指屈原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B.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的“入”与“出”都是相对于朝廷来说的,意思分别为“入朝”、“出朝廷”。C. 绌,有不足、不够的意思,如相形见绌;文中同“黜”,指罢免、革除。D. 古汉语绝大多数实词是一词多义,学习古汉语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其确定的含义。例如文中“伐”在古汉语

34、中意思有砍伐,敲打、讨伐、攻破、功劳、夸耀等,“平伐其功”与“其后秦欲伐齐”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屈原见闻广博,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擅长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B. 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C. 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D. 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而成行。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3)固知一死生为

35、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联姻,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六百里土地。(2)(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竟然在秦国死去,但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3)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中,“用事者臣靳尚”是复指短语,做“厚币”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

36、;“怀王竞听郑袖”中,“郑秀”做“听”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具体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最终确定正确选项。D项,“平伐其功与其后秦欲伐齐意思相同”错。两个“伐”意思不同,前者是“夸耀”的意思,后者是“讨伐”的意思。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B项,“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错。原文第三段说:“

37、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可知文中派张仪前往楚国的是秦惠王。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句翻译时应注意:憎,憎恨;从亲,联姻;绝,绝交;。 (2)句翻译时应注意: 亡,逃跑;内,接纳;之:去,到,往;于,在;(3)句翻译时应注意: 固,本来;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齐,把看做相等。【点睛】文言文答题技巧: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

38、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

39、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附参考译文: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

40、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

41、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

42、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几十年后,最终被秦国灭掉。(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榛曲:草木丛生的

43、偏僻之处。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漉:过滤。近局:近邻。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本诗以诗人一天耕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诗人回归园田后的具体生活。B. “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世途之艰辛与生活之艰难,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C. 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好、往来密切的景况。D. “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15. 本诗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

44、析。【答案】14. B 15. 直抒胸臆。“怅恨独策还”,诗人辛苦了一天,孤独无伴,只身还家,难免怅然生恨。借景抒情。颔联写“山涧”清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借事抒情。“新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事表现了诗人的潇洒自如和自得其乐。【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主要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理解不当。“崎岖历榛曲”,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所

45、致道路的荒凉和艰难,透露出时代特定背景的影象。诗人是借此透露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生活的艰难。故选B。【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表现手法的分类,然后明确诗歌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最后解释使用这种手法的作用。诗歌首句“怅恨独策还”,属直抒胸臆,写诗人辛苦了一天,孤独无伴,只身还家,难免怅然生恨,“独”“怅恨”体现作者的孤独惆怅之情;颔联中,“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是借景抒情,写“山涧”清浅流露出诗人坦然自适的心态;三四联中,运用借事抒情的手法,作者运用“新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

46、事表现了自己潇洒自如和自得其乐的情怀。【点睛】解答表现手法题的方法如下: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

47、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_,_”。(2)“_,_”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学习前贤,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_,_”。(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两句,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规律: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8、。【答案】 (1). (1)夙兴夜寐, (2). 靡有朝矣。 (3). (2)青青子衿, (4). 悠悠我心。 (5). (3)伏清白以死直兮, (6). 固前圣之所厚。 (7). (4)寄蜉蝣于天地, (8). 渺沧海之一粟。 (9). (5)沉舟侧畔千帆过, (10). 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夙”“寐”“靡”“衿”“蜉蝣”

49、“粟”。【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提起修辞,大家可能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 ),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讲,修辞在语言表达中_。

50、“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这对于口语来说至关重要,如电影、电视、戏剧、广播、演讲、报告等,主要信息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和谐影响。朱光潜先生说:“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_,许多篇章为人们_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_能给人以美的享受。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修辞的过程就是进行语言材料的选择、调整和组合B. 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C. 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

51、过程就是修辞D. 语言材料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的过程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无处不在 代代相传 耳熟能详 琅琅上口B. 无处不在 薪火相传 耳熟能详 字正腔圆C. 比比皆是 代代相传 熟视无睹 字正腔圆D. 比比皆是 薪火相传 熟视无睹 琅琅上口19. 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和谐的影响。B. 信息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和谐的影响。C. 信息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D. 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语音

52、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答案】17. B 18. A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括号前面句子“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和后面句子“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的阐述对象都为“修辞”,所以括号里面句子应以“修辞”为主语。故选B。【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

53、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语境突出修辞运用极其广泛,故选“无处不在”,排除CD;代代相传: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这里的对象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所以选“代代相传”,排除B。耳熟能详: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熟视无睹: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琅琅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故选A。【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

54、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原句“主要信息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和谐影响”存在的问题为:“传递和接受”的宾语应为“信息”;“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

5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只有D项修改到位。故选D。【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请仿照示例,选择不同的内容,仿写两组句式。示例: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

56、野。耳朵听得到的动静是声音,耳朵听不到的动静是声誉。(1) 。(2) 。【答案】鼻子闻得到的东西叫气味,鼻子闻不到的东西叫气息。脚下走得到的距离叫梦想,脚下走不到的距离叫幻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仿照句子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本题,先要分析两个例句,它们都是下述结构:“到

57、的地方叫,不到的地方叫”仿写的句子也必须符合这种结构。而且从内容上看,每个例句前后句是对比关系。还要注意,起句都是人体的器官,仿句也要这样。【点睛】要答好这类题应从几个方面入手:审清题干,明确仿照内容。找出例句中的显形信息或者隐性信息。但是一部分同学总认为题干就那么几句话,有什么好审的,我看了一眼都能背出来。殊不知,背出来了也不等于你就审清楚了。另一种情况是一部分同学心中似乎明白了,但不能在答案中有效地体现出来,可谓“心中有,手中无”。要真正做到明确显性要求,可采用分项列举的办法,把题干的要求进行分解,把每一小点写在草稿纸上,并标上序号;或者用铅笔轻轻地在题干上标上序号。我们可以分解出三个显性

58、要求:添上恰当的主语,句意与下句密切关联,句式基本一致。(检查答案时,我们要反躬自问:有主语吗?主语恰当吗?与下句的关系密切吗?句式一致了吗?)仿写的句子只有符合了这三个要求,才能算是正确的。隐性信息所隐含的内容要通过例子进行综合分析才可以得到。隐性要求也是复杂的。但是不管例句如何变化,我们大致可以从这样几方面来考虑它的隐性要求:看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是长句还是短句;看单句内部短语的结构,看复句中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看语体色彩,看感情基调;看关键性词语等等。同学们要十分重视对隐性要求的分析。找全其模仿点,确定陈述对象(1)、句子形式:因为

59、句子的类别不同,语气也就不同,表达效果也就随着有所不同。这方面的研究内容除了“语气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之外,还应包括特殊语序、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连动句、兼语句、提示句、总结句等要一一加以分辨,防止“走形”。等。在复句的仿写中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也就是要侧重于整句。如是复句,仿句也应是复句,且假设、因果、递进、并列等复句关系也应一致;如是单句,仿句也应是单句,且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相一致。(2)、修辞角度:这种题型往往要做到修辞一致,这就要求同学们对常用的八种修辞能正确理解,并能熟练运用。这八种修辞是比喻、比拟、排比、反问、对偶、借代、设

60、问、夸张。如修辞使用不当,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同学们在初中阶段主要要掌握的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形式。比喻句的要求是要有本体和喻体,要有相似点,讲究贴切、通俗、形象;而排比句的要求则是讲究结构相似、意思连贯、语气一致等。(3)、色彩角度:如1994年全国高考题的例句主要内容是“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这句话从感情上讲,饱含褒扬之情。而且仿写的语句大多是要求富有哲理的,或者意蕴含蓄的,这就要求同学们首先应该领会或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把握上下文的意脉,防止“形合而意离”的仿写。21.下面是某校邀请校友来校参加学校70周

61、年校庆活动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弦歌不断,薪火相传。2019年12月4日,母校将迎来70周年生辰。学校将在校内庄重举行庆典活动。在此,我要代表学校五千余名师生,热忱邀请你们惠顾,重温求学时光,同览发展新貌,畅叙手足情谊,共话美好前景。相信母校70周年校庆必将因您的参与更加精彩。【答案】“生辰”改为“华诞”“庄重”改为“隆重”“我要代表”改为“我谨代表”“惠顾”改为“光临”“手足”改为“同窗”。【解析】【详解】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

62、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解答此类题可根据词语意思及具体语境分析判断。“生辰”,生日,对象指人。此处对象误用,应改为“华诞”。 “庄重”,(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不能修饰和“庆典活动”搭配,应该为“隆重”。“我要代表”语体不符,口语化。改为“我谨代表”。“惠顾”,用于商家欢迎顾客,此处对象误用,改为“光临”。“手足”,指兄弟,校友之间应为“同窗”。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海茫茫,尘世纷繁,总会有一些拐角,总会有一些瞬间,让人驻足,回望,沉思,请寻找人生的一个或几个令你有感触的拐角或瞬间,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

63、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难忘的瞬间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无知儿童,成了一名个性十足的高中生,在这期间,我经历了不少事情,也忘却了太多事情,但唯有那一瞬间,仍然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久久不散假期永远都过得很快,仍记得,当时的我还沉浸在假期的愉悦之中,不知不觉间,开学之日向我悄然走来,它一天天地靠近,终于,到了我的面前。妈妈正在为我收拾行李,嘴里仍不停地对我说着一些老掉牙的、却自认为合理的话,像是“天冷要加衣服”“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千万别饿着自己”等等,对于她的唠叨,我早习以为常,也从未放在心上,这个假期里,她的管束,我

64、早已厌倦,她的唠叨,我特别心烦,即使假期结束令我难过,但一想到即将脱离她的管教,心中不由得一阵阵窃喜。车子已经驶到门口,爸爸拖着行李走在我的后面,我径直走向车子,拉开车门,头也不回便坐了进去,司机打趣道:“你舍得走么?小姑娘!”“当然了,不用再被我妈管了!”我欢快地答道。司机扭动钥匙,车子启动,后面尾气一片,我望向后视镜,看见了疾速而来的她: 身材矮小,站在风中,脆弱,无助,眼中闪着泪花,不住地抽泣,嘴里还是念叨着:“天冷加衣服千万别、别饿着自己”看到这一幕,也就是那么一瞬间,我的心突然很疼,像被万把刀子戳中般,开始是一紧一紧,后来,就莫名痛着,眼泪居然不争气地肆意横流,如大水决堤,一发不可收

65、拾,唇边,尽是苦涩的味道从小到大,这是第一次,我离家住校。车子似离弦之箭,一路开往学校,我摇下窗子,任清晨的冷风拂过脸庞,朦胧间,昔日的唠叨,仿佛又回荡在耳旁,但我却不再厌烦,曾经的管束,此刻我却怎么也无法厌恶,相反,回望她站立的方向,我满脑子尽是依恋与不舍。到了学校,一切场景,一切人与事对于我而言,都是生疏的,在学校门口,向里望去,新的生活正向我招手,而此时的我,又想起了那一瞬间,想起了那个在风中流泪的人我的母亲,刚止住不久的眼泪又重新回到眼中,顺着眼角,慢慢落下时光依旧过得很快,忙碌一天,已是深夜。回到寝室,躺在床上,我心中五味杂陈,盖上被子的一刹那,想到了今晚不会再有人为我掖被子了,心中

66、又添了丝丝难过。闭上眼睛,脑海中又浮现了那个瞬间,那个人,那段话,那些总也流不完的眼泪。那些眼泪,始终流淌在我心间,那段话,我会永远铭记,那个人,我会一生陪伴,那个瞬间,我永世不忘!【解析】【分析】人海茫茫,尘世纷繁,总会有一些拐角,总会有一些瞬间,让人驻足,回望,沉思,请寻找人生的一个或几个令你有感触的拐角或瞬间,写一篇记叙文。【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话题作文写作能力。对于话题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话题,真正吃透话题,总结出话题的主旨,紧扣话题,从话题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角度,才能胜出。1.审题:首先明确的是,根据题目要求,必须写作成一篇记叙文。其次,细读题干,

67、可知关键信息在于“拐角”和“瞬间”。那么必须明确,什么是“拐角”,什么是“瞬间”?所谓“拐角”“瞬间”,是比喻性的说法,可能是某一次选择、某一个节点、某一个时刻即生命中遭遇的转折点,比如曲折、坎坷、挫折、困难、转变等。这就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写成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或一次所谓的刻骨铭心的经历,而是要明确地描述出自己在面临这次坎坷、困难、转变时的经历。还要注意的是,所写作的“拐角”“瞬间”,不能是平平无奇的,毫无特点的,而要让人“驻足、回望、沉思”,还必须是自己“有感触”的。这就进一步要求,那个“拐角”“瞬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回首时能让人有所回味、有所收获;是令人感动的,而且是外在的人或事令你感动,

68、不是你的某一瞬间令别人感动。最后,切忌将一个故事或几个故事讲到底,没有任何曲折、感动的情感融入其中。2.参考立意:从经历曲折这一角度立意。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曲曲折折,然后悟出一点人生经验教训,尽量把自己的人生装点得更加精彩。从战胜坎坷这一角度立意。人们总是渴望能朝着自己的目标一往无前,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坎坷往往会像拦路虎一样出现在你的面前。勇敢地战胜坎坷,乃是一种智慧人生。从遭受挫折这一角度立意。在学习中、工作中,也许你失败过、伤心过、后悔过,都因事情的发展进程一度受挫。把这个过程描述出来,找到新的前进方向,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遇到困难这一角度

69、立意。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我们自己对待苦难的态度。什么样的困难让你刻骨铭心?什么样的困难反而为你的人生增添了亮色?回顾、思索、沉淀,努力赢取一个精彩的人生。从成长阶段这一角度立意。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经历某些阶段的。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作是人生成长过程的一个拐角。如何把握好某一个重要的拐角,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意义重大的。从转变航向这一角度立意。通向成功彼岸的捷径在哪里?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懂得变通策略,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不乏是一种智者作为。3.行文结构:采用倒叙的结构,先记叙自己选择的“拐角”存在的时间、地点,再记叙自己在面对这个“拐角”“瞬间”时的

70、情况,可以采用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特征,从而烘托出我在“拐角”“瞬间”的经历。最后要适当抒情,要描写我回首往事时,从中得到的感悟。结尾注意深化思想感情和扣题。4.写作素材:(1)走过城市某条街道的拐角,你看到了一排排的残破居所,以及那里的人们眼中透出的无奈与麻木,然而当你回过头时,印入眼中的却是一片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仅仅是一个拐角的距离,却活生生地划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我们社会的善良光辉照不到这个拐角的黑暗,照不进这些留守儿童、这些农名工、这些残疾老人的内心,是这拐角外的小道太过漫长,还是,我们站立的角度太高,重重叠叠的利益关系在我们与他们之间建起了一层又一层的高墙?(2)你的内

71、心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期待,手心不时渗出的汗液折射出了你的心境,有点不安又有点兴奋,路口的拐角处一个白色身影忽然出现,扰乱了你心跳的节拍。举手、微笑、打招呼,一如这几年来的每一个早晨,那张以晨曦柔和的阳光为背景的相遇画面,青涩年代的暗恋从那一次拐角的相遇开始。又走过那一个拐角,看到的还是那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听到的还是那温柔的音调,嗅到的还是那淡淡的恋爱气息,感慨,而后在心中默默许愿:希望这一切永远都不会改变。(3)路遇天涯,途经海角,行至绝境,才发现所谓的“绝境”只是一个小小的拐角,轻盈地转个弯,就会看到前方另一片天堂。曾记得小时候热衷于电脑里一个走迷宫的游戏,迷宫层层叠叠,变幻莫测,每碰上一

72、个拐角我总是犹豫不决,生怕走进了黑暗的死角。但渐渐我发现,拐角并不是那样可怕,每拐过一个转角都有一片新天地,一份新希望,即使进了死角,但有回头的路可寻。迷宫正如人生。死角即是转角。(4)我的心里倏忽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恐惧与敬畏,难道这真是尽头,真的无路可走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只是一个巨大的拐角转个弯我就会看见天堂天堂一般美丽圣洁的“鹿回头”公园!当我迈入这落英缤纷的天堂,我竟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喜悦,一种历经霜寒重感温暖的欣慰!于是,我坚信走过茫茫高原,才知太阳的炽热,经过漫漫长夜,才会拥抱黎明的彩霞。生命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有时所谓的绝境只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拐角,转个弯,便峰回路转,你会看见

73、“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媚与温暖。(5)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路旁那一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6)它体型比麻雀大一些,浑身纯色的羽毛让它十分出众。只可惜它耀眼的外表并没有获得上天的青睐,它拖着受伤的上艰难地“爬行”。“就这样还想飞起来?做梦吧!”失意的我并没有看好它,依旧摆弄着脚下的石子。不过,它竟然没有放弃。它不停地扑

74、闪着翅膀,双脚尽力向上蹬。尽管每次都会可怜地掉落在地上,扬起一阵尘土,可它依然不停地努力着,一次,两次,三次不久,一条美丽的弧线从我眼前划过是它,它飞起来了!我抬起头仰望着那矫健的身影,它扇动着翅膀,在上空盘旋了几圈,又坚定地向远方飞去。或许,它是在追赶着同伴,又或许,它在向天际的那一份梦想飞去吧。我抬起了头,坚定地向前迈出了脚步。走过了那个拐角。颠簸的石子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沿途的风景似乎还是那么熟悉,但心中却豁然开朗。头顶的天空此刻也好像蓝宝石一样熠熠生辉。【点睛】作文拟题的几种方法:一、直叙式命题。如以“流泪”为话题的作文,有的考生直接以事定题,如我第一次流泪那次,我流泪了等,简洁明了

75、。二、线索式命题。如以“明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拟出的题目如明天就是高考我想明天更有“钱”一条裤子的明天等,既作标题,又可作行文的线索,有利于考生写出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来。三、观点式命题。这里所说的观点,就议论文而言,是指论点,就记叙文而言,是指主题。以观点为题,中心明确,让人一目了然,据此选材,有的放“矢”。四、借用式命题。把诗词歌曲、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引入文题,或略加改造,可以收到推陈出新、出奇制胜的效果。同时,还加深了作文的文化意蕴。如以“音乐”为题写一篇作文,拟出的题目如:同桌的你一首走着的歌一个没有乐队的指挥锅盆瓢碗交响曲随身听爱你没商量。化用歌词剧名,诙谐幽默,

76、新颖别致,有先声夺人之势,值得我们借鉴。五、比喻式命题。在文题中巧妙地用个比喻,使题目生动形象,这也是话题作文拟题之一大技巧。如要求以“书”为话题,自拟题目,拟出题目如书,心灵的港湾书虫演义等,比喻形象、生动、活泼。六、悬念式命题。在文题中设悬念,能引人注目,让人产生急于阅读的欲望,如演出即将开始这个题目,“即将”二字平添悬念,颇具张力:是庆祝汇演,还是慰问演出?你准备好了吗?有没有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七、联想式命题。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具有相似性,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由对已知事物的感知而联想到与其在形式、内容、性质、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或相关性的其他事物,也可拟出别开生面的题目来。比如以“树”为话题作文,考生就通过联想和想象拟出了很多见解独到的题目,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谈本与末的关系木秀于林谈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这些题目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而且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