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用书P45P46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芍药媒妁韶光B渐觉咀嚼比较C蓬蒿长篙枯槁 D芙蕖渠道身躯解析:选C。A项,sho/shu/sho;B项,ju/ju/jio;C项,ho/o/o;D项,q/q/q。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树何山著子规著:附着,这里指栖息B庭前芍药妖无格 无格:没有资格C花开时节动京城 动:轰动,惊动D池上芙蕖净少情 芙蕖:荷花解析:选B。无格:这里指格调不高。3下列语段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战国时期有个名叫惠施的人,很有学问,家里藏的竹木简可以装满5辆车子,因而学富五车也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形
2、容一个人有学问。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由于批阅各地公文,每天要看100多斤重的竹木简,让人瞠目结舌。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篇文章,竹木简竟用了3000多支,真是叠床架屋。这些故事,说明竹木简文字源远流长,应用广泛。A学富五年 B瞠目结舌C叠床架屋 D源远流长解析:选C。“叠床架屋”是指写文章或说话重复累赘。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文学
3、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A BC D解析:选D。“不仅仅”应该是更进一层,所以选,根据“也只能”三字可知相连。这样答案即出。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5诗人在诗的标题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表明本诗是对牡丹的赞赏。6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答案:这首小诗采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先写了两种名花,褒贬得都极有分寸。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对比烘托牡丹的高贵
4、富丽,令人喜爱。(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7诗歌的第一句写小松是一“刺头”,这个“刺”字在塑造小松形象上具有怎样的作用?答:_答案:“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的精神,形象地勾画出来了,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8这首诗的结尾两句,含有深刻的哲理,你对其中的哲理是怎样理解的?答:_答案:事物是发展的,我们不能用僵死的眼光看问题,更不能目光短浅,要见微知著,敢于发现新事物,扶植新事物。三、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金钱花罗隐占得佳名绕
5、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9这首诗从哪些方面去描绘金钱花的?答:_答案:芳名、形状、寓意。10诗人咏金钱花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你认为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值得称道之处?答:_答案:这首诗笔锋犀利泼辣,善于把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诗歌开头一句以赞赏的口吻写出了花的名称、形态、香气,引人瞩目。第二句写出花迎着阳光开放,娇美动人。从这两句看,诗人似乎只在欣赏花草,但三、四句读来,便知诗人匠心独运。后两句出言冷隽,似锋利的匕首,戳穿了剥削者的本性。(二)(201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3题。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
6、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1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答:_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1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答:_答案:“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1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答:_答案: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
7、,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四、语用创新14将下面一段话补写完整。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共同特点是_。答案: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15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文中横线处各补充一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得体,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一路上,小和尚不时地对老和尚埋怨:“坐在禅房里念经多舒服,为什么非要千里迢迢里出来化缘呢?”走到江边,小和尚见几条逆水而游的鱼,就开始借题发挥:“这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他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说。“明明是辛苦,怎么会是快乐呢?”小和尚嘟嚷着。“_!”老和尚说。“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更舒适吗?不是可以享受一种更大的快乐吗?”小和尚反驳说。“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老和尚指着漂流在江面上的一片黄叶说,“_!”_答案:它们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随波逐流,才会享受这种安逸和舒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