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程标准】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课时作业要点整合夯基础课堂探究破重难课堂对点达标练知识点一 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起因: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逐一剪除异姓诸侯王和功臣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2)“七国之乱”:公元前 154 年,吴王刘濞借口“清君侧”,串通其余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3)集权措施:汉武帝实行“”,强干弱枝,监察地方。郡县制推恩令2唐朝的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藩镇割据:平定“”后地方节度使形成强大实力。
2、(2)五代十国:实质是 势力的继续与扩大。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960 年,赵匡胤发动 ,建立宋朝。为解决唐末五代 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陈桥兵变地方割据(2)措施(3)评价进步性: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的矛盾。局限性:造成了的国家财政危机。藩镇割据中央与地方“冗官”“冗兵”“冗费”知识点二 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代:废丞相、设内阁。(1)废丞相原因:吸取元朝、内乱频繁的教训。措施: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亲掌六部。评价:标志着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权贵专权丞相专制皇权(2)设内阁明太祖时期:设立,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时期:正式
3、设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后拥有“”权。殿阁大学士内阁票拟2清代:设军机处。(1)设立:清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2)职权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只能,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3)评价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是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雍正跪奏笔录行政效率专制皇权1“安史之乱”和“七国之乱”都属于地方势力割据叛乱,其原因相似,从根本上说是由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而其主要原因是地方割据势力权力膨胀、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日益激化。2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但封国制的存在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
4、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造成积贫积弱的局势,潜伏着较大的社会危机。由此证明: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不可偏废,否则会产生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并造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同时要注意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和战斗力。4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实质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5明清时期皇权空前加强,对于粉碎内部分裂和外敌入侵、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反映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6明清时期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内阁制”是有区别的。7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主义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1西汉初年实行的郡国并行制是“七国之乱”的重要原因。()2明朝殿阁大学士作为中央政府高级官员,拥有决策权。()
5、3明朝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政府机构。()4明代的内阁实质上就是丞相,负责统领六部。()主题一 从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演变1汉唐地方制度材料:(1)材料中图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两幅图说明当时的制度下存在什么问题?答案: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存在问题:汉唐时期都造成地方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的弊端。2北宋地方制度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2)据材料概括,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举措有哪些。答案:军事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行政上,由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3元朝
6、行省制度材料: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宋濂元史(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与宋代相比,在地方行政区设置方面有什么特点。答案:元朝在地方行政区设置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创新体现在行省制度的创立上。要点: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提示:(1)中央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对地方的控制愈加严密。(2)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使地方分权势力无法与中央对抗。(3)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一方面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主题二
7、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1废除丞相制度材料: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皇明祖训(1)材料体现了明太祖对丞相的什么看法?他又是怎样做的?答案:看法:认为不应设置丞相一职,设立丞相会导致“专权乱政”。做法:废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负责。2设内阁制材料一:内阁之职,同于古相者,以其主票拟也。明会要(2)依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内阁之职,同于古相”?内阁与“古相”的地位、职权是否相同?答案:原因:票拟权使得内阁拥有直接参与决策的权力。不同:丞相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内阁不是;丞相具有统领百官之法定权力,内阁没有。材料二:人尝谓
8、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3)据材料二分析,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答案:机构:内阁。原因: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3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特点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4)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军机大臣有何主要职权?答案:原因:用
9、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职权:承旨、出政,上传下达、跪奏笔录。材料二:(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恐漏泄机密,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5)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军机处有何特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答案:特点:处理全国机要事务;保密性强;军机大臣权力有限,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弱。要点 1:丞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提示:丞相制内阁制权力来源丞相制度皇帝的信任职责参与决策国家大事皇帝的侍从顾问任免经过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决定权力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参
10、与政治权;权力来自制度有票拟权,但票拟后须呈给皇帝决定;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对皇权的影响制约皇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要点 2: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及特点提示:(1)原因:明清时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明清统治者大力加强君主专制。(2)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举措。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体
11、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要点 3:明清强化君主专制制度产生的历史影响提示:(1)积极性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经济上,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上,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有利于民族大融合。(2)消极性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使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阻碍了科技创新
12、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外交上,闭关政策隔断了中外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题组一 汉唐宋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平定“七国之乱”C颁布“推恩令”D设置节度使C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诸侯国的力量增大,最终引发“七国之乱”。地方诸侯势力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的加强,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故答案为 C 项。2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D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注重加强对地
13、方诸侯的管理,严格限制诸侯的活动,其意在防止诸侯割据,根本目的是削弱地方诸侯力量、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D 项。3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C解析:由材料信息“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可看出唐朝后期节度使有较大的自主权,“实非王臣”说明地方势力已威胁到中央集权,故选 C。4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加强中央集权C分割宰相职权D改革科举制度B解析:该漫画体现了北宋一方面集中兵权
14、,另一方面将地方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收归中央,严重削弱了地方的财权和军权。题组二 明清时期皇权的加强5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废除了丞相制度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D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在 1380 年,以“图谋不轨”的罪名诛杀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并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至此,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故 D 正确。6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A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B内阁大臣等同于丞相C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D皇帝成
15、为政府的真正领袖C解析:由“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可见其强调对君主专制的强化,故 C 项正确。7“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A解析:由“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丞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此后组成的“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8明太祖曾下令:“内臣(宦官)不
16、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后又规定: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反映了明朝()A出现宦官专权B皇帝的行政负担减轻C政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D解析:明太祖时期还没有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故 A 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加重了皇帝的行政负担,而不是减轻,故 B项错误;材料“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体现政府各部门相互牵制而不是协调,故 C 项错误;材料“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故 D 项正确。9下图中的四个数字分别代表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其中发生在处的历史事件是()A嬴政创立皇帝制度B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C明太祖废除丞相制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D解析:从地图上可知,的位置大约在北京,选项中只有清朝时期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于,故选 D。10“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A解析:材料“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说明军机处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故 A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