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鸿门宴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飨(xin)美姬(j)鲰生(zu)卮酒(zh) 有郤(x) 玉玦(ju)瞋目(chn) 目眦(z) 按剑而跽(j)彘肩(zh) 刀俎(z) 戮力(l)崤山(Xio) 切而啖之(dn)(二)多音字(1)迫(2)属(3)数 (4)王二、辨识通假(1)距关(“距”通“拒”,把守)(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三、一词多义(1)幸(2)意(3)举(4)辞(5)谢(6)胜(7)故(8)去(9)因(10)为(
2、11)且(12)与四、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2)沛公欲王关中(名词作动词,称王)(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连夜,在夜里)(4)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5)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6)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使眼色)(7)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8)头发上指(名词作状语,向上)(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10)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11)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抄小路)(12)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1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14)交戟之
3、卫士欲止不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15)此亡秦之续耳(动词作名词,后继者)(16)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17)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18)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五、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_今义:_(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今义:_(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_今义:_古义:_今义:_(4)约为婚姻古义:_今义:_(5)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_今义:_(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_今义:_(7)而听细说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山东省。(2)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表程
4、度的副词,十分,极。(3)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4)古义: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5)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6)古义:现在人家(沛公)。今义:现在的人;当代的人。(7)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地解说。六、文言句式(1)此天子气也。()译文:_(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译文:_(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译文:_(4)若属皆且为所虏!()译文:_(5)吾属今为之虏矣!()译文:_(6)不然,籍何以至此?()译文:_(7)客何为者?()译文:_(8)大王来何操?()译文:_(
5、9)沛公安在?()译文:_(10)长于臣。()译文:_(11)竖子不足与谋!()译文:_(12)孰与君少长?()译文:_(13)军中无以为乐。()译文:_答案(1)判断句这是天子的云气啊。(2)判断句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3)判断句(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4)被动句你们这些人都将会被他俘虏!(5)被动句我们这些人现在就被他俘虏了!(6)宾语前置句不这样的话,我怎么会到这种地步?(7)宾语前置句来人是干什么的?(8)宾语前置句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9)宾语前置句沛公在哪儿?(10)状语后置句他比我大。(11)省略句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12)固定句式他跟您(相
6、比),谁小谁大?(13)固定句式军中没有什么用来娱乐。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从:跟随。之:动词,到。军:军营,营垒。私:私下。与俱去:“与之俱去”,和他一起离去。毋从俱死也:“毋从之俱死也”,不要跟他们一起送死。俱,副词,一起。臣:谦称,我。急:急难。亡:离开,逃走。义:合乎道德的行为及道理。具告沛公:“具告之沛公”。具,副词,全部。为之奈何:对这件事怎么办呢?为,对付,处理。奈何,如何,怎样。为:介词,给,替。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距:通“拒”,把守的意思。毋内诸侯:不要让诸侯进来。内,接纳。诸侯,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尽:都,全。料:估计,料想。足以:可以,能
7、够。默然:闭口不说话。固:本来,诚然。安:疑问词,怎么。故:旧,交情。游:交往。活:使动用法,使活,救活。孰:谁。长于臣:比我大。于,比。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事:侍奉。奉:奉酒敬献。为寿:祝健康长寿的礼节。约:约定。为:结为。婚姻:亲家。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近:接触,沾染。籍: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府库:财物仓库。而:目的连词,来。出入:偏义复词,义偏“入”。非常:指意外的变故。岂:怎么。具:全,都。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倍德:忘恩。倍,通“背”。许诺:答应。想。得:能够。于此:在这里。今者:现在。言:谗言,坏话。郤:通“隙”,隔阂,嫌
8、怨。东向:向东。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父亲。亚,次。侍:这里是陪坐的意思。数:多次。目:使眼色示意。玉玦: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三:泛指多次。默然:默默地。若:代词,你。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请:请求。以:介词,用。若属:你们这些人。则:就。与:跟,和。无以:固定结构,没有什么用来。乐:娱乐。固定结构,怎么样。甚:副词,非常。意:意图。请:请允许,请让。交戟之卫士: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兵士。不内:不让进去。其:他的。以:连词,来。仆地:跌倒在地上。披帷:掀开帷幕。瞋目:瞪大眼睛。上指:向上直竖起来。目眦:眼眶。跽:跪直身
9、子。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与:给。斗卮:大酒杯。彘肩:猪的前腿。覆:反扣。加彘肩上:把猪腿放(在盾)上。啖:吃。复:副词,再。且:连词,尚且。安:哪里。足:值得。夫:发语词。举:(杀)尽。皆:副词,全,都。故:特地。遣将:派遣将士。而:表并列关系。“而听细说”中的“而”表转折关系。细说:小人的谗言。诛:杀。亡:已灭亡的。续:后继者。耳:罢了。不取:不应采取。未有:没有。 资料链接一代“史圣”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他青年时曾游历我国南北名山大川,考察古迹,采访遗闻逸事,搜集了丰富的史料
10、,为后来编写史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上书替李陵辩解,受腐刑,在狱中坚持编写史记,出狱后任中书令,仍旧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通史巨著史记。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也相继起兵。项梁拥立原楚怀王之孙为新的“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攻打秦军,并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之后遣将守关,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开战。同年12月,双方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斗争开始。史记史记是我国第
11、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本鉴赏本文记叙的是一次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宴会。在这次宴会上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斗智斗勇,矛盾激烈。刘邦善于用人,善于应变,内部团结一致,变被动为主动;项羽则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内部意见不统一,放走了刘邦。“鸿门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两个集团斗争的结局。_答案张良献计项庄舞剑立诛无伤 一、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哪些内容。_答案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但“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
12、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项羽又是楚王后裔。“怒”字体现了项羽唯我独尊的性格。2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_答案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项伯夜访”,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是“张良献策”,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二、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_答案并不诚心,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辞虽恭,以“将军”称项羽而以“臣”自称,更强调自己“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都出于“不自意”,侥幸而已,但绝不认错,更把责任推给“小人”。三、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4“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个角
13、度刻画了樊哙这一人物?有何作用?_答案角度具体内容作用语言描写如“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行动描写如“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外貌描写如“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5.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一模一样,“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两人的讲话区别在哪里?_答案两人讲话的中心大致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重在辩解,强调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哙则是理直气壮,责之以“义”,从策略上看,是“以攻为守”。四、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在本段中,刘邦脱逃之前做了哪些部署?原因是什么?_答案
14、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二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三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五、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有人说,“鸿门宴”的导演是张良与范增,这两个人物各有怎样的特点?_答案张良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项羽,终于化险为夷。他为刘邦做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范增是项羽的“亚父”,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观察力、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不了解项羽的妄自尊大,擅自安排项庄舞剑,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他与张良的性格形成了
15、鲜明的对照。8. “鸿门宴”可谓是项羽与刘邦历史命运的一个转折点。有人说正是因为项羽在鸿门宴上的“一失足”,才酿成了他垓下被围、乌江自刎的“千古恨”,你是怎么看的?_答案(观点一)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劲敌刘邦,纵虎归山,的确留下了无穷的隐患。“鸿门宴”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也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观点二)项羽的失败,关键是由于其性格中的弱点。他寡谋轻信,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赳赳武夫直率的性格,这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观点三)项羽的部下也有责任。范增急躁易怒,一旦计谋不成,徒做愤激讥诮之言,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触犯了项羽的忌讳。项伯、项庄都是项羽的部将,一个徇私情泄
16、露机密,保护刘邦,却以为是在成全项羽有度量的美名;一个在执行任务时,遇到干扰就放弃斗争,毫未察觉问题的严重性。对项羽的失败,他们也应该负一定的责任。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全文以项羽由主动变被动和刘邦由被动变主动为线索,以宴会前、宴会上、宴会后为序,记叙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斗争。文章以宴前曹无伤告密引发矛盾为开端展开叙写,以宴上项羽、范增多次错失杀掉刘邦的时机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高潮,展示了项、刘双方主动变被动、被动变主动的全部斗争过程。以刘邦逃席、范增碎斗为结局,结束了“鸿门宴”。最后以刘邦诛杀曹无伤为尾声,紧密呼应了开头。故事完整,情节紧凑,波澜起伏,扣人心弦。2写法指导情节波澜起
17、伏“三法宝”(1)悬念法。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发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就是在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法可增强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2)误会法。误会,就是误解了对方的意思。有些作品,就是建立在“误会”基础之上的,其情节的发展,都是由于“误会”的造成而推进的。我们把这种结构方式,称为“误会法”。“误会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组织方式。(3)巧合法。巧合法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组合故事情节的一种技巧。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
18、 “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3迁移运用请你以第一人称写一件事,可以虚构,要求故事情节完整,且波澜起伏,300字左右。_【写作示例】来到学校门口,我想看一看时间,竟发现手机不见了。我原以为放在书包里,可是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我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不知该怎么办。心想:这已经是我的第三个手机了,要是再丢的话,妈妈肯定要批评我的,何况那是我刚买了一周的智能手机。想着想着,便从我走过的地方仔仔细细地找了一遍,可还是没有找到。我仔细回忆早上有没有丢在公交车上,又回忆有没有丢在来学校的路上,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丢在了哪里,于是我便沮
19、丧地走到教室,借了同学的手机拨打我的号码,一直无人接听,大家也都说没有看见我的手机。我脑子顿时一片空白,不知怎么办才好。很快,又到了放学的时间。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想:嗨,真是倒霉透顶了,手机丢了。回到家,我如实告诉妈妈:“妈妈,我的手机丢了。”我原以为会遭到一阵“暴风骤雨”式的“袭击”,没想到妈妈不仅没有怪我,还对我说:“你的手机不是在你的写字台上吗?”我真不敢相信我的耳朵,用飞一样的速度跑到写字台前,发现我的手机果然就放在写字台上。 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鸿门宴上,项羽被刘邦的忍辱屈从迷惑,为樊哙的“义正词严”所折服,完全忘记了当初与范增的约定;范增使眼色,一再提醒,他又佯装看不见;刘邦已成归
20、山之虎,他还欣然接受刘邦的礼品;范增怒骂“竖子不足与谋”,他依旧浑然不觉。项羽的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致使其错失除去刘邦的绝好时机。而刘邦抓住机遇,顺利地逃离虎口。【应用角度】“机遇”“审时度势”等。2素材应用机遇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明月下,你在清风寂夜中,独立乌江之边,你那深邃的眼神让人迷离,此时的你大概已经了然了吧!还记得鸿门宴上,犹豫不决让你错失了杀刘邦的好机会,也许你是后悔的,可当四面楚歌响起,你知道一切都晚了。霸王颈血浸染乌江,苍天抽泣,大地无语。人这一生啊,实在没有太多机遇供你去把握,一次的错过足以让你失去一切;当然,一次的把握也足以让你辉煌一生。(节选自抓住机遇) 群文阅读导读:翻开
21、历史的书册,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寻找到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精忠报国的岳飞,舍生取义的荆轲,等等。或许这些人中有失败者,但仍旧可以让我们记忆深刻。他们身上,有高瞻远瞩的目光、百折不挠的精神、胸怀坦荡的气度他们无愧于英雄的称号,亦有资格名垂千古。英雄,勿以成败论之,英雄不徒有虚名,他生死由己,成败由己,把握着自己高贵的命运。这样一个项羽李嘉睿你年轻,没有一丝颓废;你年轻,凭勇气逐鹿中原;你年轻,已种下了称霸天下的雄心。你项羽,西楚霸王的本色。 营救赵歇时,你果断取代了无能的上将,率区区五万之兵,留三日之口粮,破釜沉舟,以一往无前之气势,在巨鹿大败秦军二十万,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
22、役。与秦一战,秦军兵分九路向你扑来,你一马当先,全军上下以一当十,无不奋勇向前,辗转三回,与秦军激战多次,均获全胜。当时各路诸侯救兵,本不敢和秦军交战,见项羽军队如此勇猛,个个心服。项羽召见时,各诸侯将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一致表示:听从上将军指挥。项羽,世人对你褒贬不一。自矜功伐,妇人之仁,胸无城府,沽名钓誉好像每一个弱点都是不可饶恕的致命错误。“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的确是先入函谷关,可是流血牺牲、大败秦军主力的可是项羽啊!巨鹿之战中项羽消灭了秦军的主力部队,刘邦得以从河南南部、陕西西南顺利地攻占了秦都咸阳。无论是功劳还是苦劳,项羽“王之”都是当之无愧的。与其说他自矜功伐,倒不
23、如说这是他自信的表现。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正是项羽“君王之度”的表现。无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在道德伦理上,项羽都表现出了宽容、豁达之心啊!如果说作为一个君王心地仁慈是个缺点,那也是因为项羽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假使他生活在现在,情况很可能是另一番模样。作为一个国君,谋略当然应该有,但比起刘邦的老奸巨猾,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我个人倒认为项羽比他高尚得多,俗话说“君子坦荡荡”,项羽是真正的君子!自起兵到乌江自刎,项羽亲自领兵打了七十多仗,“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项羽是凭实力号令天下的。项羽最后虽然败了,但他败得光明磊落,他为后人留下的是在战场上搏击的英雄背影和永远不可抹去的记忆
24、。 “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这是何等高的评价!西楚霸王,你是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失败的英雄!路遥,一位充满着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家郭军平一块深受英雄精神洗礼的土地,一块饱受苦难与抗争浸染的土地,这是路遥精神成长的母土。路遥,就是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英雄的马兰花。一方面,它有着顽强的生命抗争力;另一方面,它又能给苦难中的人们带来美好和希望。在路遥成长的人生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到精神导师柳青对他的指引作用。他在书信中曾经为柳青说过的这段话而激动:“从黄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时间
25、就够了,然而,这么伟大的一块土地,没有陕北自己人写出两三部陕北题材的伟大作品,是不好给历史交代的。”柳青的话深深地嵌入路遥的内心,令他激动不已。当然,柳青对路遥的期待与寄予的厚望,自然不言而喻。要说柳青在当代中国文坛的地位,尤其对陕西作家的深刻影响,那不亚于一面旗帜、一位精神导师、文学教父。因此,柳青的话以及柳青的伟大指导也就自然成为激励他冲刺文学高峰的精神动力。当然,这里还有诸如曹谷溪、陶正等一大批热爱文学的挚友们对他的文学帮助和启发,也有一大批欣赏他、帮助他的编辑老师的指导与教诲。正是受着他们的帮助与激励,路遥一步步走向了事业巅峰。苦难的土地给予了路遥坚韧不拔的精神,也给予了他昂扬向上的动
26、力。在其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里的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等身上,我们总能看到路遥的影子一个个充满着奋斗精神的形象,一个个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精神的形象。对于苦难的摆脱,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是多么地热切啊。是啊,对黄土地苦难的深深理解与承受、反叛,一直主导路遥寻找美好的人生,路遥在寻找美好人生的途中,遇到了文学缪斯的青睐,这让他深深地迷恋下去。没有想到,他的一次次努力,都给他带来了荣誉与希望,是文学让他走出了苦难深重的黄土地;也是文学,让他深深地痴迷于其中而最终累垮在人生的路途上。路遥是强者,是文坛硬汉。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洋溢着崇高英雄主义精神的一生。这种精神,对现今物质丰富却缺少崇高精
27、神追求的人们来说是最好的激励。我们的时代依然需要崇高的信仰,依然需要崇高的人生追求。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不能做拜金主义的奴隶,更不能在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中度过。我想,这也是路遥传给我们的一个最大的精神启示。建议阅读篇目:英雄时代柳建伟说岳全传钱彩林则徐传杨国桢积文化常识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相:丞相,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长官,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季父:叔父。古代兄弟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4亚父者,范增也。亚父:对对
28、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6窃为大王不取也!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诵国学经典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第七十七章)古文今译上天的原则,是减少多余的,补充不够的。知行启迪老子认为,大自然的规律是公平的,对万物平等以待,因此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会取长补短,以多补少。而人类社会,却常常与之相反,“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因此才产生了不公平的源泉。道家的平等思想,带有朴素的辩证唯物色彩。在原始社会,人人平等,当物质资源逐渐丰富,社会出现了等级,平等的机制也就相应被打破。渴望
29、回归原初状态的道家,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变化,因此强调平等的重要意义。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十四)古文今译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而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仁。知行启迪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在他的执政生涯中,平等尊重地对待外族,是让他及唐朝赢得声誉的重要原因。唐朝初年的民族政策讲求以德服人、四海一家,如派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打败东突厥的挑衅后却仍旧给予其首领颉利可汗以优待,设立安西都护府得到西域诸国归附,任用大量少数民族人在朝廷为官等,改变了过去边疆少数民族往往与中原汉族政权相互对立、交战的局面,实现了民族之间的和平共处和友好交往,唐太宗也因此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唐太宗的民族平等观,对现代世界的各国外交是很好的借鉴与参考。世界各国,不论大小、富贫、强弱,地位平等,友好交流,互利互惠,才能共同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