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滁州市20152016届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 三 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务必在“答题卷”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卷 阅读题 (共70分)甲 必考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始终在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中摇摆前进。但是,基于人类情感的稳定性,文学所要表达的人的内心世界已是“常量”状态,唯有文学的形式才是“变量”。从甲骨文到当代长篇小说,从希腊神话到后现代主义诗歌,我们看到的多是形式上的变化,文本对人
2、类精神世界的描写并无太大的差别。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其“新”也在形式上。 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文学要以“书”的形式存在的历史,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文学的传播方式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文字的黑白意境被光怪陆离的光电幻境所取代。如同从原始岩画、陶器到青铜,从竹木简到帛和纸,文学又一次迎来了载体形式的变化,这是文学最典型的“当代性”。 除了载体和传播形式的变化,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注入的另一股新力量,是它所引起的文本形式的变化。从早期的悟空传到改编为电视剧走红的甄嬛传,它们都在以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文本样式发挥着吸引读者的优势。叙述以对话为主,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模仿网络聊天的样式;段落容量短小,
3、甚至以句号分段,每一句话都成为一段,令读者从冗长、复杂的文本段落中解脱出来,以轻松、快捷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受此影响,当代文学作品在文本形式上正在悄然变革,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的作品,大段的描写或抒情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短小精悍的对话和叙述。 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另一个贡献,是对新的语言形式的吸收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用语和对网络语言的大量运用上。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完全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特别是在大量的对话描写中,基本上是日常口语的翻版,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当然,任何艺术形式都不会是纯粹的形式艺术,即便是那些“无厘头”的篇章,也一定在表达某种意义。望文生义地
4、理解“网络文学”,仿佛网络是形式,而文学是内容,但事情远非这样简单,网络文学也不是文学在网络上流传这样简单。在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中,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进行着新的探索。 以网络小说为例。网络文学的某些类型正走在一条文学的“返祖”道路上,诸如那些神魔、仙侠、玄幻等类型化作品,它们的创作甚至直逼文学源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所不同的是它们的作者并非像文学的祖先们那样,以懵懂的目光认知世界,而是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人的存在。不过在所谓“快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语言的澄明性上升而遮蔽性下降,作者代替读者进行文学性思考,将作品所反映的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
5、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信息时代来临,网络充当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网络文学也是当代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面对争论和质疑,网络文学也亟待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努力呈现出新的面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网络文学”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载体形式上,“网络文学”由以“书”为载体转为以网络为载体,传播方式由静态转为动态。 B在文本形式上,“网络文学”的叙述以对话为主,段落容量短小,甚至每一句话都成为一段。C在语言形式上,“网络文学”吸收和运用新的语言形式,大量运用日常生活用语和网络语言。D在意义表达上,“网络文学”的某些类型如神魔、仙侠、玄幻等类型化作品,直逼文学的源头。2关
6、于网络文学的影响,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是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它的出现淘汰了书的存在,体现了文学最典型的“当代性”。B网络文学影响着当代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的作品用短小精悍的对话和叙述逐步代替大段的描写或抒情。C网络文学所用的语言已经完全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对话部分基本上是日常口语的翻版,这使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特色。D网络文学将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读者不需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网络文学成了这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学始终在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中摇摆前进,但文学的内容是“常量”,文学的形
7、式是“变量”,文学的变化多是形式上的变化。B网络文学用光电幻境取代了文字的黑白意境,传播方式化静为动,因此读者从冗长的文本中得以解脱,以轻松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C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进行着新的探索,一些作者用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着人的存在。D网络文学虽为当代文学注入了新力量,成为了当代文学的组成部分,但也面临着争论和质疑,存在着亟待进行调整与变革的地方。考点:论述类答案:1D 2B 3B试题解析:1. D“直逼文学的源头”错。原文表述是“它们的创作甚至直逼文学源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选项表述范围扩大。2. A“淘汰了书的存在”错误。网络文学颠覆了文学要以“
8、书”的形式存在的历史,但不会淘汰书的存在。C“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特色”表述错误。原文表述是“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现实主义特色”“现实元素”这不是一个概念。D偷换概念。“网络文学成了这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错误,应该是“网络充当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3. B“因此”属于强加因果。“读者从冗长的文本中得以解脱,以轻松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的原因是网络文学叙述以对话为主,段落容量短小,甚至以句号分段,每一句话都成为一段的表达形式。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
9、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有奸民言
10、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日:“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注】鞫:
11、审问。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B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C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D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C古代人尊崇右,
12、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D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他批评翰林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B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他入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C李朴傲视当朝权贵。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D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
13、子祭酒、秘书监等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5分)(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5分)考点:论述类答案:4D 5C 6D 7(1)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白若,没有害怕的神色。(“忌者”、“危言”、“动”各1分,句子大意2分)(2)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除”、“趣”、“卒”各1分,句子大意2分)试题解析:4D(原文标点:“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
14、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5C(关于左、右地位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的地位有变化)6D(“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错。国子祭酒,因病没上任。高宗即位授他秘书监,未到就去世了)7(1)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白若,没有害怕的神色。(“忌者”、“危言”、“动”各1分,句子大意2分)(2)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除”、“趣”、“卒”各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李朴,字先之,虔州兴国人。考取绍圣元年进士,调任西京国
15、子监教授,程颐特别器重赞许他。调任虔州教授。因曾经说隆祐太后不该废处瑶华宫一事,朝廷下诏审问他。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随即追回官衔,勒令停职,遇上赦免,排挤他,安排任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己说待罪四十六天,听不到皇帝的声音,对李朴说:“某事难道有利于国家吗?某事难道有利于人民吗?”李朴说:“承旨知道却不说,没有你父亲的风范。”右司谏陈罐推荐李朴,有旨召他答对,李朴首先说:“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开始出现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来就各执己见,互相排挤攻击,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又说:“
16、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希望下诏不要拘泥于王氏,就会英才辈出了。”蔡京讨厌李朴的耿直,其他宰相三次拟定授官,都扣压不下发,重新任命他为虔州教授。(蔡京)又让谏官弹劾李朴是元祐学派,不该任教导儒生的职务,将他罢免任肇庆府四会令。有奸民说县东产金宝,破坏田地,发掘墓地李朴到后,请求停止这件事。改任承事郎,临江军清江县知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时就听说了他的名字,等到登位后,授任李朴著作郎,半年内共升迁五次直到国子祭酒,因病不能上任。高宗登位,授予秘书监,召他速来,未到就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李朴从担任小官开始,天下人尊重他的名望。
17、蔡京想要强行招致他,让(李朴)知道(蔡京)厚待他的意思,答应让他做侍从,李朴极力拒绝不见,蔡京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然而最终没有加害他。中书侍郎冯熙载想邂逅李朴,李朴笑道:“不能见蔡京,怎能邂逅冯熙载呢?”做官所到之处有声望。在广南,阻止帅臣孙埃以空文为皇帝效力,不如调拨常赋资助边疆。反对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的计策,消除了边境的祸患,人们称赞他的智谋。李朴曾自己写墓志铭说:“以天下为心,以道学为本体,以时势为实用,这样就可以了。”大概是对他生平的叙述。有章贡集二十卷在世上流传。(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晚 望清郑 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
18、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8这首诗字面平易,却有锤炼之功。颔联哪两个字以浅入深,以俗为雅,用得很别特?请简要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6分)9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5分)考点:诗答案:8 “收”、“出”。鸟儿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9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恬静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景衬悲情”的手法(或“对比”、“衬托”、“对照”),表现自然界美好与现实生活贫困的不协调,抒发满腔悲愤
19、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意思对即可)试题解析:8.“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中,“收”、“出”两字很平易,但两个字用在这句诗中却很精彩。碧云将鸟儿收进自己的怀抱,翠绿的稻草把行人送出了田间。把云和稻草当作人来写,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田间的美景。9. 山水交映,一派悠然春色。鸟儿将飞翔的影子隐没于万里碧空之中,农人在田间穿行劳作。水因为山而显得澄碧静美,而雨后的青山更是显出一副清润动人的模样。可是你看那些破旧的房舍,你看那些憔悴的人们。他们终日辛劳,却仍生活在这样的困苦之中。在这样的山水春色之中,诗人饱含深情,感受着春色美景与清贫农家给他心灵造成的强烈的对比碰撞。诗人用美好的词句写尽
20、田园春色,结尾却显得异常沉重。在这里,山水田园之美的赞赏与对民生疾苦的感叹交织在一起。(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琵琶行中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两句: , 。(2)劝学中,君子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名句是: , 。考点:诗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试题解析:名句默写要求学生对古代名篇进行理解记忆。本题涉及的琵琶行劝学等文篇幅较长,记忆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反复记忆。并
21、且在回答问题时要准确书写,不能出现错字。本题要特别关注“东船西舫、知明、突兀”等。乙选考题 请从第三、四两答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消逝的钟声史铁生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世界将在那儿陷落、消失因为太阳从那儿爬上来的时候,它的背后好像什么也没有。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
22、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什么呀,奶奶?”“啊,骆驼。”“干吗呢,它们?”“驮煤。”“驮到哪儿去呀?”“驮进城里。”驼铃一路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地响,骆驼的大脚趟起尘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头骆驼不紧不慢招摇过市,行人和车马都给它们让路。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问:“那儿是哪儿?”奶奶说:“再往北就出城啦。”“出城了是哪儿呀?”“是城外。”“城外什么样儿?”“行了,别问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
23、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
24、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唯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像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
25、,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它在哪儿呀,奶奶?”“什么,你说什么?”“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来
26、为什么再也没去过。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它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
27、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1)下列对散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第段写“我”与奶奶的对话不仅真实地再现当年我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渴望,也更加形象地突出了“我”幼年时的顽皮与固执。B文章开头用“张望”“一直猜想”等词,形象地写出年幼的“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也为下文写自己到了外面世界目不暇接的情形作了铺垫。C第段画线句子属于景物描写,通过“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等语句,突出了钟声的洪亮。D“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奶奶的这句话侧面印证了幼时的“我
28、”听到琴声痴迷的情态。E本文借“我”听到钟声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更借这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书写自己对“故乡”的理解。(2)本文题目为“消逝的钟声”,但作者为何要详写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请结合文章,简要简析。(6分)(3)根据文章,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在第段中作者写道:“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请简要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文章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3分)(4)作者在文章结尾写出了自己对“故乡”新的理解,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考点:文学类答案:(1)E(2
29、)详写童年生活,交代出听到钟声的过程,突出幼时聆听“晚祈的钟声”受到震撼;为后文抒写自己在异地听到钟声的独特感受作铺垫,更真切地表现“我”对“童年”独有的感受;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内涵独有的理解。(3)“吹透”“钻进”两个词语将听到的琴声和歌声幻化为触觉的风,形象地写出了幼时的“我”听到琴声和歌声后灵魂受到的震动。既写出了“我”不能再听到让“我”心灵震撼的钟声的遗憾,呼应了标题“消逝的钟声”,为下文抒写自己在异地听到钟声的感受作铺垫。(4)参考示例:认同作者的观点。文中作者对故乡的理解是与自己童年生活的记忆密切相关的,童年的“晚祈的钟声”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这是
30、他童年中重要的心灵印记,是与故乡的记忆一起收藏的。当久逝的钟声在异地突然响起,童年的生活印记一下就涌现脑海,从而产生了对童年、故乡的怀念,进而产生了一种对故乡含义的新理解。试题解析:(1)A项“顽皮与固执”评价不准。C项中的“洪亮”显然与文中的“沉稳”“悠扬”相矛盾。D项“侧面印证”判断不准,这里属于直接表现。(2)题目为“消逝的钟声”,但作者却详写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是有内容、主旨、情节等方面考虑的。内容上,钟声带来的震撼是童年时的感受,钟声可以把作者带回童年,带回故乡。主旨上,通过钟声,作者理解了故乡的真正内涵,“故乡是超越时空限制的自由、宁静的心情;故乡是人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家园。”童年生
31、活的回忆和下文自己到异地听到钟声相照应。(3)“吹透”“钻进”两个动词,施动者是“风”,而这股风不是真正的自然风,而是作者的感受,是作者在儿时听到琴声和歌声时的感受。用这样两个动词,形象的突出当时作者受到的灵魂的震撼。一段文字的作用无非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本段表达了什么内容,和题目有没有联系,与下文是否存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关联,对主题有什么影响,对读者的感受有没有帮助等。“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表达了钟声消逝给作者带来的失落的内容,照应题目“消逝的钟声”,引出下文又一次听到钟声的异样感受,找到故乡的感觉。为作者深刻理解“故乡”的内涵做铺垫。(4)这道题既是解说重要的句
32、子概念,也是考查探究能力。首先要明确观点,对作者的观点,是认可还是不认可。一般而言,应该从认可的角度回答问题。本文中的“故乡”在这里显然超越了纯粹的空间概念,扩大化了,虚拟化了,成为精神领域的特殊名词。分析问题可以结合文章主旨,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围绕“听到钟声”的几次感受,抒发了一种宁静、自由的人生体验,并得出了“人的故乡是超越时空限制的自由、宁静的心情;故乡是人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家园”这一新的理解。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张纯如:她用生命点亮历史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
33、个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纯如之名出自论语:“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张纯如1989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
34、钱学森广受好评。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
35、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说,1995年7月,张纯如
36、在南京待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
37、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丈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在完成南京暴行时,纯如有一个心愿,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其他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使他们都能尽早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毕竟,这些来自过去的声音正在逐年减少并终将全部消失。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够唤起日本的良知,接受对这桩事件应负的责任”。年仅36岁的纯如离开了,她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她的墓碑上写有这样的话:“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学家,人权斗士。”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
38、相的勇气。他曾对记者说: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文章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许多人不能理解张纯如这样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B引用一些友人对张纯如的回忆,可以使张纯如的形象更加真实,从侧面客观真实地体现了张纯如的精神面貌。C张纯如自杀的原因是她在收集图片资料的过程中,对人类在战争中表现的残暴人性的绝望和抑郁让她不能自拔,而且外界的压力使她整
39、日处于惊恐不安之中。D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了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并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的拉贝日记,这本日记成为历史的见证。 E全文重点记叙了张纯如写作南京暴行的经过,真实感人。语言在叙事中充满抒情的张力,使文章的更有感染力和可读性。(2)张纯如是位出色的作家,她写作南京暴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3)张纯如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6分)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恐怖主义和其他暴行仍然存在,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过去沉重不堪的杀戮和侵略的历史?请结合本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考点:实用类答案:(1)E(2) 作为一名南京大
40、屠杀的幸存华裔后代,幼年深受父母的影响;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录的稀少,西方人对南京大屠杀的不了解让她震惊;还原历史的真相,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理解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揭露战争的罪恶,唤起人民热爱和平的决心 (3)求真务实。收集了各种版本的原始材料,查阅审判记录稿,书信联系老兵,寻找最原始最真实的证据。严谨认真。亲自核对事实,把她听不大懂的幸存者的方言全录下来了,打破砂锅问到底,认真到偏执的地步。勤奋努力。在南京时,不顾气候不适,每天带病工作10小时以上。淡泊名利。放弃赚钱和事业,为历史的真相写作。勇敢执着。勇敢地追求历史真相,执着写作,揭露法西斯罪行。(4)观点一:勇敢
41、面对并寻求历史的真相,用实际行动谴责战争,呼唤和平。张纯如执着追求历史的真实,还原历史的真相。付出实际行动,努力让人们相信历史的真相。张纯如收集原始材料,多方奔走,写成南京暴行一书,呼唤人们记住历史,为真理而战,为和平而战。以史为鉴,在现实中我们也要像张纯如一样,勇于反对各种暴行,坚决抵制一切宣扬暴行的活动,并且付诸行动,维护和平。观点二:那些杀戮者和侵略者要勇于反思改错,不要企图掩盖历史的真相,篡改历史。要用实际行动向过去诚恳道歉,坚守人性的良知。正视历史,不要掩盖战争的罪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罪恶,淡化历史。为历史负责,对过去的杀戮行为做出最真诚的反省。用实际行动扼杀暴力
42、行为的萌芽。坚守良知,当今世界和平是人之所盼,是大势所趋。有道德有良知的人,不会拥护邪恶狭隘的杀戮。试题解析:(1)A项“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说法不符合文意。文本表述为“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可见是那个物质社会逼年轻人奋斗赚钱。C项“张纯如自杀的原因”文章当中并没有提及。D项“张纯如发现了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并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的拉贝日记”不符合文本表达。“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
43、”,可见拉贝日记是在“今天”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的。(2)她写作南京暴行的原因主要是“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还有就是童年时父母的影响,她认为“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3)张纯如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有严谨执着,求真务实。“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
44、了”;从这些介绍中可以总结的出。(4)“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过去沉重不堪的杀戮和侵略的历史”,面对这样的问题,张纯如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并寻求历史的真相,用实际行动谴责战争,呼唤和平。靠自己的努力付出,还原历史的真相。为此她收集原始材料,多方奔走, 写成南京暴行一书,呼唤人们记住历史,为真理而战,为和平而战。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学生也要以维护和平为己任,勇于反对暴行,坚守良知。第卷 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西汉诸侯国南越国第二任君主赵昧的陵墓堪称史上防盗最好的帝王陵,盗墓贼只能 。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感到不满的是,在美
45、上市的中资公司爆出会计丑闻时,因为中国法律问题,美国有关部门对中资公司的监管 。 移动宣布,4G用户数已突破1亿户,联通和电信 。 A望洋兴叹 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B望洋兴叹 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C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望洋兴叹 D鞭长莫及 望洋兴叹 望尘莫及考点:词语(包括熟语)答案:A试题解析:“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鞭长莫及”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第一句形容盗墓贼面对防盗很好的帝王陵无可奈何。第二句形容美国相关部门不能监管中资公司。第三句形容
46、联通和电信远远比不上移动。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3分)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 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底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C琼瑶对制片人于正宫3抄袭梅花烙一事提起诉讼后,于正新戏逃不开质疑的眼睛。对新戏的故事情节涉嫌抄袭,于正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D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考点:词语(包括熟语)答案:C试题解析:A项“地坛书市是文化品牌”搭配不当。书市是一个地方。B项“
47、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句式杂糅。去掉“解决”。D项“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语序不当。应该是“在五年后,甚至两年以后”。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组是(3分) 人类并非像想象的那样脆弱,紧张的确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生活在战争期间的人,发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这是由于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精神紧张、生活积极、进取心强,所以长期充满活力,抗病能力也随之增强。 A适度的紧张还可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 B适度的紧张还可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 C因为人体免疫系统由于适度的紧张处于戒备状态,所以疾病难以发生扩展 D疾病
48、难以发生扩展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由于适度的紧张而处于戒备状态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答案:B试题解析:承接上文,人类没有那么脆弱,紧张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可见补写部分的主语应该是“适度紧张”,排除CD两项。“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疾病难以发生扩展”之间,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结果,位置不能调换,因此可以确定选B。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 。诸如
49、“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考点:语言表达答案: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 他不仅爱好美食 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试题解析:这段文字介绍的是苏轼作为文人爱好美食的情况。第一空,由后文文人爱好做饭失身份可知补写的内容应该是爱好做饭的文人不多。第二空,苏轼不在乎身份,不但爱美食,而且爱下厨房亲自实践。第三空,后文列举了“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名菜,可知苏轼凭借自己的创意和实践做出了很多名菜。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不超过80字)(5分)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
50、百怪: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矛盾。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请提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1)(2)考点:语言表达答案:(1)沟通。因为不了解而误解,误解而心生间隙。沟通可以让彼此增进了解,消除误解。(2)约定。室友共同制定寝室公约,比如有关作息时间、卫生值日等方面的规定。试题解析:关于寝室里的矛盾,可以给出的建议主要是沟通,尽量不要激化矛盾,通过沟通可以让彼此之间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另外,如果靠劝说不能达到目的,还可以靠制定规定来约束所有成员。甚至出台大家都认可的
51、惩罚措施。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材料作文答案:略试题解析:材料中于丹教授和易中天教授的观点体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因此从于丹教授的观点“我们要勇攀人生的高峰”立意可以有勇攀高峰,志存高远;要有奋勇争先的豪迈气概;争强好胜,永不服输;勇立潮头,做社会的变革者;成功属于不屈不挠者等。从易中天教授的观点“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立意有做任何事情都重在参与;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力所能及无遗憾;量力而行,尽力就可;享受过程,别有洞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