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7.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873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7.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7.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7.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7.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7.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7.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7.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7.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7.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7.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7.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7.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7.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文题解读】“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语出韩非子说林上,说的是子圉向宋国的宰相引见孔子,结果子圉和宋国的宰相都因害怕孔子得到重用,而没有向国君引见孔子的故事。韩非子借这个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不是公义,而是对私利的算计。韩非子就是这样,善于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蕴含在自己所营造的故事中,让人们去体味。人性有其弱点,但往往为纷繁世象所掩盖,韩非子凭借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寥寥数语,便一针见血,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与警醒。善于运用大量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是韩非子文章的一大特色。这些寓言故事,有时使人捧腹,有时

2、使人惊竦,有时使人面红耳赤,有时使人哭笑不得,但都透露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目标锁定】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2理解文中所体现的韩非子的思想,并思考其现实意义。3体会韩非子故事的特色。【目标达成】一、语基梳理1字音字形圉()寐()簋()菽() 藿() 屦()跣() 蠋() 嘬()诰() 旄() 箸()缟() 轸() 贲()吠() 彘() 讼()2通假举要鳣似蛇:_而亡其富之涯乎:_衣缁衣而反:_曩者使女狗白而往:_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_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_子虽工自树于王:_假人于越而救溺子:_越人被发:_富有涯乎:_(2)一

3、词多义亡相假身(3)词类活用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_则毋生杨矣:_其恶者贵,美者贱:_美者自美恶者自恶:_吾不知其美也:_天雨:_(4)古今异义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古义:_今义:_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古义:_今义:_必善事左右古义:_今义:_4常见虚词其因5特殊句式(1)_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彝酒”者,常酒也。曾从子,善相剑者也。臣相剑者也。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2)_焉往而不美。讼者奚说。若又奚患。(3)_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假人于越而救溺子。失火而取水于海。游于不用之国。(4)

4、_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陈轸贵于魏王。6文笔精华(1)_,语以泄败。(2)道私者乱,_。(3)_,虚而无用。二、文本探究1选文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共14个寓言故事,从不同的方面将韩非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曲折地反映出来。宋太宰最终没有举荐孔子的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伍子胥凭机智,顷刻间使自己摆脱危险的境地,让人们懂得什么叫“急中生智”;庆封的族人寥寥数语,告诉庆封及世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绍绩昧借醉酒丢皮袄琐事,传达出对酗酒帝王的响亮警示;梨锄的比喻形象生动,让我们懂得了“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卫出公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能为利益所迷惑,看人要

5、冷静,理智,要以“义”为标准;箕子的“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让我们懂得要防微杜渐;鲁人夫妇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惠子的言论,表明“人和”至关重要,也让我们知道处世的艰难;杨子的感叹道出了有才德而不以其自居多么重要;“渔民持鳣,妇人拾蚕”的故事,说明了对利益的追逐可以改变人的本性;杨布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学会设身处地考虑问题;管仲告诫我们要知足常乐;“三虱食彘”的故事,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集体利益就没有个人利益,要以集体利益为重。2句段赏析(1)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

6、;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赏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必须找到合适的地方,如果找错了地方,专长就会变成短处。(2)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赏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当别人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脑子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3)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赏析韩非在其著述中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智者的形象。口齿伶俐,才智敏捷,善于随机应

7、变,是这些智者共同的特征。伍子胥为边候所缚,急中生智,巧言以对,从而使自己获释。智者在危险之中总是能够化险为夷,凭借的是其对社会的洞察,是其对人心的准确把握。边候捉住伍子胥原本可以得到奖赏,可是听了伍子胥的话后由于畏罪、惧死又不得不放了他。在此,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智者的智慧,还有人性之中普遍存在的趋利避害的弱点。这或许才是韩非子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故事真谛。3精读深思(1)“三虱食彘”的故事有何深刻含义和现实意义?答:_(2)韩非子的故事有何特色?韩非子中的故事用来说理,其主要手法是什么?答:_三、文白对译1.(韩非子说林上)2.(韩非子说林下)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

8、加点字的注音、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桀以醉亡(失去)天下,而康诰曰“毋彝(y,常常)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身体)。B子虽工(擅长)自树于王,而欲去(除去)子者众,子必危矣。C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y,穿着)缁衣而反(通“返”,回家)。其狗不知而吠(fi,叫)之。D于是乃相与聚嘬(zu,吮吸、叮咬)其母而食之。彘臞(q,害怕),人乃弗杀。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其恶者贵贵:尊贵B匹夫失其身 身:自身C今我已亡之矣 亡:死亡D子虽工自树于王 工:擅长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C. D.

9、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陈轸贵于魏王其恶者贵,美者贱利之所在,皆为贲、诸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则毋生杨矣B子岂能毋怪哉C行贤而去自贤之心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6名句填空。失火而取水于海,_,_,_。二、阅读与鉴赏(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5分)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天下,而康诰曰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锄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

10、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曾从子,善相剑者也。卫君怨吴王。曾从子曰:“吴王好剑。臣相剑者也。臣请为吴王相剑,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卫君曰:“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吴强而富,卫弱而贫。子必往,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乃逐之。(韩非子说林上)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亡:丢失B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假:假如C卫君怨吴王 怨:怨恨D臣请为吴王相剑 相:鉴别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假人于越而救溺子吴强而富子之为是也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

11、A和相同,和不同B和相同,和相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不同9下列关于文段的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绍绩昧故意醉酒亡裘,是为了对经常饮酒的宋君进行讽谏,告诫他不要因此亡国。B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是为了将来鲁国有难,能够得到晋国和楚国的帮助。C犁锄认为要真正使鲁国避免祸患,首先要同近邻齐国搞好关系,因此应让众公子宦于齐。D曾从子欲为卫君而行刺吴王,可是卫君认为他是为了“利”而行刺,因而不会成功,所以最终拒绝了他。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3分)译文:_(2)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3分)译文:_(二)阅读下

12、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6分)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三虱食彘,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韩非子说林下)11与例句中的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人不能自止于足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C爱

13、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曹操比于袁绍,名微而众寡1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若又奚患B焉往而不美C古之人不余欺也D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3分)译文:_(2)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其又奚患!(3分)译文:_14请简要概括“三虱食彘”的故事寓意。(4分)答:_三、表达与交流(16分)15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两段“名著导读推荐词”,在语法、逻辑、修辞、文学常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6分)论语推荐词它是散文的典范

14、,文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它用智慧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用教诲铸造了一柄柄坚利的斧;于是,千百年来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总是起着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作用。(1)“_”改为“_”(2)“_”改为“_”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它是西方文学史上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小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性、曲折动人的情节、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3)“_”改为“_”(4)“_”改为“_”16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40字内)(5

15、分)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答:_17日常生活中常见以“人体部分”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的情趣。请参照下面提供的示例,再仿写一个句子(不能用“眉睫”)。(5分)示例:期末考试已经迫在“眉睫”。句中的“眉睫”,取眉毛和睫毛距离眼睛极近之义,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极紧急的关头。答:_第2课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答案语基梳理1ymiushhujxinzhzu

16、omozhozhnbnfizhsn2“鳣”通“鳝”,黄鳝“亡”通“忘”,忘记“反”通“返”,回来“女”通“汝”,你3(1)xin,介绍、引见小擅长、善于借通“披”,披散水边(2)逃亡,逃跑/出外,不在/失去,丢失/死亡/灭亡/消亡/通“忘”,忘记察看/辅助/外貌借/借助/吸收/临时的,代理的躯体/自己/亲自,亲身(3)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得人敬重、被人看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以为恶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漂亮的地方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4)古义:出逃。今义:因故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古义:因,趁机;为,替。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身边的人。今义:

17、左边和右边。4代词,他的/他/自己/这,那/其中的/副词,表推测,估计、大概/表希望,应当、还是/表反问,难道/表强调,不译根据,按照/趁机/依靠5(1)判断句(2)宾语前置句(3)介宾短语后置句(4)被动句6(1)事以密成(2)道法者治(3)华而不实精读深思(1)“三虱”的愚蠢之处在于,它们只从个人利益出发,鼠目寸光,为争“肥饶之地”而互相争斗,没有看到它们的个人利益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一味作毫无意义的争执,很可能因“腊之至”而全被烧死。如果想每人都享得美味而且保全自身,必须先保住它们赖以生存的母体。“三虱食彘”的寓言,其实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人们往往也像这三个愚蠢的虱子一样,为了一点

18、蝇头小利而互相倾轧、尔虞我诈,不去共同维护集体利益。而集体利益不存在,哪有个人利益可言!大到一个国家、民族、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大自然都是同样的道理。(2)韩非子的故事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故事常常取材于现实生活或者历史传说,含着对社会人生深刻、冷峻的认识,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笔独特的财富。善于利用比喻说理。如犁锄简洁清晰的救人救火的比喻,把鲁国身处列国间的当务之急说得明明白白。杨布跟狗生气,狗跟杨布生气,其道理是一样的。绩效评估1BA项“身”,性命;C项“衣”,应读“y”;D项“臞”,同“癯”,消瘦。2DA项中“贵”应为动词,当“受尊重”讲;B项中“身”应作“性命”讲;C项中“

19、亡”应当“丢失”讲。3BA项于是,就/趁机;B项均为“因为”;C项动词,到/代词,他(孔子);D项动词,变成/介词,为了。4A均为被动句;均为省略句,且都是省略了主语。5AA项中“生”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活下来”;B项中“怪”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感到奇怪”之意;C项中“贤”也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认为有才德”之意;D项中“美”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认为美丽”的意思。6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7B假:借。8D而:表目的关系,不译;表并列。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这一套。9BA项“故意醉酒亡裘”错,C项“因此应让众公子宦于齐”错,D项“因而不会成功”

20、错。10(1)绍绩昧因喝醉酒睡觉而丢失了他自己的皮衣。(2)你做这件事,不是因为义,而是为了利。11AA项与例句相同,介词,到;B项介词,从;C项对于;D项和。12DD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句。13(1)人如果不能停于知足,而贪财至亡,那么灭亡就是他富裕的边际了。(2)你们不担忧腊祭到来时点燃茅草烤猪的燥热,你们还担忧什么!14不要因为争夺眼前的小利,而忘掉了维护共同的根本利益。15(1)“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改为“开启了一道道尘封的门”。(2)“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改为“在构建汉民族文化”或“总是起着无可替代”改为“起着无可替代”。(3)“戏剧和小说”改为“戏剧和诗歌”或“戏剧”

21、。(4)“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改为“体现了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16(示例)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解析从四则材料中,依次概括出某市是历史文化名城、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四个特点,然后再以“某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句子主干,把其他的特点作为定语添加进去,就组成一个完整的单句。17示例:(1)儿子是妈妈的“心肝”。句中的“心肝”,取心肝是身体极重要的器官之义,比喻儿子是妈妈最亲近、最疼爱的人。(2)高考复习到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句中的“眉目”,取眉目下人体头部最上面之义,喻指事情开始有头绪了。(3)刘备视孔明为“股肱”之臣,军国大计悉由其出。句中的“股肱”,取股肱为人体四肢重要部位之义,喻指孔明是刘备身边重要的辅助者。(4)凭着他高明的“手腕”,终于平息了这场股市风波。句中的“手腕”,取手腕是人体关节中极灵活的部位之义,喻其手段、本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