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级高二上学期学情检测地理试题 202010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第II卷综合题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I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位于南澳岛的自然之门建筑,是我国建成的第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图甲为自然之门建筑景观图,圆球中心有一个圆孔与地台的玻璃圆孔垂直对应。正午太阳光线穿过圆孔投射下的日影,与玻璃圆孔的
2、相对位置每天都发生变化,成为南澳的新景点。图乙为某日日影与玻璃圆孔相对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当正午日影与地台的玻璃圆孔完全重合时,日期大致是A. 3月21日B. 6月22日C. 9月23日D. 12月22日2. 正午日影如图2所示的情况,一年中会出现A. 一次B. 两次C. 三次D. 四次【答案】1. B 2. B【解析】【1题详解】自然之门建筑位于北回归线,圆球中心有一个圆孔与地台的玻璃圆孔垂直对应,当正午日影与地台的玻璃圆孔完全重合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日期大致是6月22日。故选B。【2题详解】正午日影如图乙所示的情况时,正午日影与地台的玻璃圆孔不完全重合。太阳接近直射北回归
3、线一年中会出现一次,正午日影与地台的玻璃圆孔在同一位置不完全重合一年中会出现两次,这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时间差相同)。故选B。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从天体运动位置看,此时“超级月亮”( )A. 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B. 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C. 地月系位于远日点附近D. 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4. 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3. B 4. A【解析】【3题详解】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其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地球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超级月亮”比平常看起来更大
4、、更亮,说明此时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A错误,B正确;地月系位于近日点或远日点对于“超级月亮”没有影响,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4月8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夜,由此可排除BC选项;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22时,所以150E为0时,且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大致与A图对应,D图错误。综上分析,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A图,故选A。通过参加国际性的交流活动,居住在中国西安(34N、108E)的小明、居住在印度班加罗尔(13N、77E)的杰克和居住在新西兰惠灵顿(41S、174E)的珍妮成了好朋友,并时
5、常联络交流。他们都有相似的作息习惯,一般都是早晨6:30起床,晚上23:30睡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5. 若三人进行视频聊天下列北京时间最为可行的是( )A. 23:00B. 20:30C. 12:00D. 8:306. 2月2日至2月7日期间( )A. 印度班加罗尔昼长在逐渐变短B. 西安正午太阳高度在逐渐变大C. 新西兰惠灵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 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扩大【答案】5. C 6. B【解析】【5题详解】西安使用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班加罗尔使用东五区区时,惠灵顿使用东十二区区时。分别使用选项中所给的四个时间计算,若三人进行视频聊天,北京时间最合适为12:00,此时东五区为9
6、时,东十二区是16时,均符合当地作息时间,C正确。北京时间23时时,东十二区正值3时,A错误。北京时间20时30分时,东2区为0时30分,B错误。北京时间为8时30分时,东五区为五时三十分,D错误。故选C。【6题详解】2月2日至2月7日之间,太阳直射点正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班加罗尔位于北半球,昼渐长,A错误。西安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正逐渐变大,B正确。惠灵顿位于南半球,此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C错误。此时直射南半球,直射点北移,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缩小,D错误。故选B。2018年1月1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A890航班“火了”:该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旧金山(38N,120W),最后抵达目
7、的地的时间居然是2017年12月31日。下因为该航班详细信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UA890航班飞行的时间为()A. 18小时4分钟B. 13小时3分钟C. 7小时4分钟D. 10小时4分钟8. 网友对这趟航班进行了热议,你觉得最可信的是A. “这趟航班上的人赚了一天,谁说金钱买不到时间,这不是买到了吗?”B. “好想乘坐这趟航班,这样就可以一下子过两个新年了。”C. “欢迎乘坐该趟航班去感受时光倒流,如果过去的一天有遗憾的话,本航班可以给您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D. “如果再回上海一次,还能再过一个新年。”【答案】7. D 8. B【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及日期的判断【7题详解】本题考
8、查时间的计算。旧金山(西8区)域北京(东8区)相差16个小时,飞机起飞时上海(北京时间)为1月1日0:30,此时的旧金山(120W)时间为12月31日8:30,用抵达时间18:34减去8:30,得到飞行时间为10小时4分钟。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考察地方时。日期的变更不能“赚”到完整的一天(24小时),A错误;这趟航班可以使旅客两次经历1月1日的0:00,也就可以过两个新年了,故B正确;时光是不可能倒流的,只是在飞行途中由于穿越日界线而发生日期的变更,C错误;再回来一次,又一次穿越日界线,日期会增加一天,不可能再过一个新年,故D错误。故选B。下左图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
9、,右图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9. 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A. 北京B. 银川C. 杭州D. 海口10. 小区内各住宅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A. 夏至日8:0012:00B. 夏至日12:0016:00C. 冬至日8:0012:00D. 冬至日12:0016:00【答案】9. D 10. C【解析】【9题详解】右图表示二至日08:00和16:00的住宅楼日影,该住宅楼位于我国,所以总体而言,夏至日住宅楼的日影相对较短,且08:00太阳应位于当地的偏东侧,16:00应位于当地的偏西侧,由此可判断
10、,该地二至日08:00的楼影长于16:00的楼影(这里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表明北京时间12:00,当地尚未到达正午时刻,所以该地应位于120E西侧,排除AC;图中住宅楼西南侧日影应为夏至日08:00的楼房日影,表明夏至日08:00时刻(北京时间),太阳位于当地的东北侧,由此可知,当地正午时刻,太阳应位于当地上中天偏北侧天空,即是表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一般而言,夏至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日出东北,应早于当地时间6点日出,当地时间6点,太阳应位于当地地平面的正东方天空,之后太阳向东南侧天空移动,当地正午12点,太阳到达正南方天空,之后向西南方天空移动,下午18:00太
11、阳到达当地地平面正西方天空,18:00以后太阳逐渐从当地西北侧天空落下,08:00虽不是当地时间,但误差应不会太大,此时太阳尚在当地的东北侧天空,表明正午时刻太阳应位于当地正北方天空,由此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当然该题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直接选出D选项),B错,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该小区位于我国,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更小,楼影更长,休闲广场被遮挡的面积更大,排除AB;冬至日08:0012:00,太阳位于当地东南侧天空,图中休闲广场东南侧住宅楼更为密集,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较大,C正确;冬至日12:0016:00,太阳位于当地西南侧天空,图中休闲广场西南侧楼房间距相对较大,且错落
12、分布,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相对较小,D错。故选C。大年初一,某摄影爱好者在泉州(2452N,11837E)某高楼屋顶拍摄了郑成功像“马上日出”图片(左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1. 左图的拍摄地点可能位于右图中的A. 甲B. 乙C. 丙D. 丁12. 该爱好者打算次日前往太原(3752N,11232E),继续拍摄类似该题材的照片,已知太原当日昼长比泉州短44分钟,则其次日拍摄照片的时间较泉州约A. 早22分B. 晚22分C. 早46分D. 晚46分【答案】11. A 12. D【解析】试题分析:【11题详解】大年初一日出东南方向,从图中看拍摄者位于塑像的西北方,可知选项A正确。【12题详
13、解】当日昼长相差44分钟则日出晚22分钟,加之两地经度相差约6,再晚24分钟,因而选项D正确。【考点定位】太阳的日出日落的位置和时间计算11月27日,张老师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李老师当天发的一条消息,根据图片信息回答下列小题。13. 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李老师说的起飞时间为北京的地方时B. 再过25天左右,太阳就直射0了C. 该日北京的日落时间在晚上6时以前D. 北京有点冷只是因为白天时间太短14. 从北京飞往悉尼的飞机需要飞行11个小时,李老师到达悉尼(151E)时,当地时间为( )A. 11月27日12:45B. 11月28日12:45C. 11月27日12:4
14、9D. 11月28日12:49【答案】13. C 14. B【解析】【13题详解】我国日常生活所用时间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A正确;11月27日飞机从北京起飞,再过25天左右,大约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错误;该日为11月27日,北京昼短夜长,日落在18点以前(晚上6时以前),C正确;北京冬季冷是白昼时间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冬季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北京时间11月27日23:45起飞,11个小时后是11月28日10:45;悉尼当地采用的是悉尼所在东十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早2小时,依据“早加晚减”可计算为1
15、1月28日12:45。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第二小题易错选成D,解答时应注意悉尼当地采用的是悉尼时间(东时区的区时),而不是当地的地方时。下图是甲、乙、丙、丁四地6月22日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5. 甲、乙、丙、丁四地,纬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A. 甲、丙B. 乙、丙C. 丙、丁D. 乙、丁16. 当丁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 )A. 5时B. 12时C. 20时D. 22时【答案】15. A 16. B【解析】【15题详解】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由图可知,丙地昼夜等分,地处赤道地区,自转线速度最
16、大。乙地和丁地的昼长相等,且昼夜时间相反,即乙、丁两地纬度值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所以乙、丁两地自转的线速度相同。甲地出现极昼,纬度最高,自转线速度最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由图可知,丁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20时,即东八区区时为20时。国际标准时间为0时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早加晚减”,因此可以计算出世界标准时间为12时。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T1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图中阶地,形成最早的是A. T1B. T2C. T3D. T418. 图中阶
17、地,面积仍在扩大的是A. T1B. T2C. T3D. T419. 早期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最主要原因是A. 水运便利B. 气候湿润C. 军事防御D. 便于农耕【答案】17. D 18. A 19. D【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阶地相对高度最大的是T4阶地,因此可知图中阶地,形成最早的是T4阶地,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18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1,可知洪水期仍有大量洪积物在T1处大量沉积,该阶地是随着洪积物沉积的数量而增长的,因此可知图中阶地,面积仍在扩大的是T1,故A正确,可知BCD错误。【19题详解】早期人类对水运的利用量还比较少,早期人类遗址多出现
18、在河流阶地,最主要原因不是河流阶地处水运便利,故A错误;早期人类社会农耕活动比较重要,河流阶地处的沉积物厚度比较大,该处的土地比较肥沃且附近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河流阶地处便于人类进行农耕活动,因此可知早期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最主要原因是便于农耕,可知BC错误,故D正确。【点睛】河流阶地是由于河流下切侵蚀以及河流的沉积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下图示意甲、乙、丙、丁四地不同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图中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 甲-流水侵蚀而成B. 乙-风力沉积而成C. 丙-海浪沉积而成D. 丁-冰川侵蚀而成21. 丁地附近不会出现的地貌是A. 刃脊B. 角峰C. 冰斗D. 峡湾
19、【答案】20. D 21. D【解析】【20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为山前冲积平原,可知该地貌主要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故A错误;读图可知乙图中地貌为雅丹地貌,该地貌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故B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读图可知丙图中的地貌位于沿海地貌,该区域海浪侵蚀作用比较强烈,可知该地貌是由于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故C错误;读图可知丁图中为雪山,可知该区域具有大量的冰川,且该山体角峰众多,可知地貌是由冰川活动造成的,故D正确。【21题详解】读图可知丁地为雪山,该区域冰川的活动量比较大,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附近有刃脊、角峰以及冰斗等地貌,峡湾地貌出现在沿海地带的,因此可知峡湾地貌不可能出现在丁图
20、中的,故D项符合题意。【点睛】读图可知甲中的地貌为冲积扇,乙图中的地貌为雅丹地貌,丙图中地貌为海蚀地貌,丁图中为冰川侵蚀地貌。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远远望去,雄伟壮观,经长期内外力和独特气候环境演化而形成(下图示意其形成过程),是高原藏区独有的高寒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 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该处地壳运动的整体方向为( )A. 先上升再下降B. 先下降再上升C. 持续上升D. 持续下降23. 成景阶段峡谷和方山不同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 岩层厚度差异B. 沉积物质差异C. 地壳运动差异D. 外力侵蚀差异24. 该处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的
21、外力作用有( )流水侵蚀 冻蚀作用 雨水淋溶 冰川堆积A. B. C. D. 【答案】22. B 23. D 24. A【解析】【22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丹霞地貌的形成分为成岩、造山、成景三个阶段。成岩阶段红色碎屑堆积,堆积发生在低地,该时期(或之前)地壳下降;造山阶段地壳上升形成山地(高地);成景阶段主要为外力作用阶段。B正确。故选B。【23题详解】对比造山和成景阶段图示可知,成形峡谷处为发生断层,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方山处岩层虽有断裂但基本完整,相较不易被侵蚀。地表形态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但是该题设问针对成景阶段,主要为外力侵蚀的差异。D正确。故选D。【24题详解】结合信息“新龙
22、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可知,该处受到外力一是流水侵蚀二是温度变化引起的冻蚀作用。雨水淋溶是将表层土壤中盐分物质淋溶至下层;此处地貌以侵蚀为主,没有堆积作用。A正确。故选A。【点睛】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青石又名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一种沉积岩,从深山开采切割成板材后广泛应用于日常家装家具中,属于绿色产品,深受现代人喜爱。左图为青石装饰的围栏,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为三大类岩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5. 右图中代表青石的是A. 甲B. 乙C. 丙D.
23、 丁26. 青石广泛应用于日常家装家具的主要原因是A. 青石可用酸性清洁剂清洁,易打理B. 青石易雕琢,美观大方C. 青石内部结晶完整,纹理美观D. 青石地壳中储量少,名贵高雅【答案】25. D 26. B【解析】【分析】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岩石圈物质循环”。25题详解】据题中信息可知青石为沉积岩,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沉积物固结成岩即为沉积岩,丁是沉积岩,沉积物箭头指向沉积岩,甲代表的是喷出岩,乙代表的是侵入岩,丙代表变质岩。故D正确,ABC错误。【26题详解】石灰石易受酸性物质腐蚀,故A错误;石灰岩岩性均一,易于开采加工,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建筑材料,故B正确;其内部结晶不够完整,故C错误;石灰
24、岩矿产在每个地质时代都有,各个地质构造发展阶段都有分布,故D错误。【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判断方法,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而沉积岩,大多数先形成的是沉积物,然后在固结成岩,岩浆岩和沉积岩都可以形成变质岩。为了调查东南丘陵某地地质构造状况,地质工作者钻孔获得了该地某岩层顶部的埋藏深度数据,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和部分钻孔位置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 该地地貌是( )A. 背斜谷B. 向斜谷C. 背斜山D. 向斜山28. 能正确表示图中剖面线地形和钻孔探测岩层形态的是( )A. B. C. D. 【答案】27. B 28. C【解析】【27题详解】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谷地,排除C、D;海拔地
25、层埋深地层海拔,故沿MN线地层海拔中间低,两侧高,应为向斜,排除A,B正确。故选B。【28题详解】根据以上分析,沿MN线为向斜谷,图A中地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排除A;读图可知,钻孔探测地层的顶部海拔应为100多米,而图B中岩层顶部的海拔高度在400米左右,排除B;沿XY线,地表靠近X一侧低,Y一侧高,钻孔探测地层海拔Y一侧低,X一侧高,地表海拔和钻孔探测地层海拔高度正确,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岩石中保留了地质活动的各种线索,能帮助我们追溯地球的历史,下图示意世界自
26、然遗产-梵净山标志性景点“蘑菇石”,其岩层一层一层叠在一起。科学家对“蘑菇石”进行考察,发现其岩性为浅变质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 推测梵净山“蘑菇石”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可能是A. 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 岩浆侵入-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 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变质作用D.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变质作用-固结成岩30. 有专家认为梵净山“蘑菇石”在未来会坍塌,造成其塌的外力因素可能有地震 水 风 冰川A. B. C. D. 【答案】29. A 30. B【解析】【29题详解】据材料可知,“蘑菇石”由层状变质岩堆叠而成,而层状堆积变质岩来源于沉积岩经变质
27、作用形成。沉积岩石是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处一般地势较低,经地壳抬升出落地表,后经风化侵蚀,形成“蘑菇石”。故A正确,B、C、D错误。【30题详解】地震属内力作用的表现,因此排除与有关的选项,故B正确。梵净山位于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冰川,流水作用明显,同时“蘑菇石”明显高出周边地区,风力作用也强,正确,所以选B。【点睛】“其岩性为浅变质岩”是第一小题解答的关键;第二小题容易,“外力因素”是解答的关键,易采用排除法。第II卷本卷共4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9年6月22日小明前往澳大利亚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游学。左图
28、为小明出发当日某半球光照图,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1)游学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_点与_点之间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趋势是_;(2)游学期间,澳大利亚昼夜长短状况是_,变化规律是_,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趋势是_。(3)根据某半球光照图判断,弧线AB是_ (晨/昏)线;与B地地方时相同的点是_;此时北京时间是_。【答案】 (1). 甲 (2). 乙 (3). 先逐渐变慢,7月初达到最慢,再逐渐变快(先慢后快) (4). 昼短夜长 (5). 昼渐长,夜渐短 (6). 逐渐增大 (7). 晨 (8). E、F (9). 11时【解析】【分析】本题以光照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光照图的
29、判读以及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由材料信息读图可知小明期间为6月22以后到7月,可知此时地球处于夏至日和秋分日期间的位置的。读图可知甲为夏至日时地球的位置,乙为秋分日时地球的位置,丙未冬至日时地球的位置,丁为春分日地球的位置,可知游学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甲点与乙点之间的,可知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是先变慢后变快的,即7月初达到最慢,过了7月初地球的公转速度又逐渐变快。(2)由本题组第1题的解析可知游学期间为夏至日至春分日期间,此时澳大利亚正处于冬半年,其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且是昼渐长的,夜是渐短的;游学期间太阳直射点正是逐渐向南
30、半球移动的,此时澳大利亚的正午太阳高度是逐渐变大的。(3)由光照图中的地球的自转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弧线AB是晨线;读图可知BFE三者是处于同一条经线上的,可知FE与B点的地方时是相同的。读图可知G所在的经线为135E,读图可知G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可知G的地方时为12:00,即135E的地方时为12:00,可知北京时间比135E的地方时间慢了一个小时,经计算可知图示时期北京时间为11时。【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分白昼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平分黑夜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00。32. 读经纬网图中OP为完整的晨线,黄赤交角取23.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
31、标是_,b点的区时是_。(2)下列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图甲一致有_。A. B. C. D.(3)用折线在图乙中画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答案】(1)(23.5N,120E);3时(2)AD(3)【解析】【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及经纬线的相关知识,较容易。【详解】(1)OP是晨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日期是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23.5N纬线。图中经度越向东度数越大,为东经度;晨线与赤道相交地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间为6点,即30E是6点;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因此直射点所在经线应位于30E 以东90,即120E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32、23.5N,120E) b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5W,时间比30E晚3小时,依据“早加晚减”可求得为3时。(2)OP是晨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图A为北半球俯视图,北极圈内出现极昼,A正确;图B晨昏线过极点,全球昼夜等长,B错误;图C北极圈内出现极夜,C错误;图D北极圈内出现极昼,D正确。故选AD。(3)做图时注意关键点即可: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等于66.5;23.5N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等于90;90N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23.5。正午高度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 | (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 + 值;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在同一半球取“+” 与所求点不在同一半球取“- ” )
33、33. 甲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乙图为该河流某处干流河谷横剖面形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图所示剖面最可能位于甲图中A、C处的哪一处?请说明判断依据。(2)指出甲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3)古代人在M附近河段河岸建设聚落,最可能选择南岸还是北岸?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C;沉积作用较强,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且河床中有较厚的泥沙沉积层,说明河流沉积作用较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2)P处地貌为冲积扇。形成过程为: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
34、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3)南岸。南岸为凸岸,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以及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成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读图分析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C位于河流下游地区,乙图中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且河床中有较厚的泥沙沉积层,说明河流沉积作用较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所以该剖面图最有可能位于甲图中的C处。(2)根据P地地貌景观可知,该处地貌为冲积扇。河流上游山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洪水期水流速度快,侵蚀能
35、力强,河流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从而形成扇状堆积地貌。(3)该题需要注意甲图中的方向指示标。根据甲图中的方向指示标可知,该河流的南岸为凸岸,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最有利于古代聚落的形成。34.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与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甲处地貌形态的形成原因。(2)说明图中乙处河流的形成原因。(3)指出该区域地貌形态形成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并说明理由。【答案】(1)甲处为向斜构造,槽部受
36、到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2)乙处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较破碎而易被侵蚀成谷地,集水而成河流。(3)图中有岩层分布,岩层的形成首先要经过沉积作用;图中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说明其在形成后,经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地壳运动);图中地貌表现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说明岩层在弯曲变形后又受到了外力的侵蚀作用。【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相关知识,理解并掌握背向斜的判定方法及对地形得塑造是本题解答的关键。【详解】(1)图中甲处等高线凸向海拔较低处,依据“凸低为高(脊)”原则可判定甲处的地形为山脊;结合图例、可判定剖面图中水平方向上甲处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因而甲
37、处地貌应是向斜成山。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2)图中乙处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依据“凸高为低(谷)”原则可判定甲处的地形为山谷。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平方向上乙处岩层中间老两侧新(或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形成谷地,谷地易于集水,进而形成河流。(3)该区域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是:图中岩层具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由沉积作用形成不同的岩层;岩层发生弯曲形变,应是沉积岩形成后岩层受到挤压作用形成褶皱构造;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应形成山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应成谷地,但图中地貌表现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说明岩层在弯曲变形后又受到了外力的侵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