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769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临汾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B. 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C. 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D.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主要由C、H、O、N元素组成;核酸分DNA和RNA,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RNA分子的碱基有A、G、C、U四种,由C、H、O、N、P元素组成;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详解】核酸的组成

2、元素是C、H、O、N、P,而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故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A错误;核酸包括DNA和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而这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蛋白质的分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而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解不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C错误;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但是不会破坏肽键,且核酸分子中不含肽键,D错误。2.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物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真核细胞中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需借助线粒体B. 若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则说明细胞已发生癌变C. 可使用斐林试剂检测甘蔗中蔗糖的水解产物是果糖D.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

3、与外部环境边界的主要成分【答案】A【解析】【分析】真核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彻底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呼吸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分散和转移,因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该细胞可能已经发生癌变;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还原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颜色较浅,检测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蔗糖是二糖,其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它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详解】A. 真核细胞中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要通过有氧呼吸完成,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

4、粒体,A正确;B.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造成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但并不能说明细胞糖蛋白减少就一定是细胞发生了癌变,只是可能发生癌变,B错误;C. 蔗糖为二糖,其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两者都是还原糖,都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 错误;D. 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D错误。3.人成骨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种骨形态发生蛋白,该蛋白质在骨骼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只存在于部分组织细胞中B.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的表达需RNA聚合酶的参与C.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线粒体和葡萄糖直接供能D. 骨形态发生蛋白

5、基因的表达离不开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答案】B【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氨基酸首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多肽进入内质网中,内质网对其进行加工和运输,然后再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最终分泌到细胞外。【详解】A、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存在于同一个人体所有组织细胞中,A错误;B、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中需RNA聚合酶的参与,B正确;C、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ATP直接供能,C错误;D、骨形态发生蛋白属于分泌蛋白,故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的表达离不开细胞质中内质网上的核糖体,D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重组只是基

6、因间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 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

7、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5.科学家研究发现,叶绿体中色素接受了太阳光的能量后,激发了一系列的电子传递过程,同时将水光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8、. 水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其产物是H和氧B. 水的光解速率与色素含量、光照强度等有关C. 类囊体薄膜上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叶绿体色素吸收的光能D. 水光解产生的H和氧,可在细胞中直接参与有氧呼吸【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详解】水光解的复杂过程是由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和多种物质共同完成的,所以说水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水在光下分解为H和氧气,A正确;水光解依靠色素吸收光能,故其速率与色素含量、光照强度等有关,B正确;叶绿体色素

9、吸收的光能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用于水光解,生成H,另一方面是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合成ATP,C正确;水光解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不参与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D。【点睛】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阶段,有氧呼吸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二者不是同种物质。6.遗传学的研究使人们对基因的认识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阶段。下列对科学家的研究或成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孟德尔提出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B. 摩尔根的研究表明基因的物质载体是染色体C. 科学家普遍认为基因是决定蛋白质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遗传物质单位D.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采

10、用假说演绎法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详解】孟德尔假设是某种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A错误;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即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B正确;许多研究都证明,基因决定蛋白质的结构,是指决定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D正确。故选A。【点睛】易错点:孟德尔当时未提出基因的概念,只提出遗传因子的说法。7.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B.

11、 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C. 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D. 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1)解离: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

12、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从生长旺盛的部位取材,包括茎尖、形成层、根尖等部分,均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A错误;解离时间一般在3-5min,时间过长,细胞过于酥软,不利于漂洗且染色体易被破环,因此解离的时间不宜过长,B错误;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滴加清水,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容易将盖玻片盖上,盖好盖玻片后实验材料会充盈在水环境中,处于比较舒展状态,便于使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弄碎根尖、压片可使细胞分离开,因此三者都有

13、利于细胞的分散,C正确;由于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最长,因此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D错误。8.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B、Xb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MLM(M型)、LNLN(N型)、LMLN(MN型)。已知I-1、I-3为M型,I-2、I-4为N型,-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3的基因型可能为LMLNXBXBB. -4的血型可能为M型或MN型C. -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D. -1携带的Xb可能来自于I-3【答案】C【解析】【分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不含有其

14、等位基因;男性的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只能遗传给女儿,而女性的色盲基因既可以来自于母亲,也可以来自于父亲,既能遗传给女儿,也能遗传给儿子。在MN血型系统中,M型、N型和MN型的基因型依次为LMLM、LNLN和LMLN。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依据图示呈现的亲子代的表现型推知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判断各选项的正确与否。【详解】AC、仅研究红绿色盲,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的基因型为XbY,由此推知:-1和-2的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BXb11。-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故-3的基因型为XBXb;仅研究MN血型,-1和-2的基因型分别是LMLM和LNLN,因此-

15、1、-2和-3的基因型均为LMLN。综上分析,-3的基因型为LMLNXBXb,-2是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1/2,A错误,C正确;B、-3和-4的基因型分别是LMLM和LNLN,因此-4的基因型为LMLN,表现型为MN型,B错误;D、-1和-4基因型均为XBY,因此-1携带的Xb来自于-3,-3携带的Xb来自于-2,即-1携带的Xb可能来自于-2,D错误。故选C。9.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过程中,并非所有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B. 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会导致基因重组发生C. 减数分裂结束后,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少,对生物的遗传不

16、利D. 雄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得到的精子有2对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1、配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反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分为两种类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基因自由组合;(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详解】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过程中,处

17、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A正确;B、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中,不在受精作用中,B错误;C、减数分裂结束后,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少,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到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对生物的遗传有利,C错误;D、雄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得到的精子有4条非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A。10.下图为一个二倍体动物细胞的分裂图。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该图表示( )A. 有丝分裂后期B. 细胞内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C. 产生的两个子细胞核基因有可能不同D. 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分析:该图

18、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该图处于MII后期,A错误;B、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题干信息可知,MI前期没有发生交叉互换,也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故该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核基因相同,C错误;D、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D。11.下图是将塔尔羊引入新西兰某草场后,牧草和塔尔羊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示塔尔羊种群数量的变化只受牧草数量的制约B. 将塔尔羊引入新西兰某草场后,草场物种丰富度会降低C. 将塔尔羊引人新西兰某草场后,草场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减少D. 30年后牧草和塔尔羊数量达到平衡是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的结果【答案】D【

19、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将塔尔羊引入新西兰某草场后,牧草和塔尔羊两个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此分析。【详解】A. 图示曲线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其增长率除受牧草数目影响外,还受环境因素、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A错误;B.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将塔尔羊引入新西兰某草场后,草场物种丰富度有可能升高,B错误;C. 食草动物的引入使植物种群生物量迅速下降,但物质循环加快,光合作用合成量增加,C错误;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这种能力的机制是负反馈调节,D正确。12.某科研小组研究低钾胁迫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时,以耐低钾基因型水稻N18和N19为实 验组。普通水

20、稻N27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将长势一致的上述幼苗移栽到K+浓度为低钾(K0)和正常钾(K1) 2个水平的溶液中进行培养,并测定幼苗体内各种激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或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中各基因型水稻的ABA含量均为正常钾条件下低于低钾条件下B. 低钾胁迫下耐低钾水稻植株中IAA,ZR和GA1含量都显著低于N27C. 耐低钾水稻对低钾胁迫的反应可能是吸收、运输钾能力强或钾利用率高D. 水稻耐低钾与其植物激素水平或激素间比例有关,进而影响其生理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将长势一致的幼苗移栽到K+浓度为低钾(K0)和正常钾(K1) 2个水平的溶液中进行培养,发现,N18、N

21、19、N27水稻在低钾(K0)条件下ABA的含量都比正常钾(K1)条件下高,且对照组N27水稻在低钾(K0)条件下ABA的含量都比N18、N19高;结合右图,在低钾(K0) 和正常钾(K1)条件下,对照组N27水稻的IAA/ABA、ZR/ARA和GA1/ABA都比N18、N19低,据此分析。【详解】A.据左图可知,低钾(K0)条件下各基因型水稻幼苗ABA含量均高于正常钾(K1),A正确;B. 据右图可知,低钾胁迫下,耐低钾水稻N18和N19植株中IAA/ABA、ZR/ARA和GA1/ABA都高于N27,但水稻植株中IAA、ZR和GA1含量不确定,B错误;C. 耐低钾水稻对低钾胁迫的反应可能与钾

22、离子运输有关,耐低钾水稻吸收、运输钾能力强或钾利用率比正常植株要高,C正确;D. 据右图可知,低钾(K0)条件下,各基因型水稻幼苗中相关激素含量比例会发生变化,推测水稻耐低钾与其植物激素水平或激素间比例有关,进而影响其生理过程,D正确。1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农田里的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进化的内因是害虫个体之间存在抗药性的差异B. 中国人培育了种类繁多的金鱼,在培育过程中金鱼进化的外因是人工选择C. 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D. 两个种群之间通常不发生基因交流【答案】C【解析】【分析】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

23、、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A、农田里的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进化的内因是害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存在差异性,这些变异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B、中国人培育了种类繁多的金鱼,在培育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即为人工选择,B正确;C、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说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C错误;D、两个种群之间往

24、往存在地理隔离,故通常不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故选C。14.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 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B. 生物体呼吸作用所吸收的氧气可用来直接产生二氧化碳C. 跑步时,人体的能量直接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D. 生物体放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合成,吸能反应依赖ATP水解【答案】D【解析】【分析】1、储存粮食条件:低温、低氧、干燥,以抑制细胞呼吸;果蔬保鲜的条件:低温(零上低温)、低氧(注意不是无氧)、保持一定的湿度。2、有机物分解的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转移至ATP中,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详解】A、果蔬保鲜的条件应为低温(

25、零上低温)、低氧、保持一定的湿度,A错误;B、生物体呼吸作用所吸收的氧气,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血液运输进入组织细胞,最后在线粒体中与H结合生成水,不可用来直接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C、跑步时,人体的能量直接由ATP提供,C错误;D、放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伴随ATP的水解,D正确。故选D。15.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 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 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 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 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答案】B【解析】

26、【分析】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详解】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

27、的装片,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A正确;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观察不到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前期逐渐消失,B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据以上特点,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C正确;碱性染料易于与染色体结合,而不易与其他结构成分结合,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以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再根据题意作答。二、非选择题16

28、.很多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有葡萄糖的合成,还有淀粉和蔗糖生成。某种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蔗糖与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如图一、图二、图三所示(Pi代表无机磷酸,三碳糖磷酸进一步转化形成葡萄糖)。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所体现的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产物是_。(2)图二是_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O2产生于类囊体膜内,H产生于_。(3)图三中磷酸转运器位于_, 其功能是_。在叶绿体中Pi除参与ATP的合成、碳同化循环还会参与_(物质)的合成。图一中的(CH2O)在图三中为_。【答案】 (1). CO2 和H2O (2). (CH2O)和O2 (3). 光反应 (4). 类囊体膜外 (5). 叶绿体内

29、膜 (6). 将三碳糖磷酸转运到叶绿体外,将Pi转运到叶绿体内 (7). 核酸 (8). 淀粉、蔗糖【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2H2O 4H+O2bATP的生成:ADP+PiATP。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CO2 +C5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2、图示分析:图一是光合作用过程图,图二是光反应过程,图三是光反应和卡尔文循环。【详解】(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故图一中所体现的光

30、合作用的反应物是CO2 和H2O,产物是CH2O)和O2。(2)图二是光反应过程,通过分析可知,光反应的场所在类囊体膜, O2产生于类囊体膜内,H产生于类囊体膜外。(3)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图三中磷酸转运器位于叶绿体内膜上, 其功能是将三碳糖磷酸转运到叶绿体外,将Pi转运到叶绿体内。生物体内含有Pi的物质有ATP和核酸,故在叶绿体中Pi除参与ATP的合成、碳同化循环还会参与核酸的合成。图一中的(CH2O)在图三中为淀粉、蔗糖。【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具体过程的过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的要点是结合光合作用的图解写出每个阶段的反应方程式以及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场所和所

31、需要的物质及反应的条件。17.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填序号)。试管 滴管 量筒 酒精灯 显微镜(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

32、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的提取液。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1). 双缩脲 (2). (3). 碘液 (4).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5). 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 (6). 发芽前玉米 (7). 蓝色

33、砖红色 (8). 淀粉酶已失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等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蛋白质和多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产生紫色反应,而氨基酸不能产生紫色反应;淀粉可以用碘液检测产生蓝色,淀粉水解产生的麦芽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检测蛋白质或多肽应该用双缩脲试剂;该实验需要用量筒量一定量的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需要用滴管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但是该实验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显微镜观察,故选。(2)检测淀粉应该用碘液;胚乳呈现蓝色块状,说明胚乳含有大量的淀粉,而随着时

34、间的延长,蓝色块状变小了,说明玉米发芽的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了。(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的作用,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和淀粉,作为对照试验,其可以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根据单一变量原则,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作为对照,3号、4号实验组分别加了发芽玉米提取液、淀粉酶溶液,则2号试管加的X溶液应该是发芽前玉米提取液。3号试管发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因此其颜色由蓝色变成了砖红色;如4号试管的颜色没有从蓝色变成砖红色,可能是因为淀粉酶已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

35、。【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中不同的化合物的鉴定原理、所需试剂及其产生的颜色反应,能够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等设计关于酶的验证实验,并能够根据产生的颜色变化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18.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其植株的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高茎和矮茎由基因D、d控制,高茎为显性。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采用诱变育种,在用物理方法如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等特点。(2)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中保留_个体, 再经_

36、等手段筛选, 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上述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 F1 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3)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所用的原理是_。 在育种过程中可利用_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再利用_获得二倍体纯合植株,其中有大约_(几分之几)为抗病矮茎可选作品种。【答案】 (1). 低频性 (2). 不定向性 (3). 抗病矮茎 (4). 连续自交 (5). 抗病高茎抗病矮茎感病高茎感病矮茎9331 (6). 染色体变异 (7). F1的花药 (8). 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9). 1/4【解析】【分析】1、分析题文: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遵循

3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利用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2、诱变育种能大幅度改变育种进程,但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成功率低;杂交育种虽然时间比较长,但是方法比较简单;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是技术比较复杂,应用到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等手段。【详解】(1)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少利多害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种子。(2)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选择保留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筛选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感病矮茎和抗

38、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子杂交,F1的基因型为RrDd,F1 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高茎抗病矮茎感病高茎感病矮茎9331。(3)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F1的基因型为RrDd,先对F1的花粉(1/4RD、1/4Rd、1/4rD、1/4rd)进行离体培养,长成单倍体幼苗后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形成1/4RRDD、1/4RRdd、1/4rrDD、1/4rrdd,后再进行筛选,其中有大约1/4RRdd为抗病矮茎可选作品种。【点睛】本题将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的育种方法及分析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准确判断各种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9、。19.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十分复杂,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的作用非常重要。观察下列甲、乙两个发生在机体内的免疫过程图,回答有关问题:(1)甲细胞是一种_,其参与的免疫过程属于_。体液中生来就有的免疫物质如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却不会破坏人体自身的细胞,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2)甲细胞的_能消化和分解细菌,并暴露出细菌的_通过细胞膜呈递给T细胞。(3)乙图中,细胞的作用是_,细胞是_,物质的作用是_。【答案】 (1). 吞噬细胞 (2). 非特异性免疫 (3). 细菌有细胞壁,人细胞没有细胞壁,溶菌酶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发挥杀菌作用的(答出细菌和人细胞的结构上的区别,推测出溶菌酶的

40、作用原理等两点,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4). 溶酶体 (5). 抗原 (6). 保持对特定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7). 浆细胞 (8). 与抗原结合【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图示分析:甲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菌,暴露抗原的过程;乙是体液免疫过程,是抗原,是记忆B细胞,是浆细胞,是抗体。【详解】(1)甲是吞噬细胞,如果吞噬细胞在体液中保卫人体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由于细菌有细胞壁,人细胞没有细胞壁,溶菌酶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发挥杀菌作用的,故体液中生来就有的溶菌酶不会破坏人体自身的细胞。(2)甲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能消化和分解细菌,并暴露出细菌

41、的抗原,再通过细胞膜呈递给T细胞。(3)乙图中,是记忆B细胞,其作用是保持对特定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是浆细胞,是抗体,其作用是与抗原结合。【点睛】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层次的考查。20.科学家对一个以槭树、山毛榉和桦树为主要树种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图。请回答问题:(1)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6.28105J/(cm2a)的有机物残屑来不及被分解者所分解,推

42、测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其影响实质是降低了分解者细胞内的_。(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J/(cm2a)。(3)图中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填“植物”或“植食动物”)的同化量。如果一部分植物叶片被加工为纸张,存在之中的能量属于_。(4)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_调节机制实现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答案】 (1). 温度 (2). 酶活性 (3). 2.31107 (4). 植物 (5). 未被利用的能量 (6). 负反馈 (7). 自我调节【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生产者的同化量是2.31107J/(

43、cm2a);植食性动物的摄入量是3.27105J/(cm2a),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1.31105J/(cm2a),故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3.27105-1.31105=1.96 J/(cm2a)。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详解】(1)由题意已知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6.28105J/(cm2a)的有机残屑来不及被各种分解者所分解,说明分解者的分解能力是有限的,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而温度主要是影响了分解者细胞中酶的活性。(2)由题图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的同化量即为2.31107J/(

44、cm2a)。(3)图中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植物)固定的能量;如果一部分植物叶片被加工为纸张,存在之中的能量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4)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出生或死亡都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点睛】易错点: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属于上个营养级的同化量。21.提到发酵,往往会使人联想到生活中发面制作馒头、面包,酿造醋和酱油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用果汁或麦芽汁进行酒精发酵时,产生气泡现象的本质是_。酿酒过程中发酵液pH下降的原因是什么?_。(2)

45、向酒精发酵液(如果汁)中通入空气,并将发酵液置于3035 环境中,发酵液的pH下降,此时生长旺盛的微生物类群是_,影响其生理活动及生物化学反应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三点)。(3)在现代发酵生产中,纯净微生物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该技术要求对用于微生物培养的_(至少写两点)等材料用具进行灭菌。(4)在测定土壤中微生物(如细菌)数量时,一般要对样品进行稀释,选择稀释倍数的依据,则是保证稀释的样品液在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在_之间,以便于计数。【答案】 (1). 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将糖类等有机物转化为酒精,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2). 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46、、多种酸性物质都会使pH下降 (3). 醋酸菌 (4). 温度、发酵液中的氧气含量和糖源含量 (5).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6). 培养皿、接种用具、培养基 (7). 30300【解析】【分析】果酒发酵中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增加数量,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的菌种是醋酸菌,好氧菌,适宜的温度是30-35度。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的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详解】(1)因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结果,用果汁或麦芽汁进行酒精发酵时,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在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乙

47、醇)和二氧化碳的同时,其他有机物在转化过程中还有一些中间产物形成,包括一些有机酸,所以,酿酒过程中发酵液pH会下降。(2)向酒精发酵液中通入空气,并将发酵液置于3035 环境中,此时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发酵液的pH变化趋势是下降。温度、发酵液中的含氧量和发酵液的含糖量均影响其生理活动及生化反应。(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培养微生物时,所用的培养皿、接种用具、培养基等要进行灭菌。(4)对样品进行稀释时,如以计数为目的,选择稀释倍数的依据就是便于计数,一般保证稀释的样品液在平板上生长菌落数在30-300之间【点睛】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故统计结果比实际结果会偏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