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海国图志序言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上述言论反映出作者 主张与外国礼尚往来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技术旨在抵御外国侵略 A B C D 【解析】“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为了用西方的武器抵御西方的侵略,为了用西方的态度款待西方,为了学习西方的技术抵制西方。”“款待”含有“以其人之道还之以其人之身”礼尚往来的意思。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还未意识到政治制度也要学。 【答案】C 2 “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
2、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历史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属中等题。本题的重点落在对顽固派观点的掌握上。题干原材料是“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洋务派主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实现富国强兵。而顽固派主张以“诵经史、明大义”,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认为洋务派的做法对国家无利。 【答案】C3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戊戌变法是A先进中国人希图追赶历史发展步伐的又一次探索B民族资产阶级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首次偿试C康、梁维新派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路的实践活动D符合中国国情的救亡图存运
3、动【解析】D项明显不正确,可先排除;A、B、C三项从表述本身看都没问题,但入选者必须与题干中强调的“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联系最密切。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资本主义或近代化,A项中的“追赶历史发展步伐”,“追赶”的当然是符合世界潮流的最先进的东西。所以,应选A项。B项是从挽救民族危亡的角度说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不一定就符合历史潮流;C项强调的是富国强兵,此前洋务运动的目的也是富国强兵,但并不符合历史潮流。【答案】A 4百日维新颁布的变法令中的内容,在此以前已经出现的有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 翻译外国书籍 创办报馆、学会 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 A B C D【解析】林则徐在广州禁烟
4、期间就曾大量翻译外国书籍,报馆、学会在变法令颁布前就已出现,它是维新派宣传变法的主要途径。所以,应选D项。【答案】D近代百年历史中,先进的中国人为谋求独立自强之路学习西方,逐渐成为近代思想的主流,形成一系列理论成果。回答56题 。 5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也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夷”为“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渐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解析】应该是中国人对西方人认识的改变。由天朝上国妄自尊大,
5、到向西方学习。 【答案】A 6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解析】中国这种思想的变化是社会转型的反映。 【答案】C 7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
6、最有可能的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切入,主要考查解读与获取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观点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观点。 【答案】B 8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哪项最符合这种解释 A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其最大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答案】C 9之所以说严复的思想在当时远远超过了大多数改良思想家的认识,主
7、要是因为他 A极力主张学习西方 B把西方近代政治文化概括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C对“中体西用”思想作了全面阐述 D主张从教育入手,开启民智 【答案】B 10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 A顽固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材料表明,该派主张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应逐步推行,这是一种社会改良的思想,属于维新派的主张。 【答案】B 11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
8、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晚清时期,由于封建势力强大和资产阶级的软弱,中国对西方启蒙思想的宣传力度不够,不能深入宣传。 【答案】C 12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这部作品 抨击了儒家的传统道德 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全面肯定了西方的思想文化
9、A B C D 【解析】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级,一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再是五四运动的推动,故排除;狂人日记主要是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并没有直接体现对西方文化的肯定,故排除。 【答案】B 13 20世纪20年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爱国知识分子推动的平民教育兴起,右图反映的是推行平民教育的主要目的,试给该漫画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A大国臣民秉承救亡图存 B平民教育?压迫平民? C良好公民肩负国家责任 D男女平等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图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容易 题。救亡图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革命的任务,不符合题目规定的时间,选项A是不正确的。平民教育不是压迫平民,而是希望
10、通过教育,唤醒更多的民众,能以大众的力量承担起国家责任,从而托起“中华民国”。因此选项B是对图片的错误理解。选项D在题目中没有体现,依此选项C 是正确的。 【答案】C 14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章说:“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礼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其表明 A陈独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B陈独秀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 C陈独秀否定了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思想 D陈独秀受到了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解析】“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就是学习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此题只要抓住了这一点就可作出正确判
11、断。 【答案】A 15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抓住材料中的“消极”、“积极”等信息得出C项符合要求。 【答案】C 16 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 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12、 【解析】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前期的核心思想“科学”。既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又考查它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答案】B 17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解析】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文化,具有片面性。 【答案】A 18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A
13、B C D 【解析】本题考查这四个运动的联系与区别,一定要审清楚题目。是思想之争,没有制度之争。 【答案】C 19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解析】李大钊在1918年才传入马克思主义,所以A、B排除。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所以C是合理的。到
14、1924年时,中共已经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 【答案】C 20五四运动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能够战胜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根本原因是 A李大钊等为捍卫科学社会主义而斗争 B中国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D五四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解析】关键在于能够正确把握“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一般情况下,内因是根本,是主要原因,外因是条件。一种理论能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进步性。 【答案】C21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15、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变法,实现民权自由,但却反对革命,可知其为维新派代表。【答案】B22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解析】A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D项才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答案】D2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
16、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解析】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因此应选择C。【答案】C24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解析】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联络的是在京参加应试的各省举人,不是各省官员。【答案】C25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
17、时期【解析】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因此本题答案C。【答案】C26 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解析】A、B两项不符合史实;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应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应
18、排除。【答案】C27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析】B、C、D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1929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其立场已经右转,因此他们视觉下所说的“过火”的思想指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答案】A28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
19、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解析】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的影响。【答案】D 29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
20、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三字经(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6分)材料三 表3
21、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上卷:“西学”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下卷:杂类之书游记、报章、格致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2分)(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5分)【解析】第(1)问儒家主要思想可以联系所学知识,从材料“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
22、平”等关键词中领会概括,积极作用可以从传承文化和巩固统治两个方面作答。第二问思想领域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543年“, 16世纪西方正处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是其指导思想。科学领域注意材料中的 “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可以联系到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第三问考察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制度和思想文化转变,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第四问是开放性命题,注意搞清楚“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含义。【答案】(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2)思想领域的变化
23、: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3)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4)科技知识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人文知识重要: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30 阅读材料: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
24、,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风 云网(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6分)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6分) 【解析】题目考查内容特点为中外对比。第(1)问题眼为“十四五世纪时”,第
25、(2)问考查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第(3)问答案空泛、史实不明、分值分布不均,第(4)问考查概括能力,融会古今,贯通中外。分析某一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各类现象出现的原因或者时代特征时,要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 【答案】(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2)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3)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31阅读下列材料: “向西
26、方学习”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国人在认识上经历了巨大的转折。林则徐时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张之洞时代的“中体西用”,中学与西学已可以平等相处。再到胡适时代,“打倒孔家店!”的呼喊震撼神州,国人已经全面拥抱西方。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国人先后拜了三个老师,即:欧美、日本和苏俄。从1861年至今,34年的自强,16年的变法,67年的革命,21年的改革,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深圳商报2009年1月2日 根据以上材料,以“中国近代化活动”为题,写一篇历史
27、小论文。内容必须包括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进程及成就等方面。 【答案】进程:自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变法: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以欧美为师,是指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倡导民主和科学。其主要成就是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以苏俄为师,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其主要成就是取得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