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练习册:第9课 诗歌与小说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477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练习册:第9课 诗歌与小说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练习册:第9课 诗歌与小说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练习册:第9课 诗歌与小说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练习册:第9课 诗歌与小说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练习册:第9课 诗歌与小说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练习册:第9课 诗歌与小说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练习册:第9课 诗歌与小说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9课诗歌与小说1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2“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以上诗文的文体是()A唐诗 B汉赋C楚辞 D元曲3优秀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背景有很大益处。唐代诗人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有“诗仙”的美誉。从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景象是()A唐代的盛世 B唐代由盛转衰C安史之乱后的景象 D历经沧桑的社会景象4说到人生追求与感慨,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

2、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依次是()A楚辞、汉赋、唐诗、元曲 B宋词、唐诗、楚辞、元曲 C元曲、楚辞、唐诗、宋词 D唐诗、宋词、楚辞、汉赋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的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的繁荣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的逐步提高6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名著是()A红楼梦 B水浒传C三国演义 D西游记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3、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比南亩,田畯至喜。(注:一之日,指周历的正月,二之日是二月。于耜,修理工具。举趾,下地干活。)诗经七月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材料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请回答:(1)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材料一中的诗反映了怎样的现实?(2)材料二中的诗反映了什么现实? (3)材料三中的诗与材料一、二中的诗风格有何不同?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

4、宋祖,稍逊风骚。”关于文中的“风骚”认识错误的是()A“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屈原的离骚B“骚”是屈原创造的楚辞体的代表作,开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之先河C“风”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开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之先河D“风”中的作品大都呈现出瑰丽华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特色9“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能在宋代得到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C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10鲁迅说:“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

5、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下列作品符合该时期的有()A儒林外史 B红楼梦C聊斋志异 D西游记11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精品,该作品气势恢宏,内容丰富。下图截取的是其中的说书场景。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说书人有可能正在说西游记里记载的故事B听书人常常被说书人讲述的窦娥冤感动得泣不成声C该场景反映了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D说书人经常讲述商人经商致富的故事12清朝钱大昕的十架斋养新录记载:“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

6、的是()小说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小说影响力超过儒、释、道三教小说是明清时期的宗教通俗易懂的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A BC D13观察下图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征的示例,把相关空格补充完整后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质朴的汉赋B极摹人情世态的宋词C豪放与婉约并存的明清小说D极摹人情世态的明清小说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7、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以上三位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3)据材料二、三,指出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刻本水浒传明刻本荷花荡插图 李逵负荆请罪材料二“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

8、上捡了个宝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中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第9课诗歌与小说1B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材料的意思是: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这反映了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2C解析 题干的诗文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气助词“兮”,符合楚辞的特点。3A解析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作品表现了盛唐气象。4B解析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北宋词人晏殊蝶恋花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名句;“路漫漫

9、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出自马致远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B项正确。5B解析 从诗、词到散曲、小说的变化,是市井通俗文学进一步繁盛的表现,它根植于城市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故选B项。6A解析 红楼梦是明清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7答案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材料一中的诗反映了农民无冬无夏的劳作,却换来了“无衣无褐”的惨境。(2)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3)材料三中的诗反映了诗人隐居田园,留恋山水,追求宁静平和的自然之趣;而材料一、二中的诗主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解析 本题考查了古代诗歌的几种类型。诗经

10、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开现实主义之文风;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其诗歌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的状况;孟浩然是唐朝田园派诗人的代表。8D解析 A、B、C三项说法正确。楚辞及其代表作离骚呈现出瑰丽华美、想象奇特的特点,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D项错误,符合题意。9D解析 本题考查北宋词人柳永词的风格和特点。柳永的词迎合、满足了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故选D项。10D解析 注意材料关键词:嘉靖前后。西游记属于这个时期“讲神魔之争”的小说,其他三部作品出现在清朝。11C解析 西游记出现在明代,排除A项;窦娥冤是元曲,排除B项;明代中

11、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一些文学作品如“三言”“二拍”中才出现了讲述商人经商致富的故事,排除D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故选C项。12C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钱大昕认为小说受到了百姓的广泛欢迎,其影响“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影响力超过儒、释、道三教,故正确。小说不是宗教,故说法错误。故选C项。13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专事铺陈、文采华丽的汉赋,豪放与婉约并存的宋词,极摹人情世态的明清小说。故选D项。14答案 (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自由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色彩。(3)李白生活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他的诗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他渴望收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15答案 (1)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以及明清时期木刻版画的盛行。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为了使小说、剧本读起来更为有趣,刻书坊便用木刻版画作为其中的插图。(2)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追求财富、敢于冒险的风气日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