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双百”方针和教育的发展一、选择题1.下图中的人物是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度的获得者,人们是这样形容他的:“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的领域是()A农业 B工业C航天 D信息2.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
2、领先地位3.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4.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时期内没取得任何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5.2011年9月19日,在湖南省农科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袁隆平宣布“百亩片”试验田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这是杂交水稻产量的第三次突破性飞跃。下列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说法不正确的是()A袁隆平首次成功选
3、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B“左”倾错误得到纠正是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品种成功的前提C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D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他的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6.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7.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
4、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传统制度”是指()A高考制度B九年义务教育制度C高级职称评定制度D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8.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D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性9.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其中1956年的是()A“多讲本朝仁政
5、,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一壮举”是指()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11.毛泽东说:“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大家自由言论。
6、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对此准确理解的是()A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自由发表言论B在学术问题上允许发表不同的意见C在宪法问题上允许任何争鸣意见D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在宪法范围内自由进行 12.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曲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个人崇拜的兴起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
7、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据新华社电请回答:(1)根
8、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第14讲1A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1974年培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答案A。2B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B项正确;中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故A项错误;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但不能说其决定国家的兴衰,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C、D两项错误。答案B。3B题干中有
9、两大信息:第一是“一轮圆月”,四个选项均符合;第二是“一双脚印”,只有B项比较鲜明,而这样的组合又神似“月”字,能很好地体现“探索月球”的意境。4A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理解。B项错误在于“两弹一星”是在1962年后取得,应是阶段;C项错误在于“文革”时期取得了杂交水稻研制成功;D项错误在于杂交水稻是在阶段而不是阶段。“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符合史实。答案A。5B袁隆平选育成功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当时正处于“文革”的极“左”路线时期,而“左”倾错误的结束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项不正确。答案B。6D本题考查了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及其历史意义。根据
10、材料和相关所学,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错误,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答案D。7A“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不是选拔人才的制度,B错;“高级职称评定制度”是对技术工作者等级的评定,不是选拔人才的制度,C错;“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是1981年开始建立的,D错。符合题干信息“毛后的领导”、“选拔人才”、“传统制度”的只有A。8AB、C、D项既不是对“三个面向”的概括,也不是对“三个面向”根本目的的表述;A项反映了“三个面向”的根本目的即实质。答案A。9B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教育。1912年是民国元年,教育应体现民国初期的社会特征。从A项中“多讲本朝仁政”可知
11、是清末教育目标;B项应该是新中国初期的教育目标;从C项中“进化”、“政体之沿革”、“民国”可知是1912年的教育目标。1936年处于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这个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这种状况影响到中学教学,即揭发列强侵华事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与民族复兴思想。由D项中“近代所受列强侵略”、“民族复兴”可知是1936年的教育目标。答案B。10BA、C是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但它们还不足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此外,这两项成就的取得,与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D项还不是现实。B项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为国家的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1D要充分掌握材料条件:自由言论,在宪法范围内。一切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无边界的自由。D作了最完整的准确表述。12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题干中1956年,文艺(昆曲)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双百”方针提出。13(1)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2)侧重点: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背景: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材料二: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