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学案课题课型课时讲学时间班级姓名琵琶行 (并序)新授42017年2月知识与能力:1、了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 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领悟作者的艺术技巧,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迫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教学重点:音乐描写技巧。教学难点:音乐艺术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以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调动积累资讯共享】1、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
2、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 “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2、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3、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
3、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其为江州司马。诗人因这次政治迫害而愤懑、感伤,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结心底。次年,一个萧瑟的秋夜,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遇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读诗前小序,了解诗歌大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明确: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述琵琶女身世; 点明写作动机; 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分别从诗人和琵
4、琶女的角度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明确:第一节:琵琶女:孤寂月夜弹琵琶 诗 人:浔江送客闻琵琶 “枫叶荻花秋瑟瑟”为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 第二节:琵琶女:月夜弹奏琵琶曲 诗 人: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节:琵琶女:江心自叙身世苦 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 第四节: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 诗人: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节: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 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和琵琶女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这相似之处有哪些?二、合作交流:1、诗人写了
5、琵琶女的几次弹奏?各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明确: (1)比喻(找出比喻句、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
6、、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如前分析) 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
7、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有关感情的诗句: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意。 琵琶女以情演曲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5)小结: 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
8、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2、诗中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作者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达了积蓄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在她身上,作者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并由此及彼,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有同病相怜的感伤。【推荐作业】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
9、“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二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还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
10、他身上打下的烙印。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据,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白
11、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的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1从第一段看,白居易对诗歌的主张包括哪两个方面?试分别写在下面(各不超过30个字)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这种“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诗言志”决定的。2第二段提到“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其中“核心”指的是什么?(不超过8个字)答:儒家传统美学思想3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新潮流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突出强调诗歇的抒情作用统治者应允许并鼓励老百姓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批评梁陈以来诗歌脱离社会
12、生活的倾向。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C E A白居易认为“诗言志”是诗歌的本质。B白居易的美学思想合理因素多,但也有偏激之处。C李白、杜甫的诗与白居易的诗主旨完全不同。D白居易认为没有政教美刺的都不是现实主义的诗歌。E白居易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特别是梁、陈的诗歌理论持否定的态度。【美文品评】生命中花开的季节是春风在吹,把生命的绿色都吹活了,是花儿在飞,把春天到来的信息传递出去,是朝阳里火红的希望在升腾,是年轻的心在飞扬。是希望在招手,是梦想在呼唤,年轻的心跟着春天一起起航了,跳动的脉搏里生命在激扬,青春不在是生命里平静的符号,理想的种子已经迸发出生命的能量,血液里激情在燃烧,希望不在是遥远
13、的梦,双手紧握生命的舵,划出人生最强的航线,让青春花朵绽放的更灿烂些。是我们的歌声在飞扬,小草也在跟着跳舞,把大地装扮成嫩绿的草原,是蝴蝶在飞舞我的,舞动春天的到来,在花丛中嗅着芬芳,树枝上的嫩芽也在招手,是春天的力量。是你的脚步在追,踩着时间的节拍向前,心灵也在舞动,年轻就是希望,年轻就是激情,用你我的青春唱响时代的旋律,让世纪的舞台成为你我释放青春的天堂。有梦想就去追逐,人生就是一个追梦的过程,青春就是一个放逐梦想的季节,放逐的季节里越美好,收获的果实越甜美,要想把美丽的花朵变成甜美的果实,就要用青春的汗水浇灌。行动才是一切结果的起点。花朵吮吸着大地的营养,感知阳光的匆忙,把美丽和芬芳传递出去。我们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让大地的花儿开放的更多更艳些,花儿美,娇艳迷人,芬芳沁心。春天就像花儿一样,匆匆一过,昙花一现。我们的青春就像花朵一样,美丽而短暂,梦想伴着激情。人生是短暂的,青春是珍贵的,珍惜人生美好的青春,让它放射出更大更强的光。是生命就有开花的季节。我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