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175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57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1.1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讲地球和地图1.理解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掌握等高线图的特征、判读和应用。3.学会绘制和判读地形剖面图。一、地图三要素1.地图上的比例尺线段式数字式简略小文字式2.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下、左右。(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为。(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指示方向,经线指示方向。3.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2)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或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东北南西北东西南北符号文字二、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海拔高度是指地面上各点相对于的垂直距离(高度),简称海拔,也叫绝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数

2、字均是。相对高度是指地面上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点的高度之差。右图中A为,B为,C为。2.等高线地形图图中各条实线是的点的连线,其中A处表示,B处表示,C处表示,D处表示,E、F相比,E表示部位,F表示部位,G处表示。海平面海拔海拔海拔相对高度海拔海拔高度相等山顶山谷山脊陡崖缓坡陡坡鞍部三、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转绘而成,可以直观地表示地表沿某一方向和。它在平整土地、修筑隧道、堤坝、建筑铁路、公路等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四、等值线图的判读1.等值线的共性特征(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2)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变化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

3、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3)除等高线图上的外,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4)等值线一般应是,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5)等值线,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等值线稀疏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地势的起伏坡度的陡缓数值相等间隔相等陡崖不相交闭合曲线密集处差值较大差值较小基础自主梳理 太阳辐射热岛效应海拔雨季海洋城市中心区基础自主梳理 交通通达度地表径流的流向垂直于等高线,从高处流向低处。基础自主梳理 1.比例尺的缩放(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缩小同理。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缩小同理。(2)比例尺放大(缩小

4、)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比例尺基础自主梳理 2比例尺的应用(1)量算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比例尺知识最常用的应用形式是量算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第一,要注意看比例尺;第二,要准确量出图上距离;第三,根据公式“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进行计算。计算出的实地距离应换算成千米或米表示。(2)计算面积实地面积=图上面积地图比例尺的平方(3)比例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应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比例尺所表示的两点间的实地距离,是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它不考虑两点之间地势的高低。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大小的判断。等高距相等时,比例尺越大

5、,坡度越大;反之坡度越小。【典题例析1】(2015陕西惠安期中)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中,同一个城市可分别用点状和面状两种符号表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比乙图的比例尺大B.甲图比乙图反映的区域范围大C.甲图中的S市城区面积比乙图中的大D.甲、乙两图中的铁路长度相等基础自主梳理 解析:读图可知,在图幅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甲图内容比乙图详细,由此可推断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小于乙图,故A正确,B错误;甲图和乙图中S市为同一城市,实际面积相同,故C错误;由于甲乙两图比例尺不同,图上相同距离的铁路,实际距离不同,故D错误。答案:A尤卡坦半岛为墨西哥著名半岛

6、,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根据图示信息判断()A.坎昆位于墨西哥城的东南方向B.若坎昆与墨西哥城图上的直线距离为2.5cm,则实际距离大约为160kmC.尤卡坦半岛的图上面积为80cm2D.如果将该图比例尺放大3倍,则其比例尺为16 000 000解析:由经纬网可知,坎昆位于墨西哥城的东北方向;坎昆与墨西哥城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根据比例尺即可计算出其直线距离大约125km;根据比例尺与面积之间关系可知尤卡坦半岛图上面积为80cm2;如果将该该图比例尺放大3倍,则其比例尺为现比例尺的4倍,为11 250 000。答案:C(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等,等高距全图一致,任意两条相邻的等

7、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大于或者小于)。等高线均是封闭的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在一幅图中不一定全部闭合。(2)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区坡度较缓。(3)当等高线呈闭合状态时,若等高线的数值自中心向外递减,表示山顶;若等高线的数值自外向中心递减,表示盆地或洼地。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一处,则该处地形为陡崖。(4)当一组等高线明显弯曲时,若弯曲处向读数较大处凸出,则此处地形为山谷;若弯曲处向读数较小处凸出,则此处地形为山脊。即“凸高为谷,凸低为脊”。(5)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基

8、础自主梳理 3.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米,H大=400米,H小=100米,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n-l)dH(n+l)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H500米。陡崖的绝对高度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图中崖

9、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米H顶500米。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即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H底100米。(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l)d米H(n+1)d米。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400米。(4)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大小的比较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指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用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来表示。如图中角,角大小

10、的衡量可采用数学三角函数的正切函数进行表示,即tan(090)。H表示坡高(即相对高度),L表示坡宽,即水平距离(指实地距离)。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不同图中可用下面的方法。如下面甲、乙两幅图坡度大小比较:在两图中作线段垂直于等高线(如图中虚线),若图上距离都为1 cm,则甲图坡度是(400 m/10 000 cm),乙图坡度是(150m/40 000 cm),甲图坡度大于乙图坡度。4.等高线在地形图中的实践应用(1)选点要点归纳探究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题。(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

11、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156米B.178米C.220米D.255米解析:()林木密集区应是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山谷土壤水分条件较好,为林木密集区。()图中等高线没有标数值,但是已知等高距为30米,东、西两侧相隔条等高线。可以根据两点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相隔等高线的条数,为等高距,注意和陡崖区分)计算180240,故 项正确。答案:(1)(2)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4)题。(1)若图中a地外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为500米,b地外围闭合等高线的高

12、度为400米,则a、b两地的地势特征是()A.a为山坡上的洼地,b为山坡上的山丘B.a为山坡上的山丘,b为山坡上的洼地C.a、b均为山坡上的山丘D.a、b均为山坡上的洼地(2)根据(1)题中的高度,那么a、b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100300米B.200300米C.0100米D.300400米(3)图中P表示陡崖,其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是()A.799米B.899米C.999米D.1 099米(4)图中a处附近山脊大致的走向是()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解析:灵活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通过观察等高线 的延伸方向、疏密程度、极值等,确定地形类型、陡崖以及

13、各 点的海拔和山脊走向。()根据等值线中“大于大的,小于 小的”规律进行判读即可。()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5米0米,米米,所以、两地的相 对高度介于米间。()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 知,陡崖最上面一条等高线的海拔为米,图中等高距 是米,所以顶部的海拔介于米间。()等 高线向低值突出的地方为山脊,山脊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所以为东西走向。答案:(1)B (2)A(3)D(4)B要点归纳探究(1)确定剖面坐标绘制剖面线坐标时,通常水平比例尺与原图比例尺保持一致,即剖面图上的MN,间距等于原图上MN间距(本图的水平比例尺为1:100 000,与原图一样)。剖面图坐标高度的确定,通常最高值高于剖面线

14、上的最大高度(本图剖面线上的最大高度小于160米),最小值低于剖面线上的最小高度(本图剖面线上的最小高度大于80米)。剖面图坐标上,一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为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要大于水平比例尺(本图的垂直比例尺是1:2 000,比例尺较大)。(2)转绘交叉点把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逐一转绘到剖面图坐标上,如点a为140米,转绘为a,bh为bh的转绘点。河流与剖面线的交点也要同时转绘下来,如点d和e。因为d处河水流向e,所以e标注要比d略低一些。(3)描绘剖面线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河流与剖面线的交点上,剖面线应略向下弯曲,以表示这里是河谷,较周围地区略低,如d、e处。要点归纳探究(4)

15、剖面线边缘的处理在剖面图上应把剖面线画到边缘,这里要根据等高线疏密画出坡度陡缓。如图中N处很靠近160 米的高度,在剖面图上要反映出来。2.判读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方法(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200250 m,B在250300 m。看极值点是否准确:a在250300 m;b在150200 m;c在350400 m。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A到B经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2)确定是否通视通视问题可通过做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

16、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图)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要点归纳探究 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1)(2)题。(1)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要点归纳探究(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上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a处B.b处C.c处D.d处解析:(1)连线的剖面甲处400米后再无高于

17、400米的地区,可排除A、B两项;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连线与两条山脊相交,C项剖面图中两山脊的距离与等高线图吻合,故C项正确。(2)图中处曲线为山谷,积水面积广则a处水源最丰富,b、c为山坡,d为山脊,水源条件差。答案:(1)C (2)A要点归纳探究 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连基本的地图判读都不懂就进山,是户外探险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右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读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S点在T点西南方向B.在P点可以看到T点C.T处是集水线D.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要点归纳探究(2)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凹凸状况的是()解析:()图示区域

18、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从图中看出,点在 点的东北方向,错。之间有山脊 阻挡,不能通视,错。处为径流汇集的山谷,是集水线,对。处的径流向两边分流,说明为山脊,不会有洪水威胁,错。()结合前面分析,判断时应该注意从 到 依次经过的山脊、山坡、山谷等地形。剖面图山脊处海拔高,山谷处海拔低,图中只有两处山脊,两端海拔低,、错。过点的等高线在山脊处凸向低处,山谷处等高线凸向高处,等高线的分布如 所示,对,错。答案:(1)C(2)A考点四 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中最为常见的地图类型之一。判读等值线图要“六看一分析”,即看图名、看疏密、看走向、看弯曲、看数值、看特殊,分析原因。1.看图

19、名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2.看疏密等值线稀疏,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小;等值线密集,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大。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越密则坡度越陡,水流越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力越大。3.看走向表明等值线数值变化的大致趋势及其主要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如等高线的走向表明了地形的起伏趋势;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表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表明气温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4.看弯曲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

20、辅助线法和相关推理法。(1)辅助线法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2)相关推理法由山顶推断出山脊:山脊是山顶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脊的等高线是由山顶等高线向外凸出的部分;由盆地推断出山谷:山谷是盆地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谷的等高线是盆地等高线中向外凸出的部分。如下图

21、所示(单位:m):同理可由高压中心的等压线向外凸出的部分推断出高压脊,由低压中心的等压线向外凸出的部分推断出低压槽。5.看数值(1)通常情况下,根据图中已标注出数值的等值线进行分析,分析时注意:等值线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如等高线数值大小可表明该地地势的高低,从数值变化可判断出该地地势升高或降低的趋势;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的大小。(2)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范围。如右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6.看特殊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

22、表示陡崖;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形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典题例析4】(2015贵州七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降雪天数及1月等温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2)题。(1)图中P的值最有可能是()A.5 B.10 C.15 D.20(2)与东部相比,该区域西部降雪天数较少的原因是()A.地势高 B.纬度低C.水汽少D.风力强图表解码 此题考查等值线两个规律,一个是等值线闭合,则遵循“大于

23、大的,小于小的”规律来确定其范围;另一个是等值线弯曲,凸向高值反而低,凸向低值反而高。解析:(1)由经纬度可知,P处位于贺兰山西侧,冬季降雪量较大,故P的值最有可能是10。(2)与东部相比,该区域西部离海洋较远,水汽含量小,降水少,故降雪天数较少。答案:(1)B (2)C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米瀑布的落差为 米,据此完成()()题。(1)地的海拔可能为().90米.230米.340米.420米(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260米.310米.360米.410米解析:(1)本 题 考 查 等 值 线 的 判 读。根据图中山峰的海拔(580米)及图中等高距(100米),可推

24、知海拔580米的山峰外侧的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为500;结合河流流经地区是该区域海拔最低的地区且两侧等高线数值是相等的,可推知 地西侧等高线的数值为400,则 地的海拔在400米到500米之间,故选。(2)本题考查等高线图中高差的计算。根据瀑布的落差为72米可判断,瀑布底部的海拔在200米到228米之间,而图中桥梁位于瀑布的下游,因此桥梁附近河岸的海拔还要低于瀑布底部的海拔;而瀑布底部与山峰的高差在352米到380米之间,因此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肯定大于352米,但要小于380米,故选项正确。答案:(1)D (2)C要点归纳探究(2015晋冀豫三省联考)为了遏制全球变暖,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

25、召开一次,2013年11月11日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2014年12月1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读图,完成12题。1.与图甲比较,图乙()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要点归纳探究 2利马位于华沙的()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答案:1.C 2.A要点归纳探究(2015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末)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35题。3.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A.600 m B.900 mC.1 000 m D.1 200 m答案:3.B4.下列地点位于地视野范围内的是()A地、

26、乙村B山山顶、地C地、山山顶D甲村、山山顶答案:4.D5.为了将地的铁矿运到地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AM线BN线CP线DQ线答案:5.B要点归纳探究 (2014新疆哈密)下面为浙江省某地等高线图,该地山清水秀,水流常年奔腾不息。读图回答56题。要点归纳探究 6.图示地区有大小两个湖泊,其中有一个为壮丽的瀑布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该湖泊可能是()A.B.C.D.答案:6.B7.该瀑布的高度可能为()A.20 m B.50 mC.90 m D.120 m答案:7.B要点归纳探究 8.(2015杭州二中月考)香山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是登山、欣赏红叶的胜地之一。下图为香山地区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量算图中索道的水平实际距离,并估算其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2)游客站在香炉峰顶环视一周,能否看到各个方向的红叶景区?请说明原因。(3)有户外运动爱好者设计了一条自A点开始并依次经过B、C、D三点的山地骑行路线。分别说出AB段和CD段路线所经过的地形部位,并说明AB段骑行时间较长的原因。答案:(1)水平实际距离约1 500米。相对高度范围:大于350米,小于450米。(2)不能看到西北方向的红叶景区,因为该红叶景区的南部山地海拔比香炉峰高,阻挡了游客的视线。(3)AB段经过山脊,CD段经过山谷。AB段是上坡路线,且坡度较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