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学什么专题考什么2012怎么考高频考点1.文化的社会作用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文化与综合国力4.文化对人的影响5.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及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几乎所有考点均有涉及。如2011年天津卷第4题、江苏卷第20题以具体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及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2011福建卷第26题以选择题形式、安徽卷第37题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文化的作用;浙江卷第21题、江苏卷第37题和山东卷第29题都结合具体材料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1.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事例,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及增强文化软实力对
2、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2.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阐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性专题学什么专题考什么2012怎么考高频考点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7.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8.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9.创新与继承的关系10.创新与借鉴、融合2011年山东卷第19、20题以主题旅游年为背景,考查民族节日的重要性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福建卷第25题、江苏卷第21题考查了文化的多样性;2011年北京卷第24、25题考查了文化继承与借鉴、融合;广东卷第30题考查了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浙江卷第40题则以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为背景,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3.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的实例,说明世界文化
3、的多样性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4.结合文化创新的典型事例,分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阐述文化创新的途径专题学什么专题考什么2012怎么考热门考点1.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1.结合中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国际文化霸权主义的抬头,分析文化对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意义2.结合中国与友好国家互办“文化年”“文化月”等活动,阐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说明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步培
4、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培
5、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前文化竞争的形势。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上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的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
6、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内容启示来源特定的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重视文化的影响,把握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不同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内容启示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主动感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接受优秀文化,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全面把握文化的作用(1)从一般意义上看,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
7、人们认 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具体体现在“对社会”和“对个人”两个方面:文化对 社会的影响,注意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注意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和内容等方面把握。误区一:任何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警示:并非任何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误区二: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警示: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本身并不是物质力量,但是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
8、作为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的。误区三: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总是同步的。()警示: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有时文化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有时则会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误区四: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警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是人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人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往往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喜好作出自己的选择。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在内容上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民族节日、文
9、化遗产的多样性。(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什么依据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现状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意义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怎么办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
10、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人口迁徙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具有最大程度超越时空局限的优点,具有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功能对待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态度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及其继承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
11、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包括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和传统思想的继承等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一,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二,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影响文
12、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的更替 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就会发生巨大变化,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教育的传递功能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4.文化创新 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意义是文化富有生机
13、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与继承的关系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途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基本途径: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及措施 1.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1)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2)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14、3)从经济、政治角度讲,有利于促进中外经济、政治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推动文化交流的措施(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和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
15、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 别内涵不同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实质不同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造,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前后相继的一个过程误区一: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
16、但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警示: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也有利于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误区二: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以我为主”与主张“海纳百川”是矛盾的。()警示:(1)“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2)文化交流中主张“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差异不应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不同文化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的创新成果,才能发展本民族的文化。误区三:
17、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然后才是发展。()警示: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对于传统文化,并不是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误区四: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实现文化创新。()警示:(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要实现文化创新,仅仅参加社会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体现了哲学中共性与个性即普遍性与
18、特殊性的关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辩证的否定及其方法论要求,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则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例1(2011山东高考)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会审题 本题以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审题以确定答题的范围为“文化的特点及影响”。解题指导 本题设问要求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角
19、度分析,结合“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信息可从精神活动需要物质载体,文化对人影响的环境及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等方面分析。答案提示 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思归纳 复习文化的作用这一考点时,应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两个方面加以把握。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应从文化的总体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及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角度分析;而文化对人的影响则要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文化对人影响
20、的特点及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等方面加以掌握。例2(2011北京高考)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B.C.D.学会审题 本题以汶川重建为热点材料,考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指导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说法不正确;传统文化是
21、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故选D。反思归纳 在复习文化传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将这一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影响及正确态度、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等方面把握。(2)要将传统文化与下一专题中的民族精神相比较、联系。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精华,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提升文化自信 传承华夏文明 解读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材料1:素有中华
22、文化“活”博物 馆之称的河南,至今完整地保留 着包括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3000多年的建都史,近7万处文物点,数以千计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0多万件馆藏文物,默默诉说着历史的辉煌。“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轩辕丘、周公测景台、函谷关、白马寺、少林寺都是华夏文明中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和记忆。材料2: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特别是在谋划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把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明确提出,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未来五年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建设,实现经济文化大省到经济文化强省
23、的转变。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经济文化融合发展。1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河南省繁荣发展文化事 业和文化产业的必要性。(1)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河南省繁荣发 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由其经济、政治状况决定的。(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 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客观要求。(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推动和谐社会
24、的发展。2河南省是我国的文化大省,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素有中华文 化“活”博物馆之称。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在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结合实际,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河南省如何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过渡?(1)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河南省应大力发展经济,为
25、打造文化强省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河南省应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改造利用其合理成分,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3)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河南省应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进行文化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5)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吸收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加快发展步伐。4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河南省委、省政府重视
26、文化建设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 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河南省委重视文化建设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具体体现。(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河南省政府重视文化建设是其履行职能的体现。5河南省要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过渡必须充分发 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其哲学依据。(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
27、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2)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以维护人民群 众利益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实现群众利益与呼声。1素有中华文化“活”博物馆之称的河南,至今完整地保留着 包括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下列对文化遗产表述正确的是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
28、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 B C D 解析:说的是民族节日的作用,可排除,均是对文化遗产的正确表述。答案:B 2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表明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我们应当全部吸收 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就会发挥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A B C D 解析:对于传统文化要
29、辩证地看待,表述错误;虽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正确,故选B。答案:B 3河南是文化大省,要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过 渡必须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河南省应如何实现文化上的自主创新?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可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及坚持正确方向等方面分析。答案:(1)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河南省应立足本省文化发展实际,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中实现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河南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文化发展中必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3)文化具
30、有多样性,文化创新必须要面向世界,博采众 长。河南省应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 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5)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 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文化生活的重要考查点,而河南省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复习中要结合具体材料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及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要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联系,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