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064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一、单选题:共12题1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记载,根据那个时候(五口通商后)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虽离家不计也。”材料中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A.新式生产部门出现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C.农业近代化推动D.与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有关【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从材料看,当时中国出现劳动力便宜且多的情况,这是由于五口通商之后,中国小农经济开始瓦解,D项正确;是否产生新的生产部门

2、材料并未交代,A项排除;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B项排除;农业近代化的相关内容材料并未体现,C项排除。2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C.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海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殖民扩张进程的是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与亚洲、美洲、欧洲的联系,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海上丝绸之路对商品经济和世界贸易的改变有限,当时中国没有进行殖民扩张,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

3、亚各国的联系,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所以两者的相同意义是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故选B。3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探究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下列没有因果关系一组的是A.工业革命小农经济开始瓦解B.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无产阶级的产生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无产阶级的壮大D.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的兴起,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国

4、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A项符合因果关系,但不符合题意;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但无产阶级在1840年后的外企中已出现,B项不存在因果关系,但符合题意;“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因而得到壮大,二者存在因果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戊戌变法出现,二者存在因果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4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正常平衡完全足以应付在我们面前的史无前例的任务。但是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这种史无前例的要求和需要,也有可能要求暂时背离公共秩序的那种正常平衡。”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重在A.协调

5、美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B.通过立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保障劳工阶层基本的政治和经济权利D.维护资本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在罗斯福新政以前,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是自由放任的政策,所谓政府只是“守夜人”,主要职责是管好钱、用好钱,罗斯福讲话的主旨是要改变这一传统政策(暂时背离公共秩序的那种正常平衡),立足点是行政权和立法权平衡的调整,故选B,A、D是目的,C是具体措施之一。5下表摘自“新中国60年GDP年均增8.1经济总量增77倍”中的一幅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A.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经济的发展B.经济增速最高和最低的两个数值都不可信C

6、.经济增速最低是政策失误的结果D.1978年后经济增速相对平稳是市场调控的结果【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项;从图示看,经济增长速度最高出现在1958年,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不可信,但最低出现在1960年,是调整阶段,是可信的,B项排除;经济增长速度最低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1960年正处于国民经济调整初期,政策调整效果还未显示,C项正确;1978年后是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双轨制阶段,D项排除。6如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造成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主导因素是A.政策

7、指导的失误B.土地所有制的变革C.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D.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中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发展,导致农业减产欠收,因此中苏两国粮食产量下降的因素都是指导政策的错误,A项正确;B项不符合苏联,排除;C项不符合中国,排除;D项是政策的表现,排除。7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

8、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答案】B【解析】根据“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可知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在于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了市场,故B 符合题意。8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

9、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C.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D.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从材料可知,小岗村由包产到户的单干到“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体现的是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是现代农业集约式、规模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B项符合题意;小岗村的合作社是为现

10、代农业发展找出路,不是退回到人民公社,C项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依然属于国家所有,D项排除。9法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皮埃尔皮卡尔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将本国国情与具体实践巧妙结合、一种将过去与未来相结合、一种将中国发展与世界进步相结合的双赢模式。据此判断,“中国模式”的本质内涵是A.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对国际竞争D.加入WTO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答案】B【解析】“过去”指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未来”“世界进步”指的是世界经济中的市场经济体制,二者结合的本质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C、D三项都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采取的应

11、对措施。10如图反映的事件,表明世界贸易发展方向是坐落在瑞士日内瓦的关贸总协定总部A.体系化、制度化B.全球化、体系化C.多极化、全球化D.法制化、自由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是法制化和自由化,D项正确;A项是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方向,排除;B、C两项是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排除。11如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和周期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A.“世界工厂”、“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1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图示显示的“英国世纪”是1790-1850年间,此时英国正值工业革命期间,成为世界工厂;“美国世纪”是1930年后,美国在二战后开创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A项正确。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是18世纪中期,英国代议制的建立是1689年,与图示时间不符,B、C两项均排除;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美国首先开始的,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D项与题意不符。12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谈判后,多数中国光伏企业不必再缴纳高达47.6%的反倾销税了。欧盟委员会2013年8月2日正式批准了中欧双方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该协议于8

13、月6日起正式实施。这一事件反映了A.世贸组织在协调国际贸易争端中的作用B.全球化趋势下,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C.欧盟是联合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根据材料信息,欧盟委员会2013年8月2日正式批准了中欧双方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可见是指出了欧盟委员会在协调中欧贸易争端中的作用,并没有涉及世贸组织,故A项错误;而材料中提到“反倾销税” ,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保护工具。二、综合题:共2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

14、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在1953年的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材料二农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

15、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材料中的“经

16、济建设实践”主要是指什么?(2)材料二中“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的含义是什么?有何意义?此后,中共八大对我国工业化建设明确了怎样的任务?(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工业化道路在发展重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答案】(1)原因:苏联工业化模式有许多成功之处;国防安全保障的需要;建国初期重工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实践:实施“一五”计划。(2)含义: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轻工业和农业。意义: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17、先进的工业国。(3)变化:由重工业变为信息化。原因: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推动。(4)认识:要从国情出发;要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 “重工业极为落后、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分析概括原因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一五”计划入手说明实践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从这一角度分析其内涵。第

18、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工业化建设角度分析其意义即可。第三小问,依据材料“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联系中共八大的内容即可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联系材料二的工业化之路是发展重工业,从中概括其变化即可。第二小问,从时代要求、历史必然和全球化的要求等角度分析原因即可。第(4)问,从工业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策略角度分析说明。14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

19、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

20、视的作用。”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材料三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指

21、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资源和奴隶的掠夺,生产和贸易超越了国界。(2)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国际化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出现国际垄断同盟。(3)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鸿沟的加深。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分析说明二者的区别。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 “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概括其带来的问题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科技、跨国公司、经济体制和两极格局瓦解等角度分析全球化的推动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