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关测试】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下列试题中有四个选项,仅一个选项是正确选项。)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以及“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
2、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部由皇帝任免。B项属于经济方面;C项和D项中的“分权”、“军功”等表述均与材料不符,故A项正确。考点:中外历史人物传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名师点睛】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A宣扬以德治国 B推动经济交流 C辩护政治法统 D加强民族融合【答
3、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辩护政治法统,维护统治,故C正确。秦朝不是以德治国,故A排除。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主要目的不是推动经济交流,故B排除。加强民族融合,也不是主要目的,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阴阳家终始五德说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明代张岱所著夜航船也记载:“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这说明( )A
4、.秦朝初期确实设置了三十六郡 B.史记可作为第一手史料C.秦朝地方行政管理架构已形成 D秦朝郡县制度消除了割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秦朝推行郡县制,地方行政管理架构已形成,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秦朝初期设郡的数量,故A排除。史记属于第二手史料,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秦朝郡县制度消除了割据,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4王夫之在论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中说:“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
5、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郡县制的推行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B.秦行郡县的目的是为了“行其大公”C.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为害滋多”D.反对实行君主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论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的核心信息是,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但对统治者并不利,如此一来,国家的寿命并不长久,认为推行郡县制是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其余BCD
6、三项均与题干意思无关,属于无关选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及其影响【名师点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实行王位世袭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以宗法制为核心。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血缘和部族色彩。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具有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夏朝开创了我国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袭制。这些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有直接影响。5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周边王朝已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B最高统治者
7、开始建立皇帝制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方国是部落集团,王国是建立诸侯国,帝国则是秦实现国家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是不符合史实的;B项与题干描述的帝国不符;D项与材料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中央集权的形成6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 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关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B项“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与题干信息“可随时调换或补缺”不吻合,排除;C项“随意性”解读有误,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腐败现象的问题,排除D;A项“一定灵活性”与题干信息“可随时调换或补缺”相吻合,正确。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概况及认识7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C宗法观念逐渐
9、消亡 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西周“裂土封侯”,实行分封制,姓氏是贵族政治身份的象征,而到秦朝姓氏的象征意义就开始消失了。秦朝疆域辽阔与这一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秦朝宗法观念并没有消亡,故C项错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这一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官僚政治逐步确立8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C县官是
10、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得出秦代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的是太尉,A表述不正确;元代设中书省替代前代三省,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期其权势越来越大,B表述不正确;D表述颠倒了“郡”与“县”的关系,不合史实。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
11、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9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首先排除A,那时还没有儒学,题干“中国版图之确立和中国民族之聚成”指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12、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创立,而儒学是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奉为正统思想的,综合以上情况,应该是秦汉时期,答案为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0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其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 )A保证皇位世袭 B体现皇权独尊C证明皇位正统 D震慑割据篡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
13、,既寿永昌”八个字可以分析出帝王认为有了玉玺就有了上天的任命,具有了合法性,所以本题选A。B、C、D材料中没有体现。【易错警示】本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皇帝制度。皇帝制度始于秦始皇,它的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其中最核心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如“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都能很好地体现皇权至上。但是本题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只能体现皇位的世袭。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皇帝制11下面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正确解读图片的信息,图片表明的是皇权的发展趋势,然后依
14、据教材中所述的皇权发展的特点来分析图片的内容。皇权是不断的加强,最后在明清之际达到顶峰,所以答案选择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度、机处12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采纳李斯的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公天下为郡县”。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是郡县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也是中国和世界行政区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从当时的背景看,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 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
15、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由已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使地方分权给中央集权所取代,从而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由此分析可知符合题意;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二、材料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请回答:(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管理体制?(2)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地方管理体制各起了什么作用?【答案】(1)图1反映的是分封制,图2反映的是郡县制。(2)分封制:最初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拓展了疆域,但后来导致了诸侯争霸。郡县制: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
16、世袭,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解析】试题分析:首先从地图中的关键地名和“封”“镐”“咸阳”等信息确定两图分别是西周分封形势图和秦朝疆域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用。14历史上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礼记大传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
17、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清)颜元习斋四存编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所述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2)依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3)依据材料四,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答案】(1)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2)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分封制度无法有效运行。柳宗
18、元认为在世袭分封制度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郡县制、科举制。(3)颜元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意义,学生根据课本答出该制度的积极意义即可,即加强了周天子的权威;(2)第一问从材料中“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总结即可;第二问学生结合所学,郡县制的确立标志着官僚政策取代贵族的标志,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可以提高统治者的素质,所以学生答出郡县制和科举制即可。(3)本题考查的是颜元的主要观点,从材料中“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即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制统治的工具。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