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数之二十四 原理渗透法这里的原理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高考作文中,若能穿插进这样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能使文章充满哲理的光彩,也能使作文论证的高度大大上扬,也使作文的结构浑然一体。实际上对任何一件事物的认识或者写作任何一篇论述事理的文章,都或多或少可以用上一两个哲学原理,关键看你肚子里有没有货可以“批发”,是不是会“对号入座”。那么,常见的原理有哪些呢?一、客观全面的原理。辩证法告诉我们,看事物要全面而不要片面,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看事物发展要认清主流和支流,既不要光看支流而忽略主流,也不能只看主流而忽视支流,要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发展。如1
2、990年高考作文读一个小姑娘对玫瑰园的看法,就可利用这条原理。二、发展变化的原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1991年高考作文近墨者墨和近墨者未必黑就从这个角度来论述。三、互相联系的原理。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之间以及事物诸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这就要求我们看事物时,要用联系的观点,而不能孤立地看问题。事物的联系,还表现在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四、对立统一的原理。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它是客观存
3、在的、普遍的 、绝对的,存在于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中。我们在认识、分析事物时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矛盾对立的双方都在一定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五、由表及里的原理。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即认识事物要由表及里,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是思维深刻性所要求的。考生例文1麻雀只看到了燕子的缺点逃避严寒,而忘记了燕子所立下的种种功绩。其他的几只鸟也大抵如此。它们只注意到了别的鸟的缺点,而置优点若罔闻。这难免会出现所发出的种种错误的见解和偏激的论断。其实,燕子逃避严寒又何尝不是一种必要的、明智的选择呢?我们待人处事也应分成
4、两面,既要看到人或事物的缺点,更要注意发掘利用他们的优点。这就需要我们利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燕子逃避严寒是真,但这又何尝不是求得生存的一种手段呢?我们对待问题不仅应当判断它的正误,还要辩证地找到正中之误、误中之正。正的要发扬光大,误的要摒弃杜绝。中国有许多格言都曾论述过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重要性。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等。既然完美无缺的事物本不存在,我们就更应辩证地看待问题,找出美中不足以及不足中的可取之处来。辩证的观点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极为重要。例如对待一个学生,不仅要看他的成绩,还要看他的各个方面。优秀的学生如此,差的学生亦应如此。如果学习不好,德
5、、体、美都很出色,那也就为差生不差了。又如我国的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人抱着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诚然,改革开放也难免混进一些渣滓,但纵观全局,辩证分析,利大于弊。所以坚持下去,终于取得了成功。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因为地里长着荒草就放弃了一地的青苗。也不能只因荒原中仅存的一棵青苗而把它说成是良田。如果我们也像鸟类那样相互攻击、讥讽,岂不令智者嗤笑!对待人或事物,都应一分为二,既要看到优点又要善于发现不足,但不应以此为据,互相攻击。简评:本文的中心词是“辩证”。不但以“辩证”为题,以“辩证”开篇,而且以“辩证”展开议论,以“辩证”阐述道理,最后“辩证”统领全文。作者巧妙地将
6、哲学原理运用到作文中,构成了整篇文章内在的主旋律,给人一种中心明确,论点鲜明,重点突出的感觉。一道题,有四个答案,只是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创新报告会上一位学者出的一道题,已经很直接地说明:我们只要处于不同的立足点,那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就不会相同。答案就可丰富多彩点。记得曾有人做过调查,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问小学生这是什么,有85个学生,就有85个答案,有人说是月亮,有人说是太阳。而问中学生,在彼此对望后,才不肯定地说,大概是圆吧。当问大学生时,每个人都做出认真思考的状态,可最后却没有答案。这是什么原因呢?也应该是属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吧!小学生思想单纯,想像力强,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
7、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想法,所以就有不同的答案。而中学生生活中就只有学习、考试,丰富的想像力都被磨灭了,唯一让他们想到的就是圆,因为几乎每天都见到呀!大学生呢?本身已立于很高的层次,看问题的标准、角度早已定势于那个高度,又哪会想到月亮太阳。是我们没想像力?不是,只是没有处于不同的角度,只用一个标准罢了,长时间的思维定式,哪来的多彩空间。就拿创新报告会上的那道题来说,是否有一个人提出四个答案呢?提倡的素质教育,别的不说,最基本的,应该有活跃的多空间思维能力,而像这种思维定式,能谈得上高素质吗?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而每个事物的现象又是多方面的,要对其有本质上的了解,就必须认清它
8、的外在现象,而这需要的就是多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不知别人有何感触,就说我个人的感受吧,用不同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往往更可得到行之有效、更简洁的答案,而思维也就在其中灵活开来。生活的多彩,往往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而思维的多彩,对事物的标准、角度的多彩,又可带来什么样的乐趣呢?答案已给出,那就是让原有的更加美、更加多彩丰富。不少人感叹生活的无味,每日都是同样的一次次重复,毫无趣味可言,其实不知他是否从多角度去体会身边的一切,去深刻地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应该没有吧!在新的空间中,是绝不会没有趣味的,因为那里有新的标准。用联想集团的话说:“世界如果没有想像,将会怎样”而这想像是什么呢?舍新的
9、标准与角度其谁呢?还是多彩一点,不是吗?简评:本文开头就亮出了作者的观点,接着,依此为纲进行逐层分析解说,通过大家熟悉的例子,逐一分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尤其可贵的是,文章引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绝对静止是不存在的”,因此不能用一种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江苏考生例文江苏 考生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9。对,可也不完全对。如果是树上10只鸟,被枪打掉1只,这里的10减1就不一定是9,而可能1只鸟也没有。如果是鱼缸里的10条金鱼,死了1条,问鱼缸里有几条金鱼,那么10减1还是等于10。如果是夜里点燃的10支蜡烛,被风吹灭了1支,问到天亮还剩几支,那么答案是1因为其余的
10、蜡烛都燃尽了。如果是桌子的10个角,砍掉1个角,那么10减1还是不等于9,因为我们将看到11个角。好了,如果现在再问10减1等于几,你还会想到9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是的,生活的智慧不同于简单的数字逻辑。“10减1”现象告诉我们:如果你要到罗马去,你可以找到很多条大路,只要转一下身子或是换一个角度就可以了。要拥有“10减1”的智慧,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一个观察事物的多角度。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看事物不仅要看到它的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甚至多面,就如前面那道看似简单的数学题,如果囿于纯数学领域,我们就只能得出一个答案。但如果跳出这个圈子,那么答案就丰富起来了。如果我们有探索的
11、兴趣,我们就会发现,苹果换一个切法,里面会有五角星;如果我们还有足够的幽默,我们也能用“天真”一词造出“今天真热”这样可爱的句子。要拥有“10减1”的智慧,更需要有打破常规逆向思维的勇气。就如前面那道数学题,如果数学老师说“10减1等 于9”,我们就认为“10减1”一定等于9,那么就失去了体会后面那么多答案的乐趣。近代科学家正是打破了“燃素说 ”,才使化学研究步上正轨;贝多芬正是敢于打乱传统乐式,才创造了许多传世之作。曾经有个故事说,过去的电扇都是黑色的,正由于日本一家公司敢于逆向思维,生产了许多彩色电扇,不仅使其销量大增,更给后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正是一位日本小女孩,把未用完的长笔芯当作用
12、完了,从而解决了因笔芯长漏油的问题。10减1等于9。10减1不等于9。10减1等于简评:本文以富含创造性趣味的例子作为全文的引子,分析并指出了要拥有创造性智慧就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一个观察事物的多角度”,然后,引用哲学原理“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看事物不仅要看到它的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甚至多面”。公理化的论证,获得了巨大的说服力。考生例文2在劝学篇里,荀子这样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就告沂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凡事都贵在一个“恒”字。不错,有许多想有所建树的人在事业上却是一事无成,他们失败的原因也就在缺少一个“恒”字。这幅漫画不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吗?此人虽有冲天的
13、干劲,想尽力挖出一口井来,他选的挖井的位置虽也正确,临近水源,但是,他却没有成功。不难看出,他缺少的也恰恰是一个“恒”劲,一种坚持的精神。许多科学家,他们能够做出一番成就,为后人所推崇,也正是因为他们只有一种坚持的精神,一种在困难面前不畏葸,在失败面前不丧气的“恒”心。诺贝尔不是这样么?为了制造TNT,他花尽了钱财,失掉了爱妻,他的父亲和一个弟弟也因此丧身,最后他自己竟无栖身之处,被视为“瘟疫”,赶到海上。在这种情况下,他应该住手吧?然而,他不!终于,造福于人类的TNT问世了。难怪,鲁迅赞赏动物有“咬筋”,“一门咬住就不放”。我们每一个人不也都需要这种“咬”劲恒心吗?其实,这种“恒”正反映了辩
14、证唯物主义的愿望。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纷繁复杂的,然而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所以,我们想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非得经过多次失败,多次反复(当然,要除掉那种偶然机遇),然后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因而需要“恒”。没有恒心,腐朽的木头也折不断;有了恒心,坚硬的金石也可雕穿。改革者们,自学者们,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们,只要你们有雄心,有毅力,有能力,你们的事业一定能成功;即使有时也有阴影笼罩,但你们是会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的,漫画上挖井者是可笑的,也是可悲的。我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但愿我的同学们、同志们也不要成为这样的人。简评:这篇高考作文最精彩的地方是第七段,作者引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巧作分析,十分有力地证明了“恒”的重要。穿插这样高层次的理性分析,不仅使作文论证的高度大大上扬,而且也使作文的结构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