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时群落的演替目标导读1.结合教材P79图414、P80图415理解群落的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2.结合教材P81图416和思考与讨论,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并关注相关政策。重难点击理解群落的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1.群落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依靠种间关系使各种群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体。生物间的种间关系包括四种: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和寄生。2区别不同群落的最主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其衡量指标是丰富度。3不同群落其优势种不同。森林群落中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是木本植物,草原群落中则是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4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2、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5从纬度上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从海拔上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推理,从时间推移上看,不同的时间内,同一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6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解决吃的问题就是一个首要任务。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惜毁林开荒,加上很多地区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村经济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国家明确提出了相关政策,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该政策一定能达到目的吗?答案退耕还林。退耕不一定就能还林,必须提供适宜的条件。课
3、堂导入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北麓漠河境内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大火从5月6日起燃烧,到6月4日全部扑灭,历时整整一个月,着火面积101万公顷。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的1/19从地球上永远消失。火灾后,林业职工积极植树造林,经过20多年的努力,火灾区又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从上述实例看出,群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群落的演替。探究点一演替的类型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发展变化的。阅读教材,结合提供的材料,试探讨群落的变化规律。1演替的概念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炽热的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直到1934年,植物才逐渐的繁茂起来形成小
4、树林。数据统计如下:(1)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长达50年的时间内,该地区生物由灭亡到形成小树林。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完成了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2)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初生演替光裸的岩地经过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最终会演替出森林。阅读教材P79图414,分析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1)据上图分析裸岩地上的演替过程A裸岩阶段B地衣阶段C苔藓阶段D草本植物阶段E灌木阶段F森林阶段。(2)像这样,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就是初生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3)请思考:
5、地衣是六亿年前地球陆地的首批客人,它能首先定居在光裸的岩地上,因为它可以分泌有机酸从而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这说明生物可以改变环境。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答案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答案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结果逐渐取代了地衣。经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逐
6、渐演替为森林。在森林阶段内,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答案能。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外的一些种群,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从裸岩阶段演替到森林阶段,群落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不断在增加。3次生演替下图是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过程,据图思考:(1)由图看出其演替的过程为:弃耕的农田一年生杂草灌木丛森林。(2)像这种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后农田上的演替(3)结合初生演替思考:所有的演替都能演化为森林吗?答案并非所有的演替都能形成森林
7、,一般来说,在气候适宜的环境中,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可形成森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由于受到水分的限制,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森林,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灌木阶段。一般群落的演替都是越来越复杂,但有些演替可能会变得简单,例如荒漠化。归纳提炼1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时间与速度的差异分析所依托的基质和环境极为贫瘠和严酷所依托的基质和环境比较肥沃和温和,且可能存在原有群落毁灭后留下来的大量有机质和繁殖体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
8、活动较为关键实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后农田上的演替2.演替的特点(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具有可预见性或可测性。(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逆的变化。(3)大多数群落演替的结果是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物种多样性增加。 (4)大多数群落演替的结果是总生产量增加,净生产量逐渐降低,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活学活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在自然界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有一定的规律性()(2)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方向和速度与物理环境无关 ()(3)初生演替进行
9、缓慢,次生演替出现和发展得较快()(4)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5)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6)大多数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答案(1)(2)(3)(4)(5)(6)解析(2)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都有明显的竞争。(5)演替能否形成森林,是与当地的环境条件有关的,与演替类型无关。探究点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在自然界中,群落演替是有一定规律的。掌握了这种规律,就能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阅读下面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事例,回答问
10、题。如图,离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是不一样的:经常被踩踏的地方生长着茎秆低矮的车前草等植物;几乎不被踩踏的地方,生长着茎秆较高的狗尾草等植物;轻度踩踏的地方,则生长着茎秆高度介于二者之间的狼尾草等植物。1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2请列举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又有哪些活动可能促进现有群落的发展而引起群落的演替?答案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的例子:滥捕乱猎、滥采乱伐、掠夺式开发利用、引入外来物种、过度放牧、填湖造地等;促进现有群落的发展的例子: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3你认为在草原地区,从防止草原群
11、落的演替出发,应如何合理利用草原?答案在草原地区,应该科学地分析牧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如果载畜量过大,就会造成牧草的过度消耗,引起群落的演替优质牧草逐渐减少,甚至消耗殆尽,杂草就会取而代之。因此,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出现这种有害的群落演替趋势。4你认为在河流、湖泊、海洋地区,从防止群落的演替出发,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减少水污染;制定休渔区、休渔期等。5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政府自2003年起施行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采取这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6以上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归纳提炼人类活动可以对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12、相互关系产生影响并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从而影响群落的演替。(1)自然资源利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如砍伐森林、开垦农田等,导致演替过程会相当缓慢,甚至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等保护性的行为会推进群落的演替进程。因此,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外来物种的引入:人类活动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将某个新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新物种会迅速成为优势种,破坏原有群落的稳定性。(3)群落的次生演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深刻。(4)与人类对环境的直接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
13、是长期的、持久的。活学活用2云杉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是我国西部和西南部高山针叶林中的一个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如图是一个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发生的几个变化阶段示意图。(1)“采伐消退”过程说明了_。(2)“复生”过程对于生物群落的变化来说属于_。(3)云杉林被采伐后所发生的变化方向和速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其中,来自群落内部的因素有_,来自外界环境的因素有_。(各举两例)(4)新生的云杉林和采伐前的云杉林不完全一样了,原因是_。答案(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2)次生演替(3)种子的数量和散布、生物的繁殖人类活动、气候变化(4)演替过程中环境条件会发生变化,而且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下图表示某地云
14、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人类活动不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答案C解析该群落的演替应是次生演替;人类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同时也有水平结构。2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实例是()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D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答案C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开拓者是地衣,地衣能为苔藓提供可生存的基本营
15、养。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B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C人类的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答案D解析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如砍伐森林、填湖造地等。但是人类也可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湖,还可以改造环境,这些人为措施对于群落的演替均有积极的作用。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
16、能形成树林答案B解析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所以A项不对(另一些生物不一定形成了新的群落);如果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但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就会演替成树林,故C、D两项都错。5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的过程。(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5)在以上演
17、替的各阶段中,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是_。A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C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D森林阶段答案(1)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土壤(3)草本植物阶段(4)苔藓阶段苔藓阶段(5)D基础过关知识点一演替的类型1下列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B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D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答案D解析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内部因素、外界环境的变化等,人类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
18、全相同。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森林、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答案A解析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3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A
19、 BC D答案A解析题中、均是灌木能大量快速形成优势种的主要原因。而是灌木形成后的特点。4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答案C解析火山喷出的岩浆温度很高,足以杀死当时岛屿上的所有生物,所以为初生演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越来越高,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群落的演替过程。该海岛上的陆生动物很难与岛外环境中的动物交流,所以不用考虑迁入和迁出。知识点二人类活
20、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5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已于2003年1月20日正式施行,颁布本条例的依据主要是()A由于粮食价格太低,而木材价格高B群落演替具有方向性,人类活动可随意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C保护环境,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D生物群落可以演替,人类活动可影响群落的演替答案D解析由于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既可以是有利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正是以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初衷的,这也充分发挥了人类活动对群落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6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裸岩上发生的演
21、替历程短 B人类活动总是降低群落的丰富度C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D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低等生物演变成多种高等生物的过程答案C解析裸岩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历程长。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提高群落的丰富度。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选项是生物进化的过程,而不是群落演替的过程。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的演替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D一般来说,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生物种类会减少答案B解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2、是改变方向和速度。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结构复杂化,生物种类会增加。8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答案B解析人类的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并能影响演替的速度。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比灌木群落要复杂,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分层也比灌木阶段复杂(多了栖居在乔木层的动物)。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森林阶段垂直结构层次明显,各种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要高。能力提升9如图是某温带地区
23、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物种数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D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答案A解析在初生演替的过程中,首先经过地衣和苔藓阶段,到了一定阶段,草本植物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数量逐渐增多。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之后灌木和小树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因而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减少,但整个植被的生物量逐渐增多。10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
24、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森林在火灾后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人类的活动往往影响到甲、乙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C解析题图中甲曲线表示次生演替,乙曲线表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历时短;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但火灾前的物种与火灾后演替产生的物种不一定相同;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11南方某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灌木。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
25、植物物种数B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动物种类基本不会发生变化C在人为干扰情况下,将来不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D草本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植物物种数(曲线c)及群落所含能量增多(曲线a),但个体数减少(曲线b)。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会使相应的动物种类发生改变。如果人为地植树造林,可能会加快群落的演替,使其更早地演替至森林阶段。草本阶段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12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内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
26、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叶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0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6.65377.52398.57184.74提示: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植物叶面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的叶面积指数与其垂直结构有关,与水平结构无关B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C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说明群落含有的
27、有机物总量增加D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答案C解析叶面积指数又叫叶面积系数,是一块地上阳光直射时植物叶片垂直投影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所以与水平结构有关,A错误;植被干物质的量与群落中动物的呼吸作用也有关,B错误;由于该地区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群落应朝着更有益的方向发展,正确演替顺序为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D错误。13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曲线甲、乙
28、、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群落的总生产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在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而是取代其优势地位。14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发现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见表中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其结
29、果如下:种名山桃丁香油松刺槐山桃1丁香0.1241油松0.1250.8341刺槐0.1480.7610.8841(1)耕地逐渐过渡为林地的过程属于_。(2)在调查该林地山桃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_法。(3)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造成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答案(1)群落演替(或“次生演替”)(2)样方(3)油松和刺槐阳光解析(1)耕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所用的方法是样方法。(3)两种生物重叠越大说明它们之间的资源竞争就越激烈,分析表可知油松和刺槐的重叠度最大,即油松和刺槐的竞争最激烈;阳坡和阴坡的主要区别是阳光。15在一片长
30、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作C,做出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两个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2)两个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3)在a年的优势种是_,在d年的优势种是_。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要。(4)以上说明,生物群落_,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_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_,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答案(1)0e(2)bc(3)马尾松山毛榉环境
31、(4)不是一成不变的消失兴起解析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组成的。由于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变化,种群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使生物群落也发生变化。对于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具有竞争关系的马尾松和山毛榉的存有量来说,其比值C1,则马尾松占优势;C1,则山毛榉占优势;C1,则两树种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个性拓展16某生物研究小组探究水体中原生动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如下:取适量的干稻草加水煮沸,冷却至室温后,在大烧杯中加入3/4容积的干稻草溶液,取一滴溶液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将此烧杯放置在一个不受干扰、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让它滋生大量的细菌。放置3天后,用池塘水加满烧杯,混合后,取水
32、样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照原生动物的图谱,识别你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同时估计一下你的样本中每种生物的相对密度,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每隔3天,用滴管分别取烧杯表层、靠近烧杯侧壁的表层以下、烧杯底的水样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照原生动物的图谱,识别你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同时估计一下你的样本中每一种生物的相对密度,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当你观察到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时,可结束实验,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回收溶液。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请分析回答:(1)什么因素会影响这个群落的演替?_。(2)你观察到的这些生物来自哪里?_。(3)请你预测一下,烧杯中的群落将如何演替?_。答案(1)有机物、温度、酸碱度、水质等(2)主要来自加入的池塘水,也可能来自空气的传播(3)原生动物消亡解析有机物、温度、酸碱度、水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这个群落的演替;能观察到的生物主要来自加入的池塘水,也可能来自空气的传播;随着水体中有机物的消耗,异养型的原生动物数量会越来越少,最后趋于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