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国两制”构想D“另起炉灶”政策解析: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答案:C2“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核心是()A允许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B尊重港澳台的历史与现实C实现祖国统一D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解析:“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核心是一个中国。答案:C3“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
2、制”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解析:皇家警察是由英国女皇授予香港警察的。名称的改变体现了香港刚刚回归,原来的部分香港皇家警察变成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警察。答案:D4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这一现象最能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A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B享有行政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C保持原有的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D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意思是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地区仍然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故选C。答案:C
3、51995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强调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荣辱与共B一个中国C和平共处 D求同存异解析: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
4、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材料三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
5、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材料四“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2011年)
6、(1)据材料一,中央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央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3)依据材料三、四,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解析:第(1)题,由材料内容可归纳出变化。第(2)题,考查“一国两制”知识点。第(3)题,“一国两制”设想的提出是为了台湾的回归,但首先成功运用于港澳,说明其正确性;第二小问阐述港澳回归的共同意义。第(4)题,注意问题答题角度: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理论须联系实践,促进发展,然而实践也可
7、不断丰富理论。答案:(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相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提供借鉴。(4)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1“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近三十年来台湾
8、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这段材料应出自()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B1992年“九二共识”C1995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D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解析:最早倡议三通,是1979年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答案:A2美国时代周刊每年年初评选一位他们认为“对世界事务发挥最大影响的个人”作为上年度风云人物。1986年1月6日,邓小平继1978年后再次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的“年度风云人物”,主要是因为他()A确立了改革开放基本国策B领导中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C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D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
9、体制解析:本题考查了80年代初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知识点,A、B两项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D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案:C3“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不属于材料所述“办法”的影响的是( )A推动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的突破B奠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C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D为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供依据解析:推动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与材料“而采用和平方式解
10、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一国两制”的理论解决了香港问题,奠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的理论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的理论为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供依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4“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解析:材料所说的是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1、其根本保证就是国力的强大。本题易误选为C项,能够收回香港、澳门的关键是国力的强大。答案:D5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这表明()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任何地区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解析:从材料中“授权”“新区域”等信息可知,澳门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一国两制”构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故选A。C、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在材料中没
12、有体现,排除。答案:A6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解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根据所学,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答案:A7“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社会制度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
13、生活习惯解析:两岸是同一个国家,所以国情是相同的,故A项错误;这是“一国两制”的内容,材料说“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这说的是相同的是“一国”,而异就是“两制”,故B项正确;两岸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习惯不同,但这不是影响两岸关系的主要内容,故C、D项错误。答案:B820世纪80年代后,台湾的报刊上人们经常能读到类似“近乡(大陆)情更怯”的文章,胆大者更写出同大陆子女亲人如何在海外见面的感人情节。此状况( )A说明两岸对抗关系已出现缓和B推动了“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C客观上有利于两岸坚冰的打破D表明台湾民众支持“一国两制”解析:依据材料“胆大者更写出同大陆子女亲人如何在海外见面的感人
14、情节”可知两岸关系还没有缓和,故A项错误;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委员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已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台湾人民希望祖国统一,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两岸坚冰的打破,故C项正确;台湾民众希望亲人团聚和祖国统一,但支持“一国两制”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9“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最早打破诗人乡愁,使台湾地区民众与大陆亲人得以团聚的是()A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B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C九二共识D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解析:抓住“最早”“使台湾地区民众与大陆亲人得以团聚”关
15、键信息。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民间交往的坚冰,A项符合题意;B项是于1990年成立的民间组织;C项是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有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的“一个中国”原则共识;D项是1979年,时间要比A、B、C项更早,但其仅是结束了两岸的军事对抗。答案:A10王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大业” 一课时,设计了如下板书。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A“一国两制” B“求同存异”C“和平共处” D“九二共识”解析:从题干中“祖国统一大业”可以排除B和C;D项“九二共识”主要讲台湾问题,不包括香港和澳门,故排除D。题目中图片设计了香港、澳门和台湾,所以只能选“一国两制”。答案:A
16、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材料二香港中评社署名文章指出:奥巴马执政时期,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
17、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概括实现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解析:本题是对台湾问题及中美对台湾问题立场的考查。解答第(1)题,注意从材料一中寻找有效信息,加以提炼加工。第(2)题,注意“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的信息暗示;说明原因时,注意美国两党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美国对
18、台政策的影响、当前经济危机中中美的关系以及台湾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等角度。第(3)题依据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并补充相关知识要点即可。答案:(1)两岸民族认同感的亲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地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2)政策:维持现状(或不独不统)。说明:两党制定政策都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3)有利:共同的民族文化,经贸联系日益加强,大陆经济繁荣,正确的两岸政策;不利:外国反华势力的阻挠,“台独”势力的破坏。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
19、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三2008年11月6日,马英九会见海协会会长陈云林。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正式启动。(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哪一原则?(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解析:第(1)题,归纳概括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从“一国两制”的内涵上分析,“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国家内部事务的原则。第(3)题,仔细阅读材料,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同时要结合时事热点分析问题。答案:(1)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体现: 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施。(2)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内政,独立自主解决内部事务的原则。(3)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并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两岸已实现“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