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一)教材第65页探索思考(1)2002年中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4%,已基本达到国际通用标准。但从更重要的农业就业人数和城镇人口指标看,中国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为50%,远高于国际通用标准小于2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6.2%,也没有达到国际通用标准大于60%。(2)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就要增加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降低农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同时也要提高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二)教材第71页思考(1)密歇根州复苏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如提供税收优惠,提
2、供员工培训等;大力推动生命科学产业,如投巨资于生命科学的商业化、增加生命科学的研发资金、吸引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科技人才等;改造汽车工业的老面貌,通过自行研制和合作开发等方式,开发了包括使用氢燃料电池、玉米油燃料以及电能等能源的新一代汽车。(2)以上这些措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吸引众多的高科技人才;高科技的发展和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又为开发新产品提供了条件。(3)密歇根州的复苏对其城市建设的影响:扭转了城市经济的衰退局面,加快了城市建设的速度;防止了高科技人才的外流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动摇。(三)教材第71页复习题1江苏省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措施主要有:调整行政区划,加快城市化;“
3、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保障进城农民的利益。2略。A级抓基础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据此回答12题。1上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ABC D2下列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解析:由城市化知识可知,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大致为30%多,日本城市化率为70%多。中国工业化率在不
4、断上升,日本在下降;目前,中国工业化水平仍低于日本。答案:1.B2.C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据此回答35题。3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相符的是()A美国“硅谷”B德国鲁尔区C意大利新兴工业区D长江三角洲4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A侨乡 B政策C交通 D劳动力5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A政策优惠 B科技发达C劳动力廉价 D产业升级解析:第3题,的发展模式是利用知识和技术发展新兴工业,进而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以与该特征相符的是美国的“硅谷”。第4题,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利用政策
5、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厂,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第5题,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实力大为增加,但随着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该地逐渐失去了劳动力资源优势。在这种状况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遇到较大困难。所以,该地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有关。答案:3.A4.B5.DB级提能力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有较大差异。读图,回答67题。6影响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距海远近交通状况水
6、源分布A BC D7江苏省20世纪末发展的工业类型主要是()A技术指向型B廉价劳动力指向型C市场指向型D原料指向型解析:第6题,苏北、苏中及苏南地区都临海,但苏南地区由于靠近长江三角洲,受上海市辐射带动作用强,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状况好,城市化水平高。第7题,20世纪末,江苏省以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为主,发展加工制造业。答案:6.A7.B下图为我国九大都市圈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8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取水方便交通便利、工商业较发达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A BC D9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7、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A BC D10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继续以轻工业为主,限制重工业的发展B应加大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的比例,以此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C区内各城市需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D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已经很成熟,“城中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解析:第8题,可采用排除法。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排除项;大上海都市圈人口自然增长缓慢,甚至是零增长或负增长,排除项。第9题,九大都市圈虽然都交通便利,但矿产资源并不是都丰富,如大上海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矿产资源就很贫乏,排除项;
8、湘鄂赣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分别分布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不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故排除项。第10题,珠江三角洲应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答案:8.B9.B10.C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读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1上述
9、图文资料表明()A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快速融入了城市社会B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享受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C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D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减轻,有利于社会稳定12下列措施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不相符合的是()A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B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C大幅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D各城市大力发展地铁,可有效保护城市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解析:第11题,图表表明,我国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据统计,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
10、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第12题,发展城市地铁应当坚持量力而行、规范管理、稳步发展的方针,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确保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防止盲目发展或过分超前。答案:11.C12.D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苏省2008年前三季度部分行业综合能耗增幅变动情况表。指标名称综合能耗/万吨标准煤2008年前三季增幅/%2007年前三季增幅/%增幅同比升降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 763.037.8017.159.35化
11、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 216.936.987.420.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60.055.918.052.14纺织业624.780.5014.3414.84造纸及纸制品业328.3214.9816.441.46石化、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59.898.403.7512.15材料二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能耗增长情况对比图。(1)表中_(行业)节能降耗效果最明显,该行业在苏北发展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_。(2)材料二图中苏北、苏中和苏南同期耗能增幅变化特点是_,苏北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能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血液,从“开源”的角度谈谈江苏的能源发展。(4)与苏南相比,在苏北工业化进程中,你
12、认为有哪些不利条件?解析:本题以江苏省工业发展中的区域差异和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区域经济的综合开发。第 (1)题,通过表格可得出纺织工业能耗增幅为14.84%,节能降耗明显,纺织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苏北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成本低。第(2)题,根据材料二可看出苏北地区较苏中、苏南相比,能耗增长,苏中和苏南下降,原因在于苏南和苏中地区把高能耗的产业转移至苏北,同时苏北地区因经济欠发达,节能降耗水平有限。第(3)题,开源是指增加能源的来源,比如开发新能源,合理调配等。第(4)题,苏北地区因经济欠发达,工农业基础差,科技落后,劳动力素质低等而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答案:(1)纺织丰富廉价
13、的劳动力、地价低廉、政策优惠等(2)2008年前三季较2007年同期相比苏北能耗增加;苏中和苏南下降接受苏中、苏南高能耗的产业转移;科技水平较低,技术落后;设备老化,耗能多;经济欠发达,更新慢;等等。(3)开发新能源;能源跨区域调配;等等。(4)工农业基础较差,资金缺乏;劳动力素质较低,观念落后;政府的决策水平与管理水平较低;科技与教育水平较低;人才较缺乏。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其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
14、了长江三角洲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江三角洲,现在正受到挑战。材料二长江三角洲扼守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江三角洲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8年的财政收入中,长江三角洲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1)材料中提到广东“优势弱化”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解析: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均出现了耕地减少、能源供应紧张、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长江三角洲在经济腹地、科技力量、原有基础等方面占有优势。答案:(1)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2)耕地减少,农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能源紧张。(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腹地范围不如长江三角洲广阔,科技力量和人才、经济基础等不如长江三角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