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405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8.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总结 通史坐标 问题整合 学科素养 史学争鸣 通史坐标 强化时间 把握趋势 问题整合 中西对比 阶段特征 1.专题整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动。时期 项目 新中国成立初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到20世纪9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 以来 表现由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结构并存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结构并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

2、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实现工业化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核心 内容实行中央领导,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化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把企业推向市场结果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经济出现了活跃局面2.中西对比:世界主要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

3、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 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学科素养 突破方法 提升素养 启示分析【典型例题】(2014年全国大纲文综,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记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

4、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思维过程】1.明立意:本题考查“大跃进”时期的“左”倾错误。2.用所学: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急于改变中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先后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违背了经济规律,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重大损失。3.获信息:亩产36 956斤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是“左”倾错误的表现,是人的主观愿望代替了科学规律,因此,A、B、C三项都是错误的。答案:D【方法讲解】“启示”类问题体现了历史的借鉴教育功能,不但要总结经验,更多地是为现实服务,找出对策。问题中

5、常有“启示”“认识”“看法”等词语。回答这类试题有以下三步:第一步:“读”。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历史现象或问题,这是解答好试题的前提。第二步:“找”。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二是找出教材中有关此类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基本知识,并分析产生这些历史现象和问题的原因。这是解答好试题的关键。第三步:“提”。即根据前面所找出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这是解答好“启示”的落脚点。【针对训练】(2016沈阳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

6、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钱满素美国文明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

7、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推行新政和邓小平领导改革的各自特点。(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美两国的“原有社会治理模式”及解决旧问题的主要措施。谈谈你从两国达到“(由)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得出的启示。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有雷厉风行、国会支持、立法等特点,而邓小平领导改革则注重创新、总结、深化。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前的经济模式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根据所学总结即可。第二小问从发展经济的手段、经济成分等方面回答。答案:(1)特点:罗斯福:雷厉风行、注重法制、国会支持;邓小平: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

8、化改革(或用改革解决新问题)。(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干预经济。启示: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要充分利用两种经济手段发展本国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史学争鸣 研析史料 探究重点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不同评价 社会主义改造是20世纪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通常被看作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近年来,随着单一公有制经济被突破,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观点一 基本肯定社会主义改造 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

9、的历史性胜利。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但总体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观点二 基本否定社会主义改造 该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改造过早,脱离了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实践,中国又回归到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应该按照共同纲领搞新民主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观点三 在基本肯定的基础上对失误进行足够的估计 该观点认为,当年的所有制改造和今天的所有制形式改革都是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大决策,既不能因为肯定今天的改革而怀疑或否定当年的改造,也不能因为肯定了当年的改造而指责今天的改革。应该探讨三大改造后期工作过急、过快、过粗和追求单一的公有

10、制形式的原因与教训。【探究问题】学者杨继绳在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中写道: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而在农民中,富农和富裕中农也常被排除在“人民”之外。据材料,分析该时期社会阶层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谈谈你对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解。【答案提示】影响: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确立;通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解:社会阶层的划分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存在社会分层就是承认社会不平等;政治原因造成的社会分层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表现,因此人们不能容忍因不公正的制度带来的不平等;追求社会公正是人类的理想,等等。点击进入检测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