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348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梳理 考点1 实践的概念(1)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_活动。(2)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实践的形式:人类的基本实践有三种:生产实践、_、科学实验活动。考点2 实践的特点实践活动具有_、主观能动性和_。课时36 考点梳理物质性客观事物 变革社会的实践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课时36 考点梳理考点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2)在实践活动中,人

2、们借助于_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物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考点4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_,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_,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_,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一定的工具实践的需要认识工具认识能力课时36 考点梳理考点5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_的范

3、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3)只有把_与_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_。(4)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_的存在变为_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_和实践所产生的_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考点6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主观客观实践观念现实认识结果改造世界课时36 考点梳理考点7

4、 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_同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_。(3)真理客观性含义: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_。考点8 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1)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_与_、_与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主观客观正确反映客观性人人平等主观客观矢理论实践课时36 考点梳理(2)真理都是_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5、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_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考点9 真理与谬误(1)区别:人们的认识就总体而言,既有真理,又有谬误。真理是标志_同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2)联系:真理与谬误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转化,是_的关系。有条件谬误主观客观 正确反映对立统一课时36 考点梳理考点10 认识的反复性(1)含义: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

6、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再从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原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_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_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实践水平本质课时36 考点梳理考点11 认识的无限性(1)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_的过程。(2)原因:认识的对象是_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_是不断发展的。(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

7、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_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永无止境无限社会实践认识检验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全面理解实践的三个特点课时36 要点探究课时36 要点探究课时36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吗?这种看法好像既看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又看到了主观能动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所以首先要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客观性,同时由于实践构成要素和过程以及结果的客观性,决定了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8、。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实践活动并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建立在其客观物质性基础之上的,受到客观物质性的制约,实践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并不能否认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课时36 要点探究 例1 2009海南卷“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 BC D课时36 要点探究 例1 B 解析 本题考

9、查学生对实践的特点的理解。实践既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又是能动性的活动。错在“内在本性”,因为实践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的“适应性活动”错误,因为实践是能动性的活动。故选B。点评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成为当今高考的主流。最近几年经常出现的基本概念主要有:物质、意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价值、人生价值、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对于基本概念我们一定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特点,二是内涵表述,三是易错点。2010安徽卷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

10、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课时36 要点探究课时36 要点探究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90%;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

11、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课时36 要点探究答案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解析 此题属于开放性材料题。此题将学生阅读材料的情景,融入到试题情境中,凸显了学生的参与性。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设问指向:实践的观点。所以我们应该立足实践的特点、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来分

12、析。其次要明确隐含的解题依据:对探究活动的认识。同学们的探究活动选择了一定的主题,可见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探究从而感知世博是“文化世博”和“低碳世博”,可见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探究点二 如何全面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这种反作用具有两重性。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3)实践的决定作用与认识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的作用,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其中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反作用受决定作用的

13、制约。而坚持实践第一,实践决定认识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坚持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避免盲目性,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论也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现认识世界的目的。由于客观实际是千差万别的,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必须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课时36 要点探究课时36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吗?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实际上认识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但实践则是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认识发展的

14、第一推动力,因为客观世界的变革以及认识工具的创新主要是人们实践的结果,同时也是不断创新的认识指导的结果。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发展,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课时36 要点探究 例2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

15、实践的如期成功A B C D课时36 要点探究 例2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由材料中“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可知正确。美国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将对木星的科学探索活动进行进一步佐证,可见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故正确。认识的直接动力是实践活动,故错误。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够提高木星探测实践成功的可能性,但是不能保证一定能够成功,故排除。点评 材料体现类选择题是哲学试题常见的题型。此类试题主要通过展示一定的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找出对应的哲学知识。解答此类试题一般要做到:一看、二分、三判断。一看就是看设问,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的背景、指向的知识、指向的主体等。二分,就是对材料进行

16、分析归类,做到去粗取精,抽取主干信息。三判断,就是依据主干信息判断体现的哲学道理。2010天津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

17、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课时36 要点探究课时36 要点探究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设问指向:认识的观点。所以我们应该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过程来分析。其次明确问题指向:讲述并预言世界的改变。所以此题应该立足认识的观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讲述,主要强调认识的形成过程,凸显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8、。另一方面是预言,凸显了人类认识的无限性。探究点三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时36 要点探究课时36 要点探究课时36 要点探究课时36 要点探究课时36 要点探究 例3 2010福建卷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材料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

19、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课时36 要点探究“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课时36 要点探究 例3 答案 认识

20、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课时36 要点探究解析 本问考查哲学模块,知识点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题型为体现类,解答是要结合材料论据

21、论点对应作答。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结合材料中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变化作答即可。点评 此题属于体现类材料题,此类试题既能够凸显对学生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考查,又能够验证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般要做到,一定两看三对比。一定就是依据设问指向确定知识范围。两看,就是看材料,看设问提出的背景依据。三对比,就是对比设问与材料,对比知识与材料,对比整理答案与设问核心。2010四川卷 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

22、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A B C D课时36 要点探究课时36 要点探究A 解析 本题考查人的认识。客观世界无边无际,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因此,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说法正确。人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

23、一,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从人的发展潜能看,人最终会认识变化发展的世界,所以人的认识能力又是无限的,说法正确,说法错误。人的认识是循环往复、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而非圆圈式的,说法错误。故选A项。课时36 备用习题 1温家宝总理曾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其认识论依据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备用习题课时36 备用习题 解析 D 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排除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无所谓谁重谁轻,排除B。C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此题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故

24、排除C,答案为D。课时36 备用习题 2.2010年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此有专家指出,全球已进入地震多发期。当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世人还在被地震困扰。这说明()有些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目前还不能预知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人类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A B C D课时36 备用习题 解析 C 人们不能精确地预测地震,由此可见认识具有有限性。但是对地震的困惑,启示人们努力探究和认识世界,凸显了认识的无限性,故答案为C。此题没有凸显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排除。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

25、活动,排除。课时36 备用习题 3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课时36 备用习题 解析 C 材料中观点没有看到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人们的实践水平是不同的,故答案为C。课时36 备用习题 4针对旱灾频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有关专家呼吁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一呼吁的哲学依据是()A改造主观世界能够提高实践活动能力B改造客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C要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课时36 备用习题 解析 A 用水观念和方法模

26、式都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正确地改造世界,故凸显了主观对客观的反作用,故答案为A。课时36 备用习题 5在回应气候变化因素尚存争议的问题时,解振华2010年11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议一直存在。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这种争议曾越来越大。他说,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这对人类都是有益的。近20年来,各国政府之所以能够坚持应对气候变化谈判,也表明了各国的积极姿态。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将在2015年之前,就目前气候变化的情况进行评估,希望看到他们能够拿出一个客观的、科学的

27、、比较全面的、能够反映整个地球气候变化情况的评估报告。人类关于气候问题的探讨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课时36 备用习题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伴随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类对环境问题更加重视,可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环境问题的探讨将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面对关于气候问题的争论,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和论证。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局限性,从而导致人类对气候问题的认识是有限的,人类现在还没有完全把握气候变化规律。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对气候问题的认识,将会伴随人类应对气候灾害的实践活动,而不断完善。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认识论的认识。解答此题必须明确此题的核心,探讨气候问题。人们对气候问题的认识,凸显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其次人类对气候问题的争论,以及2015年评估报告的诞生,凸显了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