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伤仲永》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0334 上传时间:2025-10-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伤仲永》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伤仲永》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课 伤仲永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二、预习导学完成评价手册P9-10之“自主梳理”1、2、3。三、课堂研讨1. 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2.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父异焉( )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 邑人奇之()3. 翻译下列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四、当堂反馈完成评价手册P10之“合作交流”1-3第

2、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二、预习导学对文中的虚词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1)忽啼求之: (2)借旁近与之:(3) 余闻之也久: (4)不能称前时之闻: (5)卒之为众人: 于:(1)环谒于邑人: (2)于舅家见之:(3) 贤于材人远矣: (4)受于人者不至:其(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3)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稍稍宾客其父。 (5)父利其然也:以: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或以钱币乞之( )三、课堂研讨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

3、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4.用原文填空。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归纳)5、伤仲永的“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作者“伤”的原因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A.他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把仲永的天赋当作获取利益的资本。 B.“宾客其父”“以钱币丐之”的庸俗作法。C.仲永缺乏主见,盲目地按父亲的要求去做。 D.仲永由神童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悲惨结局。四、当堂反馈完成评价手册P10之“合作交流”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