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主旨: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主要阐述20世纪以来指引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第一次是辛亥革命,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是三民主义。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学习目标: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内容;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说明:注意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认识其时代进步性。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历史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
3、进一步发展(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3)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4)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5)组织: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6)实践: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2、三民主义提出(1)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提出:1905年11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3)内容解释内容 对应的同 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民族主义
4、(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前提 核心 补充和 发展 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具体阐释: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革命即以暴力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1)含义:(3)评价:(2)实质:反封建(清王朝)反清与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相结合,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政治革命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含义:(2)实
5、质:反君主专制统治(反帝制)(3)意义:理论上解决了革命党人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问题(核心)具体阐释: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具体办法: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做到“家给人足”(1)含义:(2)实质:资产阶级土地革命纲领(3)意义:反映了孙中山维护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明锐观察。具体阐释:(4)三民主义的整体评价进步性: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
6、为斗争对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结论: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根源:时代和阶级局限性(5)三民主义的实践:实践过程: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斗争(萍浏醴、黄花岗、武昌起义等)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实践结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
7、,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 、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制定全新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准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A、根本原因:孙坚持民主革命,不断探索的革命精神B、客观条件: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五四运
8、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3、内容:民族主义两方面意义: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提出争取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其含义:一是给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二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或个人的自由权利。三是强调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选举制度,使人民能够真正参加管理政权。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为主要原则,“耕者有其田”。“平均地权”即在核定地价、增价归公的基础上,对缺乏土地而沦为佃户的农民,由国家给予土地,资其耕作;“节制资本”是指“凡
9、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对工人由国家“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4、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5、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意义 A、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风格 B、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问题探究:两个三民主义相同点有哪些?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新三民主义新
10、在何处?(1)相同: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作用: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2)新在何处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一民族主义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新增加了反帝新内容,表达了联俄联共的新思想;反满民族平等。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二民权主义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新明确提出了工农大众的民主权利,表达了联合各革命阶层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三民生
11、主义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新1.增加了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定劳工法的新含义。2.表达了扶助农工的新思想。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1、三大政策促成了新三民主义的诞生 2、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成功实践的必然要求 3、三大政策为新三民主义的实行提供提供了基础和保证。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两者紧密联系。小结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为当时指导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在革命遇到挫折后,他又与时惧进把他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最终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民主革命又向前推了一步